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部分是藝廊下的小巷,Daisy向兩幢大廈的業主借用了牆壁,令小巷搖身一變成公共藝術空間。 歌星光頭佬泰菜,堪稱深水埗泰菜界的KOL,闆原為貨真價實的泰國歌星,他經營的泰國菜館每晚都會循環播放老闆的個人MV,夜夜笙歌。 今次街招除了起用老闆的形象,QR Code型的耳環,更是直接連結到老闆的首本名曲MV,歌迷記得到現場一掃朝聖。

  • 有不堪其擾的商舖被迫在店面「反貼」告示詛咒亂貼街招的人,惟歪風難遏。
  • 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詞組並非亂碼,而是我們每日在城市裡遊走,擦身而過的那些街招上的文字。
  • 政府亦在二○一一年二月二日向事務委員會提交資料文件,告知新方針的實施情況。
  • 1990—1996年間,接招合唱團總共售出1900萬張唱片,該團於1996年宣佈解散,2005年又宣佈重新組合復出。
  • 磁石檔是深水埗獨有的店種之一,華發強力磁石店內放有不同大小形狀的「公/乸」磁石,疊起組成高矮不一,藝術家就用上「拆字重組」的方式,重現這個帶點Matrix味道的科幻場景。
  • 擺放廣告易拉架至少要擺30日,每日擺三至四小時,擺放位置視乎地段,每日每次收費25元至50元不等,製作費另計。
  • 此外,根據《私隱條例》第64(3A)條,任何人(披露者)在未經當事人的同意下披露其個人資料,可以構成「起底」罪行。

在觀塘廣場外,每到午膳或傍晚放工時段,該處常被廣告易拉架「攻陷」,亂貼街招情況亦非常普遍。 大公報記者採訪當日的下午四時許,目擊多名男女推着三架裝滿廣告易拉架的手推車,在人行道上忙着搶佔位置擺放易拉架。 街招 有手推車上更印有「代客印易拉架,承接擺放」的聯絡資料。

街招: 廣告中心

當日,記者還在開源道和巧明街交界,目擊兩名女街招黨疑因爭位擺放易拉架,爆發爭執拉扯,幾乎大打出手,要途人調停勸止。 至下午五時許,開源道兩旁幾乎已被易拉架攻陷,約80多個易拉架令熙熙攘攘的行人道更形狹窄,惟未見有食環署人員前來執法。 該團再次暫時以4人活動,另外接招合唱團也表示,羅比隨時都可以回來。 除此之外,11款藝術街招有的融入了深水埗招牌常見到的北魏體,也有用和布料批發相關的織嘜打破物料界限,甚至用A0 紙張印刷街招,刷新人們對街招大小的既定印象等等設計。 當在象徵傳統藝廊的白牆空間看街招,不期然會看得特別仔細;而在後巷看藝術街招居然更是真假難辨,11款藝術街招融入原來佈滿街招的後巷,模糊了展品和真街招,整件事的陳設確實有點「Banksy 感」,打破純白立方式展覽空間的想像。 相對於恆常在街頭可見的「流蘇」紙條街招,時裝設計師Kei Hui把華發疋頭的資訊縫在一些喱士布料上,讓感興趣的路人把它剪走。

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罰款100萬元及監禁5年。 警方表示,一名隸屬柴灣分區的休班警員上週五(16日)晚上於柴灣吉勝街附近,發現一名21歲姓李男子正在張貼印有個人資料的街招,當中披露了事主的相片、姓名及公司地址。 警員遂上前表明其警察身份,惟該名21歳男子懷疑情緒激動並反抗。 警員於是將其制服並拘捕該名男子,涉嫌妨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及在未經資料當事人的同意下披露對方個人資料。 街招2025 街招 一名非法收債集團的青年上週五(16日)在柴灣吉勝街張貼追數街招,恰巧遭一名隸屬柴灣分區的休班警員撞破。 東區警區反三合會行動組接手調查後,發現涉案青年在過去半年間,張貼涉及超過60名受害人個人資料的街招。

街招: 【18區】舊物X中佬 深水埗懷舊小店

這款街招單看Jpg圖檔並不能感受到其魅力,是要到現場看到一整列螢光撞色的「街招陣」,才能感受到這作品的震撼力。 磁石檔是深水埗獨有的店種之一,華發強力磁石店內放有不同大小形狀的「公/乸」磁石,疊起組成高矮不一,藝術家就用上「拆字重組」的方式,重現這個帶點Matrix味道的科幻場景。 相信很多人和筆者一樣,在今次展覽之前,幾乎都不曾細心看過一張街招,更遑論是其內容和設計。 Daisy和一眾藝術家透過今次「街招研究」,歸納出幾個地道街招共通點。 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詞組並非亂碼,而是我們每日在城市裡遊走,擦身而過的那些街招上的文字。 對於常人如你我,或許下意識就會自動Filter 街招 out掠過眼皮的這些字句,但對於設計師而言,卻是非常珍貴的城市文字風景和港式美學。

  • (四)食環署人員是以發出法庭傳票(並非定額罰款通知書)或以拘控方式,執行《簡易程序治罪條例》(第228章)第4A條。
  • 有地產代理直斥,亂貼街招催谷生意,不但嘩眾取寵,方法錯誤,令公眾對行業形象大打折扣,亦對附近居民及道路使用者造成滋擾,百害而無一利。
  • 以觀塘廣場周邊為例,80多個廣告易拉架僅是擺放的收費,「街招黨」已月入逾10萬元。
  • 根據地產代理監管局制訂的《操守守則》,地產代理和營業員在執業時必須避免從事有可能觸犯法律的活動。
  • 相對於恆常在街頭可見的「流蘇」紙條街招,時裝設計師Kei Hui把華發疋頭的資訊縫在一些喱士布料上,讓感興趣的路人把它剪走。
  • 是以街招都會在下沿留有一張張供來客搣走的小紙條,上面就印有聯絡電話、聯絡人、開舖時間和地址等重要資訊,設計一直沿用至今。

當局表示會同時把易拉架等用作展示招貼和海報的裝置連同招貼和海報一併被移走,以作為違反《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第104A條(第104A條)的證據。 由於委員對把新方針擴及全港各區的建議持不同意見,因此食環署沒有全面推行該項建議,而只是在區議會的要求下,才把新方針擴及有關地區。 因應個別區議會的要求,食環署已在九個地區(即灣仔、油尖旺、九龍城、荃灣、觀塘、中西區、南區、元朗和深水埗)採用新方針。 政府亦在二○一一年二月二日向事務委員會提交資料文件,告知新方針的實施情況。 倘若展示的宣傳品不直接放於土地上,例如是手持或掛在身上的情況,不屬該條款的規管範圍。 街招 (三)新方針是按個別區議會要求而在該區推行,不同地區開始推行的時間亦不盡相同,因此相關的檢控數字暫時未必能全面反映新方針的成效。

街招: 聯絡我們

其中一個由兩名男女打理的攤檔,不到半小時已將20多個廣告易拉架擺滿開源道兩旁,男子其後走向成業街,一邊東張西望,一邊在揹着的袋子中取出不同街招,貼上大廈及商舖外牆,全程鬼鬼祟祟。 胡亂張貼街招,不但嘩眾取寵,更令公眾人士對行業的形象大打折扣。 街招 其實,在網上資訊如此發達的年代,地產代理應嘗試創新的行銷方式,例如在網上發放合規的廣告。

1995年,接招的第三張專輯「Nobody Else」又因為單曲「Back For Good」而大獲成功。 在展示部分Daisy 特意將展覽分成兩部分,用foreforehead 的白牆空間展示收集而來的真街招,並用日常見到的方式張貼;又反過來用黃竹街的後巷作為展覽場地,展示由11位本地藝術家及設計師為深水埗區內的在地店家/ 單位設計的藝術街招。 她為展覽也設計了一款可撕式的「流蘇」紙條街招──這些「流蘇」紙條,每張都寫下聯絡電話及地址,方便行人撕走保存。 因小店位置在太子與深水埗之間,她說在展覽開幕日於兩地區一帶貼了這款「街招」,後來發現搵上門的客人有高達四成是拿着「流蘇」紙條而來。 她得意地說,「我仲學他們,專登反一反這些紙條!」她撥起一些「流蘇」紙條,令它們看起來像向路人伸手一樣。 「除了方便人撕走,還在視覺上有躍動的觀感。」她如此解讀。

街招: 街招

除此以外,食環署亦會按實際情況根據《簡易程序治罪條例》第4A條,檢控在公眾地方造成阻礙的推銷攤檔。 (六)現時,食環署潔淨管工和小販事務隊人員負責根據第132章第104A條處理街上利用易拉架非法展示街招和海報的違規行為。 至於根據第228章第4A條檢控在公眾地方造成阻礙的工作,則由小販事務隊負責。

街招: 告別一個世代 深水埗再與「霑叔」聚頭

有關食環署於各區議會分區環境衞生辦事處的上述兩類執法人手,請參閱附件。 食環署會繼續監察有關情況,並不時檢討執法策略,務求改善執法成效。 張貼街招不但影響市容,在未經許可下,於公眾地方張貼廣告,更有可能觸犯《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 根據地產代理監管局制訂的《操守守則》,地產代理和營業員在執業時必須避免從事有可能觸犯法律的活動。 為遏制這種不良的行銷方式,監管局一直積極與有關政府部門合作。 「街招黨」為爭位屢爆衝突,觀塘的開源道、成業街及巧明街周邊公司、商舖、食店林立,每日人流如鯽。

街招: 香港文匯網

(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調查組)疫情之下,生意難做,有商家及代理公司為推廣生意,會聘人張貼街招、擺放易拉架大賣廣告,但此等行為既阻街又影響市容,更屬違法。 警方提醒市民,根據香港法例232章《警隊條例》,休班警員在有需要執行職務時則被視作執勤,行使法律授予他的權力。 此外,根據《私隱條例》第64(3A)條,任何人(披露者)在未經當事人的同意下披露其個人資料,可以構成「起底」罪行。

街招: 申禁令符法律程序和程序正義 法律界籲政府就申禁播「獨歌」上訴

東區警區反三合會行動組經過深入調查後,發現該名被捕男子涉嫌在過去6個月在全港不同地區張貼涉及超過60名受害人的個人資料的街招,並作出針對受害人的負面評論。 她自掏腰包邀請了11名藝術家跟11間深水埗老牌小店合作,由他們為這些小店創作富藝術意味的街招(見附表)。 小巷每天24小時開放,但當記者去到小巷拍照時,放在那兒的一把剪刀不翼而飛──用意是讓路人剪走一款喱士布做的街招資訊,但Daisy覺得「預咗」,此事也可證明深水埗的確基層。 設計上,現時在深水埗看到那些小街招的製作者大多為街坊或老舖店主,未必受過平面設計的訓練,故他們傾向使用簡單易明的字體,加上極搶眼球的排版方式以求留得住路人幾秒鐘視線,進而帶動生意。 這些「五蚊成本」的設計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當聚集於街頭巷尾的當眼之處,又充滿著小市民的生活智慧。

街招: 街招展示的逆襲

單是展示,深水埗的街招不會如同油尖旺,在星期五晚上整齊排列於各大鐵閘上,然後到了星期一又悄悄地消失。 深水埗的街招是不斷堆疊的,Daisy 說:「很有趣的是深水埗街招不會完全覆蓋別的街招,它會盡可能不遮蓋其他街招的資訊。」這聽來非常禮貌,不竟香港地「阻人搵食,猶如殺人父母!」,在傳統的香港草根地區更是明顯。 街招這種落地設計的載體老香港人絕不陌生,因為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年輕一輩的朋友原來有疑問,到底海報和街招差別在於甚麼? 海報和街招都是宣傳的載體,張貼在街牆或其他平面上,但街招的內容遠比海報生活化得多,有些連商標都沒有,或許只是街坊手寫自製,難道你會叫通渠王或私人補習的宣傳為海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