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時候蜜源植物不多,寄主植物也凋零,成蟲和幼蟲會因食物不足而難以生存。 所以很多蝴蝶都以卵或蛹形態過冬,因為這兩個都是靜止狀態,不需進食。 然而,有些斑蝶會以成蟲型態過冬,在秋季牠們會努力吸花蜜,儲存養分,冬季時會集體在山谷中過冬,形成蝴蝶谷的奇觀。 帝王斑蝶和大絹斑蝶兩種較爲出名的種都會進行長距離遷徙。
卵剛孵化成蟲時稱作一齡蟲,幼蟲一般從卵頂部嚙破卵殼出來,但是卵粒產在裂縫與孔隙的種類有些具有幼蟲從側面破卵而出的適應性,甚至有針對卵蜂演化出加厚卵殼而幼蟲從卵穿過葉片脫出的種類。 有部分種類在孵化後幼蟲會啃食卵殼,使不會浪費資源,又可以防止空卵殻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喫過卵殼後會不斷喫寄主植物。 極少數蝴蝶的幼蟲會喫其他生物,例如灰蝶中雲灰蝶亞科的蝶種都是肉食性,如蚜灰蝶的幼蟲以蚜蟲為食、熙灰蝶幼蟲以介殼蟲為食[8]。 直至下一個階段脫皮轉齡,幼蟲會停止活動及進食,作脫皮轉齡的預備。 脫皮開始時,幼蟲身體伸縮,將舊皮從頭部脫到尾部,最後把頭部的外殻脫下便完成脫皮。
蝴蝶蜆: 分類
小至中型蝴蝶,比較其他類別的蝴蝶,各種蜆蝶之間在翅形、顏色和斑紋上的差異是最大[5]。 由 於 蝴 蝶 屬 變 溫 動 物 , 在 陽 光 充 沛 的 地 方 最 容 易 看 到 牠 們 在 享 受 日 光 浴 , 此 時 亦 較 易 觀 賞 到 蝴 蝶 。 陰 天 時 蝴 蝶 的 數 量 會 減 少 , 大 雨 時 更 不 見 其 蹤 跡 , 但 雨 後 卻 是 觀 蝶 的 其 中 一 個 最 佳 時 機 。
前翅R脈5條,後三條在基部合併,A脈1條,基部分叉。 後翅肩角加厚,肩脈發達,A脈2條,在M3脈處或2A脈處有尾狀突出,有的尾突粗大,有的尾突細長。 迷蝶(Vagrant)係指本地有記錄嘅物種但香港不喺佢已知嘅分佈範圍以內,或者本地無嗰種幼蟲嘅寄主植物,畀佢繼續繁衍。 部分灰蝶幼蟲與螞蟻共生時,能藉由螞蟻提供的防衛能力避免被擬寄生生物危害,但遇上體型稍大的天敵,螞蟻們也使不上力。 幼蟲及成蝶可藉由移動能力尋找合適地點躲藏,或是快速飛行,逃跑或裝死,而沒有移動能力的蝶卵,蛹,則有其他避敵方法提高生存機會。 老熟幼蟲會停止進食,到處爬行尋找結蛹的地方,通常會選擇停留在葉底。
蝴蝶蜆: 成蟲
蝴蝶頭部呈圓球形或平球形,表面密被鱗毛,左右兩側各具一發達的複眼,由上萬個六角形小眼組成,每個小眼能看到所見的對象的一個小光點,無數小眼所見的無數小光點造成鑲嵌而成的影像。 許多種類在小眼間生有細毛,複眼是否具毛以及其被毛狀態在分類上頗有價值。 蝴蝶蜆 蝴蝶蜆2025 頭部背側和複眼之間有一對細長,生許多有感覺器官的觸角,分為柄節、梗節和鞭節。
- 其後每蛻一次皮即稱為增加一齡,而體表會長出變化多端,數目不定的二次刺毛。
- 前 者 更 可 見 於 山 寮 、 蠔 湧 及 黃 龍 坑 。
- 雄性蝴蝶的領域行爲會驅離其他競爭者,讓自身取得制空優勢。
- 在 1960 至 70 年 代 期 間 , 紅 鋸 蛺 蝶 在 新 界 廣 泛 分 布 , 在 香 港 島 赤 柱 亦 有 紀 錄 (Marsh 1960) 。
- 蛹的表面看似靜止不動,其實牠第四至第六腹節是能夠活動的,在這階段蛹內會進行複雜的重組過程,把幼蟲時的器官分解,並組成成蟲的身體。
- 刪 除 這 些 品 種 後 , 現 時 香 港 的 蝴 蝶 名 錄 有 245 個 品 種 , 當 中 包 括 一 個 特 有 亞 種 — 珀 酣 弄 蝶 (Halpe paupera walthewi) 。
蝴蝶喜歡在溪邊或濕潤的土壤聚集一起吸水,攝取水中的礦物質。 雄蝶前足退化,無爪,縮在胸下,沒有步行能力;雌蝶前足正常。 蝴蝶蜆 味道和肉質方面,雷師傅坦言其實花甲、蜆和沙白類近,不過他最推薦花甲,啖啖肉又鮮甜,其次是沙白,最後到蜆。
蝴蝶蜆: 翅膀
她們指現在的都市人和小朋友們可能比較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認為向小朋友推廣愛護蝴蝶非常重要。 「蜆殼綠趣遊蹤─尋找蝴蝶」在2004年起由蜆殼與綠色力量合辦,以提升社會對蝴蝶的認識和關注,保護其多樣性。 每年暑假,不少家長都會帶同子女親近大自然,屯門小欖沙灘、下白泥、烏溪沙海星灣,以及大嶼山水口、東湧灣等湧現摸蜆人潮。 為了收集介貝類樣本檢測重金屬含量,記者到過小欖沙灘、水口及東湧灣視察,分別在小欖沙灘取得小量沙白、沙蜆;在水口取得三角蜆、沙白及沙螺;在東湧灣獲得沙蜆及紅樹蜆(俗稱馬蹄蛤)。 在每天的上午,各地的蝴蝶會順着地形往上飛,最後聚集在各處山嶺或山脊。 雄性蝴蝶的領域行爲會驅離其他競爭者,讓自身取得制空優勢。
- 直至下一個階段脫皮轉齡,幼蟲會停止活動及進食,作脫皮轉齡的預備。
- 參賽學校組別早前向由綠色力量、香港蜆殼有限公司及香港教育大學代表組成的評審團,匯報研習成果,競逐計劃冠軍寶座。
- 蜆蝶族(學名:Riodinini)是蜆蝶科蜆蝶亞科裡的一個族,包含42個屬。
- 至於番薯蜆則味道較淡,多數建議用濃味方式去煮,會惹味一些。
- 由 此 可 見 , 蝴 蝶 對 大 自 然 和 人 類 而 言 , 均 具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和 價 值 。
剛爬出的成蟲通常會附在蛹殼下,或在其他穩固位置將身體懸掛,引導腹部的血淋巴體液注入翅脈,流進翅膀,並將摺皺的翅膀迅速撐開。 假如此時蝴蝶掉在地上或有障礙物令翅膀不能順利伸展,牠便會永久失去飛行能力。 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牠們的一生有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
蝴蝶蜆: 幼蟲
胸部具有兩對翅,位於中胸者為前翅,後胸者為後翅。 前翅基部有用以保護翅基關節之骨片,稱為肩板(英語:Tegula (insect 蝴蝶蜆2025 anatomy))。 胸部各節亦分別有一對足,由前至後分別為前足、中足及後足[10]。 足主要分為基節、轉節、腿節、脛節及跗節五節,其上覆有鱗片與刺毛,脛節上常具成列小刺。 鳳蝶與弄蝶前足脛節上具有稱為前脛突的特殊構造,生有梳狀刺毛[11]。 跗節通常分為五節小跗節,末端生有一對彎曲的爪,但在蛺蝶科及灰蝶科雄蝶跗節常癒合成圓筒狀,不分節,末端無爪的構造。
蝴蝶蜆: 生態
水質方面,她指要視乎水流、季節、環境,但提醒市民蜆屬於濾食性動物,含有微生物、重金屬、有機物,宜適量進食。 蜆屬於水生軟體動物,種類繁多,包括蜆屬、紅樹蜆屬、花蜆屬、大蜆屬等。 香港水域較常見沙蜆及沙白,平時餐廳喫到的豉椒炒蜆、蜆肉湯主要就是這兩種。
蝴蝶蜆: 香港蝴蝶一覽
扯 旗 山 : 香 港 島 雖 滿 佈 高 樓 大 廈 , 但 扯 旗 山 的 植 披 仍 然 保 持 , 從 盧 吉 道 至 夏 力 道 一 蝴蝶蜆 帶 更 常 見 到 蝴 蝶 。 烏 蛟 騰 及 荔 枝 窩 : 這 兩 個 地 點 及 其 中 間 地 區 部 分 位 於 船 灣 郊 野 公 園 內 , 當 中 包 含 多 元 化 的 生 境 ,如 樹 林 、 灌 叢 、 荒 田 和 沿 岸 地 區 。 我 們 能 經 常 在 這 兒 遇 上 一 些 罕 見 的 弄 蝶 , 如 娜 生 灰 蝶 (Sinthusa nasaka) 和 旖 弄 蝶 (Isoteinon lamprospilus) 。 另 外 , 我 們 亦 於 2002 年 在 這 裡 的 荒 田 首 次 記 錄 到 薴 麻 珍 蝶 (Acraea issoria) 。 就摸蜆對生態的影響,綠色力量科學及資源護理總監鄭睦奇坦言:「人多拎得多,到一個極限就恢復唔到,蝴蝶灣以前摸螄蚶,宜家聽唔到有人去呢度摸螄蚶。」他指退潮時,很多生物在潮間帶活動,遊人或會踩死牠們。
蝴蝶蜆: 鳳蝶科
最後,末端臀棘鉤著絲墊,將最後一張皮也脫下時便完成化蛹。 蝴蝶廣泛分佈世界各地的陸上地方,除了南極洲以外皆有分佈,熱帶地區物種多樣性最高,溫帶及寒帶地區也有許多種類棲息。 世上共有約18,500種蝴蝶,新北界有約775種,新熱帶界約7700種,古北界約1575種,埃塞俄比亞界約3650種,東洋界及澳新界共約4800種[7]。 在中國大陸記錄了約2100種;臺灣約370種;香港約260種。 蜆蝶科(Metalmark,學名:Riodinidae)是蝴蝶鳳蝶總科中的一科,下級分類中共有3個亞科,共有約1500個物種[2],佔蝶類8%。 分佈於泛熱帶地區,主要分佈在新熱帶界[3],佔所有蜆蝶的93%[4]。
蝴蝶蜆: 蛺蝶科
通常卵粒藉由雌蝶副腺分泌物黏著在物體上,也有完全隱藏在泡狀或膠狀物中的情形,更有少數種類會有直接將卵粒拋置地面的特殊習性。 蝴蝶壽命一般有1至4個月,不過不同季節和種類其壽命都不同。 在溫暖和食物充足的時候蝴蝶能快速成長,壽命會較短,反之亦然。
蝴蝶蜆: 蛺蝶亞科
其下共有7個科,包含了大約18,800種 [3]。 如同其他昆蟲,蝴蝶也屬於節肢動物,體表具有分節的外骨骼,成蟲身體也分為頭、胸、腹三個部份,胸部長有兩對翅膀,翅膀上各式各樣的色彩和斑紋是由翅膀上的鱗片組成。 蝴蝶是完全變態昆蟲,其一生包括卵、幼蟲、蛹與成蟲四個階段。 世上體型最大的蝴蝶為亞歷山大鳥翼鳳蝶,展翅寬達280毫米[4][5],體型最小的蝴蝶是褐小灰蝶,只有16毫米[6]。
蝴蝶蜆: 香港蜆殼有限公司小欖油站榮獲「綠建環評室內建築」金級認證
金 裳 鳳 蝶 的 體 型 一 般 較 裳 鳳 蝶 略 大 , 被 Fellowes et al. (2002) 列 為 本 地 具 保 育 價 值 的 蝴 蝶 之 一 。 牠 們 的 習 性 相 似 , 於 植 有 印 度 馬 兜 鈴 (Aristolochia tagala) 的 地 方 出 沒 , 成 蟲 喜 歡 訪 花 , 雄 性 蝴 蝶 具 明 顯 的 領 域 行 為 。 印 度 馬 兜 鈴 是 一 種 生 長 於 灌 叢 的 攀 蝴蝶蜆2025 援 性 藤 本 植 物 , 是 裳 鳳 蝶 幼 蟲 的 食 用 植 物 。
擬態是屬於利用其他生物的防衛機制,擬態要有以下三者才成立:捕食者、被擬態者及擬態者。 捕食者在捕食過程中學會被擬態者不好喫有毒或難以捕食,由不好的經驗讓牠之後會避免捕食外型相似的物種,擬態者則因爲外型像被擬態者而減少被捕食。 例如臺灣灑灰蝶雌蝶將卵產在樹皮裂縫內;弄蝶幼蟲製作的蟲巢,進食時間外到都會在葉包內;趾弄蝶屬成蝶停棲在葉片下表面等。 蜆蝶大約在96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時從灰蝶中分離出,並約在8100萬年前繁衍出不同物種。 蜆蝶是單系演化支,起源如新熱帶界的原始亞馬遜雨林低地。
蝴蝶蜆: 分佈
翅室名稱跟隨其前方翅脈名稱,如M1脈後方的翅室即為M1室。 在脛脈與肘脈間形成一空室,稱為中室,中室外端有時具一橫脈稱為中室端脈,中室端脈存在時稱為中室封閉,而中室端脈缺少則稱為中室開放。 此外,後翅Sc+R1脈近基部位置常有一稱為肩脈(hm)的遊離短脈。 龍 鼓 灘 : 在 龍 蝴蝶蜆2025 鼓 灘 村 山 坡 附 近 的 風 水 林 和 毗 鄰 的 灌 叢 是 著 名 的 蝴 蝶 集 中 地 。 這 裡 亦 是 本 港 不 常 見 的 紅 鋸 蛺 蝶 (Cethosia biblis) 的 其 中 一 個 重 要 繁 殖 地 點 。
蝴蝶蜆: 觀 蝶 貼 士
樂隊RubberBand的4名成員,包括6號、阿正、阿偉、泥鯭均表示今次首次為環保團體擔任大使推廣生態保育,感覺既新鮮又有意義。 由於蝴蝶十分美麗,亦愛於花間飛舞,一般人會將蝴蝶聯想到漂亮的女生,但今次大會邀請了他們4位男生擔任「蝴蝶大使」,令他們「喜出望外」,於是一口答應。 6號表示,擔任大使後,才瞭解蝴蝶是重要的「指標生物」,可反映生態環境變化,對環境十分重要,希望向更多人推廣保育蝴蝶。 蝴蝶的生境十分廣泛,但主要都是圍繞牠們賴以為生的植物,包括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 前者是蝴蝶成蟲攝取花蜜的開花植物,後者是幼蟲食用的植物。 古蜆蝶亞科的白珂蜆蝶族中,兩個新熱帶界單型物種白珂蜆蝶和粉蜆蝶是衍生出分佈於舊大陸的古蜆蝶亞科物種的起源,並相信是在漸新世時橫跨白令陸橋擴展到歐亞等地。
蝴蝶蜆: 具 保 育 價 值 的 蝴 蝶
交尾器痕在雄蟲見於第9腹節,而在雌蟲則在第8及9腹節,交尾器痕呈圓形或線形。 蝴蝶蜆2025 第10腹節特化,伸長成稱為垂懸器的構造,有鉤狀刺毛,蛹體可藉此構造攀附絲上以附著於物體上蛹體附著物體的方式主要分為僅以垂懸器附著,頭下尾上的懸蛹以及胸部有絲帶環繞固定的縊蛹,不過也有許多屬於以上兩類的其他附著方式。 蛹的外部形態變化萬端,許多種類模擬植物體不同部位藉以隱藏有些種類並其依附著位置的質地,色彩而呈綠色或褐色。 蝴蝶是一類常於日間飛行的昆蟲,生物分類學中屬於鱗翅目中名爲鳳蝶總科(學名:Papilionoidea,又名真蝶總科)的一個總科級演化支[2]。
蝴蝶蜆: 蝴蝶
小顎外葉形成兩根半管,左右相互嵌合成一形如彈簧的吸管,休息時螺旋狀捲縮在頭的下面,應用時又可伸直,以虹吸力吸花蜜等汁液。 蝴蝶的幼蟲身體常呈圓筒形或蛆狀,剛孵化的一齡幼蟲體表具有形態和數目固定的剛毛,稱為一次刺毛(英語:Seta),對分類與演化研究很有價值。 其後每蛻一次皮即稱為增加一齡,而體表會長出變化多端,數目不定的二次刺毛。 蝴蝶蜆 幼蟲期總齡數多為四或五齡,也有多達12齡的情形。 幼蟲頭部骨化程度高,生有感覺毛,下端具備咀嚼式口器,兩側各有數個可用來感光的側單眼。
蛺蝶科則是灰蝶-蜆蝶演化支的姐妹羣[13][14]。 大嶼山有不少地方都可以摸蜆,包括貝澳、大澳及水口等,當中以水口最受歡迎。 由東湧乘坐11號巴士於「水口村」站下車,車程約40分鐘,下車後即見士多,可以買些飲品及零食,亦可以在此租用摸蜆裝備:泥耙、水桶及膠凳仔,之後再步行約15分鐘到泥灘。 摸蜆必須選擇潮退的時間(可於香港天文臺網站查看每日的潮汐漲退時間),水口的泥灘非常大,約有六至八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從士多望過去,非常廣闊。 香港有260多種蝴蝶,佔全中國品種十分一,品種密度與多樣性相當之高,堪稱「蝴蝶天堂」。
蝴蝶蜆: 香港蜆殼義工隊
部分蝴蝶幼蟲體表有堅硬棘刺或是體表有長毛,藉以警告天敵牠們可能有毒,不可口或難以下嚥。 若無法嚇阻天敵的行動,鳳蝶幼蟲的臭角(英語:Osmeterium)散發難聞的氣味[20]和斑蝶成蝶會用毛筆器散發出斑蝶素的味道以達到自我防衛的驅敵效果。 迷蝶(Vagrant)是指本地有記錄的物種但香港不屬於其已知分佈範圍以內,或者本地沒有該種幼蟲的寄主植物,以繼續繁衍。 蜆蝶成蟲喜在陽光下活動,飛翔迅速,但飛翔即離不遠。 在葉面上休息時四翅半開,有的種類在葉上頻頻轉身,不斷改變方向。 翅膀呈暗褐或黃紅色,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有些種類具有眼紋,個別種類翅膀透明。
褐 斑 鳳 蝶 (Papilio agestor) 更 是 2002 年 在 這 裡 發 現 的 香 港 新 紀 錄 品 種 。 楊 及 李 (2001) 在 《 大 埔 滘 的 蝴 蝶 》 一 書 記 錄 了 超 過 半 數 的 本 地 蝴 蝶 品 種 。 裳 鳳 蝶 受 香 港 法 例 第 170 章 《 野 生 動 物 保 護 條 例 》 保 護 。 另 外 , 印 度 馬 兜 鈴 和 寬 藥 青 藤 受 香 港 法 例 第 96 章 《 林 區 及 郊 區 條 例 》 的 附 屬 法 例 《 林 務 規 例 》 保 護 。 任 何 人 士 如 無 合 法 辯 解 , 不 得 管 有 或 售 賣 印 度 馬 兜 鈴 和 寬 藥 青 藤 這 兩 種 植 物 。
其 中 , 超 過 50 種 被 定 為 迷 蝶 、 存 疑 品 種 或 沒 有 近 年 紀 錄 。 刪 除 這 些 品 種 後 , 現 時 香 港 的 蝴 蝶 名 錄 有 245 個 品 種 , 當 中 包 括 一 個 特 有 亞 種 — 珀 酣 弄 蝶 (Halpe paupera walthewi) 。 香港位處亞熱帶地區,同時處於兩個生物地理分佈區——古北界和東洋界交界附近。 加上地勢複雜,孕育出上千種植物,滿足了各種生活在不同棲息地的蝴蝶,並且為幼蟲和成蟲提供充足又多樣的食糧。 現時香港共記錄了255種蝴蝶,當中有1種獨有亞種,另外有29種迷蝶。 蝴蝶位於食物網的底層,是其他動物的捕食對象,包括雀鳥、蜥蜴、蜘蛛、螳螂、蜻蜓、青蛙等,牠們大多行動敏捷或會設置陷阱,捕捉正在訪花甚至飛行中的蝴蝶成蟲。
蝴蝶蜆: 香港蝴蝶列表
一般成蝶只有兩個月壽命,但以成蟲越冬的斑蝶,成蟲壽命可以長達數個月。 蜆蝶曾被視作灰蝶的一類[11],通常視作一個亞科。 然而,現今最新的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生學的研究數據指出蜆蝶科是灰蝶科的姐妹羣,所以將其獨立成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