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立陶宛,拉脫愛沙尼亞三個波羅的,似乎耳熟能詳,卻要帶放大鏡才能在地球儀上精準的找到他們的位置,似乎它們留給我們的記憶停留在」蘇聯」的時代。 國都廣場2025 的確,近代歷史上這三個國家成為國蘇聯的「得力幹將」。 位於集市廣場一旁建築之中的華沙博物館,主要收藏了各種和華沙舊城有關的物品,自1936年創立以來,收藏已超過30萬件。 整棟建築依主題分為許多不同的房間,包含華沙舊城歷史、華沙考古、集市廣場建築、紀念碑、美人魚雕像等。

交通時間約30~60分不定,票價越早買越便宜,省時間也省金錢,不需要一直轉車。 若不清楚要去的地方位在哪個zone,或是不知道怎麼看地圖查,可以直接使用Jakdojade搜尋,上面有出現2的就是zone 2,當然其他沒寫的就是zone 國都廣場 1。 它是波蘭大眾運輸查詢的好用APP,在波蘭用google map可能沒辦法查到最即時的大眾運輸訊息,用Jakdojade就不會有這個問題,還有即時監控的功能,下面就IOS系統的畫面來稍微說明一下。 日程票可以使用1~3天不等時間,從啟用時間開始計算24~72小時,能夠搭乘所有ZTM的交通工具。 票種同樣有分區域計價,若是在週末出遊有更划算的週末券,特別是也能購買團體票。 波蘭的森林面積相當廣大,也適合菇類生長,幾乎每個波蘭人從小就知道怎麼分辨可食用菇,特別是在秋季到森林裡隨地都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菇類,牛肝菌更到處都是。

國都廣場: 香港仔/黃竹坑

波羅的海三國中,拉脫維亞夾在中間,因為森林覆蓋率高達44%,拉脫維亞又被稱為「歐洲之肺」,其首都里加則被稱為波羅的海的心臟。 這是一座華美的古城,深入探訪,感受它曾經的疼痛和憂傷。 應當客觀的說,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還是信守了承諾允許波羅的海三小國獨立。 但是夾在德國和蘇聯兩大國戰略利益之間的三小國,獨立也就僅僅維持二三十年,到二戰時斯大林的紅色帝國再次吞併了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三國。

  • 提起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個波羅的海國家,似乎耳熟能詳,卻要帶上放大鏡才能在地球儀上精準的找到他們的位置,似乎它們留給我們的記憶停留在」蘇聯」的時代。
  • 基本上在華沙待一兩天的遊客,絕大部分景點都在zone 1裡,但因為單程票與日程票的範圍又不太一樣,所以在購買時要認真看一下。
  • 除此之外,這裏的男女比例非常懸殊,使該國成為了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國家。
  • 如果戰爭來臨,3個關鍵的地區大國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都將參與其中。

於二次世界大戰時,市政廳廣場周邊的建築被毀,直到1991年拉脫維亞獨立後,才根據歷史文件與照片慢慢將廣場重建,恢復舊城的原貌。 拉脫維亞共和國是一個位於歐洲東北部的議會共和制國家,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於1991年獨立。 西鄰波羅的海,與在其北方的愛沙尼亞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東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二國相鄰,全國總面積64589平方公里。

國都廣場: 波蘭總統府(Presidential Palace, Warsaw)

從市區搭電車會通過舊城區的隧道來到Stare Miasto 01的站點,從這裡踏上一小段階梯後就會來到城堡廣場。 國都廣場2025 舊城區的玩法建議由城堡廣場為中心,逆時針往北繞一圈回到廣場,再接著往南側的景點一路走到哥白尼雕像後結束。 華沙舊城區位在華沙的中央地帶,主要幹道與電車軌道以北邊開始的城堡廣場,一直到甕城的區域內都屬於舊城的範圍,也是華沙最主要的觀光重點區域。

根據歷史資料,羅蘭的木製雕像在1413年之前就存在於里加。 國都廣場2025 市政廳廣場的羅蘭雕像,是1894年霍亂疫情時,政府為了提供新鮮自來水,在此安裝了幾口新的自來水井,也為了恢復古老的中世紀傳統,人們決定在其上豎立羅蘭雕像。 里加的主要觀光景點都在舊城區附近,大致上依位置可分為兩個區域來參訪,一區是景點集中的舊城區,另一區則是風格特殊華麗的新藝術建築區。

國都廣場: 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

現在的城牆已不具原有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酒吧與商店。 拉脫維亞國會大廈位於聖雅各教堂相隔一條街的位置,建於19世紀中葉,屬於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Saeima源自於古拉脫維亞語,意思是「集會、會議、委員會」。 國都廣場 里加城堡創建於1330年,在1562年前都是做為利沃尼亞騎士團團長的居所。 在1922年時,拉脫維亞共和國成立,這座城堡成為拉脫維亞的總統官邸。

火藥塔最早建於14世紀,在17世紀毀於瑞典軍隊後,又重建為更厚的城牆,現在它是戰爭博物館Latvian War 國都廣場2025 Museum的一部分,主題為拉脫維亞追求獨立的歷史,展示關於戰爭的照片及文獻。 基爾特(Guild) 為歐洲中世紀類似行會或同業公會的團體,通常有商人或工匠兩種基爾特。 裏維廣場附近有兩棟基爾特之屋,由德國商人組成的大基爾特約出現於1330年,這幢哥德式建築則建於1854年至1859年,目前用作拉脫維亞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廳。

國都廣場: 里加自由行景點地圖

華沙博物館也是看集市廣場的好位置,每一層樓的視野都有些不同,在博物館內部時,除了鑑賞館藏以外,別忘了看看窗外的風景,會有更多不同的收獲。 集市廣場的美人魚雕像是華沙最具代表性的雕像,是在1855年由康斯坦蒂‧黑格爾(Konstanty Hegel)製作,但這尊雕像在後面的歷史中不斷被破壞,因此在2008年已改用新的複製品取代,舊的雕像則收藏在華沙博物館中。 此石柱是為了紀念1596年,西吉斯蒙德國王將波蘭首都由克拉科夫遷都到華沙,並在1644年由他的兒子替父親立了這尊雕像。 一般會使用到的是蕭邦機場,基本上國際站進出都是從這裡,莫德林機場則是大部分廉價航空(例:Ryanair)會停的地方,若有需要在歐洲搭廉航纔有可能前往。 華沙是波蘭第一大城,也是波蘭首都,但它卻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因為事實上波蘭最一開始的首都並不在華沙,而是在南方的克拉科夫。

國都廣場: 國都廣埸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臺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 白蘭斯強調,要做到威懾中國,美國必須能夠確保區內基地一旦遭遇解放軍攻擊時,不會很快耗盡飛彈和炸彈。 他又表示,美日澳組「護臺聯盟」,有潛力進一步催生另一個多邊協議,其他國家包括加拿大、英國、南韓或菲律賓有朝一日可能會加入。 中央的19號建築上方寫著 1646,表示其為1646年完成,主要受到荷蘭文藝復興的影響。

國都廣場: 波蘭背景簡介

舊城區南側也有不少景點,以及舊城區北側的新城廣場也是值得一探。 而其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發展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就是里加,讓里加的新藝術建築羣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大基爾特的活動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1965年後,已改建為音樂廳的規格,現在已屬於拉脫維亞國家交響樂團(Latvian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的表演大廳。 位於舊城牆對面的鮮黃色房屋,是18世紀時建立的兵營。

國都廣場: 地方設施

在此之後拉脫維亞陸陸續續被其他國家統治及影響,如波蘭立陶宛聯邦、瑞典王國、俄羅斯帝國、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統治等,而成為現今豐富多元文化的里加,也因此在1997年以”里加歷史中心”之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 從塔林乘長途巴士約兩個半小時,就到了此行的第二站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它位於波羅的海岸邊,道加瓦河(DAUGAVA)入海口。 里加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處於歐洲西部和東部、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交叉點上,被稱為「波羅的海跳動的心臟」和「北方巴黎」。 跟塔林一樣,里加也分老城和新城;老城具有中古時代城市的特徵,新城區具有濃厚的現代氣息;尤其里加城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藝術造型,讓人深刻的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令人流連忘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