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日起,訪客可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網站、西九文化區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購票通」網上購票平臺,以及博物館的票務夥伴香港中國旅行社、飛豬旅行、KKday、Klook及攜程旅行的網上平臺購買9月份門票。 同時,兩個全新常設展覽打破了以往按時序展示形式,以六大主題式的演繹方式,分別為「源、防、戰、軍、繫、蹟」,展出了逾55個多媒體互動裝置,包括「香港保衛戰」沉浸式影片,令觀眾可以有如同親歷其境的觀感體驗。 香港太空館主要是由天象廳、「宇宙展覽廳」和「太空探索展覽廳」組成,兩個展覽廳設置約一百件展品,其中約有七成屬互動展品,透過有趣的互動展品和先進儀材,配合燈光效果和環境佈置,介紹天文及太空科技新知。 在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越過邊界入侵香港,九龍於12月12日被日軍攻佔後,在香港島的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的防禦,防止集結在九龍半島的日軍在維多利亞港最窄處的鯉魚門渡海登陸香港島。 日軍之後從九龍炮轟香港島,又多次派出突擊隊嘗試在香港島搶灘登陸,但都被守軍擊退。 2.)於設在博物館內的禮品店/書店購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製作的刊物及紀念品可獲九折優惠(孫中山紀念館除外)。
- 每團約兩小時,名額20人(最少1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主要以深度發展為方向,舉行各類藝術培訓;而油街藝術空間則從橫向發展,提供實驗的空間,並透過舉辦大大小小的項目,讓不同社羣參與藝術創作。
- 2018年9月16日,堡壘展廳的帳蓬天幕在颱風山竹吹襲期間穿破,部分展覽設施也有損壞,而歷史文物則沒有損失,已移送到倉庫存放。
- 搬遷完成後,博物館的面積由舊有的約800平方米大幅度增加至約4,400平方米,新增的設施包括了咖啡室及專題展覽廳等,後者可以租予其他團體舉行短期展覽或者其他活動,以拓闊其收入來源。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宣佈,踏入營運第二年,將更新博物館的常設專題展覽,並繼續為觀眾帶來全新的特別展覽,包括今年下旬推出的「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凝視三星堆」)和與英國國家美術館合辦的兩大特展。
- 而除了位於漆鹹道南的主館外,香港歷史博物館轄下還有五間分館,分別位於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深水埗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柴灣的羅屋民俗館、鰂魚湧公園內的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以及中環半山的孫中山紀念館。
- 大樓面朝維港的幕牆更裝有LED屏幕,展出藝術家的流動影像作品,供公眾在西九海濱長廊和對岸的香港島觀賞。
1998年7月搬遷至香港科學館側的現址,設計上外型及色調刻意與科學館配合,並於同年9月28日開放。 惟展館「香港故事」則仍在籌建中,最後到2001年8月,經過6年時間籌備的「香港故事」常設展正式開放,供市民參觀。 香港海防博物館由逾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臺改建而成,是香港唯一的軍事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博物館推介|1.故宮文化博物館
何惠儀說,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展覽形式由時序式轉為主題式,新增逾七成展品,更增設數十件多媒體展品,其中將香港放置國際脈絡,銳意反映香港在世界歷史上的國際軍事角色;同時軍人再不是一堆血肉模糊的數字,而是細說駐守香港的軍人生活。 為增進聽障人士對香港軍事歷史的認識,我們特別提供手語導賞傳譯服務。 每團約兩小時,名額20人(最少1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M+博物館由六個專題展覽組成,體現了M+館藏的各個重點領域,展示博物館由2012年開始蒐羅的M+藏品系列內的視覺藝術作品、流動影像作品、設計品、建築項目、檔案藏品。 其中一個展覽廳名為「歷代防務建置」,是敘述歷代王朝統治下的香港海防建置,包括宋帝昰及宋帝昺南逃來港的事蹟、元代駐軍的情況,以及明清兩朝香港的部分海防工事等。 另外的「義勇軍」展覽,是回顧義勇軍於1854年初至1995年解散期間的故事,探究起源、任務、貢獻,以及傳承的團隊精神。
館內的「香港故事」常設展由2020年10月19日起暫停開放,以進行大規模的更新工程,預計於2023年底重新開放。 在新常設展覽推出之前,專題展覽廳佈置成「經典再現-香港故事精華展」,作為原常設展的濃縮版,讓參觀者重溫香港由史前時期至1997年回歸的發展歷程。 他說,經各方尤其是康文署的努力下,博物館終於重開,重開的博物館,大幅增加了抗日歷史的內容,特別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抗日事跡。 卓永興引述伍志和說,當年遊擊隊的工作包括營救滯留香港的知名人士,如茅盾、柳亞子、千家駒等,和從日軍集中營救出被俘的英美軍官。 當中元朗十八鄉楊家村適廬,就是他們營救大行動的主要中轉站,曾收留數百文化人暫宿。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今日(23日)在Facebook發帖指,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18年被超強颱風「山竹」嚴重破壞,需要閉館大修。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博物館推介 7. 香港歷史博物館
同時,這個藝術空間是一所二級歷史建築,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於1908年建成。 「油街實現」旨在希望能為藝術工作者提供一個平臺、一個機會去實現夢想。 ”,是一個行動號召,邀請人們共同創造,這名字亦能聯想到 “Oil”及「油街」,與中文名稱相連。
另外,現於展廳8舉行的「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將於2023年8月14日結束,公眾可以把握最後機會購票前往欣賞卡地亞藝術珍品。 博物館因2018年9月受超級颱風「山竹」破壞須暫時關閉,以展開修繕和更新工程。 英軍早於1844年便在水道南岸的西灣地區(即現在的柴灣)修築兵營,但當時的柴灣仍是未開墾的山區林地,英軍又不適應香港夏季炎熱潮濕的氣候,所以很多兵員患病,亦曾經爆發疫症導致不少人員病死,該兵營遂被棄置。 在其後的四十年間,英軍雖曾多次計劃在鯉魚門興建炮臺加強對維多利亞港的防衛,但都遲遲未有落實執行。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2025 直至1885年,由於法國及俄羅斯在東亞地區大舉擴張勢力,為防禦兩國對香港的威脅,英軍於是落實在鯉魚門水道南面的岬角修築鯉魚門炮臺,以及保護炮臺的碉堡及營房,使鯉魚門的防衛設施成為防衛香港島東部的要塞。 香港藝術館成立於1962年,是香港第一所公營美術館,守護超過17,000項藝術珍品,在策展上,比照古今、中西、本地以至國際,演繹多元萬象的藝術世界,期望以香港視點提供新的角度欣賞傳統,開拓新的體驗和文化涵養,讓藝術連結生活。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空間名
搬遷完成後,博物館的面積由舊有的約800平方米大幅度增加至約4,400平方米,新增的設施包括了咖啡室及專題展覽廳等,後者可以租予其他團體舉行短期展覽或者其他活動,以拓闊其收入來源。 為到搬遷及擴建計劃,博物館於2009年至2011年總共籌得約9千萬港元,並且成立專項基金;香港政府亦向博物館撥款了約1億2千萬港元作為支援。 康文署宣佈,擁有悠久歷史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將於週四(24日)起重新開放,市民不但可以免費入場,更能欣賞到11個全新的「香港海防故事」展覽,當中會介紹海港設施、抗日戰爭歷史等,以及「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增設的24個史蹟點。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2025 另外,博物館亦於「海防探索日」特設多個活動,讓大人、小朋友一同探索遊玩,即睇5大必玩推介。 香港歷史博物館為香港居民及遊客介紹香港的歷史,展覽內容包括香港及南中國一帶的考古發現、珍貴文物及資料等;涵蓋自然生態、民間風俗及歷史發展,向參觀者呈現香港四億年來的自然生態環境及歷史故事。 博物館總樓面面積18,500平方米,常設展廳佔地7,000平方米,並經常舉辦包括香港掌故等主題展覽。
- 「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則設置了24個史蹟點,包括建在岸邊巖洞內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多座炮臺及溝堡等。
- 隨著博物館不斷發展,舊有館址不敷應用,於是有興建新館的需求。
- 博物館總樓面面積18,500平方米,常設展廳佔地7,000平方米,並經常舉辦包括香港掌故等主題展覽。
- 建築設計由建築署委託巴馬丹拿公司承辦[1],採用建築師威拿莊信(E. Verner Johnson)的概念,總承建商為宏宗建築有限公司[2]。
為配合展覽,香港浸會大學為展品編製巴洛克音樂,為名畫添上聽覺元素,藝術館亦邀請3名本地藝術家透過不同媒介創作,回應巴洛克大師的作品,讓觀眾享受一場穿梭古今的藝術體驗。 鯉魚門堡壘爲展覽廳,陳列「香港海防故事」常設展覽,由窖室改建的11個主題展覽廳展示數百年以來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 博物館由三個主要部份組成,分別爲接待區、8樓堡壘及史蹟徑。 由於博物館由軍事遺蹟改建而成,戶外地方較多,各項設施均經特別設計,務求在方便市民和保存遺蹟之間取得平衡。 香港有不少博物館值得參觀,包括:M+、大館、香港科學館、香港藝術館等,Sundaykiss為你整合多間博物館開放時間+地址+前往方法。 擴建後的香港藝術館現增至五層高,並另建新翼大樓「別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參觀指南
館內除了常設展覽廳和專題展覽廳外,還設有閱覽室、視像室、互動學習室及活動室。 館內各項設施經特別設計,務求在方便市民和保存古蹟之間取得平衡。 M+大樓由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率領TFP Farrells和奧雅納工程顧問共同設計,其橫向的基座平臺和外形修長的縱向大樓組成一個倒轉的「T」字。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2025 寬廣的基座平臺懸伸在地面之上,內有17,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當中包括33個展廳、三個戲院、多媒體中心、學舍以及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天台花園。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縱向大樓則設有博物館研究中心、辦公室、餐廳以及位於11樓的M+會館。 大樓面朝維港的幕牆更裝有LED屏幕,展出藝術家的流動影像作品,供公眾在西九海濱長廊和對岸的香港島觀賞。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博物館通行證
香港唯一一間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海防博物館,2018年9月受超級颱風山竹破壞需即時關閉,經過4年復修及更新後,於本週四(11月24日)重新開放。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2025 重開後,博物館設有13個展覽廳、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當中注入多媒體元素,以全新演繹手法,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本地唯一以軍事為主題、位於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早前受到超級颱風山竹破壞,覆蓋博物館展覧廳的白色巨型帳篷受到嚴重破損,需即時關閉,以展開修繕及更新工程。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博物館推介|13. 香港海防博物館
位於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前身為鯉魚門炮臺,是本港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明日(24日)起重新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 更新後博物館增設兩個常設展覽「香港海防故事」及「鯉魚門炮臺」,展出逾730件展品、近540張圖片,加入了多媒體互動裝置,為大眾繼續細說香港的海防故事。 香港文化博物館設有12個展覽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專題展覽館在不同時間推出多元化的展覽主題,例如和當紅名人李小龍、張國榮等相關的展覽,以提高參觀者對文化藝術的興趣。 香港鐵路博物館位於大埔墟市中心,面積6,500平方米,是在舊大埔墟火車站原址上改建而成的戶外博物館。 舊火車站大樓建於1913年,是一座風格獨特的金字頂中國傳統建築。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1 香港歷史博物館開放時間
香港文化博物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不同範疇。 博物館透過多元化和生動活潑的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與學習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 在展覽設施方面,博物館設有12個展覽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 5個常設展覽館包括金庸館、粵劇文物館、徐展堂中國藝術館、趙少昂藝術館及兒童探知館。 專題展覽館在不同時間推出多元化的展覽主題,以提高參觀者對文化藝術的興趣。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太空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現正為常設展進行全面的更新工程,在新的常設展推出之前,我們舉辦「經典再現 ── 香港故事精華展」,展出約460組精選展品及約210張照片,將「香港故事」的精髓重現觀眾眼前。 展覽由五個部分組成,內容包括史前香港與歷代發展、香港的民俗、香港割佔與早年發展、日佔時期、現代都市,並以1997年香港回歸作結。 從今年7月至明年7月,博物館展廳1至展廳7的常設專題展覽逢星期三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只是入場人士仍要透過網上預約才能參觀。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參觀守則
1986年8月,東區走廊第三期工程展開,目的是要將柴灣連上高速公路,快速公路需要在軍營中間穿過,以便將東區走廊從筲箕灣延伸到柴灣。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1.)於博物館通行證有效期內可無限次參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的常設及專題展覽(特定的專題展覽除外)。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是視覺藝術交流的新平臺,以培育年輕藝術人才及推廣社羣藝術,並鼓動大眾共同參與及創作藝術為目標;讓藝術界人士及不同社羣互相交流、發揮創意和想像,大膽地試驗藝術的可能性。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博物館推介|7. 香港太空館
而常設展覽及史蹟徑則加入了更多多媒體的元素,以新穎的演繹手法和主題形式,向市民介紹香港的海防故事。 關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目標是成為世界領先的博物館,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35億港元成立,並於2023至2031年期間支持其部分年度大型展覽及教育項目。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博物館通行證收費
所有展覽、導賞團、表演、活動及工作坊將延期或取消,請按此查閱各展覽及節目的最新安排。 但係,響隨後嘅卅幾年間,香港並未受到攻擊,鯉魚門嘅海防武器一直無用武之地。 到咗1930年代,由於武器技術嘅改進同埋其他新炮臺相繼落成,鯉魚門炮臺響香港海防上嘅重要性逐漸減退。 ●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2025 博物館通行證(全年)的費用為家庭證100元、個人證50元及優惠證25元;及已取消半年票、月票和周票。 4.)參與博物館主辦的活動(如教育推廣活動)可獲九折優惠。 表達了藝術所帶來的驚喜,與上文所提及到的「油街實現」的英文名稱”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