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套教具都有直接目的和間接目的,還有相對應的擴展與延伸的方法和步驟,以適合不同年齡、不同能力、不同興趣的兒童操作。 根據國內許多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的經驗,如果孩子能在幼兒園期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較強的獨立意識、自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有較強求知探索欲,那孩子肯定能比較順暢地過渡到小學。 從這點上看,蒙臺梭利的教育方法會更有助於孩子成爲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幼兒園老師,在發現孩子一些錯誤行爲時,會立刻進行糾正,而蒙氏教師是不會過多幹涉和糾正孩子行爲的,他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自己完成糾錯。 照顧自己,是爲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其適應現實生活。
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的目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因爲真正的蒙氏班必須保證對孩子有一對一的教學時間,大班教學會嚴重影響教育效果。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2025 從全球來看,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都受益於蒙臺梭利教育,並沒有嚴格的要求和限制。 入學蒙氏幼兒園也並不需要孩子有多出色的資質,當孩子已經可以接受新環境,與新的朋友交往,他就具備了在蒙氏教室學習的素質。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教具的特色
照顧環境,是指以人類之外的其它生物、無生命的物體爲對象,讓孩子學習美化、打掃、整理環境的方法,並且掌握照顧、飼養、管理動植物的相關技巧。 這一部分的特色是,兒童在具體練習時,需要的用具很多,也要學習很多相關的操作。 從物體羣中找出其差異性,然後歸納分類,或者依據同類別事物尋找材料,這一操作過程可以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 實踐證明,分類活動是提高幼兒思維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可以按照確定的標準,如顏色、形狀、功用等,讓孩子對事物進行歸類。
工作材料的設計本身要符合兒童內在發展的需求,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興趣問題。 我們在設計或創設教具的時候需要考慮這一點,儘量去尋找兒童的興趣點,從而促進兒童探索的慾望。 例如:所有的教具設計都考慮能爲兒童的未來生活或學習做間接預備。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2025 書寫的發展是從各類教具的把手開始的,兒童通過用手拿起把手,鍛鍊手指的運動協調性,再通過金屬嵌板的練習,鍛鍊手部肌肉羣,這樣就發展了握筆的能力。 適用年齡:感覺教育的實體主要是依據教具的課程安排以及幼兒個性的發展程度,並沒有特定的年齡限制,書中所指的也只是大概年齡,僅供教師參考。 教具不以年齡爲主,而是按幼兒的能力由幼兒自主選擇遊戲的內容,做多做少,完全由孩子以自己的理解和興趣出發,使孩子絕對不會有自卑感和厭倦情緒,從而長久地保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兒童如何學習
[5]剛開始,蒙特梭利將自己工作的基礎建立在對兒童的觀察之上,還有對他們可行的環境實驗,材料和課程。 對於孩子來說,蒙特梭利老師起到的是協助而非主導的作用。 他是一個行爲榜樣,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資源的提供者、教具的展示者,也是每個孩子成長和發展的紀錄者和觀察者。 他鼓勵並且尊重孩子,每個孩子在他眼中都是獨特的個體。 他向家長提供教育方面的支持,和家長一同關愛孩子的發展。 蒙臺梭利於1897時開始發展她的學說和方法,她進修羅馬大學的教育學課程,閱讀二百年前的教育理論。
蒙特梭利教具外觀大方、富有美感,它不但能保護和滋養兒童的心靈,而且能陶冶兒童的審美情趣,提升兒童的藝術素養。 孩子的社交圈子,就如同我們的社交圈子,從不同文化背景、語言、年齡的人交朋友,除了增添互相交流的樂趣,更加擴大彼此的對事物的看法和視野。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在堆完塔後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塊,量一量各塊之間的差距,他會發現恰好都是一公分。 (1)蒙臺梭利教具不選用五彩雜陳的色澤,以樸實、乾淨的色調爲主。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發展的階段
當孩子對教具進行過熟練的操作,完全掌握了教具的特性,達成了預期的教育目標後,可以讓孩子進行自由變化,但是這裏講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要求孩子尊重教具,不能破壞教具。 “從左到右”的原則不僅是感官教具操作的專利,更是所有的蒙臺梭利教具操作都要遵循的原則。 這是爲了和孩子閱讀、書寫的順序保持一致,也是培養孩子秩序感的方法之一。 此外,許多蒙特梭利學校參考蒙特梭利的人類發展模型(來源於她的出版物)來設計他們的方案,他們還把源自蒙特梭利在平生中介紹的教育方法,課程和材料運用於師資培訓。 該教具共十大系列,3000個部件,十五種構形,十一種顏色組成,如果配以家長和孩子的手工操作,可將近百萬道數學題演變成遊戲,不僅可以學習數學,還可以做近萬種變幻的拼圖遊戲。 孩子既便每天操作,演變,也絕少重複,因此其豐富的內容可使孩子保持永久的興趣。
- 蒙氏教具控制錯誤的意義是讓兒童能夠自己控制學習的過程,老師指正錯誤會妨礙兒童的正常工作。
- 蒙特梭利教師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她以尊重和欣賞的態度、啟發的語言,作出適當的引導,提醒孩子運用已擁有的經驗挑戰自己,讓他領悟出新的經驗。
- 而這些日常活動,除了傳統的衣飾框日常教具的投放,其他日常活動需要老師結合實際研製之後投放到日常生活區域。
- 出生於意大利的蒙奶奶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不僅是意大利歷史上第一個女醫生,還是意大利第一個女醫學博士。
- 孩子因而信任老師,這種信任讓孩子有信心按自己的步調去嘗試新事物。
- 有不少媽媽都有不錯的教育背景,甚至海外留學的背景,英語也是一級棒,但是對於怎樣教孩子卻不一定在行!
然而這個用法,由來已久,我們爲了方便溝通,也就習用下來了。 蒙特梭利於1897時開始發展她的學說和方法,她進修羅馬大學的教育學課程,閱讀二百年前的教育理論。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2025 [4] 1907年,她在自己位於羅馬的住宅內開設了其第一個教室:Casa dei Bambini(或稱「兒童之家」)。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Featured Product LCS03 插座圓柱體
在此過程中,孩子需要經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各種思維過程,所以孩子通過分類活動可以鍛鍊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等思維能力。 感官教具能夠幫助孩子自發地建立“大和小”、“粗和細”等概念,教具的序列排放能夠幫助孩子明顯地觀察到教具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從而正確地形成概念。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蒙特梭利在她的平生繼續擴展工作,發展了從出生至24歲的心理發展的全面的模型,這亦是給處於0至3歲,3至6歲和6至12歲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幫助
蒙特梭利教學法:課堂時間持續三個小時,孩子可以不被打擾地專注探索和學習。 傳統教學法:課堂時間分節和科目,孩子不能專注地持續練習有興趣的工作。 感官去是孩子們探索世界的地方,他們可以在這裏體驗不同的顏色、大小、數量、不同的形狀、不同的聲音和質感等等,以此來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兒童發展的31個敏感期 ,父母千萬別忽視!
一個典型的教室是為20—30個孩子服務,把他們加入跨年齡的組裡,由一個老資格的教師和一個助手負責。 教室通常裝有適合孩子體型的桌椅並逐個安排或劃分為小羣體,教室裡還布滿了與孩子齊高的都是器具的架子。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活動最初的絕大部分都由教師主持,之後由於興趣使然,他們中或多或少地會被自由地選為「主持人」。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教室裡的器具(通常包括活動)都是為了參與實際的能力訓練,比如「倒」和「舀」教具是為了感覺的發展,包括數學教具,語言教具,音樂和藝術教具和更多。 蒙氏教育法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人類發展模型和一個建立在那個模型之上的教育方法。 第一,兒童和待成年者通過與環境互動而參與心理的自製。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教具探討:日常蒙臺梭利教具特點
(四) 介紹教具時,應首先選擇差別最爲明顯的兩種進行比較操作。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 在實際的教具操作過程中,可以先選擇差別最爲明顯的兩種進行比較,敏銳孩子的感官,再逐漸地增加分辨教具之間差別的難度。 中國有句俗語「三歲看老」,兒童到了3歲左右,性格特徵已經基本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