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徽的堆砌年份不詳,但在1976年的舊照片中[2],已可見有關軍徽在這片山坡上。 乘客於3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走過副峯和紅旗,繼續向前走,沿路已不單止只是沙石路,路兩旁更是雜草叢生,差不多擋著前路,要用手撥開才能走過。 還有,走時要留意腳下情況,不時會有樹籘、小石、小窩和水管出現,一不留神就會出意外。 到達副峯頂,就要再攀一小段,高度不高,只有數十米,所以是十分容易的。
- 河上鄉洪聖廟與排峯廟相鄰,前者早於清朝已在現址存在[3],後者則於1937年由河上鄉北松園新村羅湖兵房(今改為懲教署)遷來。
- 由此路上走,經過墳地,在電塔旁先左轉山腹徑,以較佳的角度遠看軍徽。
- 首先出場的是傳說中的西藏獒犬,牠披著一身黑色蓬鬆的散髮,狀若黑猩猩,狂吠猛衝,氣勢逼人。
- 河地開店之初,只不過想為「單車友」提供飲品及小喫,簡單如魚蛋、汽水、餐蛋麵等。
- 之前一直都心思思想著要到這個後山走一走,但奈何在網上有關大石磨的資料不多,路線介紹更是少至有少,所以遲遲未有起步。
- 在河上鄉側,建有洪聖古廟及排峯古廟,洪聖古廟的建造年代久遠,廟內供奉南海神洪聖,左右兩側供奉周王二公,但廟年前重修後,周王二公已不復存。
祠堂外的有蓋小巴站裏並排着候車椅子,想必是村民自發捐出,不同款式組合出一道村落風景。 在哨站較下方的棄置建築物內沿著梯級下走,便可接上舊軍車路。 在此右轉,再在下一個支路左走,走到河上鄉路後,前往雙魚河,再右轉沿河傍行走。 河上鄉小巴2025 在接著的支路右轉,便可返回河上鄉的小巴總站。 豆腐花廠稍前方就是祠堂,我們就是要由這裡起步。
河上鄉小巴: 街知巷聞:河上鄉 雙魚河上 古蹟處處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運輸署官方小巴路線資料所示的「石湖塘(河背村)」實際是兩個不同地方,石湖塘在錦上路、八鄉路以北,河背村則在馬鞍崗山腳,靠近河背水塘,附近地方可看到大欖隧道元朗出入口,總站則在村公所旁。 河上鄉小巴2025 沿着車路往村裏鑽,很快便找到河上鄉居石侯公祠。
山路不算太斜,不過有些位置還是需要用到手腳攀爬的,沿路都是碎石,走得時候要多加小心,幸得山友溫馨提示,帶了行山杖,果然走得較輕鬆。 除了往河上鄉的常規班次外,亦另有51B線來往料壆、馬草壟(信義新村)及上水站[3],以及於早上繁忙時間亦有由馬草壟(展能運動村)及馬草壟(蛇嶺)開出的班次。 河上鄉小巴2025 河上鄉村位於鴻淘荳品廠對面之河溪學校(小學),現已荒廢;校內設有石屎水泥/混凝土(紅毛泥,客家話用語)籃球場。
河上鄉小巴: 路線資訊
往後經過雙魚河,河傍綠草如茵,環境清幽,而來往的車輛極少。 在河上鄉排峯路總站下車後(在河上鄉路與河上鄉排峯路的交界處下車亦可),沿河上鄉排峯路一直行走至河上鄉路。 右轉沿車道上行,之後再微降一小段,留意對面的明顯山徑入口。
由此路上走,經過墳地,在電塔旁先左轉山腹徑,以較佳的角度遠看軍徽。 及後右轉上走至山崗,再續山徑上登首個山頭。 沿著哨站旁的梯級下走,來到一所棄置已久的建築物,據知是昔日英軍的宿舍。 因為總覺棄置建築物有種陰森的感覺,所以就沒有影相了。 河上鄉小巴 繼續沿著建築物內的梯級下走,便可接上舊軍車路。
河上鄉小巴: 香港巴士大典
在副峯頂上插有一支紅旗,皆因大石磨的左下有羅湖練靶場,紅旗是用作提醒的,大家登上前,應先在政府網上查看有關資料。 原來大石磨是有2個山峯的,前面見到的那個就是大石磨的副峯。 河上鄉小巴2025 沿路就是這種沙石路,用行山杖幫助一下,確實會走得穏一點。 因為腳傷,今天不能走太快,媽媽已大幅拋離走在前面。 大家要留意,小徑後的山頭是山墳,我跟媽媽上山時會儘量不走過墓地的正上方,都是圍著墓地邊沿走過去,算是對仙人的尊重。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河上鄉線需使用7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2輛為19座小巴。 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合共載客量不少於128人。 而羅湖懲教所特別線則需使用3輛小巴,其中1輛為19座小巴,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合共載客量不少於96人。 百年前香港以洋人為主的上流社會開始以狩獵為休閒活動。 1924年有洋人在粉嶺火車站附近租民居成立狩獵會,吸收高級軍官及政商顯貴為會員,舊沙頭角鐵路沿線是他們騎馬放狗追野豬赤麂的山林,大埤則是獵殺沙錐的水上射擊場。
河上鄉小巴: 路線資料
知道河上鄉有村民時至今日仍然有在耕作,但不知道這裡還有農場,更不知道這裡有村民是養羊的。 今日剛剛碰到農民放羊喫草的時候,就在路旁發現一羣小黑羊。 雖然到嘉道理農場或其他主要作教育推廣的農場都能見到羊,但在鄉村、毫無圍欄下見到牠們,感覺就是不一樣,就是多了一份自然的感覺。
河上鄉小巴: ● 何時.河地
在北宋末年,番禺縣的進士侯五郎公舉家遷至寶安一帶,成為宋始祖新安房一世祖。 到了明朝,侯氏十一世卓峯公看到這裏前擁雙魚河,背靠崖婆嶺(今稱大石磨山),土地廣袤肥沃,水源充沛,有利後代生息發展,於是選擇在此開基立業。 河上鄉小巴 河上鄉小巴 因村建於雙魚河之上,故稱村為「河上鄉」,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我們輾轉登上大石磨,走過廢棄的建築物,再下走至主車道。 一瞥眼間,又踫上一條村狗,以為又有一番惡鬥。 豈知是頭用來嚇唬途人的「假狗」,不折不扣的成為驚弓之鳥。
河上鄉小巴: 新界區專線小巴51K線
河上鄉洪聖廟與排峯廟相鄰,前者早於清朝已在現址存在[3],後者則於1937年由河上鄉北松園新村羅湖兵房(今改為懲教署)遷來。 首先出場的是傳說中的西藏獒犬,牠披著一身黑色蓬鬆的散髮,狀若黑猩猩,狂吠猛衝,氣勢逼人。 幸而這頭猛獸「好像」被困於圍網之內,我們匆匆走過,並無大礙。 牠們從門戶大開的回收場內一擁而出,聲勢浩大,比藏獒更為可佈。
河上鄉小巴: 服務時間及班次
直至近日有行山友在Facebook羣組上放上詳細的登山介紹,才能得到明確的上山路線。 河上鄉小巴2025 由於有腳傷在身,暫時不能走太長的山線,停不下來的我,唯有選擇較短較輕鬆的路線,到大石磨走一趟是解渴的不錯選擇,亦是了卻一個小心願,哈。 元朗有個小後山「丫髻山」,位於上水的河上鄉同樣有個小後山「大石磨」,雖然只高183米,但景觀之開揚,山下之鄉村平原景色,真的一點也不遜色。 由於河上鄉人口不足以成為一個區議會選區,所以往往跟鄰近的古洞、雙魚河沿線及羅湖等鄉村範圍劃為同一個選區。
河上鄉小巴: 服務時間
大石磨位於羅湖,高183米,旁為羅湖分類靶場。 大石磨以北的一段範圍在昔日原是邊境禁區,2013年6月第二階段的禁區開放後,公眾可自由進出此區域及附近的六條鄉村。 山的右面就是沿路走過的河上鄉一帶的景色,可以見到羅湖懲教所和驕術訓練學校,前方就是堔圳,左面就是馬草壟和古洞一帶的山嶺和平原。 來到前方這條橋,右面就是河上鄉村口,轉入村口,走過幾步路,就是河上鄉其中一問豆腐花廠,可選擇在登山前先喫一碗,登山後再嚐另一間豆腐花廠。 之前一直都心思思想著要到這個後山走一走,但奈何在網上有關大石磨的資料不多,路線介紹更是少至有少,所以遲遲未有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