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城規會霸王硬上弓,強行將大埔多幅綠化地(包括第九區)改劃為房屋用途。 除第九區外,其他綠化地均被劃作私人房屋用地出售。 火災或天災災民會獲得甚麼的遷置安排? 當寮屋區發生火災或天災,房屋署會安排已登記及有需要的災民入住臨時收容中心,然後再根據現行安置政策給予安置。 聯席指,目前公屋輪候情況嚴峻,大規模的重建在短中期內難免會影響輪候情況,但長遠而言,透過重建舊邨,既可改善居住環境,也可進一步增加出租或資助出售房屋的單位供應。 大元邨重建 聯席表示,房委會於 2013 年年底,完成檢視 22 個非拆售高樓齡屋邨的重建潛力,相關屋邨樓齡至今已介乎 42 至 70 年之間,而正進行及規劃重建的屋邨只有白田邨、美東邨及華富邨。
至於有大坑西新邨居民組織,要求「一屋換公屋」,政府重申大坑西邨屬私人出租屋邨,平民屋宇作爲承批人,有責任妥善安置受重建計劃影響的租戶,政府不宜亦不應動用公屋資源安置有關居民。 平民屋宇已完成全邨 1236 個租戶中近98%的回遷資格審覈或覆核工作,並分批向租戶發放結果,剩餘租戶爲嚴重違反租約,或沒有交回或交回無效的《住戶資料聲明書》。 最新的審覈結果爲 933 戶(佔租戶總數 77%)完全符合或部分符合回遷資格,較6月初公佈回遷安排建議時的676戶增加近40%,餘下23%租戶則因在香港擁有物業、大坑西新邨單位並非其唯一居所等理由而不獲回遷資格。 大坑西新邨租戶最後的搬遷期限明年3月屆滿。 負責興建及管理石硤尾大坑西新邨的平民屋宇表示,6月初公佈該邨重建項目租戶回遷安排建議,回覆限期昨日( 2日 )屆滿,共有約95%租戶在限期完結前遞交《回條》,反應非常正面,包括其他未到限期的租戶計算,約8成租戶已遞交接受重建《回條》。
大元邨重建: 大埔孤島居民苦等二十六載寒暑,在等什麼?
因應南運路擠塞情況,富亨K巴可改用頌雅路、汀麗路前往太和站,加快回車速度。 而後五年或較後,以及待定時間,建議重建模範邨、葵盛西邨、彩雲 ( 二 ) 邨、坪石邨、梨木樹 ( 二 ) 邨及象山邨等。 西環邨亦是本港少數不以「樓」作字尾命名的公共屋邨,叫「東苑臺」、「南苑臺」、「西苑臺」、「北苑臺」和「中苑臺」,除「東苑臺」是獨立樓宇外,其餘四座實際屬同一幢成U字形的建築,中間與斜坡合成一個鏤空大天井的樣子,滲出滿滿的空間感,佈局匠心。
- 另一個試點盛德街/馬頭湧道項目,此項目涉及的所有合作社社員已於昨日簽署樓契並成為業主,市建局期望於8月初向業主發出收購建議。
- 如不可能保留有關樓宇,我們會考慮予以拆卸。
- 格。
- 屋苑共有三座舊十字型樓宇,在1981年落成,是香港早期落成的居屋屋苑之一,也是大埔新市鎮開始發展後,首個落成的居屋屋苑。
- 遷置受屋邨清拆計劃影響住戶的工作,會在樓宇拆卸前30個月展開,讓居民有充裕的時間安排搬遷事宜。
房屋局發言人傍晚回應關注組訴求時重申,房委會就有嚴謹制度處理公屋申請,若不按制度,貿然使用公屋資源安置大坑西邨居民,將對所有公屋輪候者造成不公。 發言人續指,當局會繼續密切跟進事件,並呼籲大坑西邨居民務實考慮平民屋宇提出的安置方案。 平民屋宇重申,大坑西新邨的重建及回遷建議「合情、合理」,能夠滿足絕大部分合資格租戶的需要;相關的工作亦跟步驟、按程序,提供足夠時間讓租戶考慮。 黃汝華批評政府作為重建項目的推動者,於妥善安置居民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她指,大部分居民都是長者,他們視大坑西村為終老居所,卻要面對流利失所,生活大受打擊。 她指,政府重建工作目的都是為市民提供更多首置單位,妥善處置租戶的居所屬份內事,「不存在打尖,係交換」。
大元邨重建: 重建後單位多一倍
除了施政報告提及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公屋樓王的華富邨,亦於早前被提及將於2027年伊始進行重建。 現時5幅華富邨附近土地,包括華景街、華富邨以北、華樂徑、雞籠街南和雞籠街北,將會用作安置屋邨之用,合共提供8,900多個公營房屋單位,分期接收華富邨居民,未來政府當局計劃斥資1至2億元,興建兩條橫跨石排灣道的行人天橋,連接五幅用地及現有社區。 華富邨則會分三期重建,第一批拆卸的樓宇,包括華安、華樂、華昌、華泰及華建樓,將配合擬於2026年落成、設於華安樓與華樂樓之間華富道地底的港鐵南港島綫(西段)華富站。 位於石硤尾的大坑西邨,自1965年落成,特首林鄭月娥於2018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曾提到大坑西邨重建計劃,至今未能與住戶就安置問題達成共識。
- 平民屋宇有信心大坑西新邨的租戶可於明年3月最後搬遷期限前遷出。
- 平民屋宇相信,今次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的租戶支援及回遷安排計劃已經平衡社會、社區、有意置業人士及居民需要。
- 現由富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 西環邨亦是本港少數不以「樓」作字尾命名的公共屋邨,叫「東苑臺」、「南苑臺」、「西苑臺」、「北苑臺」和「中苑臺」,除「東苑臺」是獨立樓宇外,其餘四座實際屬同一幢成U字形的建築,中間與斜坡合成一個鏤空大天井的樣子,滲出滿滿的空間感,佈局匠心。
- 發言人續指,當局會繼續密切跟進事件,並呼籲大坑西邨居民務實考慮平民屋宇提出的安置方案。
按當時銓敘科資料,泰德樓原本劃為公務員及其家屬優先入住。 據悉「平民屋宇」將採取寬鬆呎度批出津貼,3人家庭可獲70萬元現金,相當於約5年市值租金,足以暫遷往美孚新邨租住,最快2027年可回遷。 現時的華富邨分五期落成,近海的一邨由1967年11月至1969年2月分階段落成,近薄扶林道的二邨則於1970至1971年間落成,華翠樓及華景樓則在1978年加建,人口最高達5萬人! 大元邨重建2025 跟馬頭圍邨一樣,華富邨同樣是屋建會的傑作,由廖本懷設計,1968年9月更邀請時任港督戴麟趾主持華富邨的開幕典禮。
大元邨重建: 石硤尾大坑西新邨重建 提供3300單位 住戶最遲明年3月遷出 67%住戶合回遷資格
當局呼籲尚未回覆的租戶,盡快務實地考慮平民屋宇的多項安置安排,並強調會繼續跟進事件,並督促平民屋宇盡力照顧租戶的合理需要。 另外,平民屋宇指,已於7月20日起,分批與租戶簽署接受重建安排的法律文件,並發放第一期津貼,當中更有租戶隨即安排退還單位,而駐邨社工隊亦會向有需要協助的居民提供支援。 梨木樹(二)邨有9座樓宇樓齡均有40年以上,涉及3,300個單位。 莫健榮表示,由於彩虹邨的規模相當大,建議分多期進行重建,並以宏照道公屋發展計劃第二期作首期重建的接收屋邨,當居民搬遷後,在原址興建新公屋,接收第二期重建影響的住戶,以「螞蟻搬家」的方式逐步清拆彩虹邨。 聯席認為從單位數目及地理位置而言,《公營房屋建設計劃》中部分新落成的公屋是十分適合作為舊屋邨的安置資源。 在單位數目方面,聯席以重建屋邨和新建公屋項目單位數作比對,以確保有足夠單位作遷置資源,或建議納入首期重建。
聯席亦建議房委會可擴大地域(即港島、九龍、新界)提供跨區的遷置資源。 例子包括東區的模範邨(建議的遷置資源為中西區的加惠民道公屋)等。 毛又指興建中的富蝶邨已有兩幅校舍用地,質疑在目前移民潮下,「仲需唔需要預留咁多?」另外地盤興建期間,預計會帶來噪音問題,要求署方交代。 代表續提出,經過交通、環境、排水排污及空氣流通評估,初步認為增建一系列改善方案後,不會帶來不可接受的影響,重點包括擴闊馬窩路、澤運路等路口,並在馬窩路東行擴闊一條專通往澤運路左轉的路口,同時調配一系列交通燈號控制措施。
大元邨重建: 清拆安置
歐陽潔珍表示,關注組要求平民屋宇及房屋局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預留租戶重建後回遷的租住單位、協助居民遷至永久及過渡期居所並處理大坑西村有醫療需求及困難的居民的體恤安置需求。 消息指,政府已聯絡市建局,將會研究如何與管理大坑西邨的私人公司「平民屋宇公司」推動重建,而落成後會預留部份單位作資助出售房屋及安置居民,但未有詳細具體細節。 平民屋宇指,部份遲交《住戶資料聲明書》或已於限期前申請覆核的租戶,因補交證明文件需時,故容許相關租戶在收到審核或覆核結果後兩周內補交接受重建回條,當中有195戶和147戶分別8月7日和14日到期。 當局呼籲相關租戶在限期前補交回條,以如期回到重建後的大坑西新邨居住。 房屋局則指,租戶的回覆結果反映,重建安排獲普遍租戶認同,又呼籲仍未回覆的租戶,儘快務實地考慮平民屋宇提出的多項安置安排;局方會繼續密切跟進事件,並督促平民屋宇盡力照顧租戶的合理需要。
大元邨重建: 政府代表:已評估各方面影響
最新的審核結果為 933 戶(佔租戶總數 77%)完全符合或部分符合回遷資格,比 6 月初公佈回遷安排建議時的 676 戶增加近四成,而餘下 23%租戶則因在香港擁有物業、大坑西新邨單位並非其唯一居所等理由而不獲回遷資 格。 對於「一屋換公屋」的提出,平民屋宇重申,公共房屋是社會寶貴資源,必須公平善用及合理編配給真正有需要人士,才符合大眾利益。 平民屋宇一直與政府保持溝通,明白為確保對現時公屋輪候冊上的人士公平,不適宜動用公共房屋資源安置有關居民,因為有關安排如同「插隊」,有違公平原則。
大元邨重建: 大坑西新邨重建|平民屋宇:95%租戶已遞交回遷回條
馬頭圍邨的現址以前是一條歷史一匹布長的村落——二皇殿村! 當時的馬頭圍,位置卻在現時聖德肋撒醫院旁露明道公園對面,原名「古瑾圍」,是因九龍寨城附近的龍津碼頭而得名「碼頭圍」,後來才簡化為「馬頭圍」。 二皇殿村,二皇指的就是宋帝昰和宋帝昺,相傳他們與忠臣陸秀夫逃難至官富場(今九龍城一帶),半年後元軍追至,兩帝被逼移至荃灣及大嶼山一帶,不過部分臣子選擇留守定居,他們落地生根的村落,就是「二皇殿村」,以紀念兩位宋帝。 後來避諱,甚至數百年後清嘉慶年間的《新安縣志》及1863年香港政府的九龍規劃地圖,村名也曾改成「二黃店村」。 大元邨重建 大元邨重建2025 整個項目由曾任工務局總建築師、設計過港督粉嶺別墅(今行政長官別墅)的Mr. T.S.C. Feltham負責整體規劃及設計。
大元邨重建: 建議優先啟動重建8條屋邨
受政府清拆影響人士如符合上述入住公屋的資格,可向房屋署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以普通綠表資格申請購買居屋或居屋第二市場的單位以代替安置。 惟他們須符合「出售居屋」計劃或居屋第二市場的申請資格和視乎該計劃有否推出發售。 大坑西邨以往為寮屋區,為安置受大火影響的居民,政府於1961年以特惠地價批地給私人公司「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 大坑西邨於1965年落成,為香港僅存的私人廉租屋邨,涉及共8座樓宇共1,603夥單位。 由於日久失修,早前曾有居於該邨的住戶指,部份單位外牆剝落,露出鋼筋,亦有漏水情況。
大元邨重建: 大坑西邨部分居民不滿回遷安排擬司法覆核 平民屋宇:重建及回遷建議合情合理
平民屋宇有信心大坑西新邨的租戶可於明年3月最後搬遷期限前遷出。 受清拆影響人士如符合安置資格,並已經申請公屋及獲得登記,而其公屋申請書已被確認符合資格入住公屋及將於12個月內到達編配階段,便可根據「提前配屋計劃」提前處理有關個案。 考慮到居民遷後需重新適應新居住環境的問題;故此,研究報告提出的遷置資源,大多數都是位於原區,而”區”是根據區議會的劃界而定。 例子包括九龍西的南山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九龍西的白田邨第十三期公屋)、九龍東的富山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九龍東的美東邨公屋)等。 從早前房委會就著重建轄下六座工廠大廈進行公營房屋用途研究,並決定把其中四座工廈所在用地改作公營房屋發展。 此外,水務署於 2017 年開始研究搬遷荃灣二號食水配水庫往附近巖洞以騰出土地作房屋發展的可行性,而研究結果是正面的。
大元邨重建: 租戶完全符合或部分符合回遷資格
城規會於2016年通過大坑西邨的重建申請,當時的重建方案為興建6座27至47層高的樓宇,涉及4,925個住宅單位。 而根據當時擬定的方案,現有租戶可以選擇獲取賠償搬走,或購買重建後新建成的資助房屋單位,亦可選擇租住不在重建計劃內的舊單位。 當時城規會要求需要先與住戶就安置或調遷的安排達成協議,否則不能啟動重建計劃。 「平民屋宇」早前向租戶講解重建細節及時間表,又做過租戶調查,但居民普遍拒絕接受方案,盼獲政府安置上公屋,或者轉購居屋。 可是大坑西新邨屬於私營廉租屋邨,非房委會管理,政府欠理據動用公共資源協助拆遷,否則對現有公屋輪候家庭,以至對居屋申請者也欠公道,當局不打算破例。
大元邨重建: 大坑西新邨 終拍板重建
倘居民年紀大,無能力外出睇樓,「平民屋宇」亦會包租一座酒店,供居民暫住;也不排除跟非政府機構合作,讓居民暫住過渡性房屋。 隨着寮屋管制及清拆職務由2006年4月1日起從房屋署移交地政總署後,房屋署的職責只侷限於協助安置受政府為騰出土地作發展或其他用途等清拆行動影響的合資格人士,以及受天災和其他緊急事故影響的災民。 聯席提議盡量預留部分新單位編配予輪候公屋的人士或作調遷之用。 例子如九龍西的石硤尾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西北九龍填海區 1 號地盤(東)的公營房屋)、港島的西環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中西區的加惠民道公屋)等。 再考慮是否提供更多社福機構設施,但強調教育局是審視整個大埔區,包括大尾篤、九龍坑 、林村等整體教育需求。
大元邨重建: 鄰近醫院煙囪 四項空氣污染指數超標 大埔第九區真係住得人?
房協會在適當時候公佈重建計劃的具體內容及時間表。 大元邨重建2025 大元邨重建 (五)房委會於二○○五年九月確認只有在屋邨結構不安全或繼續維修並不符合經濟效益的情況下,才會進行清拆的原則,及通過了持續保存現有高樓齡公屋屋邨的策略。 不論公屋屋邨的樓齡,房委會都會積極改善公屋居民生活質素。
大元邨重建: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政府重申,大坑西邨屬私人出租屋邨,平民屋宇作為大坑西邨的承批人,有責任妥善安置受重建計劃影響的現有租戶。 事實上,合資格的租戶會獲發重建期間的租金及搬遷津貼,並可以在屋邨重建後回遷。 政府不宜亦不應動用公屋資源安置有關居民。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一般沿用屋宇署清拆違例天台構築物的安置準則,處理受其重建項目影響而須清拆的違例天台構築物住戶入住房委會租住公屋單位的安置申請,詳情請參閱房委會網頁的公營房屋政策甲部第二章。 大元邨重建2025 另市建局亦有其他適用於其重建項目的安置及特惠金安排,供適用的住戶考慮,詳情請參閱市建局網頁。 市建局亦預告,2024年開始連續約7至8年會出現「負現金流」,將入不敷支;屆時或以發債等方法進行融資,目前不需政府注資。
大元邨重建: 房屋局: 政府不應動用公屋安置居民
大元邨是大埔新市鎮開始發展後,首條落成的公共屋邨,而「元」字有開始之意(開元),故以此命名,跟元朝沒有關係,亦有認為是因當年屋邨首批入住者為元洲仔一帶之遷入之艇戶、寮屋居民而得名,該邨民選區議員是區政聯盟的區鎮濠。 據悉「平民屋宇」擬斥資10億元現金,向擬回遷租戶發放現金津貼;當中1人家庭可獲約54萬元、2人家庭60萬元、3人家庭70萬元、4人家庭81萬元。 租戶取得津貼後,不一定要用來租樓,也可以選擇跟家人同住,意味可「淨袋」一筆現金。
該項目目前尚有9個合作社未解散,亦涉及修改法定規劃藍圖,須待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後再作進一步決定。 另一個試點盛德街/馬頭湧道項目,此項目涉及的所有合作社社員已於昨日簽署樓契並成為業主,市建局期望於8月初向業主發出收購建議。 該局於2024/25年度將有融資需要,提到去年預計今年出現赤字,周僅指目前未出財政報告,希望能避免赤字。 市建局今年會聘請財務顧問,審視財政狀況。 周松崗又指,今年會有8個重建項目完成清場,期望在本年度內推出招標,合共提供約2,900個新建單位;市建局可從這些招標項目收回前期款項,市建局的現金流目前約90億元,預計到明年3月底可增至約200億元。
大元邨重建: 大坑西邨重建|邨民要求用公屋安置 房屋局 : 對輪候冊人士不公平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市建局現有兩個涉及首置單位的項目,分別是大坑西新邨的2,000個單位及煥然懿居二期約260個單位。 前者預計2028年完工,目前單位設計未有定案,亦未有清場時間表;清場及賠償工作將主力由負責管理大坑西新邨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負責。 至於後者,市建局正與地政總署商討放寬單位在落成前預售樓花期限的限制,爭取在2023年年中發售,此舉較一般樓花期提前多9個月,望盡快滿足置業人士需要。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發言人指,詳情仍在商討中,暫時未有補充。 當時發展華富邨,是希望邨內居民可以自給自足,故此整個屋邨以市鎮的形式出現,更破天荒設立商場,街市、停車場、學校、圖書館等設施應有盡有,圖書館更是大會堂之外港島的第二間。
大元邨重建: 重建舊邨刻不容緩
樂民新村#樓齡是以屋邨最早建成的公屋大廈計算 房協轄下三十年至三十九年樓齡#的公屋屋邨1. 大元邨重建2025 勵德邨#樓齡是以屋邨最早建成的公屋大廈計算(二)一九九八年公佈的「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白皮書」制訂了新的公屋屋邨重建策略。 隨着「整體重建計劃」的完成,日後的重建工作會視乎個別屋邨的實際狀況而按需要進行。
大元邨重建: 油麻地旺角重建納「項目儲備」
消息稱「平民屋宇」已敲定回遷補償方案,在清拆重建約5年期間,居民可獲發特惠現金津貼,相當於約5年市值租金,足以暫時租住同區以至市區鐵路上蓋物業。 據悉現金津貼毋須實報實銷,居民約於明年第三季及2023年第一季,分兩期取款;當城規會批准規劃申請後,「平民屋宇」就會公佈詳細回遷建議,居民有半年時間考慮。 此外,市建局過去兩年在油麻地、旺角、深水埗、九龍城及港島東等舊區,已進行規劃研究,可改善的市區面積超過250公頃;當中部分已完成前期可行性研究,將提升至其「項目儲備」系統,可進行設計及技術研究。 從「規劃儲備」提升到「項目儲備」的重建項目,目前為止已累積逾10個,涉及重建的地盤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可規劃約1.5萬個住宅單位。 這些項目已大致完成初步技術性研究,日後可適時納入業務計劃,並交予政府審批執行。 房屋局指,得悉絕大部份租戶已經接受重建和回遷的方案,反映安排得到普遍租戶認同。
大元邨重建: 大坑西新邨重建︱過渡屋「恆莆新苑」營運團體向租戶講解 即場辦理申請入住手續
聯席認為,當局應積極考慮改劃工廈用地、研究搬遷配水庫至巖洞,以騰空更多土地興建公屋。 中西上環都好,都是寸金尺土,故全區公共屋邨只得一座,就是施政報告提出要重建的西環邨! 施政報告提出會邀請房委會,在合適條件下研究重建,預計西環邨在重建後,單位數量由600夥增至1,100夥,現有居民可調遷至附近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項目,屆時西環邨將會重建。 遷置受屋邨清拆計劃影響住戶的工作,會在樓宇拆卸前30個月展開,讓居民有充裕的時間安排搬遷事宜。 我們會以書面通知有關住戶相關安排及邀請他們前往辦理搬遷登記手續。
平民屋宇表示,全邨共有1,236個租戶,至今已全成98%租戶的回遷資格審核或覆核工作,並分批向租戶發放結果,而剩餘租戶為嚴重違反租約,或沒有交回或交回無效的《住戶資料聲明書》。 居於已登記住用寮屋的核準住戶如受山泥傾瀉或其他天災影響,在公屋資源許可下,通常會獲原區安置,但倘若市區內沒有單位可供編配時,他們會被安置往擴展市區(包括東湧、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 而梨木樹(二)邨原址的新建公屋大廈便可供象山邨作為接收屋邨,有關的重建方案更可以滿足居民原區重建的期望,亦能夠為荃灣區內其他舊屋邨提供更多重建的契機,令整體區內居民日後的居住環境能夠得到更大的改善。 至於區鎮樺提議重建大元邨及增建地底空間地盡其用,政府代表回應重建大元邨等高樓齡屋邨,須全盤考慮修葺工程成本及附近重置遷移的可行性,過程需要覓地、遷移、清拆重建,其間耗費不少時間, 而興建地底城會拖延屋邨落成時間表,須考慮建築成本,她會積極跟進。 另一方面,按照1998年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我們開始推行屋邨清拆計劃,未納入整體重建計劃的舊型屋邨,均會因應個別情況決定是否須要清拆。 大元邨重建2025 屋邨清拆計劃旨在為居於舊式屋邨的住戶提供較佳的居住環境,並同時改善社區及善用土地。
大元邨重建: 建議分多期進行重建彩虹邨
汀雅苑(英語:Ting Nga Court)是大元邨內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原本為大元邨第二期的泰熹樓,因居屋計劃反應熱烈而改作居屋出售[3]。 屋苑共有三座舊十字型樓宇,在1981年落成,是香港早期落成的居屋屋苑之一,也是大埔新市鎮開始發展後,首個落成的居屋屋苑。 跟一般居屋不同,汀雅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4]。 至於重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方面,韋志成形容作為試點之一的靠背壟道/浙江街項目反對聲音大,坦言現時不知能否完成相關項目。
大元邨重建: 樓宇
平民屋宇相信,今次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的租戶支援及回遷安排計劃已經平衡社會、社區、有意置業人士及居民需要。 行政會議於2021年9月通過由平民屋宇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展大坑西邨重建計畫。 平民屋宇於6月2日公佈重建後安置租戶方案,當中沒有安排預計為期5年建築期內安置租戶,只提供兩個選項:自行安排臨時居所或由駐邨社工團協助推薦過渡性房屋,住戶可獲得租金津貼及搬遷津貼。 居民需在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最後搬遷期限為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