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院舍佔地大,高兩層,加戶外遊樂場,室內設有47支閉路電視鏡頭,戶外則裝有6支鏡頭,所有鏡頭24小時作。 警方調查發現室內的錄影片段可留1個月,戶外則可保留3個月。 院舍其後於12月23日及28日共提交16日的片段,介乎9月底至12月中的部份室內及戶外的片段。 警方翻查片段後,發現有另外3名幼兒工作者涉嫌虐兒,並隨即於12月29日再拘捕3人。 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林靜雯支持立法,但有社工擔心法例實施後會誤墮法網,認為法例有灰色地帶。

  • 院舍其後於12月23日及28日共提交16日的片段,介乎9月底至12月中的部份室內及戶外的片段。
  • 然而,兒童權利委員會執行幹事黃惠玉指出,香港政府並未承擔起建立健全兒童保障政策的重任,反而將虐兒問題推給法庭處理。
  • 警方估計當院舍向警方提交所有片段後,專案小組需要檢視接近6萬小時的片段,預計需要2個月時間完成工作,但強調如發現再有虐兒事件,會盡快採取拘捕行動。
  • 黃又說當時陳伯未因鸚鵡斷腳而減價,「要用返原價同佢買」。
  • 本網站的簡體中文版本的大部分內容是透過網上翻譯軟件提供。

香港社會病態的壓力不僅影響着成年人,也不可避免的影響了孩童成長的土壤。 在2019年,貴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虐童問題不降反升,它揭示的不僅是政府在保護兒童上的無能,更為我們敲響警鐘:無視社會的病態,難以迎接未來。 其次,在受虐羣體上,0至5歲的孩童最不懂自理,因而最需要成人照顧,而數據恰好可見,0至5歲年齡組別是增長最多的受虐羣體。 當其他年齡組別的虐兒個案呈下降趨勢時,0至5歲年齡組別的虐兒個案不降反升。 2017年,0至5歲的受虐兒童人數比2013年增長了80%。 可見,「疏忽照顧」個案的上升與0至5歲受虐兒童的增長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年齡愈小的孩童愈容易受到「疏忽照顧」的負面影響。

香港虐兒: 長相思劇評|楊紫檀健次組CP玩古裝虐戀 2缺點吸負評|陸劇推薦

至今午(26日),保護兒童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夏穆聯同獨立檢討委員會主席黃嘉純交代檢討報告內容,並指已接納蔡蘇淑賢請辭。 「童樂居」事件轟動全港,更加觸發社會就保護兒童、特別是提供留宿育嬰園監管的關注,在保護兒童會完成首階段檢討報告之際,一文總覽童樂居虐兒案最新發展、保護兒童會個多月以來回應,以及瞭解本港幼兒工作界內情。 案發至今超過1個月,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於去年12月28日會見傳媒,指會成立及擴大專責小組包括加入獨立人士及董事會成員,外聘專家全面追查轄下院舍共891支鏡頭;童樂居會增派一名幼兒中心導督,要求所有職員通報懷疑個案予警方。 例如,2010年一項有關香港普通科醫生遇到虐待兒童個案的舉報行為研究報告顯示,有四成遇到懷疑個案的普通科醫生從未舉報,可見情況普遍。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英語:Hong Kong Christian Service)是一間於1952年在香港成立的慈善團體,並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服務社會的機構,前身是多間不同的基督教救濟組織,至1976年正式合併及命名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截至2022年3月31日,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有超過2200名員工,透過遍佈香港的逾100個服務單位提供超過50種服務,每年服務人次多達250萬[1]。 警方今日(25日)拘捕兩名院舍職員,先後累計20人被捕,全部都是院舍職員,年齡介乎23至63歲,當中18人各被落案起訴一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襲擊罪」,案情指虐兒事件早於去年11月發生,各被告暫獲準保釋,案押後至2月21日再訊。

香港虐兒: 社會病了 兒童買單

元朗警區總督察刑事戴玉麟表示,在上月下旬警方接報指2名分別2歲… 【本報訊】12歲「雙非」男童陳泓儒日前被母親遺棄在廣華醫院,據瞭解,警方已聯絡到陳母,她正身處內地,初步表示願意來港接回兒子,但未有確實日期。 列虐兒案調查 暫住兒童院 特首李家超昨稱,遺棄兒童事… 我們收集到訪本網站人士所自願提供的個人資料,包括用戶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除法律有所規定外,如未得你的同意,我們不會使用你的個人資料作其他用途。 本網站的簡體中文版本的大部分內容是透過網上翻譯軟件提供。

為履行此承諾,我們會確保屬下職員依從保安及保密方面最嚴格的規定。 社會福利署有絕對酌情權增加、刪除、暫停登載或編輯網頁內容或更改網頁的展示方式及功能而無須給予任何理由及事先通知。 任何人士欲採用本網站的圖片、圖像、聲音或錄像資料,必須預先獲得批准。 本網站應以任何支援超文本標示語言 HTML 4.01標準的瀏覽器瀏覽。 然而,網頁的實際展示方式會因瀏覽器、電腦及操作系統不同而異。 2023年8月,宣佈在9月23日於YouTube頻道上映微電影《初心大盜》,講述社會服務的故事,由梁仲恆、鄭子誠、蔡蕙琪演出[21]。

香港虐兒: 警方介入

愛協督察在現場為店舖中的鸚鵡進行初步檢查,目測表面無明顯傷痕。 愛協督察亦協助警方運送3隻涉案鸚鵡到警署,等候漁護署職員接收。 以售賣鳥類寵物聞名的旺角「雀仔街」雀鳥花園,其中一間雀鳥店爆出虐雀事件。

現時,主要呈報機構包括社署及非政府機構的服務單位、香港警務處、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和法律援助署等。 當前線的社工和專業人員接觸或處理虐待配偶/同居情侶個案和性暴力個案時,會因應個案的性質作出初步及專業的評估後,才向「中央資料系統」呈報。 分流系統能夠有效解決強制舉報制度下舉報及轉介個案數量增加的問題。 黃翠玲分析,政府可設立明確的個案分流系統,例如根據舉報者提供的資料分流,如身體有明顯或嚴重傷痕、性侵犯、疏忽照顧等較為嚴重的個案,應交由保護兒童服務的專門部門或執法機構展開調查;而徵象輕微的個案則可交給家庭服務中心跟進。 至於舉報者憂慮承擔法律責任,黃翠玲建議,法規可以訂明對舉報者的保障。 香港虐兒 【明報社評】5歲女童虐待致死案,涉案生父及繼母謀殺罪成,繼外婆兩項殘暴對待兒童罪名成立。

香港虐兒: 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地區協調委員會

雀友之後要求陳伯「唔好餵住啦!」但陳伯再次將軟管插入鸚鵡口部及餵奶,並說「咁咪搞掂囉」,「好簡單嘅!」今次則未見鸚鵡再有噴奶。 香港虐兒2025 受害兒童共有26個,分別是15男11女,年齡最小1歲10個月,最大3歲8個月,有部份為非華裔兒童。 26名兒童已由社署及院舍安排到6間醫院接受觀察及治療,情況穩定。

香港虐兒: 社會福利署署長覈准計劃 – 反暴力計劃

【本報訊】12歲「雙非」男童疑遭遺棄在廣華醫院,37歲內地母親日前乘高鐵入境時被捕,被控1項虐兒罪昨提堂,案件押後至9月再訊,待控方索取法律意見,被告準保釋候訊。 你可選擇不接收曲奇檔案,但你若選擇不接收,本網站某些功能可能無法運作。 紀錄只會顯示你的領域名稱、伺服器地址及所閱覽的網頁,以便我們統計閱覽網頁的人數及閱覽者類別方面的資料。 我們承諾在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規定方面,會完全符合,並且在可能情況下超越國際認可的個人資料保障水平。

香港虐兒: 支援虐兒、虐待配偶 / 同居情侶及性暴力受害人服務宣傳刊物

因此,討論到香港的兒童問題,社會多侷限在「港孩」的嬌生慣養、自理能力低等,卻鮮少有人關注到在這個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香港日趨嚴重的虐兒問題。 只要仔細分析數據,可見虐兒問題只是重重社會問題的其中一個爆發點。 而在虐童問題上,政府缺乏具體解決措施,有如將無辜兒童推向火坑。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轄下的順利長者鄰舍中心及幸福長者鄰舍中心,分別憑藉「情永在‧傳世代」及「小改變,大意義——耆創友裏計劃」,獲得大會頒發「別具創意獎」[27]。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賽馬會「智歷奇境」學習計劃獲得卓越社會服務獎、服務模式獎(創新意念)及服務模式獎(服務使用者參與)[24]。

香港虐兒: 福利服務

陳鳳英形容,此悲劇對兒童保護議題有「驚弓之鳥」之效,使不同業界反思身邊有否同類事情發生,新界東醫院聯網近三個月接收的虐兒個案數目比平常大增三成,而其他聯網亦有所上升,大多數是顯然易見的身體虐待個案。 事實上,施虐者或受虐兒童同樣需要適當的治療和輔導(如社工),以防止悲劇發生。 所以若你發現身邊朋友或鄰居有虐兒傾向,你有責任給他們施予援手,協助他們找適當的專業人士輔導。 同時,政府早期預防服務資源投放不足,例如缺乏為新生嬰兒家庭提供探訪服務、有系統的家長教育課程。

香港虐兒: 家庭暴力受害人支援計劃

1968年,成立華康宿舍(即現時的華康安老院),是香港第一間位於公共屋邨的長者宿舍。 同年,位於尖沙咀加連威老道33號的總部大樓落成,其前身是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辦事處及道聲出版社。 至於被指粗暴對待雀鳥,以及餵奶時令鸚鵡嘔奶,陳伯表示,鸚鵡「好容易飽,一摸個肚硬硬哋就可以飽㗎喇」,但雀鳥有時「唔鍾意就唔食奶㗎喇」,否認牠們是嘔奶,稱只是把奶「揈」了出來。 在警員向陳伯問話期間,藝人兼「香港鸚鵡救援」創辦人郭秀雲到場,問警員「咩事呀阿sir?」一名輔警回應稱是「有啲……大家嗰個角度問題,我哋要clarify(澄清)返」,事情「無咩特別」,着郭「繼續買吖,繼續買」。 上文節錄自第261期《香港01》周報(2021年4月19日)《虐兒案頻發背後 香港兒童欠缺「保護網」》。

香港虐兒: 暴力及執法傷亡賠償計劃

西九龍重案組總督察李嘉蕙指,鑑於案件涉及大量錄影片段,西九龍刑事總部迅速抽調21名探員成立一個專案小隊,全力翻看閉路電視錄影。 目前為止,警方共檢取了4.6萬小時的片段,專案小隊已完成13%的工作。 就像電影《刮痧》中的中國爺爺在美國好心幫孫兒刮痧治病,卻被誤認為虐兒,從而引起了一系列官司。

香港虐兒: 服務對象

第一級是較嚴重個案,有法律責任必須舉報;第二和第三級可能是察覺到有問題,鼓勵相關人員舉報。 2018年5歲女童臨臨,疑遭生父及繼母虐待致死,案件被形容為“香港開埠以來最嚴重的虐兒案”。 50歲童樂居前女職員涉襲擊4名不足3歲的兒童,包括拍打頭部及拉扯手腳,經審訊後被裁定4項虐兒罪,昨被判囚1年。 裁判官判刑時指,被告行為說穿了就是體罰,斥被告行為令幼童雪上加霜。

香港虐兒: 翻查53支閉路電視鏡頭 發現14人涉嫌91次虐兒

黃惠玉則解釋,所有虐兒個案都是由最輕微的「打手板」發展而來。 「體罰並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且一定會在程度上逐漸加深。一開始較輕微,但是漸漸沒有威懾力、不管用之後,家長可能會採用更重的手法責打孩子。」她說。 目前,全球有62個國家立法禁止體罰兒童,「別的國家及地區能夠做到,香港為什麼不可以?」她反問。 資料顯示,香港去年接獲1367宗新呈報的虐兒個案,屬於2005年以來最多。 香港中通社9月8日電(記者 李明珠)虐兒慘案一宗都嫌多,但香港已接連發生多宗虐兒案件,引發社會關注。

香港虐兒: 虐待兒童

直到現時,香港仍欠缺清晰整全的數據分析,以評估現時香港兒童受虐的情況,甚至缺乏為兒童設立的可靠的中央資料系統,以至無法量度、收集、分析及發放有關保護兒童及兒童發展情況的資訊,無法準確反映兒童現況及掌握兒童數據及需要。 本年初,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才表示會在今年第三季就中央資料系統展開研究,但政策要真正落實,仍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漁護署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今午接獲警方通知指旺角園圃街發生一宗懷疑虐待動物個案。 該署獸醫隨後到有關警署處理個案,經初步檢查,3隻鸚鵡健康正常,將送往該署轄下動物管理中心作詳細檢查。 漁護署回覆查詢表示,今午接獲警方通知指旺角園圃街發生一宗懷疑虐待動物個案。 被害者是無力自保的兒童,施害者是面臨生活困境或缺乏管教觀唸的父母;保障兒童福祉、預防虐待兒童的社會責任自然需要由社會整體承擔,這是須由政府帶領社會各界設立「保護網」的原因。

黃翠玲認為,每一宗虐兒個案都是可以預防的,而周全的兒童保障政策能夠有效防止悲劇發生。 如在五歲女童被虐致死案中,女童胞兄學校發現其身上有傷後與社署聯絡,以為可「轉介」社署,惟社署卻以為校方只是「查詢」,並未跟進。 而女童的幼稚園老師雖也發現女童傷勢,但校方並未向教育局或社會福利署反映。 香港虐兒 可見教職員乃至社署人員,都因對相關處理原則和程序陌生而未能及早阻止悲劇發生。

當時的校長龐偉業表示,學校會在現有學生完成課程後才結束[29]。 2021年,觀塘職業訓練中心的三分一用地交還政府,設立香港公務員學院,餘下用地改為建立社會福利服務大樓[30]。 社會福利署於本月17日,派遣專隊進駐「童樂居」,成員包括社工、護士及具備監管幼兒中心經驗的人員,每天駐守幼兒中心,實地密切監察日常運作。 社署亦派出由20多位臨牀心理學家、護士、社工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到該中心調查及視察運作,包括檢視工作紀錄,並逐一觀察中心內70名兒童的行為、健康和情緒狀況。 此外,根據防止兒童虐待會2017年的調查,受虐者中49%涉及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50%與經濟困難及適應新環境相關,另有42%則關乎父母的婚姻及情緒問題。 可見當父母承受不堪重負的經濟或婚姻等生活壓力,可能引致他們出現負面情緒,並在缺乏正確管教觀唸的情況下,以不當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子女。

香港虐兒: 服務單張

50歲童樂居前女職員涉襲擊4名不足3歲的兒童,包括拍打頭部及拉扯手腳,早前否認4項虐兒罪,昨被裁定全部罪成。 裁判官裁決時指被告誇大人手比例不足問題,被告還押以背景報告始判刑。 其實,長久以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如果這個社會的標準是:暴力零容忍,為什麼許多家長會覺得,打孩子是必要之惡?」 打人,能改變什麼事情呢? 撇除那些虐待孩子的不是「父母」,有些人認為,打小孩,是一種… 警方調查上月在天水圍2名女童疑誤食大麻糖案件,鎖定一個網上出售大麻毒品的集團,昨日(11日)突擊搜查新蒲崗一個工廈單位,搜出大批大麻毒品。

因此在大方向上,政府着手解決虐兒問題時不應只侷限於兒童本身,更應從社會和家庭問題入手,建設健康的社會環境才能從根源上減少虐兒問題的出現。 以及在社會福利政策上,政府若能更積極地投放資源於一些需要援助的家庭,比如增加對在職貧窮家庭的資助、對單親家庭的支援等等,也裨益甚大。 香港虐兒2025 香港虐兒 甚至更理想的願景是,政府大刀闊斧改善香港職場環境,提升勞工福利,減少整體社會的壓力。

首先,根據立法會數據透視提供的資料,我們可以明確知道虐兒個案的增長主要歸咎於「疏忽照顧」個案的上升。 雖然疏忽照顧並不是目前數量最多的虐待形式,但是「疏忽照顧」的個案在2007年至2017年間增長逾一倍,令人心驚,也成為了虐童個案的主要增長來源。 2009年,營辦「融匯-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為當時政府撥款資助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四個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之一[11]。 香港虐兒2025 1952年,基督教世界服務委員會及世界信義宗聯會分別於香港成立香港基督教世界服務委員會和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開始社會服務工作。 為提供援助,不同的國際救濟組織於香港設立分部,包括多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前身組織。

香港虐兒: 事件發展

然而,兒童權利委員會執行幹事黃惠玉指出,香港政府並未承擔起建立健全兒童保障政策的重任,反而將虐兒問題推給法庭處理。 「事後處理與庭審固然重要,但解決虐兒問題的政策重點應當是事前的預防機制。」她說。 另外,一名女嬰前年被虐待後死亡,受女嬰母親所託照顧她的同居情侶早前承認虐兒,各被判囚5年4個月。 黃翠玲指,現時條例最高刑罰是監禁10年,以沒有保護罪的刑罰而言,若是知情不報、或袖手旁觀、保護不力等,刑責可去到嚴重受傷和死亡,分別最高15年和20年監禁。

香港虐兒: – 保護兒童免受虐待—多專業合作程序指引(二零二零年修訂版)

警方隨即展開調查,並檢取及翻看12月17日的錄影片段,並於12月22日晚拘捕3名疑犯,並要求院舍保存及提供所有閉路電視錄影。 當時院舍表示需要時間下載片段,只能分階段向警方提交資料。 本港有一糸列由社會福利署(社署)及非政府機構提供的政府資助或非政府資助以支援虐兒、虐待配偶 / 同居情侶和性暴力受害人的福利服務。 要從根源上杜絕虐童事件,固然要改善整體的社會弊病,但是這並不代表政府不用制定具體措施。

香港虐兒: 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黃大仙及西貢)

除了加快強制舉報虐兒立法步伐之外,防止虐兒悲劇,社會各界都應多行一步。 高危家庭包括父母有精神病、吸毒、18歲以下等,他們大多不會主動招手,因此醫護人員需要非常敏銳。 她舉例說,一名老婦早前帶數個月大的嬰兒到母嬰健康院覆診,「個BB係肥肥白白,但婆婆個身好臭,而且唔能夠清楚回答問題。」這些微小跡象引起醫護注意,追問之下得知老婦家裡有超過10隻貓,而嬰兒的母親只有10多歲。

香港虐兒: 服務區域C

有近10年處理虐兒個案經驗的中大兒科學系榮譽臨牀副教授、威爾斯醫院兒科副顧問醫生陳鳳英不諱言,這宗慘劇只是冰山一角,無法估計有多少孩子活在虐兒陰霾下。 「醫治一個虐兒家庭,比起醫治一個肺炎小朋友複雜好多倍。」治療遇到的困難讓陳鳳英明白,虐兒家庭不會無故浮現眼前,醫護要化身偵探洞察不妥。 香港虐兒2025 她憶述,曾有老婦帶著數個月大健康正常的嬰兒,到母嬰健康院覆診,「但婆婆個身好臭,唔能夠清楚答問題」。 團隊發現這個家庭涉及疏忽照顧,嬰兒的婆婆吸毒,母親僅10多歲,家居滿佈垃圾、惡臭無比,還有超過10隻貓。 政府亦應該盡快向立法會提交強制舉報虐兒個案機制的條例草案,要求指定專業人士就懷疑虐兒個案作出舉報。 香港虐兒 目的正是希望設立一套機制保護16歲以下兒童,盡早發現和阻截嚴重個案,免得再經官動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