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只剩下來往長洲的每日常規航班,但班次極疏落,大約1至3小時纔有一班渡輪。 據澄碧邨居民透露,若要前往中環需時最少2小時,而前往長洲的渡輪亦最少需要20分鐘。 與其他苑比較,現時的澄碧邨與早期開發的愉景灣較為相似,當時愉景灣同樣沒有道路對外連接香港市區只能依靠渡輪,可是澄碧邨比當年的愉景灣更為偏僻(因為愉景灣渡輪能直達中環)。 澄碧邨在落成初期,吸引了不少大企業大量購入單位,給予高級員工渡假之用,是澄碧邨的風光時期。

  • 因此屋苑沒有人為和汽車噪音污染而令環境恬靜清幽,反而能聽到大自然生物聲音,到了晚上「能聽着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入眠。
  • 據澄碧邨居民透露,若要前往中環需時最少2小時,而前往長洲的渡輪亦最少需要20分鐘。
  • 「如你想遠離喧鬧的市區,卻感鄉居生活過於沉悶;那麼,澄碧邨將是你夢寐以求的樂園。」澄碧邨曾被如此介紹。
  • 海濤聲裏,人隨波浪起伏,聊起近況,下船後各自回家。
  • 澄碧邨地處離島區大嶼山芝麻灣半島南端二浪灣沿岸,與長洲及石鼓洲隔海相望,是港澳航線路經可見的地方之一。
  • 等候期間,他乾脆買支魚杆,和5、6個長洲年青人在碼頭釣魚打發時間。
  • 早期買家多屬國際大企業,供高級員工作消閒用途,故用料不差,甚至獲譽爲豪宅。

但居民卻擔憂焚化爐過於接近澄碧邨,在燃燒廢物時釋出的二噁英等有毒致癌氣體會影響健康,一直極力反對興建。 澄碧邨雖擁有優良的自然環境,但因爲上述種種原因而導致屋苑有較高的空置率(約60%單位沒有人購買和租住),其呎價亦遠低於市場平均值。 在2023年只需約100到350萬左右港元便能購買一千呎或以上的單位(相當於1990年代市價水平),甚至曾有希望搬出市區居住的業主嘗試以“0元”放租,最終卻因交通、娛樂及日常生活配套太差而無人問津。 澄碧邨幾乎人跡罕至,居民、遊客及前來拍攝的人都甚少,又沒有任何商場、食肆、超市、戲院和展覽場地,以及任何陸路公共交通(包括接駁巴士)配套,與最近而備有日常配套的長洲也至少距離5公里,離市區更超過20公里。

澄碧邨放盤: 航線資訊

澄碧邨的封閉政策令放租和轉售均十分艱難,導致十室九空,加上管理費昂貴,令不少業主最終寧願拖欠管理費,遭業主立案法團入稟追討,收回物業作銀主盤發售。 屋苑的1座及2座有 4 分 1 單位便是此類釘契樓。 澄碧邨放盤 即使是自由工作者或者新世代的 slasher,可以隨時隨地工作,澄碧邨的網絡覆蓋亦存問題,未必能配合這種工作模式。 可幸是 2018 年終於有電訊商肯為屋苑鋪線,提供固網服務,不過光纖位有限,訊號亦有時不穩。 當今日一個中小型單位上車盤賣730多萬元,這裡一個822呎單位,開價纔是368萬元,平均呎價纔是4,480元,仿如活於平行時空,但實情礙於交通關係,「澄碧邨」樓價一直低水,而且成交並不算特別活躍。

早上六點就有首班船啟航,而尾班船則是十一點四十五分鐘,所以要夾準時間纔可以。 由於半島屬於私人地方,加上接駁船是由居民自資營運,故沒有住客的邀請是不容許乘搭該船。 多年前,這裡設有直航線由尖沙嘴及中環前往「澄碧邨」,但其後因油價高昂而取消,現時村內僅靠長洲接駁船接駁。

澄碧邨放盤: 澄碧邨 ( 大嶼山- 南)

至今渡輪亦只許居民及局民認可的訪客埋岸,遇有陌生臉孔,保安會先致電住戶確認,否則不準下船。 「澄碧邨」實際位置在大嶼山南面,位於「芝麻灣半島」一個叫「二浪灣」的地方。 澄碧邨放盤 這裡背山面水,自設私人登岸碼頭、及一個私人沙灘,後方就是住宅。

但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樓價大跌,不少戶主都違反公契,把單位裝修成渡假屋出租,此後澄碧邨的會所和泳池開始荒廢。 屋苑內目前沒有基本生活所需設施,亦欠缺康樂和醫療設備。 對於潛在本地買家而言,澄碧邨與市區極昂貴但狹窄的單位相比,擁有面積大、無敵海景、環境清幽而且租金低廉甚至免租的優勢,亦因此吸引一些追求寧靜居住環境、慢活及希望盡快置業的香港人跟地產團搭澄碧邨私人渡輪前來參觀。

澄碧邨放盤: 大嶼山南二浪灣

「可以說,船主導我們的生活。經常看手錶,不時小跑步到長洲碼頭趕船是日常。試過在公司OT而錯過尾班船,也試過看完戲,發現趕尾班船無望,便在市區住一晚酒店。」他說。 為睇戲趕唔切尾班船  滯留長洲買魚杆釣魚​ 島居生活,船必然是居民極度倚賴的交通工具。 張先生提到,居民之間有一個共識:希望船加密班次。 他記得去年有晚風暴襲港,當他趕到長洲的時候,尾班船已經開出。 等候期間,他乾脆買支魚杆,和5、6個長洲年青人在碼頭釣魚打發時間。

但後來因經營成本高企出現虧損,發展商退場,並把會所的經營權轉交業主,但始終營運會所的成本太高昂,所以普遍業主也不支持繼續營運這個會所,令這個夾於一期及二期之間的會所荒廢,內裡也頗為陰深。 橙色屋頂、白色外牆,是這個屋苑的標記,感覺有點外國渡假村般。 整個「澄碧邨」沿著沙灘而建,環境也頗怡人,全盤只得20座住宅物業,分兩期發展。

澄碧邨放盤: 目前營辦商

太古城 為香港首個設有園藝花園及綠化平臺設計的私人屋苑。 除平臺花園外,部份樓宇底層亦設有商舖及停車場,商舖包括超級市場、便利店、銀行、診所及食肆等,方便居民。 要到澄碧邨,先在中環坐新渡輪到長洲,再由長洲公眾碼頭坐20分鐘私家渡輪到二浪灣。 1984至86年為了安置受郊區重建影響的人士而建成。 用上深啡色瓦頂及白色玻璃紙皮石牆身,參考中國鄉村式房屋風格。 作為「郊區公共屋邨」,對面海邨居民獲政府豁免地價,租金比市價來得低。

澄碧邨放盤: 成交紀錄

另外屋苑到了2018年纔有電訊盈科光纖網絡覆蓋,不過有居民反映經常收不到網絡訊號,即使能連網網速也極爲緩慢。 澄碧邨原本以富裕階層(目前淪爲比市區劏房還要便宜的住宅)爲銷售對象。 早期買家多屬國際大企業,供高級員工作消閒用途,故用料不差,甚至獲譽爲豪宅。 全屋苑共有20座4層高的平房,坐北朝南,背山面海。 於1979年8月(1至14座)至1980年11月(15至20座)分兩期落成入夥。

澄碧邨放盤: 業主自管現紛爭 管理費有加無減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從2015年至今,澄碧邨有10宗成交,樓齡36至38年不等。 澄碧邨有196個單位,但成交量不多,由16年至今有兩宗成交。 今年6月,一個實用面積1,240呎的單位,以近年最高價400萬成交。 另有詳盡澄碧邨樓盤資訊、屋苑分析、平面圖、近期成交、樓價數據分析。 大澳鄉郊屋邨住宅區項目之一,本身是龍田邨最近巴士站的4座公屋,1999年改裝成居屋發售。 直到2010年龍軒苑空置率仍偏高,房委會當年以每呎$620出售貨尾,全部單位$100萬港元有找,吸引不少買家。

澄碧邨放盤: 離島地產分區 >>

其中一間房在飯廳的背面,另一間則在客廳的這個位置,是主人套房。 主人房延續中國風味道,置中擺放了一張籐製的King Size睡牀,及擺設一些具中國風味道的衣櫃。 澄碧邨放盤2025 再入就是套廁,面積也頗大,設有浴缸、洗手盆及坐廁。 半島上的配套不完善,故居民一定要在長洲買好纔再搭渡輪入去。 但實情島上居民已跟長洲店舖熟稔起來,很多時他們在長洲購物後,店員也會協助把貨品搬上船上,再由當值管理職員在碼頭收集貨品,當戶主回家時在登岸碼頭借取小推車把貨品推回自己單位內。

澄碧邨放盤: 離島區

現時只剩下來往長洲的每日常規航班,但班次極爲疏落,大約1至3小時纔有一班渡輪。 據澄碧邨居民透露,若要前往中環需時最少2小時,而前往長洲的渡輪亦最少需要20分鐘。 與其他屋苑比較,現時的澄碧邨與早期開發的愉景灣較爲相似,當時愉景灣同樣沒有道路對外連接香港市區只能依靠渡輪,可是澄碧邨比當年的愉景灣更爲偏僻(因爲愉景灣渡輪能直達中環)。 除了取消航線,業主亦逐步關閉會所及區內康樂設施。 直至 1997 年,適逢金融風暴,當時的管理公司為增加收入,曾將名下的單位以日租形式出租作渡假屋,卻遭居民不滿太多閒雜人等,故向法院申請禁令,禁止一般民眾登船埋岸,只許居民和員工乘船,定下了澄碧邨禁閉的規條。

澄碧邨放盤: 環境

澄碧邨地處離島區大嶼山芝麻灣半島南端二浪灣沿岸,與長洲及石鼓洲隔海相望,是港澳航線路經可見的地方之一。 由於該屋苑與最接近的芝麻灣路相隔著南大嶼郊野公園,加上芝麻灣半島南部沿海大都是峭壁和高山,至今沒有連接外界的道路,出入澄碧邨仍然以水路為主。 住進澄碧邨後,當張先生的朋友和親戚探訪他時,聽到的意見是「世外桃源」,讚嘆無敵海景之餘,好奇他們的日常生活。 的確,好些景像是不少香港人夢寐以求的:乘船回家時見到海面泛起粼粼綠光,猶如海底螢火、沙灘散步迎接日落。

澄碧邨放盤: 買家留言

由於這裏沒有光纖覆蓋,他使用手機數據流量,網上看片慢幾拍。 澄碧邨以水池收集雨水和山水,他在家中自設濾水器,但不用交水費。 模達灣位於南丫島東南方,不過離渡輪碼頭極遠,有自己的碼頭。

有大機構如香港電燈、萬國寶通銀行購置員工宿舍,定期在會所開會,亦有市民前往消遣。 會所俱樂部會費高昂,家庭會費是 2.5 萬元,每月再收 $250;公司會費則為 5 萬元,每月再收 $500。 項目當年吸引不少企業和市民前往消遣,熱鬧非常,與今時今日的冷清畫面截然不同。 澄碧邨放盤 該單位為澄碧邨13號屋1樓D室,實用面積666方呎,開價120萬元,每口叫價加5萬元。 開價所以低,原因是單位裝修極殘舊,屋內多處地方甩皮甩骨。 現場競投氣氛激烈,吸引4至5名買家出價,秒間搶高至170萬元,其後多名人士退下火線,由兩名競投者互相「咇價」,最終由一對夫婦以235萬元成交,較底價高近一倍,呎價3529元,整個過程僅歷時4分鐘。

所以當澄碧邨的居民需要前往長洲以外的地區時,都必須先乘搭渡輪到長洲,再轉乘往中環、梅窩的渡輪,以接駁巴士、小巴、的士、港鐵或電車等其他交通工具到其他地區。 對於潛在本地買家而言,澄碧邨與市區極昂貴但狹窄的單位相比,擁有面積大、無敵海景、環境清幽而且租金低廉甚至免租的優勢,亦因此吸引一些追求寧靜居住環境、慢活及希望儘快置業的香港人跟地產團搭澄碧邨私人渡輪前來參觀。 不過始終礙於交通、娛樂及日常生活配套極差的因素,即使大自然環境極佳兼沒有任何人爲噪音污染也鮮有人願意購買或者租住澄碧邨的單位,就算是最終決定購買或租住也因各種交通配套問題較快會放盤。 在2015年至2017年間,澄碧邨更只有約10宗成交,成交量遠低於任何一個市區屋苑[2]。 樓價持續高企,統計指香港連續七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唔食唔飲18年才能置業。 不過,香港有個平房式豪宅澄碧邨,位於大嶼山芝麻灣半島南邊的二浪灣,坐擁無敵海景,價格相宜。

澄碧邨放盤: 大嶼山 @中原樓市片區

香港唯一禁區公屋,5期共有52座,設計參考法國鄉村房屋。 沙頭角邨位處禁區內但設施算是完善,包括超級市場、銀行、圖書館、遊樂場、學校、警局及消防局等。 基礎設施多建於60年代,水、電、上網都依靠對面岸的香港仔。 此處網絡覆蓋不到,村長陳月維曾在《香港01》訪問透露,打電話或上網都要從固網分出來,網速極慢,而模達灣常住居民只有約40人。 隨著市區的土地陸續發展飽和,帶動離島發展熱潮,澄碧邨於未來或有望透過改契重新發展,這條隱世村落或恢復昔日的繁華。

澄碧邨由當年的和記黃埔策劃興建,於 1979 年至 1980 澄碧邨放盤2025 年間分期落成入夥,是發展商的首批地產項目。 翻查土地註冊處的資料,過去五年「澄碧邨」就錄得36宗買賣。 今年初一個600多呎的單位,成交價只值235萬元,呎價大約3,529元;800多呎及1,200多呎的單位,分別288萬及555萬元,但呎價分別是3,504及4,476元,遠遠跑輸大市。 但當然對比市區的住宅,才令這裡顯得份外便宜,也因此吸引不介意住得較隔涉的上車客入市。

然而,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2015 年至今,屋苑僅錄得 10 宗成交。 據新聞報道,2014 年更曾有業主為求甩手,願意以 $0 元招租,希望有租客幫手「坐貨」,交每月 $2,500 元的管理費和差餉。 離島區的大嶼山@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01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9,283人。 主要街道包括貝澳老圍村、貝澳新圍村、大嶼山水口村、貝澳羅屋村、梅窩湧口村、大嶼山昂平、大嶼山大浪灣村。 澄碧邨放盤2025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銀河苑,WHITESANDS,澄碧邨,SILVER SHORE VILLA,浪怡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000,年齡中位數為 44.8歲。

澄碧邨放盤: 單位數目

張先生剛搬來,就與一位退休的裝修師傅梁先生,因為免費幫他裝修新居而當上朋友。 「梁生當時見我們新搬進來,而且單位無需大幅度裝修,主動提出免費幫忙。」張先生笑說。 管理公司自項目落成以來多年錄得虧蝕,決定撤離,在 1984 年以 $1 元轉讓會所管理權給業主。 業主的財力不似企業般雄厚,接管近 50 萬呎會所地方實在不易。 油價昂貴,為了「止血」,業主狠下心取消原來的中環及尖沙咀直航線,令澄碧邨進一步自我封閉。 澄碧邨吸引不少國際企業入手,作為高層員工的宿舍和渡假屋,開售初期非常受買家歡迎,單位瞬間沽清。

當然如果希望外賣、送貨服務就不用考慮了,而修搬屋等等也需要自己跟船公司配合。 至於網絡方面,小島以前也沒有固網,後來有電訊公司願意鋪砌網絡纔可以上網。 不過流動網絡則沒有太大問題,4G也收得很清晰,配套算是逐少逐少的改善。 澄碧邨地處離島區大嶼山芝麻灣半島南端二浪灣沿岸,與長洲及石鼓洲隔海相望,是港澳航線路經可見的地方之一。

澄碧邨放盤: 成交記錄

張先生指住窗外遠處的沙灘說:「從每天早上給海浪聲喚醒開始。那裏的沙灘稱得上水清沙幼,是和黃70年代買下整個海岸。沙灘沒有救生員當值,也沒有防鯊網。」有沙灘,又有深水碼頭和石灘,澄碧邨居民平時會到沙灘遛狗、玩水上電單車、槳板、獨木舟。 有熟悉海產的朋友對張先生說,二浪灣海域漁獲豐富,有煲湯一流的石狗公、石斑,故他不時見到漁船駛來作業。 居民之間會比拼一番,如果有人釣到半米長的大魚,是一件值得在鄰裏間吹噓幾個月的大事。 他記得當時一落船,赫然發現這列坐北向南、朝向沙灘的5層高平房,正是以前坐港澳航線時遇見的風景。 穿梭平房之間園林小徑,以前他對沿海住宅的想像,只限於深井一帶。 這裡人煙稀少,地方空曠,不受市區喧囂污染,居民抬頭可細數繁星,又有海浪聲送歸。

澄碧邨放盤: 交通

自成一角的環境,活像一個渡假村,可以真正的跟繁囂的市區隔絕。 在「二浪灣」的毗鄰,就是「大浪灣」,這裡同樣水清沙幼。 雖然位處於大嶼山的芝麻灣半島最南端,不過並沒有任何道路(包括馬路、人行道)通往大嶼山其他地區,僅有一條崎嶇而具備原始生態的郊遊徑連接貝澳,步行至貝澳需2小時以上,這使澄碧邨在港人眼中猶如“與世隔絕”、“世外桃源”的地方。 所以當澄碧邨的居民需要前往長洲以外的地區時,都必須先乘搭渡輪到長洲,再轉乘往中環、梅窩的渡輪,以接駁巴士、小巴、的士、港鐵或電車等其他交通工具到其他地區。 正正因為會所沒有繼續營運,令小島上缺乏生活配套。 這裡沒有餐廳士多及超市,令「澄碧邨」一度成為孤島,也導致開始有業主把物業沽售、丟空、甚至斷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