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徑往筆架山進發,稍作上落後便要隨徑急升,到達筆架山的發射站。 在此右轉隨山徑下降,途中兩度橫跨馬路。 及後在涼亭右走林蔭山徑至大埔公路,完成麥理浩徑第五段。 第二日麥理浩徑第四段至第七段,約34公里第二日可說是最艱難的一天,麥理浩徑第四段是麥徑中最難的一段,由於麥四消耗不少,最好準備定乾糧中途補給。 走到中間點獅子亭雖然有士多補給,但留意熱食只有杯麵及魚旦燒賣等輕食。 麥理浩徑第六段2025 麥徑五六段相對易走,但可恨的是麥徑第五六七段中途是沒有官方營地,要走過針山草山到達鉛礦坳纔有營地,鉛礦坳營地有廁所補充水源。
據說當時的英軍必須在24小時內走畢全程,最快的尼泊爾軍只用了12小時多。 1984年後,麥理浩徑的民用性質才日益擴大。 麥理浩徑第六段2025 之後陸續開闢非軍事的衛奕信徑、鳳凰徑、港島徑,以及多條郊遊徑。 1979年3月29日,即麥理浩徑落成前約七個月,麥理浩到北京會見鄧小平,得知中國一定會收回香港,香港問題正式出現。 麥理浩徑第六段 有人認爲麥理浩徑的開闢和英國對香港前途憂慮有關。
麥理浩徑第六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遊記按此
最後,沿樓梯級下山,到達城門水塘作為終點。 可停下來欣賞水塘美景,走至西面的主壩菠蘿壩後,可乘小巴離開至荃灣。 麥理浩徑是香港首道長途遠足徑,於1979年啟用,以第25任港督麥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命名。
- 麥理浩徑第三段攀越西貢西的數個高山,途中除了可遠賞斬竹灣及企嶺下海,也可欣賞馬鞍山的雄姿。
- 最後由標高柱不遠處的支徑下降石階,再接上馬路,在分支處右走便可抵達麥理浩徑第七段的終點──鉛礦坳。
- 設於金山的麥理浩徑第6段,是麥理浩徑中距離最短及難度最低的一段。
- 本文整理下徒步麥理浩徑的裝備和線路規劃的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離開溢洪壩,沿馬路續走,很快就行到呈「U」型的九龍水塘主壩。
- 隨徑登山,及後下降接馬路後左轉,在分支取右路,續依麥理浩徑一直下走至接近九龍水塘處,便見右方石梨貝水塘緩跑徑的入口。
- 第四段:企嶺下 —— 大老山12.7公里,風景基本和上一段相同,全程無補給,所以路過營地是務必攜帶好飲水,一般2-3L爲宜,視天氣而定。
這段落山路會途經二級歷史建築物城門碉堡。 城門碉堡是二次大戰時期香港醉酒灣防線的主要部分,位於孖指徑山坡及地下的軍事設施,由隧道連接不同的觀測臺及機槍堡。 麥徑第6段首先會經過一間砲兵觀測所,其入口沒有被封閉,但漁護署指部分建築物已存在超過半世紀,勸遊人不要入隧道及斷壁殘垣,而在下雨後更切勿入內。 麥理浩徑第六段2025 主壩景色優美,一邊是波平如境的九龍水塘,另一邊是蜿蜒如大河的九龍副水塘。 不過,行山人士要注意,這段馬路間中會有車經過,所以拍照時記得望前望後,留意交通。
麥理浩徑第六段: 第一站:萬宜水庫東壩
行山者先後跨越針山及草山,路線嘅上落幅度大。 草山嘅路段以水泥及泥徑為主,斜度及難度較高;而草山則係以馬路為主,坡度較低及較易走。 差不多完成了山路的三分之二,到達一個小丘,從那處看針山(上圖),雖覺得它不及蚺蛇尖「尖」,但它也算得上是個尖山,見到前路還要「筆直」地伸到山頂,只好努力加油,烏龜再跑。 一 些 中 肯 建 議1、香港四大寶:野豬、獼猴、蛇、牛,生態環境保護好,露營注意安全,儘量在合法營地露營。 2、露營時,將野炊地和營區隔開70米開發,剩餘食物密封懸掛在遠離營區地點。 3、香港野豬不怕人,有一定攻擊性,受法律保護。
離開巴士站,沿大埔道往沙田方向行,一會兒見到金山路路口,轉左行金山路落去,路旁有牌寫住「金山郊野公園」。 離開溢洪壩,沿馬路續走,很快就行到呈「U」型的九龍水塘主壩。 九龍水塘是香港第4個水塘,也是九龍首個水塘,在1901年至1910年間興建;現時九龍水塘的主壩及溢洪壩都是法定古蹟。
麥理浩徑第六段: 鳳凰徑第7段
要搭車回市區的話,離開燒烤場轉左,沿城門道行至菠蘿壩,便有82號小巴往荃灣。 沿孖指徑的山腰走,這段山路的景觀愈行愈開揚,會望到葵涌安蔭、石蔭、石離一帶景色。 山路拐個彎,風景亦一轉,城門水塘映入眼簾,亦代表旅途快將完結,準備落山。
沿沙石山徑上攀,接近針山時坡度驟增,而山徑也安裝木板,以便遊人攀上山峯。 相信唔少行山人士都會對麥徑九段「耍手擰頭」,雖然該行山徑難度較低,但麥徑九段景色比較沉悶。 同時間,「麥理浩徑第九段」全段亦係越野單車徑,行山人士要小心單車往來。
麥理浩徑第六段: 必存 香港麥理浩徑全程路書攻略和一些經驗建議
水塘鄰近亦建有多個水塘,包括東面的九龍水塘、南面的九龍接收水塘及九龍副水塘。 路徑方面,各水塘間均有路徑互通往來,另有一道緩跑徑環繞石梨貝水塘。 遊人可從金山路或經由九龍接收水塘的支徑前往。 麥理浩徑第九段的起點在荃錦坳的郊野公園管理站。
麥理浩徑第六段: 麥理浩徑第六段
這一段起點有北潭凹營地,終點企嶺下有水浪窩合法營地,有水有廁所;1/3處也有嶂上營地,但有牛經過,容易被騷擾。 第一段:北潭湧 —— 浪茄全程大部分公路,只有一小部分鋪裝山道,景色以繞萬宜水庫水庫景色爲主。 線 路 概 況線路全長約100km,累計爬升4400米左右,線路相當成熟,路徑明顯。 麥理浩徑共分十段,長度由5至16公里不等,大部分約長10公里。 它從北潭湧開始,依山勢而建,經過香港新界衆多制高點,如針山、香港海拔最高點957米的大帽山,以屯門爲終點。 除了部分的段落是水泥平路外,大部分的麥理浩徑都是依山勢而建,只有小部分費力難行,其餘大多都是易行的。
麥理浩徑第六段: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麥理浩徑的第七段,由城門水塘的燒烤場出發。 過了東邊主壩後,便得離開馬路,拾級而上,登上約533米高的針山,景觀漸變開揚,沙田及城門水塘漸可見到,然斜度頗大,走起來很是費力。 如天氣不太熱,自問體力經驗足夠的話,其實最好一次過走完麥徑第九、十段,為什麼呢? 原因是第九、十段的交匯點在田夫仔營地,既沒有交通工具,甚至要走出去也得大花時間。 兩段路加在一起,路途雖長達22公里,但大部份時間都是向下走或平走,無需消耗太多體力,甚至可以作緩步跑。 麥理浩徑第六段 所以,如兩段一起走,由荃錦坳直到屯門,最為上算。
麥理浩徑第六段: 麥理浩徑第六段 (大埔道 – 城門水塘)
麥理浩徑第五段係最近市區嘅一段,比大部分段落嘅海拔為低。 由基維爾營地開始,攀越大老山嘅山脊至沙田坳,再繞過獅子山嘅山腰,經筆架山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至大埔公路。 雖然難度較低,但前往起點非常不便,需要乘坐的士於基維爾營地下車,然後行過去起點。 關 於 行 程 安 排1、麥徑全程路標、營地、水源衛生設施極其完善。
麥理浩徑第六段: 麥理浩徑第七段 (城門水塘 – 鉛礦坳) 遊記按此
其中一個可看見的「城門小堡」,是眾軍事遺跡中比較大型及有規模的。 當時日軍侵華,政府為對抗他們,在這一帶建造了很多地底隧道、密室等,用作士兵調動、射擊敵人、貯存軍火糧草等。 這些在山上的軍事設施,在獅子山、大老山、藍田、柏架山道附近亦可見到。 雖然,當飛機發明瞭以後,這些設備的存在,已然無甚意義,但它們確可讓我們看到、想像得到,軍隊在這一帶的活動情況。
麥理浩徑第六段: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離開金山家樂徑的路口,沿金山路再行多一會兒,便到了一個馬路路口,轉左行。 不久,見到馬路右方有衛奕信徑路口,繼續沿金山路行,馬路開始由上變落,緩緩向下。 「麥理浩徑第十段」係麥理浩徑之中最長嘅一段,全長15.5公里,因此行完成段路程都需要一定體力。 沿途都可以近距離觀看大欖湧水塘嘅千島湖美景及尖削嘅青山。 而由於起點位於田夫仔露營場,附近冇交通工具,最快只可以徒步由清快塘行3公里山上起點,因此唔少人都會一次過行埋麥徑第九、第十段。
麥理浩徑第六段: 九龍水塘主壩景色優美
由城門道的燒烤場起行,走過水塘主壩,先欣賞城門水塘之風光。 及後在主壩盡頭的梯級上走數步,橫過馬路,便開始漫長的上坡路段。 這段路徑由梯級轉為山徑,帶點上落,隨後斜度漸增,景觀亦漸變開揚,而首個目標針山亦已聳立在前。
麥理浩徑第六段: 鳳凰徑第7段
沿徑續走,便會接回沙田坳道的涼亭,在此可以觀賞飛鵝山的景色。 沿著沙田坳道緩緩下走,左方放眼盡是九龍市區的石屎森林。 麥理浩徑第六段 如此一直行走,便可到達位於慈沙古道的沙田坳。
途中既可眺望赤徑口,亦能觀摩西貢海,以及在遠方聳峙的蚺蛇尖。 麥理浩徑第五段的起點沒有公共車輛可到達,如非乘搭的士前往,必須由第四段續走或循飛鵝山道走抵。 途中雖可賞九龍羣峯,但景色仍多以市區為主。
另外,大帽山上山「秋名山」式的髮夾彎馬路、天文臺及四方山的草原亦甚有特色,景色是五星級。 設於金山的麥理浩徑第6段,是麥理浩徑中距離最短及難度最低的一段。 難度方面,路程約長4公里,路線雖然要上坡,但斜度不高,加上沿途都設有指示及休息處,屬閤家歡的行山路線。 另外,金山一帶因有大量獼猴出沒,因而有馬騮山之稱,獼猴略有威脅性,因此不要在獼猴面前進食,亦不要飼養獼猴。 麥理浩徑第四段是麥理浩徑中景色較佳的一段,沿途都會有非常開揚的景觀,更會經過香港行山打咭勝地昂平,景色一流。
麥理浩徑第六段: 麥理浩徑第六段
其後也多見白揪、山棯、地稔及毛稔等郊野常見植物。 行多一會,會見到荒廢戰壕,入戰壕一看,見到舒佛畢利巷的出口,還有麗晶街(Regent Street)的入口。 比起麥徑一段,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個賣點就係可以觀賞唔同海景! 由浪茄灣起至香港最優美嘅海灘大浪灣,係呢段路程中最為精華嘅迎海路段,實在唔可以錯過。 由於地勢高,在春夏兩季,這裡都被雲霧濃罩,甚麼也看不見;在秋冬兩季,卻天朗氣清,可看到荃灣、河背水塘及錦田的景色。
麥理浩徑第六段: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如果想睇靚景之餘又想挑戰高難度,就要試下麥理浩徑第三段啦! 過程當中需要一口氣攀過四個海拔約400米嘅山峯,包括:巖頭山、畫眉山、雷打石山和雞公山,所以一定要有充足體力先做到。 相信大家只要做足準備便可挑戰成功,途中仲可眺望塔門、蚺蛇尖、馬鞍山等景色,風景一流。
涼亭的對面、馬路的右邊有山徑路口,沿石級上斜坡。 漁護署在這裏樹立了清晰的指示牌,指引行山人士上樓級往城門水塘方向。 麥理浩徑第六段 由這段樓級起的一段上山路,是麥徑第6段較辛苦的一段,但其實只是上攀約60米左右。
麥理浩徑第六段: 麥理浩徑第六段 (大埔道 – 城門水塘)
登臨雞公山,眼下是企嶺下海的泥灘海岸,不遠處聳立著馬鞍山。 路線沿著山徑下降,後段轉入林蔭下的山徑,最後下走至水浪窩完成麥理浩徑第三段的行程。 石梨貝水塘位於金山郊野公園,在金山以南的叢林中。 19世紀初,水塘的原址曾有一條石犁背村,其位置與葵涌西的石犁村只是一山之隔,故名。
麥理浩徑第六段: 必存 香港麥理浩徑全程路書攻略和一些經驗建議
經過主壩後,有個涼亭,所以稍作休息,但記緊要小心猴子,牠們會從你看不到的位置突然襲至,所以喫東西真的可免則免。 麥理浩徑第6段的起點在大埔道,行山人士可以乘搭九巴72或81號前往,在石梨貝水塘站下車。 在往沙田方向那邊的巴士站,有公廁、汽水機及涼亭,方便行山人士等人及集合。 雖然近車來車往的大埔道,但這兒常有猴子出沒,所以在涼亭中喫東西要相當小心。 麥理浩徑第六段 10段麥理浩徑中,最簡單易行的肯定是第6段。 由九龍水塘行到城門水塘,全長4.6公里,不用上落高山,兩小時內行完,但千萬別要拿膠袋出來,更不要一邊行一邊喫東西,因為金山及城門一帶有猴羣聚居,牠們會搶行山人士的食物。
在閘口後的林務車路起步,先會見到一些低矮的海芋。 隨徑上走不久,便見一些沒有背靠的木製座椅可供休息。 這些簡單的座椅狀甚天然,而且沒有塗上顏料,在郊野較為少見。 總結而言,麥理浩徑第6段路程不長,約兩小時行完,適合新手。 第6段大部分是馬路,山路部分亦不崎嶇,上落不多,沿路指示清晰,不易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