不談鬼怪,「柴灣猛鬼橋」是一大細短途郊遊,以及附近居民晨的好地方。 全段平坦石屎路,行程亦不需一小時,非常適合早餐後出發小遊,之後下山午餐再安排下午活動。 乘巴士到西灣濾水廠起步的話,柴灣猛鬼橋不足2公里,一般而言1小時內完成。

猛鬼橋盡頭轉右,再行5分鐘會到達祕景柏柴石澗,這裏十分多蝴蝶。 小心翼翼行前少少會見到猛鬼橋底(比較危險)。 拍攝完,然後回程,沿柏架山下引水道旁山徑行30分鐘,會到達山翠苑,然後有巴士回家。 柴灣港鐵站集合,向峯華邨進發,進村前右方橋下會有樓梯上後山,會出現多個分支,都是選擇向右邊,直至去到引水道選擇行左邊,再行15分鐘會到達猛鬼橋。

柴灣猛鬼橋: 柴灣猛鬼橋行山路線概要︰

若想增加距離或節省一程車,不妨由柴灣站出發。 由柴灣站起步,經環翠裏接環翠道上走至峯華邨。 在秀峯樓側樓梯上走,先右轉接梯級,接引水道後左走。 在路口對面破屋旁的梯級上走,先右轉踏梯級再左拐,接走山徑緩升。 在分岔口右走數步(左方寬闊山徑可通往港島林道-美景路段),再左接清晰山徑(右方另有引水道)上攀至大風坳。

  • 在大潭峽西灣濾水廠站下車,沿左面落斜,先經過1936至1939年建成的英軍指揮部,門窗已被封上。
  • 「港島徑第四段」由灣仔峽出發,經林蔭的金夫人馳馬徑,轉入中峽道上山,再沿金馬倫山山腰的布力徑行,最後去到黃泥涌峽完結。
  • 翻查資料庫,1998年5月47歲男子跟曉峯旅遊隊到香港東北行山後失蹤,未有按時歸家,其子報警。
  • 猛鬼橋盡頭轉右,再行5分鐘會到達祕景柏柴石澗,這裏十分多蝴蝶。

今天由峯華邨起步,行約15分鐘便到達水道橋,多走15分鐘至上野豬徑的入口。 柴灣猛鬼橋2025 行港島徑第7段,再經水管路、水道橋返回峯華邨約1小時10分鐘。 1934年興建的柴灣猛鬼橋橋底為拱門型,橋高數十米,猶如哈利波特小說中行走火車的大橋。

柴灣猛鬼橋: 港島南六山

筆者感覺,這橋非常有特色,更認為可作柴灣的地標。 柴灣猛鬼橋2025 從前未有這麼多樹目遮擋,可以居高臨下觀賞當時仍是漁村風貌的柴灣,農田阡陌、恬靜海灣…. 柴灣猛鬼橋 「港島徑第二段」是全港島徑第二短的路線,由薄扶林水塘道中間出發,繞過奇力山的山腰,經過一段引水道,最後接上貝璐道完結。

好友記得我讚過他在野豬徑上拍的照片,所以便促成晴天下走水道橋、野豬徑及潭崗飛瀑這路線。 柴灣猛鬼橋2025 行約15分鐘,便到達水道橋,很多人稱這兒為猛鬼橋。 記得上次來的時候,我請好友計劃路線,因在網上一打「猛鬼橋」三個字便全是鬼故事,我膽小不敢看。 下車後,沿左邊的馬路行落去,樹蔭處處,還見到路旁有長凳。

柴灣猛鬼橋: 香港之心(TimHiking版v (修路)

大潭道西灣濾水廠站的位置四通八達,往西可接野豬徑、柏架山、大潭水塘、大風坳,向東可接往馬塘坳、哥連臣山以至龍脊。 柴灣後山的猛鬼橋是近期熱門的打卡地點,也是當區居民的晨運勝地。 如果想用最輕鬆的方法行山去猛鬼橋,可以搭巴士到高點,沿山路行下去,落到峯華邨離開。 行山人士可以在筲箕灣鐵路站搭新巴9號,於大潭道的西灣濾水廠站下車。

  • 有傳摩星嶺猛鬼,指日本投降後大量日軍集體自殺,另有傳大頭怪嬰頭部為正常的3倍,叫聲似豬不似人,甫出生已站起來,令護士失常。
  • 三為新娘被逼嫁不愛的人,其實與轎夫相愛,因此自製假意外私奔。
  • 若想增加距離或節省一程車,不妨由柴灣站出發。
  • 傳說荔枝莊有大量荔枝樹,有一天村民半夜看到樹上的荔枝化成人頭,認為是樹妖。
  • 不談鬼怪,「柴灣猛鬼橋」是一家大細短途郊遊,以及附近居民晨運的好地方。

若有興趣,可以瀏覽及訂購他們其他出版的刊物。 柴灣猛鬼橋官方名稱為大潭峽石橋,有傳夜間有日軍鬼魂出沒、橋身滿是子彈痕跡、白衣女人或日軍向目擊者揮手等多個版本。 大潭坳幽靜得不像鄰近住宅,部份位置在樹影下光線不足。 有關柴灣猛鬼橋的興建詳情資料,可到行山網站letsgohiking查看。 留意右方,有小徑落山,路旁相信有晨運人士用鐵枝及繩搭建的扶手。 接着,再行石屎樓級,落到底是峯華邨秀峯樓旁。

柴灣猛鬼橋: 港島徑第5段

沿馬路約行5分鐘,留意腳下馬路橫越引水道,轉左落去引水道旁的石屎徑。 「港島徑第四段」由灣仔峽出發,經林蔭的金夫人馳馬徑,轉入中峽道上山,再沿金馬倫山山腰的布力徑行,最後去到黃泥涌峽完結。 除了猛鬼橋外,柴灣至筲箕灣之間尚有一道依山而建的鐵橋。 原本計劃走一趟,但後來得知水務署把鐵橋兩端的閘門鎖上,防止遊人進入(當然也有郊遊人士對此毫不理會,跨閘內進)。 柴灣猛鬼橋2025 對自己來說,其實也沒甚麼非遊不可之地,再者也不大喜歡硬闖強進,因此也只是短遊猛鬼橋。 荔枝莊不只有條充滿香港歷史的地質步道,亦是香港四大鬼域之一,與鎖羅盆、大埔滘、新娘潭齊名。

柴灣猛鬼橋: 夏天行山路線|1個鐘閃遊柴灣猛鬼橋 搭車上山全程落斜又多樹蔭

這條路線全長只有1.2公里,如果不拍照打卡,半小時多便可行完。 柴灣猛鬼橋 柴灣猛鬼橋 夏天酷熱,中午烈日當空,這條路線夠短,可以在早上出發趕及中午前下山,亦可以在黃昏起步及入黑前下山。 落車後沿水務車路向下走,中途引水道向左行,不久即見到上述所講的古橋。

柴灣猛鬼橋: 港島徑第1段

鎖羅盆原名鎖腦盆,是新界東北荔枝窩黃氏原居民之分支村落。 鎖羅盆傳聞多多,曾有行山人士被指死狀恐怖,又傳出全村一夜間全數死亡、小學出現大量棺材、指南針失靈等猛鬼傳聞。 翻查資料庫,1998年5月47歲男子跟曉峯旅遊隊到香港東北行山後失蹤,未有按時歸家,其子報警。

柴灣猛鬼橋: 筲箕灣鐵橋棧道

而且在草叢中不時傳來聲音,不安之感自然而生。 鬼節為盂蘭節及中元節的俗稱,有人指整個農曆7月都為鬼月,2023年鬼節的正日便在2023年8月30日。 柴灣猛鬼橋2025 上次來水道橋及潭崗飛瀑,天氣不佳確實有點可惜。

柴灣猛鬼橋: 柴灣猛鬼橋傳有日軍鬼魂出沒

若到橋底拍照,必先注意安全及防蚊,雨後非常濕滑不宜到橋底。 回到猛鬼橋,繼續沿引水道前行,經涼亭後沿樓梯落斜,很快到達景翠苑。 在1971年落成、處處都是歷史的興華邨喫午餐後,多行10分鐘到柴灣港鐵站完結行程。 夏天行山慎選路線,最好選擇路程短、上坡少、樹蔭多的行山路線,例如這次介紹的柴灣猛鬼橋。 如果搭巴士到西灣濾水廠站起步,全程落斜又樹蔭多,連拍照1小時左右走完,適合行山人士避開中午酷熱時分,在早上或黃昏完成旅程。

柴灣猛鬼橋: 柴灣猛鬼橋

峯華邨以西近大潭峽有一道石橋,該處曾出現與日據時期有關的鬧鬼傳聞,故名「猛鬼橋」。

柴灣猛鬼橋: 香港之心(TimHiking版v

非也,筆者當然不會帶讀者家長們深入龍潭虎穴。 柴灣猛鬼橋,位於柴灣峯華邨後山,興民邨附近的一段引水道,是大潭水塘集水系統的一部份。 在大潭峽西灣濾水廠站下車,沿左面落斜,先經過1936至1939年建成的英軍指揮部,門窗已被封上。

柴灣猛鬼橋: 港島徑第3段

沿柏架山道下走,在分岔路先右轉,再按右方指示行走,康柏郊遊徑,沿山腹而走,再下降接衛奕信徑第二段走至基利路。 摩星嶺的英文名以第二任港督戴維斯(Sir John Davis)命名,是香港島最西端的小山丘。 有傳摩星嶺猛鬼,指日本投降後大量日軍集體自殺,另有傳大頭怪嬰頭部為正常的3倍,叫聲似豬不似人,甫出生已站起來,令護士失常。

新娘潭為香港四大鬼域之首,鬧鬼程度更甚於鎖羅盤、荔枝莊、大埔滘。 當中有幾個版本的鬼故,一為古時一名新娘出嫁時坐在轎上,因轎夫滑倒,她意外墮落瀑布遇溺死亡,兩夫妻因此陰陽相隔。 相傳在水中有機會看到新娘的腳,而照鏡潭是該不幸的新娘靈魂在照鏡潭出沒,在該潭照鏡和梳洗而得名。

二為新娘含淚出嫁,她跳入新娘潭自殺,冤魂不散。 三為新娘被逼嫁不愛的人,其實與轎夫相愛,因此自製假意外私奔。 《香港水道調查報告書》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其中一份調查報告。 本想看看這份報告,奈何只在臺灣網站找到目錄,無權限閱讀內文。 高興得知香港歷史研究社聯同其他學者正整理水道調查資料、翻譯及註釋等工作,期待早日可以看到這本刊物,那便知道更多關於香港水道的資料。

柴灣猛鬼橋: 柴灣猛鬼橋行山沿途景點1︰多個鬼故版本 日軍為主菜

調查後發現行山隊沒有點算人數,民安隊在鎖羅盆發現事主時,他已多處受傷及昏迷,傷重不治。 領隊稱過往曾有人中途離開或行捷徑未嘗出事,調查時才發現有參加者失蹤。 至於不幸事件起源是牛屎湖村船難,1965年由沙頭角往當地的船被巨浪擊沉,船上12人當中4人死亡,同年棄村,後來卻誤傳意外地點為鎖羅盆。 行過猛鬼橋後,橋旁有泥徑,可以下降到橋底,從下而上觀賞圓拱橋墩,但泥路較崎嶇,量力而為。 這條路伴環柏架山的引水道而建,十分好行,而且也在林蔭下,炎夏行也很舒服。 柴灣位於港島東區,西枕柏架山,南面為哥連臣山及砵甸乍山。

傳說荔枝莊有大量荔枝樹,有一天村民半夜看到樹上的荔枝化成人頭,認為是樹妖。 後來不時有人錄到怪聲和鬼影,然而筆者數次到訪都未覺異樣。 柴灣猛鬼橋官方名稱為大潭峽石橋,於1934年興建,其橋底為拱門型,橋高數十米,猶如哈利波特小說中行走火車的大橋。

柴灣猛鬼橋: 港島徑第7段

全程只有一個路口有機會行錯,聽到水聲後可見右面有一條小橋,此時往被兩個山坡包圍的左面前進。 伴隨引水道,不消10分鐘就到達傳說中屢傳鬼故的柴灣猛鬼橋。 該處的靈異傳聞主要與戰時死去的日軍有關,有人聲稱夜間曾目睹橋上有日軍在揮手,信不信由你。

如果想行去港鐵站的話,可以沿翡翠道及環翠道落去,便是青年廣場及柴灣站。 在翡翠道亦有巴士站,行山人士可以選搭新巴81號往勵德,途經筲箕灣、西灣河、北角。 今次去近年大熱的玉桂山,皆因南港島線通車後,交通變得非常方便,再加上電視介紹,每逢週末,都吸引一大批山友前來到朝聖。 有關柴灣猛鬼橋的興建詳情資料,可到行山網站letsgohik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