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大圍位處香港正中心,對外交通主要靠港鐵聯繫,大圍站是東鐵綫和屯馬綫的轉車站。 公共巴士配套相當完善,遠至機場、中環及九龍各區,近至沙田本區都有巴士接駁。 而大圍區內來往各屋邨及大型屋苑與港鐵站之間則以的士及專線小巴連接。 各村的打醮均大同小異,而大圍打醮與長洲的太平清醮不同之處在於大圍打醮是個十年舉辦一次的大型祭祀活動,旨在酬謝神恩、超度鬼魂,並祈求闔村安居樂業、健康幸福、地方昌盛、百業興旺。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大家訪遊沙田時,在新城市廣場享受過購物美食消費文化後,不妨走進鄰近的文化博物館,感受沉厚的香港文化和藝術氣息。 大圍有一間4層高全白色的咖啡店,外型非常矚目,店內1樓主要是廚房,2樓的環境闊落,加上大玻璃的透光設計,給人舒適的感覺,吸引不少文青專程到訪!。 「屋子空間」以純白色日系簡約設計為主,地下及2樓為咖啡店,有多款美食及飲品供應,另外兩層分別為美甲店及工作坊,按下圖睇有咩食。 上窰民俗文物館位於風景優美的西貢郊野公園內,佔地500平方米,是一座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客家村舍。 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灰窰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於1984年開放為博物館。 昔日大圍盡是田地,區內的田心村正是四面皆由田地包圍而得名,而隔田村一名則是因該村與其他村落之間有阻隔而來。
大圍博物館: 常設展覽
大圍村位於大圍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是沙田區最悠久及最大的圍村,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年(1574年)。 此拱門亦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拱門上寫着「積存圍」(英語:Chik Chuen Wai)三字,兩旁有副對聯,寫着「積善必降祥,心願萬家同積善」及「存仁必獲報,遠其百姓共存亡」,圍底的侯王宮更是沙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 香港文化博物館(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位於沙田區大圍,獨自坐落在城門河畔,與車公廟隔河相對。
- 獅子山隧道的沙田出入口設於顯徑邨以南的山上,而大圍隧道則是在名城後山掠過的有蓋行車通道,與通往長沙灣的沙田嶺隧道同屬青沙公路的一部份。
- 近年美田邨及私人屋苑名城入夥後,對區內交通及社區設施造成嚴重負荷。
- 大圍有一間4層高全白色的咖啡店,外型非常矚目,店內1樓主要是廚房,2樓的環境闊落,加上大玻璃的透光設計,給人舒適的感覺,吸引不少文青專程到訪!。
- 館內設有12個展覽場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於當時為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
- 博物館透過常設展覽館及專題展覽館的多元化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閒。
博物館亦出版季度博物館通訊、製作教學資源冊及工作紙,同時也舉辦相關講座、學校節目、親子/兒童活動、劇院節目和導賞服務等,鼓勵不同社羣學校參與博物館活動。 香港鐵路博物館位於大埔墟市中心,面積6,500平方米,是在舊大埔墟火車站原址上改建而成的戶外博物館。 舊火車站大樓建於1913年,是一座風格獨特的金字頂中國傳統建築。 火車站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經修復及重新佈置後,博物館於1985年開放予市民參觀。
大圍博物館: 中國北京暴雨致災!陸委會表達慰問 證實「少部分臺商廠房受損」
大圍村原名積存圍,於明朝萬曆初年建圍,是香港沙田歷史最悠久(1574年建村)以及規模最大的圍村[1]。 大圍博物館2025 大圍博物館 大圍村是一條雜姓村,膾炙人口的九約竹枝詞有「大圍風景實如何,村裏人居雜姓多」之語,住着十六姓:包括韋、陳、吳、楊、黃、李、許、鄭、唐、袁、遊、林、駱、譚、莫及蔡,以韋姓最多,成為村中大族,亦只有韋氏族人在圍村內設有祠堂。 在沙田新市鎮開始發展,以及九廣鐵路大圍站落成後,大圍村的「大圍」之名逐漸演變成包含城門河人工河道以南和獅子山隧道公路以西的整個沙田區南部的地區名稱。
香港故宮博物館除了展示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其他世界著名博物館的文物藝術珍藏,以三大元素體現,包括傳統中國視藝文化、傳統中國空間文化及當代香港都市文化。 博物館佔地約一萬平方米,樓高7層,包括7個展覽廳及1個400座位的演講廳。 同時提供大量公共空間予市民休息,除此之外更有教育活動室、演講廳、紀念品店、餐廳等 。 九廣鐵路南面則留為綠化帶,建有多項公共康樂設施、單車公園、歡樂城遊樂場(及青龍水上樂園)等。 1983年鐵路橋倒塌後而建、俗稱「木頭站」的九廣鐵路大圍臨時車站,亦於1986年正式成為永久車站,並遷至美田路與村南道的交界處,方便居民進出之餘,亦使大圍一帶成為新市鎮除沙田市中心以外另一商業重鎮。
大圍博物館: 博物館通行證
香港文化博物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不同範疇。 博物館以服務觀眾為本,務求透過多元化和生動活潑的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閒。 柏傲莊發展項目設有7幢樓高逾49層的住宅連66.7萬呎商場,地盤覆蓋範圍內的天橋北翼將拆卸,日後改由商場內通道連接車站及四周屋邨。 [9]然而不少居民及團體反對屏風樓、公共空間變屋苑私人空間及拆卸行人天橋等安排。 不過城規會一直以發展項目已進入落實階段及未能善用最大整體總樓面面積為理由,項目通過發展,港鐵於2014年9月推出招標。 而政府於2011年11月11日刊憲大圍站道路工程,工程已於2015年12月展開,為大圍站未來上蓋發展做準備。
- 大家訪遊沙田時,在新城市廣場享受過購物美食消費文化後,不妨走進鄰近的文化博物館,感受沉厚的香港文化和藝術氣息。
- 接着便到圍內外的社壇參拜上香,然後分享燒豬,晚上則到酒家歡宴。
-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 多個展廳當中,部分被用作常設性展覽(如徐展堂中國藝術館、粵劇文物館和新界文物館),部分則用作特備展覽。
有關的規劃過程被居民及網民批評為黑箱作業,並沒有了解市民感受。 加上港鐵擁有的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將會與名城形成兩公里長的屏風圍牆[7]。 區域市政局早於1991年2月通過發展其轄區內的博物館服務,並通過於沙田大涌橋臨時房屋區位置興建一所博物館。 大圍博物館2025 隨後,館址前身的臨屋區於同年8月15日正式清拆,所有居民遷入廣源邨三期[2]。
大圍博物館: 主要交通總站
賀誕儀式簡單,早上十時半,幾十位村民齊集圍內侯王宮,進香祈福,派發利是,然後是醒獅採青表演。 接着便到圍內外的社壇參拜上香,然後分享燒豬,晚上則到酒家歡宴。 圍內侯王宮「宋史簡介」碑上的介紹,將大圍、東湧及九龍城的侯王廟故事,連結起來。 大圍博物館 大圍博物館 凡購買博物館通行證的參觀者,於博物館通行證有效期內可無限次參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的常設及專題展覽(特定的專題展覽除外)。 文化博物館內的「武‧藝‧人生──李小龍」專題展覽館,展出 600 多件李小龍文物,當中包括 3.5 米高的李小龍踢腿動作銅像。 常設展覽設在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內,由窖室改建的11個主題展覽廳組成,展示自唐代以來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以及香港抵禦日本侵華的歷史。
大圍博物館: 專題展覽廳
明朝初年,兵荒馬亂,許多人為避戰亂,紛紛攜帶家眷從東莞縣(包括其後設立的新安縣)逃難來港,散居於大圍附近山麓下,結廬務農為業。 此後二十九個散居在大圍附近的村民,鑒於治安不靖,為確保安全,乃決定團結一致,結成聯盟,並計劃建圍聚居。 更有一大一小兩尊大砲作為防禦盜賊之用,至1970年交送港英政府。
大圍博物館: 香港博物館推介|6. 香港歷史博物館
大坑火龍文化館位於銅鑼灣,樓高三層,文化館內分成3個部分,主要為介紹大坑舞火龍傳統習俗。 地下展覽館會介紹大坑舞火龍的歷史、儀式、製作過程、行走路線等;1樓設有客家菜餐廳,但暫時未開放;2樓是多用途空間,可以提供予相關單位舉辦工作坊、講座、展覽等活動。 大坑火龍文化館將於6月底開放,市民可以免費入場,不過暫時只接受團體預約。
大圍博物館: 參觀指南
大圍(Tai Wai)指沙田區南部地域,即沙田市中心西南面,以大圍村(積存圍)及港鐵大圍站為中心,主要屬住宅及工業區。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近年美田邨及私人屋苑名城入夥後,對區內交通及社區設施造成嚴重負荷。 而顯田村則於1920年代香港政府興建石梨貝水塘的時候,由原址淺灣(今日的荃灣)以東石梨貝一帶山頭調遷至今日顯徑邨及上、下徑口村旁邊之現址。
大圍博物館: 空間名
香港文化博物館是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範疇,在這裡可看到中國遠至商周的青銅器,又或當代書法家的妙筆生花。 館內設有 12 個展覽館,包括常設展覽館和專題展覽館,陳列面積達 7,500 平方米,為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耗資超過 8 億港元興建,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2000 年正式開放。 文化博物館還有三個分館,分別為香港鐵路博物館、三棟屋博物館及上窰民俗文物館。 大圍博物館2025 香港文化博物館(英語: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市中心,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範疇。 博物館耗資超過8億港元興建,2000年12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
大圍博物館: 咖啡
館內設有12個展覽場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於當時為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設有12個展覽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 5個常設展覽館包括金庸館、粵劇文物館、徐展堂中國藝術館、趙少昂藝術館同兒童探知館。 專題展覽館喺唔同時間推出多元化嘅展覽主題,以提高參觀者對文化藝術嘅興趣。 香港文化博物館位於新界沙田,鄰近大圍港鐵車公廟站,2000 大圍博物館 年 12 月正式啟用,共有12 個展廳,包括常設及專題展覽,另有劇院節目、兒童/親子活動、演講廳、餐廳、紀念品店等設施。
大圍博物館: 香港博物館推介|11. 茶具文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是本地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由舊鯉魚門炮臺改建而成,座落於鯉魚門海峽的岬角上。 更新後的博物館為常設展覽及史蹟徑注入了更多多媒體元素,以新穎的演繹手法和主題形式,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重開後的藝術館,建築明顯現代化了不少,展覽空間逾10,000平方公尺,合共 12 個展廳。 開幕的首輪展覽分別涵蓋中國書畫、中國文物、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四大館藏,散落於十一個展覽中。 侯王誕為農曆六月十六日,每年都有慶祝,但只限圍村居民的活動,既是酬神祈福,亦有聯絡村民感情的意義,誕期前後數周,圍村附近都會旗海飄揚。
香港歷史博物館現正為常設展進行全面的更新工程,在新的常設展推出之前,我們舉辦「經典再現 ── 香港故事精華展」,展出約460組精選展品及約210張照片,將「香港故事」的精髓重現觀眾眼前。 展覽由五個部分組成,內容包括史前香港與歷代發展、香港的民俗、香港割佔與早年發展、日佔時期、現代都市,並以1997年香港回歸作結。 專題展覽館則展出限定時期的展覽,如為期 5 年的《武 大圍博物館 ‧ 藝 ‧ 人生 ─ 李小龍》,搜羅珍貴藏品,深度刻劃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龍的生平事跡。 香港文化博物館係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其中一間博物館,喺沙田區大圍,2000年12月17號開始正式對外開放,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同文化等唔同範疇。
大圍博物館: 香港博物館推介|1.故宮文化博物館
主打pet friendly的The Shack Cafe,其實由Andy夫妻兩人主理,因鍾情咖啡文化、及望能創建舒適放鬆空間,於是Andy決定離開原本的餐飲工作,與太太開設咖啡廳。 一進去就有小店長西摩犬Polarbear迎接大家,精靈活潑的模樣已成為區內人氣王! 而3層高的空間,則分為地下外帶區,及二、三樓採簡約風和榻榻米風的共享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