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簽約時不瞭解貸款機構按揭要求,以為自己可順利借貸款,但最終發現「一場誤會」,最終因此未能完成交易的,亦不在少數。 以最簡單的按揭成數而言,是否自用、收入是否主要來自香港、物業估值是否涉及發展商回贈等都會影響按揭成數或金額。 壓力測試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現行按息下供款不逾月入五成,按息加3釐時供款不逾月入六成」;不過,如果置業人士擁有或擔保其他按揭物業;或按揭成數超過金管局基本限制的兩成以上,壓測的標準都有不同。 一旦簽訂了臨時買賣合約,買賣雙方已有責任要完成買賣,因此在這階段業主變卦不賣,他不單要退還買家已支付的訂金,更要按這訂金金額賠償一倍,例如買家支付了5%的訂金,業主就需在退還訂金時,額外賠償5%。 買賣二手物業則沒有冷靜期,這個情況之下,買家只要簽訂了臨時買賣合約並支付訂金,如沒有在指定時間內支付大訂就是撻訂。 近年熱門新盤銷售,分多個組別,A1組的客戶有優先權選購單位,但需要購入兩個或以上單位。
假設買家購買一個價值600萬港元的二手住宅物業,並支付3%「細訂」,撻訂後他將被賣方「殺訂」,損失180,000港元訂金;另外要向地產代理支付買賣雙方佣金,每邊佣金一般為樓價1%,合共120,000港元。 物業買賣過程中,買賣雙方要簽署「臨時買賣合約」,而買家亦要支付「細訂」臨時訂金(一般為樓價 3-5%),初步落實交易。 簽了臨約後,如買家決定悔約,不完成買賣,就要放棄已付的臨時訂金,俗稱「撻訂」。 通常,撻訂的準買家在買樓前沒有做足功課,以為能夠借到高成數或足夠成數的按揭貸款,到簽完臨約才發現不獲銀行批出貸款(常見原因為過不到壓力測試、無能力供樓等)。
買樓撻訂: 申請按揭被拒
另外,買樓時適逢樓市跌,銀行調低物業估價,隨時影響買家申請按揭計劃,買家如何自保? 買樓撻訂 若銀行估值「到價」及個人信貸評級均沒有問題,買家亦要「計啱數」纔好簽臨約。 買家可利用網上按揭計算機進行初步評估,以避免出現「撻訂」情況。 買樓撻訂 在以上情況中,以未收新訂金就撻訂最不智,業主的損失並不少,即使樓價只是400萬元,7%連雜費相當於近50萬元。 若更不能負擔這筆賠償(尤以賣自住樓、財力欠佳者更要警剔),可能要通過借貸去解決問題。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指,若果選用即供付款,通常成交日期為120天,銀行批覈按揭時間不算長,期間銀行估價不會有太大波動。 但他續稱,既然發展商已沒收買家樓價10%的訂金,相信樓價要跌超過一成,發展商才會追討差價。 儘管如此,但以下例子仍假設樓價下跌一成半,讓大家瞭解在樓市下跌情況下,一手樓「撻訂」,買家需賠償的費用。 買樓撻訂 因按揭審批結果未如理想而面臨撻訂的買家,有財政能力許可的情況下,應盡可能按錢上會。 您可以有很多周轉的途徑,包括變賣資產、向親友借錢等,但記得不可用私人貸款作為首期資金,因為這會影響您的還款能力,是銀行不許可的首期資金來源。
買樓撻訂: 香港樓市2022|新盤撻訂個案︰大角咀Larchwood
趙國雄表示,本港樓市因為辣稅,投機炒賣已絕跡,八成置業者都是用家,亦有長線買樓收租者。 與此同時,政府為了搶人才,卻要這批專才先付15%辣稅,住滿7年纔可以退稅,的確會影響吸引力。 因此他認為,政府應該適時作出優化辣招措施,纔可吸引更多專才來香港發展。 新盤市場本月截至28日暫錄逾610宗成交,較上月同期逾600宗相若,惟撻訂宗數有減少。
- 諸如政府「加辣」、加息、疫情、股市變動、國際地緣政治等多個因素,都有機會引致經濟急劇轉差,連鎖效應下,樓市亦出現撻訂潮。
- 但買方取消交易,稍後可向稅務局申請退回其支付的印花稅數額。
- 撻訂涉及不少財務成本,置業作為長線投資工具,簽署臨約前應仔細做好財務規劃,有需要可諮詢相關專業人士。
- 物業買賣過程中,買賣雙方要簽署「臨時買賣合約」,而買家亦要支付「細訂」臨時訂金(一般為樓價 3-5%),初步落實交易。
- 儘管撻訂可以有很多不同原因,買家或許很無辜,但從合約精神角度而言,「錯」的一定是毀約的一方。
- 除非業主認為將單位重售,新售價可高出現水平很多,否則取消交易的誘因其實不大。
緊記不要過份信任地產代理,要自行對物業做好調查,確保單位狀況妥當才入市。 債務之外,不少置業人士未有意會,銀行對「收入」的計算標準,也可能與按揭申請人理解的不同。 收入是否固定、佣金、花紅如何計算,甚至按揭申請人現有工作入職多久,都會影響銀行對借款人收入是否穩定的判斷,甚至是收入金額的計算。 此外,在進行基本的供款負擔及壓力測試計算時,不少準買家都未有為意債務帶來的影響。 常見的債務中,按揭供款、信用卡欠款、私人貸款對計算供款負擔的影響都略有不同。
買樓撻訂: 買樓撻訂常見原因
萬一真的在簽署合約後才發現按揭申請未能獲批預期的金額,置業人士又不欲撻訂,便需尋找補救方案,最常見的方法不外乎為按揭增加擔保人。 但必須強調,此方案有一定難度,而且會影響擔保人本身日後的按揭申請,只宜作為最後的補救手段。 既要支付自己的部份,也要支付買家的部份,一般需要支付相當於樓價2%金額。 同時,買方買樓時各項雜費支出,例如律師費,也要由業主支付。
如果是透過地產代理進行交易,完成交易後,買家本應支付樓價 1% 的佣金。 撻訂的話,買家除了要支付這 買樓撻訂 1%,亦要代賣家支付佣金,總共為 2%。 要注意,新盤撻訂可能牽涉到其他費用,上表僅提供基本虧損項目作參考。 一手買家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會有5個工作天的「冷靜期」,5天後才簽正式買賣合約。
買樓撻訂: 物業買賣4大「撻訂」原因! 「撻訂」有甚麼後果?
「必買必賣」是經過買賣雙方同意下,在臨約內協定作出的附加條款,以強制規範雙方在簽署臨約後,必須履行買賣合約,但若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決定權可交由法庭裁決,解決方法之一是以足夠賠償作結。 對於市場擔心美國加息週期未完結,他認為,美國長債息率已見回落,相信美息接近見頂,加上內地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本港旅遊、零售數據亦持續回升,本港經濟下半年料會比上半年好,預期明年美國會開始減息。 同時,若業主將單位重售後,作價較原本成交價低,業主也有權追收單位差價。 當然,業主有責任以市價重售單位,但二手樓買賣始終不及一手樓透明,所謂市價也只是一個範圍,這個被追收重售後差價的風險並不小。
買樓撻訂: 地產博客
因此在簽訂臨約後至,業主必需要做足準備,例如確保自己有足夠資金,又向銀行了解過自己是否有足夠資格申請按揭,律師樓方面亦幫你查冊過,確保物業沒有問題等等。 以往在一手樓買賣,大多是因為買家資金不足以付首期,在按揭上出現問題,就是常見的撻訂原因。 當市場氣氛熱烈時,財力不足買家或受現場賣樓氣氛影響,倉卒下決定置業,未有計好數,直至要付樓價餘額時,才發現未能上會。 買樓撻訂2025 至於一手樓,買方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並支付樓價5%的臨時訂金,需於5個工作日內跟賣方簽署買賣合約,再支付樓價10%訂金。 雖然一手樓仍然透過地產代理買賣,但買家無需向代理支付佣金,佣金由發展商負責。
買樓撻訂: 【居屋2023: 申請攻略】31/7起接受申請! 入息、資產、購買資格懶人包 (持續更新)
本文歸納出4個近年「撻訂」主因及解決方法,幫助大家盡量避免陷入「撻訂」情況。 無疑,長成交期的付款安排,在按揭估價上,先天有較大的時差問題。 發展商開盤,一般會與銀行接觸,確定銀行的估價接近開價,避免大批買家因未能取得按揭而取消交易。 但長成交期/建築期的付款安排,正式交易與簽臨約日子可以有數年差距,根本無人可保證臨交易時,估價不會因為整體樓價下跌而調整。 相關單位多在2年前簽訂買賣合約,以2年時間計,整體樓價仍是上升。 【買樓撻訂】置業是人生大事,如果買一手樓、二手樓,不論簽了臨時買賣合約或正式買賣合約後取消交易,買方需要承擔後果不小,「無樓」之餘並會白白引致金錢上損失。
買樓撻訂: 一手新盤撻訂情況
有些買家為了提升買得心頭好的機率,選擇於A1組入市,但在選購兩個單位後,只簽訂其中一份正式買賣合約,損失另外一個單位的訂金。 如在冷靜期內撻訂,買家只賠訂金,不用擔心日後被發展商追討單位差價的後果。 有部份人士可能替親人做了物業按揭擔保人,如果之後購入住宅,就會被銀行視為購入第二層樓,供款佔入息比率計算上需收緊一成,不單首期增加,甚至不能通過壓力測試,需要放棄交易。
買樓撻訂: 避免方法:
另外,坊間地產代理良莠不齊,為求開單賺傭而誤導買家的個案屢見不鮮。 在地產代理角度,他們只需要促成交易就可收傭,不能理會最終物業是否成功轉手,故往往只向買家提供過份樂觀的觀點。 如買家經不起遊說,甚至接收錯誤資訊,就有機會高估自己的負擔能力,作出錯誤置業決定。
買樓撻訂: 樓市資訊 香港置業
買樓要簽兩份合約,分別為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撻訂就即是在簽約後反悔不買樓。 買樓撻訂2025 買家在簽訂兩份合約的同時,都須向發展商交付訂金,若撻訂則代表「白蝕」一筆訂金,更要支付雙方代理佣金,即2%樓價。 買樓撻訂 最新出現的新盤撻訂個案,為由長實(1113.HK)及新地(0016.HK)合作發展的屯門小秀村「飛揚」。 根據成交紀錄冊,項目第1座19樓F室於本月9日沽出,實用面積281平方呎,樓價431.1萬元。 單位顯示「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交易再未有進展」,意味著買家撻訂離場,料遭發展商殺訂樓價5%,即約2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