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的靄亭法師辭去志蓮淨苑住持職務,弘智法師繼任。 今年大家仍然無法旅遊,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一直致力於發掘本港小眾的打卡點! 今天就來介紹一個位於鑽石山的一片鬧市中的清幽寶地──志蓮淨苑! 古式和風的世外桃源,彷佛像是到了大家日夜牽掛的日本──京都,適合一家大小前往欣賞和拍照。 志蓮淨苑電話2025 志蓮淨苑電話 由悲心而興起慈心,是運用各種方法去令眾生離苦得樂。 我們必須以長者的需要為本位,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巧,採用各種客觀的評估工具,透過智慧和創意,以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神,靈活運用資源,與長者、其親屬及一切有關人士共同攜手合作,為我們的長者創造快樂的條件。
面對新時代新科技的發展,現代人更需要演繹和受用佛陀跨越時空的啟示,切實瞭解認識自身文化。 志蓮文化部和夜書院秉承志蓮淨苑一貫的教育理想,始終如一地在佛學研究和各科教學中,匯通中西文化精要,宏揚佛教文化與中華文化,透過學習、思考、實踐,植根本土,放眼世界,與大眾一起踏實走好人生正路,共建和諧社會。 為繼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藝術,文化部多年來做了大量工作,重點向大眾推介古琴和崑曲兩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定期舉辦古琴演奏會及崑劇演出,聘請本港名家、國內古琴大師前來教授琴藝,並與浙江崑劇團聯手,將佛教經典故事改編成多部富含教育意義的原創崑劇搬上舞臺。 為傳承中國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文化部還積極向國內有關學者學習植物染技法,精心研究,在志蓮開設課程,著力推廣。 夜書院很早即與馬來西亞檳城檀香寺合辦南傳佛教的文憑課程, 2013年起進一步與泰國國際佛教大學(IBC)合辦碩士學位課程,志蓮大專部畢業學員可報讀IBC遙距佛學碩士課程繼續深造。
志蓮淨苑電話: 殿堂
見此情景,弘智法師慈悲發心由志蓮淨苑開辦一所義學,爲本區失學兒童提供受教育機會。 1946年10月,有四衆到志蓮,發起將志蓮淨苑擴組爲「女衆十方叢林」。 因港九地區沒有尼衆十方叢林,志蓮淨苑從各方面考慮因緣具足,在衆人的共同努力下, 志蓮淨苑電話 在1947年6月2日的特別理事會決定志蓮淨苑舉辦女衆道場,成爲女衆十方叢林;1948年7月18日誌蓮同人大會上,獲得一致通過。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戰敗投降告終。
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能積累全方位的經驗,成爲日後志蓮重建的實際演練,意義深遠,作用重大。 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間,香港由小漁港急速發展爲國際化大都會,在西方文化浸染下,西式高樓大廈臨立。 1997年,香港將回歸祖國,成爲中國的一部分,志蓮決定在這重大時刻,適逢天時、地利、人和,衆緣和合下,建設一座按中國傳統古建築方式的佛寺,使之屹立於迴歸祖國的土地上,一方面慶祝香港迴歸祖國,另一方面讓人在現代化的環境下體會中華民族傳統建築藝術。 經過全面考慮後,志蓮淨苑將重建佛寺定位爲一座仿唐木構建築羣。
志蓮淨苑電話: 服務質素
上世紀九十年代,志蓮淨苑本著祖師的宏願,順應城市規劃因緣全面重建,將淨苑建成了一所具備七堂伽藍完整規模的女眾十方叢林,並以此為契機,將各方面工作大力推進。 1995年成立志蓮文化部,聘請全職研究員開展佛學研究,同時努力籌辦文化、專上佛學等課程,為發展專上教育做準備。 1998年條件比較成熟,即成立了志蓮夜書院(大專部),正式開辦四年制佛學、哲學文憑課程。
- 志蓮淨苑始創於1934年,創辦人葦庵法師本擬建造一所傳統式寺院以供僧眾清修,後因國內移民大量湧至,當時社會對福利服務需求甚為殷切,故致力發展福利服務。
- 唐代的建築藝術已臻完美,被公認爲水平最高、最有價值、最能表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神,其恢宏氣度和壯麗景象,唐代建築藝術之美是後世難以超越。
- 志蓮淨苑的殿堂是以中國唐代傳統木構建築為藍本,採用天然建材,殿堂的木構件,均以榫接方式結合,不須使用釘子,比例和諧優美。
- 一切不可執著,如果我們能放下一切,捨離一切,苦惱自然止息,世界將呈現它本來的面目,我們也可體驗佛陀的智慧。
-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 由於大量難民隨着國共內戰影響而湧入香港,不少聚居於黃大仙及鑽石山一帶的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義學為貧窮兒童提供教育機會。 始於1980年代初,志蓮已不斷蒐集有關中國傳統木構佛寺建築的相關典籍及資料。 清末民初,中國大陸戰亂頻仍,與方圓不足百里的香港比較、社會較爲安定成爲大衆心目中的 「天涯淨土」,吸引了大批國民到來,其中也包括一些佛教僧侶。 在渺無人煙的大嶼山,南來的僧人種山蔬、置法器,結茅清修,農禪爲生,二十世紀十至二十年代,已有七八十間茅蓬、靜室相繼在大嶼山出現。
志蓮淨苑電話: (四) 重建時期
志蓮淨苑以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觀無量壽經變」圖作為佛寺設計規劃藍本,以中軸線為主體佈局,呈現對稱、均衡的唐代建築風格。 全棟建築物完全以檜木打造,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手造木構建築羣。 志蓮淨苑電話 [2]「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 志蓮淨苑以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觀無量壽經變」圖作為佛寺設計規劃藍本,以中軸線為主體佈局,呈現對稱、均衡的唐代建築風格。 「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 志蓮淨苑是香港的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屬下設有安老園、佛教志蓮中學、佛教志蓮小學、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淨苑夜書院、志蓮淨苑圖書館。
1957年,志蓮淨苑開辦非政府資助的不牟利安老院,收容無依無靠的老人。 志蓮淨苑電話2025 隨著社會的轉變,我們的安老服務,亦由簡單的自給自足,發展為多元化的綜合服務。 志蓮文化部各位研究員在從事學術專題研究、出版書籍的同時,也在夜書院承擔相關課程的教學,充分發揮專長。 1988年5月,香港政府因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志蓮淨苑及周邊的木屋區,政府的市區重整計劃及熱心人士的支持(特別是商業界及演藝界的積極參與),造就了志蓮淨苑的重建計劃。 首先重建護理安老院、志蓮中心,隨著是佛寺、學校、蓮苑等。 志蓮淨苑的重建工程於1989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於2000年5月18日完竣,並正式落成啟用。
志蓮淨苑電話: ○ 香港佛教的肇興
二十至三十年代全國掀起的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各地大小寺院均遭衝擊,又促使不少僧衆由內地南遷,再圖發展。 赴港弘法的四衆佛弟子日漸增多,其中不乏一些高僧大德,他們大都曾在中國歷史悠久的叢林擔任重要職事,德仰甚高,由於因緣和合,遷移到港,弘法利生,普照港民,使得以親近求法並皈依學佛,於此因緣,港九新界大小道場逐步建立,令祖國已流傳千年的智慧「正信佛教」逐漸傳播於這片土地上。 來志蓮淨苑遊覽,不但可以見識到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還可以假扮去了日本旅行,挑好角度影相打卡,幾乎能以假亂真,稱得上是一舉兩得。 志蓮淨苑電話 志蓮淨苑始創於1934年,創辦人葦庵法師本擬建造一所傳統式寺院以供僧眾清修,後因國內移民大量湧至,當時社會對福利服務需求甚為殷切,故致力發展福利服務。 與志蓮淨苑相對應的位於下元嶺的南蓮園池是一座古式園林,面積達3.5萬平方米,山、水、林木和建築小品的建設和佈局,均依照唐代園林設計。 南蓮園池以每年1元的象徵式的費用委託志蓮淨苑管理、營運和保育公園。
志蓮淨苑電話: 殿堂
此外,志蓮淨苑亦負責公園的設計、監督建造及日常維修工作。 志蓮淨苑是傳統的淨土宗寺院,因唸佛求生彌陀極樂,故名淨土宗。 歷代祖師雖經戰亂及經濟困境仍堅守道場,代代相傳;而志蓮淨苑雖是香港其中的一小塊土地,但並沒忘記漢土出家人的本份,把傳統的中華文化展示,並在因緣成熟之時建設一座具規模的女衆十方叢林,令更多有緣人得以聞法,用功修行,讓大家以衆靠衆,弘宗演教,續佛慧命。 志蓮淨苑是一座廟宇,南蓮園池是個古式園林,兩者都是仿照唐代藝術風格設計,並由一座橋毗連。 這裡雖然位處繁華喧鬧的市中心,但別具寧靜平和的氣息,是都市中的淨土。
志蓮淨苑電話: 服務質素
開山祖師對淨苑的發展有很多計劃,爲了興建大殿,葦庵法師已開始置備佛像,借得款項,並辦理申請土地等手續。 然而1941年遭遇日軍佔領香港,計劃破滅,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水車磨坊是石磨、水碓和水輪三部份組成一體的裝置,是古代園池必備元素之一。
志蓮淨苑電話: ○ 香港佛教的肇興
志蓮淨苑的院址位於香港九龍上元嶺志蓮道五號,大老山隧道入口旁邊。 該院寺堂以仿唐代原木結構建築為特色,與周邊的斧山公園及南蓮園池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羣,是香港的特色建築及景點之一。 志蓮淨苑亦是香港唯一的「女眾十方叢林」,為從各地而來的各方女高僧提供修道場所。 志蓮淨苑電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佛教智慧之學為人類開啟了心靈方向,二者業已結合融匯,不可分割。
志蓮淨苑電話: (四) 重建時期
1939年,葦庵法師為發展僧伽教育開辦佛學班,在當時頗具影響。 二次大戰結束後,弘法演教活動重啟,志蓮歷年恭請高僧來苑講經,設壇弘教。 一切不可執著,如果我們能放下一切,捨離一切,苦惱自然止息,世界將呈現它本來的面目,我們也可體驗佛陀的智慧。 作為安老服務工作者,我們必須有捨棄的精神,包括自己的心力、時間及阻礙自己不執著的性格和價值觀等,使自己全情投入,奉獻於安老事業中,令長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中獲得最大的喜樂。
志蓮淨苑電話: 服務質素
志蓮還曾從斯里蘭卡禮請世界巴利文權威法師學者前來長期教授巴利文,文化部深入開展的巴利文翻譯研究,已成為志蓮淨苑佛學教育及研究的一大特色。 重建志蓮淨苑在香港乃至全中國是前所未有的工程,艱鉅複雜,充滿挑戰,宏勳法師是擔任整項重建工程的主力,未重建志蓮之前宏勳法師參與重建廣州光孝寺、廣東丹霞山明代別傳寺的設計與施工,其後參與建造香港天壇大佛、重建大嶼山姜山觀音寺、重建新加坡蓮山雙林寺等。 法師感恩寶蓮禪寺的信任,並委任他作爲藝術總監,讓他親身參與建造大佛的全程,如今天壇大佛已成香港具標誌性大型雕塑,舉世皆知,影響深遠。 透過實踐,法師把多年對中國建築和佛教藝術的研究成果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