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經定罪後的守行,稱為「有條件釋放」(conditional discharge)。 由於是罪成後的處,因此這種「簽守行為」會留有案底。 「簽保守行為」屬預防性質,目的是保證被告遵守法紀及不會破壞社會安寧。 爭取ONE簽保守行為一般會通過發律師函予律政司的方式進行,由於有一定的難度,負責的律師需詳細瞭解客戶的情況及案情,用心處理,才能成功。

裁判官聽取所有證供,並決定被控告犯罪的人(即被告)是否有罪。 如被告年齡在16歲以下,案件將會在少年法庭由裁判官審判。 假如被告罪名成立,裁判官會決定判處甚麼刑罰。 較複雜及較嚴重的案件由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原訟法庭處理。 區域法院的案件由一名法官主審,而高等法院原訟法庭的案件則由一名法官主審,並由一個不少於7人的陪審團(從普通市民中抽選)旁審。 除非被告選擇自辯,否則可由一名或多於一名律師代為辯護。

不提證供起訴: 刑事犯罪紀錄及《罪犯自新條例》

2023年6月21日,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宣佈全案偵結,夏姓父子因無直接殺人證據,涉犯殺人罪嫌不足而為不起訴處分,不過死者家屬仍可向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分署聲請再議。 同時,檢方認定賴、夏兩人婚姻無效,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向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提起公訴[17][18][19]。 6月28日下午雙方調解中,夏姓助理沒有出庭,由兩名律師代為出席;賴母委任律師表示調解不成立,只能進入民事訴訟[20]。

  • 11.2   在某些執法工作範疇,須依靠或主力藉助線人的證供纔可成功檢控。
  • 主要原因是店鋪盜竊涉及誠信問題,增加案件嚴重性。
  • 法醫高大成接受賴姓高中生家屬委託,協助調查死因[12]。
  • 控方會向證人發出免予起訴書,並在審訊前把副本交予辯方,以及在審訊時提交法庭。
  • 第 10 段則説明,若情況有變,使得無法滿足以上兩個因素其一,便應停止檢控。
  • 如果該人在一年內再於公眾地方打架,法庭便會下令他 / 她須交出1,000 元擔保金。

在香港,當個人被刑事檢控時,除了認罪或不認罪,有時可能會有第三種處理方式: 控方免提證供起訴(Offering No Evidence)以換取被告簽保守行為(Bind-Over),簡稱「ONE簽保守行為」。 這種處理方式十分受被告人歡迎,因為被告人不用認罪,不會留有案底,也不需花費昂貴的律師費去抗辯。 被告人只需在法庭公開承認有關案情,及表示願意簽保守行為,而控方會向法官表示不提證供起訴,法官會立即撤銷有關控罪。 上次撰文提及, 控方免提證供起訴(“Offering No 不提證供起訴2025 Evidence”)以換取被告簽保守行為(簡稱”ONE簽保守行為”)普遍受非嚴重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歡迎, 因為不會留案底,也可節省進行抗辯的律師費。 不過這種方式未必人人會接受, 因為接受的前提是需要在法庭公開承認控方的案情。 不提證供起訴2025 「簽保守行為」的意思,是指被告人在法庭文件上簽字,承諾未來一至三年內(時間由法官決定)必須在香港保持良好的行為,不得干犯任何刑事罪行,否則會馬上遭罰款定額的金錢(通常是數千港幣)。

不提證供起訴: 案件概況

一般而言,線人所作的證供,應該是被認為令其他人定罪所必需的證供,而且是別無可求。 頒令「簽保守行為」時,被告毋須即時繳交擔保金。 但如果他在擔保期內違反簽保條件,法庭便可執行該簽保命令,下令被告繳交上述擔保金。 法庭頒令守行為時,須具體指明被告不得干犯哪些行為。 例如被告被控「普通襲擊」,命令則會指明被告在擔保期間,不得干犯與暴力有關的罪行。

  • 不過這種方式未必人人會接受, 因為接受的前提是需要在法庭公開承認控方的案情。
  • 案例指這是律政司司長的憲制權力,容許他自由作出是否起訴、控告甚麼控罪、在哪級法院審訊,是否介入私人檢控、是否終止檢控等檢控相關的決定。
  • 另外,有時候亦有被告會嘗試自行撰寫並發出信件到檢控官。
  • 然而,一位當值律師每個提堂日就可能處理5-10宗案件以上,而你一般亦只能在當天早上才能在法庭與當值律師見面。
  • 但根據目前案例(例如近年數宗關於「私人檢控」的司法覆核案),判詞指只有在極度例外(truly exceptional)的情況,顯示律政司司長僭越了其憲制權力,法院才會幹預其檢控決定,否則法院不會輕易介入。

根據一般規則,從犯亦應被檢控,不論其後從犯會否被傳召作證人。 較可取的做法,是留待審訊後才處理願意合作的從犯。 不提證供起訴 不提證供起訴 一般而言,從犯可獲減刑,以反映其合作性質和程度。

不提證供起訴: 香港國安法 (中篇) – 煽動分裂國家罪

另外,有時候亦有被告會嘗試自行撰寫並發出信件到檢控官。 這個方法比較不可取,原因是被告本人的身份與角色尷尬,言辭一旦稍有不慎,有機會被認為帶有恐嚇或威脅成分,隨時惹來更大的問題。 案例亦指,所謂「不受任何干涉」,是包括「政治幹預」(political interference)及「司法入侵」(judicial encroachment)。 男士應盡量穿恤衫、結領呔,有領襯衣及長西褲,而女士應穿淨色或較保守的恤衫或襯衣及長褲或裙。 謝慶綿(Andy Tse),新民黨第五屆青年委員會副主席(會員),亦是一名執業事務律師。

對絕大部分刑事案件的被告而言,能夠取得自簽守行為的被告,簡直有如得到重生的機會,既不用留案底,亦不用開庭審訊抗辯,減省很多精神壓力。 無論在任何階段,裁判官或法官都可以向你發問。 在等候傳召作證的期間,你不得向任何人談及你將會給予的供詞。 除非獲通知不再需要你,否則切勿離開法庭大樓。 如你有重要理由須提早離開,應在開審前告訴主控官或其助手,或者可安排你不依次序出庭作供。 11.4   根據規定,須由首長級人員給予起訴豁免。

不提證供起訴: 香港的兩制律師 – 律師(Solicitor)與大律師(Barrister/Counsel)

在裁判法院內,警察總務室的人員亦可為你提供協助。 法醫高大成接受賴姓高中生家屬委託,協助調查死因[12]。 6月2日,夏姓男子仍持有賴姓高中生30筆權狀,賴母委託律師寄出存證信函要求7日之內歸還,被夏姓男子拒絕,賴母因此提告業務侵佔[13][14]。 同月15日,高大成認為這件命案,變成受害方和檢方的攻防;他質疑夏姓助理說法的真實性,其檢驗結果與檢方報告說法相衝突[15]。 案發後,夏父表示不知兒子登記同婚,並曾透過簡訊回應配合檢方,表示願協助釐清事實與問題;在法醫解剖報告中,指賴生死因符合「高處墜落」致死[16]。 第 10 段則説明,若情況有變,使得無法滿足以上兩個因素其一,便應停止檢控。

不提證供起訴: 刑事案件聆訊程序

你有權領取證人津貼,用以支付出庭所耗的費用。 津貼有一個固定款額,並且須經主審裁判官或法官批准纔可發放。 作供完畢後,你可能會獲通知可以離去,即是說你可自由離開法庭,但如你喜歡,你亦可留下來旁聽餘下的審訊過程。 到達法庭後,你應向主控官或其助手報到,講出你的姓名及出示你的證人傳票。 假如你不清楚你的案件在那個庭聆訊,你應往法庭大樓的詢問處要求協助。

不提證供起訴: 出庭作證注意事項

惟須注意,法庭審視案情後,仍有最終酌情權決定,是否接受以此方式結案。 裁判官坐在高案之後,證人席通常在其左面或右面,接近法庭的前面。 在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律師及法官穿長袍及戴假髮。 假如控方同意而法庭亦批准的話,被告只需提堂時在庭上承認控方準備的案情,承認所犯過錯及接受告誡,,並向法庭承諾守良好行為,法庭就會頒令要被告守行為一至兩年,而案件基本上到此為止。 實際結果是,取得自簽守行為的被告,是不會留有案底的。 抗辯有一定的風險, 證據、律師、被告人自己的表現(若選擇作供)、法官,皆是影響結果的因素。

不提證供起訴: 起訴

一旦決定撤控或不起訴,亦須充分理由纔可重新檢控。 但是,你可使用中、英文以外,而你流利的語言作供。 假如你不熟悉中文或英文,傳譯員會在場為你翻譯。

不提證供起訴: 法律101|何謂「簽保守行為」?如何決定撤控與否?

當然, 某些情況下, 若被告人想提出免責抗辯, 則可能需要提出某些證據, 例如在傷人案中是出於自衛。 當被告人提出這些證據後, 控方仍需在毫無合理疑點的舉證程度下證明被告人的說法不成立或不可信。 只要控方案情存在任何合理疑點, 被告人應被判無罪。 然後客人通常也會問:「想冇案底要點做?」答案是:「冇辦法。」若想沒有定罪紀錄,唯有實實在在歷經審訊(甚至上訴) 被裁定罪名不成立 (除非獲控方同意被告簽保守行為下不提證供起訴)。 否則,一旦在法庭認罪或被裁定罪名成立,便會留有案底📄。

不提證供起訴: 證人受幹擾

控方會向證人發出免予起訴書,並在審訊前把副本交予辯方,以及在審訊時提交法庭。 想避免留有案底,最切實的方法是不要心存僥倖,一時愚蠢換來無法移除的紀錄,後悔莫及。 筆者接觸的客人中,不少誤以為有種抗辯叫「打求情」,意思是透過求情說服法官不判處監禁,便沒有定罪紀錄。

不提證供起訴: 重審次數無規限 可不提證供起訴 ?

控方決定是否接受簽保時,會考慮繼續檢控是否符合公眾利益、被告的年齡、犯罪紀錄等多項因素。 答:其實,裁判法院固然有當值律師服務,收費相宜。 然而,一位當值律師每個提堂日就可能處理5-10宗案件以上,而你一般亦只能在當天早上才能在法庭與當值律師見面。 不提證供起訴2025 有法律界人士解釋,法例並無規限案件的重審次數,但在一般情況下,若案件已經歷兩度解散陪審團,律政司則不應再申請重審,或可不提證供起訴。

如果該人在一年內再於公眾地方打架,法庭便會下令他 / 她須交出1,000 元擔保金。 取得守行為後,沒有案底固然值得慶賀,但更重要的,是聽從律師及檢控官的教誨,以後一定要遵守法律,否則再厲害的律師也保不住你了。 需知道,一位檢控官每日亦處理大量案件,在他案前的文件,只是一宗又一宗刑事檔案。 假如你的律師寫出一封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的信件給予檢控官參閱,可能提升你獲取守行為的機會。

換句話來說,若被告人違反了該守行為簽保,後果只是罰款;若被告人遵守了該簽保,則甚麼事也不會發生。 “簽保守行為”的意思,是指被告人在法庭檔上簽字,承諾未來1-3年內(時間由法官設定)必須在香港保持良好的行為,不得干犯任何的刑事罪行,否則會馬上遭罰款定額的金錢(通常是數千港幣)。 換句話來說,若被告人違反了該守行為簽保,後果只是罰款;若被告人遵守了該簽保,則什麼事也不會發生。 如果被告沒有案底,所犯的罪行較為輕微(例如普通襲擊、或無持有武器下在公眾地方打架),控方可能會在被告同意簽保守行為下,願意不提證供起訴(英文簡稱為 “O.N.E. Bind Over”)。 對被告來說,這個安排的可取之處,是被告在技術上已經脫罪,他 / 她沒有被正式定罪,亦即是沒有留案底。 另一方面,法庭亦可透過此安排,防止被告再幹犯類似的錯事,從而亦維護了公義。

不提證供起訴: 留案底 – 刑事定罪紀錄

7月3日,死者家屬委託律師對殺人罪不起訴處分聲請再議,臺中高分檢7月11日證實,已經收到案卷,目前已分案調查[21]。 《基本法》63 不提證供起訴2025 條訂明「律政司主管刑事檢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 案例指這是律政司司長的憲制權力,容許他自由作出是否起訴、控告甚麼控罪、在哪級法院審訊,是否介入私人檢控、是否終止檢控等檢控相關的決定。 簽保守行為命令必須列明犯人在擔保期內不能做的事情。 舉例說,如果一名脾氣暴躁的人在公眾地方襲擊他人後,法庭可以判處他 / 她「以1,000 元簽保守行為 一年,期間須保持行為良好及不得在公眾地方打架」。

香港的刑事法庭有裁判法院、少年法庭、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原訟法庭。 各刑事法庭的司法權因情況而異,視乎出庭犯人的年齡、法庭可審理的案件有多嚴重及可能判決的刑罰有多重而定。 陳志全早前亦就案件私人檢控郭偉強,律政司申請介入案件獲批。 不提證供起訴2025 律政司解釋,沒有合理定罪機會,不會提證供起訴。 案件經歷兩次審訊,均以解散陪審團作結,餘下最值得關注的是,究竟本案會否經歷第三次審訊? 有法律界人士指,並無法例就重審次數訂立上限,但若兩次審訊均未能得出有效裁決,控方或可考慮不提證供起訴。

不提證供起訴: 香港法律指南 工傷交通意外權益

不同人士的意見應獲得同等尊重,不同人士的見識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恐嚇或遊說證人省略供詞、更改口供或作虛假證供,都是一項罪行。 無論在任何階段,假如有人就上述目的與你接洽,你應立即向警方舉報。

不提證供起訴: 香港的刑事法庭

選擇不接受ONE簽保守行為,有時需要不少的勇氣與智慧。 內地婦人卞真菊早年被控販毒罪受審,首次審訊時陪審團因未能達成有效裁決而被解散,律政司申請重審獲批,但其間有陪審員私自上網閱讀有關該案資訊,法官遂再次解散陪審團。 控方其後決定申請第三次審訊,婦人終被裁定罪成,但後來經歷兩次上訴得直及重審後,終在第5次審訊時被陪審團大比數裁定無罪釋放。 11.1  不提證供起訴  不提證供起訴2025 原則上,在刑事司法程序中,雖然理應無須藉豁免起訴證人,證人才會作供指證其他共同參與刑事犯罪的人,但在某些情況下,這是被認為恰當的做法。

不提證供起訴: 出庭作證注意事項

11.2   在某些執法工作範疇,須依靠或主力藉助線人的證供纔可成功檢控。 只有在司法公義有所需要的情況下,線人才應作為控方證人。 由此一方面要維護社會利益令犯罪者被定罪,而另一方面要向可能與犯罪活動有密切關連甚至有份參與其中的人給予好處,兩者之間便須求取平衡。

店鋪盜竊是香港較常見的罪行之一,但在成功爭取ONE簽保守行為這方面,往往要比輕傷的普通襲擊案困難。 主要原因是店鋪盜竊涉及誠信問題,增加案件嚴重性。 根據我們的經驗,通常只在涉案物品總量不多,總價格不高(不超過幾百元港幣)或者被告人有很特殊的個人情況下,纔有機會爭取控方同意ONE簽保守行為。 當中簽保守行為是指被告人在法庭檔簽字,承諾1-3年內必須在香港保持良好行為,不得干犯任何刑事罪行,否則會遭罰款。 由於舉證責任在控方,若控方不提證供,被告技術上不會入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