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桔山坳沿流水響郊遊徑離開,再乘52B小巴到粉嶺火車站。 在大埔頭有清楚指示坑山的石級,遊人走在此段千萬別心急,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力選擇前進的步速。 這段路到山頂共有4個由政府興建的涼亭,可以此作為目標,每到達一個亭便稍作休息,欣賞吐露港以及大埔一帶的景緻,到達第一個亭時,可以俯瞰整個康樂園範圍。

村內的敬羅家塾既是鄧氏宗祠,亦曾為書室。 書室於1998年8月列為法定古蹟,現今仍是族人聚會和舉行傳統節日活動的地方。 衛奕信徑第七段2025 遊人可於古蹟內欣賞甚具特色的兩幅女兒牆,還有從廣州訂製的神龕。 衛奕信徑第一段,由赤柱峽道走至大潭水塘道(近黃泥涌水塘),沿途可欣賞到赤柱半島、俯瞰大潭水塘,風景相當不錯。 難度方面,路線要垮越孖崗山及紫羅蘭山兩大座高山,有一定上坡落坡,初手要留意體力。 沿途設有數個涼亭,也能下瞰康樂園以及大刀屻。

衛奕信徑第七段: 衛奕信徑八段|經大埔頭至九龍坑山 連綿梯級少樹蔭具挑戰性

最後隨著引水道走至九龍水塘旁的大埔公路,完成衛奕信徑第五段。 衛奕信徑的路線由南往北,與連接東西的麥理浩徑恰似一個十字劃分港九。 沿途走經市區、鄉郊、水塘與高山,景觀多樣。

  • 這處佇立著一棵巨大秋楓,樹下石椅石桌橫臥,好個雅緻的組合。
  • 難度方面,路線要垮越孖崗山及紫羅蘭山兩大座高山,有一定上坡落坡,初手要留意體力。
  • 橫過主壩後,在地圖資料牌旁的小徑前進。
  • 半春園具有佛教背景,內裏的蓮花池和藏經閣都是一些甚有特色的建築。

因為定線的問題,衛奕信徑無可避免地需要穿過市區,包括港島東部、九龍東部和大埔。 衛奕信徑第七段2025 而且因為第二段和第三段被維多利亞港所阻,所以衛奕信徑成為香港唯一一條不連貫的長途遠足徑。 此徑起於赤柱赤柱峽道,向北經過港島的數個山峯到達鰂魚湧。 棄油塘站不用的原因是因為衛奕信徑啟用時尚未有該站和須經區議員和運輸署準許,但轉用油塘站則可節省一半路程。 難度:★★★★☆距離:約9公里 時間:約3.5小時 衛奕信徑第七段 衛奕信徑第八段一開始繞走碗窰,之後要穿過太和市區,再到達大埔頭後上九龍坑山,最後在九龍坑山山頂結束。

衛奕信徑第七段: 衛奕信徑的十段勝景

衛奕信徑第七段途經城門郊野公園,由城門水塘主壩起,循城門緩跑徑至水塘末端接林務車路,沿路上走至鉛礦㘭,再循山徑往北下走至元墩下。 初段繞水塘畔之緩跑徑平順易行,中段為車路,緩緩上引鉛礦㘭,末段為下山小徑。 觀整段路途難度不大,可作半天遠足路線,亦可選段作郊遊。 衛奕信徑第七段2025 全程10.2公里,步行所需時間約4小時。

接上石蓮路右轉,在吐露港公路下走過,往錦石新村。 沿河左走一段,便要右轉大埔頭水圍路再接大埔頭徑至太湖山莊。 差不多完成了山路的三分之二,到達一個小丘,從那處看針山(上圖),雖覺得它不及蚺蛇尖「尖」,但它也算得上是個尖山,見到前路還要「筆直」地伸到山頂,只好努力加油,烏龜再跑。 路線後段獮猴聯羣結隊,部分警覺性甚高,須多小心。 隨石級下降,走過涼亭,很快便會到達獅子山北麓的引水道。

衛奕信徑第七段: 衛奕信徑第8段

途徑孖崗山、淺水灣坳、紫羅蘭山,直至陽明山莊為止。 炮臺山交通方便,風景優美,支線甚多,而且軍事遺蹟保存完整,是九龍區行山之首選路線之一。 衛奕信徑第七段2025 衛奕信徑第三段,路線長度及山勢起伏適中,難度中等。 衛奕信徑全長78公里,是全港第二長的遠足徑。 衛奕信徑於1996年正式啟用,它的名字是為紀念一位鍾情於香港山水及遠足活動的港督-衛奕信爵士而起的。 衛奕信徑第七段的起點在城門水塘的主壩。

由於第八段被大埔市區分割成兩段,終點在數百米高的山頂上,故一般遊人不會選擇單獨步行完整的第八段。 衛奕信徑第七段2025 前半段的遊客多數是從鉛礦凹下山抵達碗窰後沿碗窰路和達運路直接往運頭塘而不繞經半春園;而後半段大部份遊客爲了登上九龍坑山及八仙嶺而從太和邨開始步行第八段的後半段並連走第九段。 至於碗窰至太和邨的一段則因爲缺乏特別的景觀而少人步行。 第八段由元墩下開始,途經新屋家、上碗窰、下碗窰和半春園到大埔市區,渡過林村河後經太和邨和帝欣苑後離開大埔。 之後途經大埔頭,登上九龍坑山,終點設在九龍坑山山頂,此路段未有途經任何郊野公園範圍。

衛奕信徑第七段: 衛奕信徑第5段

沿脊走過幾個山丘後,最後接山徑登上衛奕信徑第八段的終點─ ─九龍坑山。 衛奕信徑第七段前段的城門水塘塘畔徑路徑平緩,在林蔭下的山徑輕鬆好走,途中輕嘗白千層倒影及水塘的姿采。 鉛礦坳以後是一直往下走而不急的路段,但視野受阻,景觀較遜色。 這裡原是城門大圍,有一條300多年歷史的舊村,是當時城門谷最大的村落。 郊野公園成立後,原村改為郊遊地點,並建有涼亭。

衛奕信徑第七段: 衛奕信徑第4段 東洋山

衛奕信徑第七段會先繞城門水塘而行,之後上山往鉛礦坳,再落山往大埔元墩下,路程有上有落,而且有城門水塘風光,是一條頗為平均的路線。 衛奕信徑第五段的起點是位於獅子山及慈雲山之間的沙田坳。 在士多旁往公廁方向走,靠左 (右方往茅笪村) 沿著馬路行走一小段路。 留意衛奕信徑的指示牌,在右方轉入泥徑後,獅子山及慈雲山間的淺谷便會進入眼簾。 往後路徑往下輕降,途中可遠眺沙田,視線遠及八仙嶺與船灣淡水湖。 標距柱:W070 衛奕信徑第七段2025 – W087

衛奕信徑第七段: 衛奕信徑第五段 (沙田坳 – 大埔道) 遊記按此

衛奕信徑是本港第四條長途遠足徑,以第27任港督衛奕信爵士(Sir David Wilson)命名,並於1996年正式啟用。 路線大致由香港島南部起,往北延伸至太古;轉接至隔海的藍田後,再北上至南涌畢,沿途共經過八個郊野公園。 衛奕信徑第七段 麥理浩徑的第七段,由城門水塘的燒烤場出發。 過了東邊主壩後,便得離開馬路,拾級而上,登上約533米高的針山,景觀漸變開揚,沙田及城門水塘漸可見到,然斜度頗大,走起來很是費力。 由下山至引水道一段的景觀受阻,但只要細心留意,沿途也有多種植物可供觀賞,如梔子、耳果相思、紅背山麻桿、金銀花、木荷、粉葉羊蹄甲、白花燈籠和百花鬼針草等;後段的視野一度轉寬,可望見大圍市區。

衛奕信徑第七段: 衛奕信徑第一段 (赤柱峽道-大潭水塘道) 遊記按此

衛徑第七段從城門水塘主壩出發,繞水塘而行,並在大城石澗分岔口,上行經過城門標本林後,到鉛鑛坳下元墩下終點。 衛奕信徑第七段2025 全程都是十分平坦易走的路線,初段在樹蔭下暢遊欣賞城門如鏡子平滑寧靜的水塘,途經半閒亭,有機會一睹水浸白千層的美景;後段走在柏油路上,可欣賞標門林中不同的植被狀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