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政府將其改建成大型的郊野公園,經綠化後公園於2001年正式開放予大眾使用。 時至今日,大潭篤水塘已改為全自動運作,再沒有職員需要於宿舍留宿,但擁有紅磚牆、中式瓦片、木窗和平圓拱頂的抽水站員工宿舍仍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打卡留念、欣賞古建築之美。 十二笏是鄰近沙田坳、位於沙田與慈雲山之間的一條客家村落,每逢吊鐘花盛開季節,鄰近十二笏的衛奕信徑五段路上,就會長滿野生吊鐘花。
於1888年建成的大潭上水塘水壩,與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共四個水塘組成的大潭水塘羣,為香港島居民供應飲用水。 位處最北的大潭上水塘水壩,是大潭水務文物徑的起點。 文物徑全長五公里,涵蓋21項橫跨1883年至1917年間建成、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包括由花崗石及混凝土建造的水壩、石橋、水掣房和抽水站。 香港第一個水塘 – 薄扶林水塘於1863年竣工,但隨著城市發展,人口急劇膨脹,薄扶林水塘亦無法解決香港食水需求的問題。 市民對食水的需求日漸增加,為了應付食水需求,政府決定興建第二個水塘 – 大潭水塘。 大潭水塘羣包括最早於1888年落成的大潭上水塘, 1904年落成的大潭富水塘,然後於1907年落成的大潭中水塘,到最後於1917年落成的大潭篤水塘。
大潭郊遊徑: 吊鐘花行山路線|1. 西貢大枕蓋+鹿湖
大潭水塘家樂徑簡單易行,中途亦有部份小路往可以前往探索,整個山頭附近有很多路線可以選擇。 大潭郊遊徑 慢慢走邊看歷史遺跡,邊拍照,簡簡單單可以輕鬆玩上大半天。 元荃古道郊遊徑係昔日居民來往元朗同荃灣兩地嘅必經之路,沿途可見荃灣同青衣嘅全景,登上石龍拱後,可飽覽青青馬大橋同汀九橋嘅景色。
橫過馬路後沿引水道續走大潭郊遊徑,這段路林木較密,後段十字路口接回金督馳馬徑(即黃泥涌樹木研習徑),途中亦可俯視跑馬地、大坑、渣甸山等景物,最終返回女童軍新德倫訓練中心旁的終點。 至 於 衛 奕 信 徑 第 一 、 二 段 , 則 可 謂 縱 走 整 個 大 潭 郊 野 公 園 及 其 鰂 魚 湧 擴 建 部 分 。 首 段 由 赤 柱 峽 道 出 發 , 經 孖 崗 山 、 紫 羅 蘭 山 , 至 黃 泥 湧 水 塘 , 沿 途 可 觀 賞 到 優 美 的 海 灣 風 光 。 沿著大潭水塘道倘佯,可以欣賞到多個至少具105年歷史、已成為古蹟的水務設施,天色良好之時更能看到水塘波光粼粼、水色山光的景緻。
大潭郊遊徑: 路線圖
此外,大潭水塘道沿途設有涼亭、長椅,讓大家走累時稍作休息。 乘搭新巴14號或城巴314號線(只於夏、秋季運行),大潭水塘行山路線於大潭郊野公園站下車,即可抵達大潭郊野公園南門。 於旁邊的公廁梳洗或方便過後,即可開始沿大潭水塘道開始行程。 大枕蓋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內,是郊野公園內第二高的山峯,大枕蓋種植了不少吊鐘花,走到大枕蓋山頂位置至鹿湖郊遊徑之間的山坡時 ,就可以見到唯美的吊鐘花花叢,途中更可以俯瞰萬宜水庫景色。
由大潭郊野公園南門步行到大潭篤4號燒烤場,再南行到大潭篤水塘水壩並折返起點,需時只約2小時。 沿 金 督 馳 馬 徑 亦 設 立 了 一 條 二 千 五 百 米 長 的 鰂 魚 湧 緩 跑 徑 , 南 起 柏 架 山 道 , 北 達 北 角 賽 西 湖 。 在 緩 跑 徑 北 面 起 點 附 近 , 設 有 一 個 觀 景 點 , 遊 人 可 在 此 欣 賞 港 九 東 部 的 全 景 。 大潭郊野公園茂樹羣山環抱,水壩旁平靜如鏡的水塘湖面映照著山水倒影,美如世外桃源。
大潭郊遊徑: 大潭郊遊徑(位於大潭水溏附近)
從香港仔郊野公園出發行至下水塘東岸,就係教育徑嘅起點。 沿途可欣賞香港仔全景,亦設有香港仔樹木研習徑,又有機會見到麻鷹、畫眉、穿山甲和松鼠等小動物,行完見肚餓仲可以順便喺園內享受燒烤樂。 繼續沿岸邊路一直走, 前往大潭篤水塘水壩,別錯過沿途欣賞大潭灣的美麗景色。
- 不過,全程不時有斜路,部分山路凹凸不平,而且需時較長,適合有一定行山經驗嘅人。
- 尚無巴士直達,可乘巴士往機場,過天橋經金皇冠中國大酒店到天文臺斜路,再往上走200公尺便到。
- 自從推出了無障礙郊遊的專題後,曾同行的輪椅使用者都期望能再參與下一次的試行活動,另外偶爾也收到其他輪椅使用者來郵,表示希望有機會同行。
- 在水壩旁邊小小的休息區有紅葉樹(楓香樹), 還可以看到大潭副水塘全景, 包括大潭副水塘水掣房、大潭上水塘 石砌輸水道。
- 交通:從朗屏或元朗西鐵站,乘搭港鐵巴士K66到大棠山道口,或於元朗紅棉圍小巴總站乘搭公共小巴元朗至大棠線。
行山者可以到其中一個礦洞參觀,不過基於安全理由,大家切忌走入洞中。 大潭郊遊徑 郊遊徑途中行經馬鞍山郊野公園,往山上走至昂坪高原,係香港少有嘅高山平原,可以眺望西貢海嘅壯麗景色。 從大棠山道往上走約30分鐘,就會抵達大棠燒烤場,亦係大棠自然教育徑嘅起點。 沿途可遠眺元朗平原、元朗同天水圍新市鎮景色,又穿過紅葉勝地楓香林,秋天時就可以欣賞漫山紅葉嘅美景,尾段更有受保護嘅油杉植林區。
大潭郊遊徑: 大潭郊遊徑 紀念香港保衛戰
經嘉樂庇總督馬路近龍環葡韻的斜行電梯可直上眺望臺。 除了可遠眺龍環葡韻濕地四季的風景,近180度的視野角度將舊城區的葡式風貌和新發展超高密度的城市景觀盡收眼底。 夜遊遠望,路氹新城的金光閃閃猶如天上繁星,指引著眾多休閒人士可去娛樂的方向。
大潭郊遊徑: 巴士
沿橋頂飾有飛檐,護牆上有粗啄石和磨光石作蓋頂,優美細緻的建築風格,散發歐式古樸風情。 大潭郊遊徑2025 說到最佳觀賞和拍攝位置,推薦你從大潭中水塘的路段拍過去。 大潭山步行徑全長約4000米,位於氹仔東面的大潭山郊野公園內。
大潭郊遊徑: 紫羅蘭山徑 大潭崗
石砌輸水道是用作把西南面山丘集水區的雨水引入大潭上水塘。 這裡沒有像大潭篤水塘水壩的圓拱形溢洪水道, 在雨季水塘滿溢時, 水就在水壩頂流出, 堤壩變成了瀑布。 這水壩在1977年基於水壩的安全理由, 將溢洪道降低了3米, 因而造成壩頂中間向下陷的形狀。
大潭郊遊徑: 郊遊徑
教育徑不時有上落斜路段,而且路面有少少濕滑不平,行山時宜量力多作休息。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大潭水塘道,黃泥涌峽道」站落車。 沿油站旁的石階上大潭水塘道,沿行人路向上行約5分鐘便看到右面的黃泥涌水塘公園入口。 這座紅磚屋帶古雅的英倫愛德華式建築風格,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由太古洋行於1920年代興建作為前太古糖廠的職員宿舍。
大潭郊遊徑: 步行徑及觀景臺
郊遊徑起點位於黃泥涌水塘公園,公園附近的「大潭郊遊徑」指示牌指示開步應往水壩方向走,前行不遠後會遇到一個分叉路,遊人應選左邊石級登山,右邊小道則接往紫羅蘭山徑。 這一段路全程皆為混凝土路,雖然山路崎嶇,而且太陽猛烈時會曝曬,但途中風景一流。 全程面朝方向不同,由初時向南,然後在山上環顧四周,足以讓遊人盡覽港島南以至附近離島的景緻。
大潭郊遊徑: [郊野樂行精華遊] 香港島 大潭郊遊徑
由司徒澤雄神父馬路旁、湖畔花園側的斜路上大潭山,走500米左右的路程便到達大潭山各行山徑的入口前地。 前地的左方是自然教育徑入口,右方是大潭山環山徑東南路段(即往大潭山郊野公園方向)及踏板健身徑的入口,在郊野公園的入口旁還有一條小徑向山下延伸通向龍環葡韻景點,這塊前地成了各通道的交滙處。 大潭郊遊徑2025 灣仔峽道開段就係一段長命斜,可能會叫唔少人卻步,不過沿途會經過警隊博物館,可一睹各種歷史照片、槍械武器、警隊服隊,甚至老虎標本,又會穿過香港仔水塘,欣賞到水壩嘅壯麗景色,好值得一去。
大潭郊遊徑: 吊鐘花行山路線|2. 嘉道理農場
在行車道的盡頭轉入小路,走進去約2~3分鐘,可到達大潭篤水塘水壩。 雖然能與同行的健全朋友入內一起進餐,但該處並沒設置涼亭供遮蔭,「好天曬,落雨淋」,實為美中不足。 交通方面也是一個問題,現時輪椅使用者必須乘坐巴士才能到達水塘入口,但上車和下車站的行人道約有半級標準樓梯那麼高,是否能越過需視乎輪椅重量而定。
大潭郊遊徑: 吊鐘花行山路線|3. 紫羅蘭山
遇上日間無風嘅日子更可於萬宜水庫東壩底拍「天空之鏡」。 交通:香港仔交通四通八達,可乘搭城巴7、70、71、72、76或70M號,過海隧道巴士107、170或970X,或專線小巴4C、5、35M、52或58號。 大潭郊遊徑 可惜英國軍隊在新界九龍節節敗退,日軍並於12月18日成功登陸北角,展開港島之戰。 最終在聖誕節逼令港府無條件投降,香港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之淪陷歷史。 徐徐向上行,約十五分鐘,到達這座「紅屋」,這座建築物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當年是某大汽水廠主席的居所,現已無人居住。 有附近居民在努力爭取它成為法定古跡,除了可保存歷史遺物以外,亦不想它被拆掉另建住宅,影響附近私人樓的樓價。
大 潭 水 塘 道 兩 旁 及 柏 架 山 以 南 一 帶 , 草 木 繁 茂 , 極 為 適 宜 本 土 野 生 動 物 繁 衍 生 長 。 在 這 裏 , 不 時 可 以 聽 見 赤 麂 及 豹 貓 的 叫 聲 ; 靈 活 的 赤 腹 松 鼠 , 則 常 在 樹 上 穿 梭 往 來 。 其 他 經 常 出 沒 的 哺 乳 類 動 物 包 括 針 毛 鼠 、 箭 豬 、 鼬 獾 、 果 子 狸 、 小 靈 貓 等 。 沿 港 島 徑 第 六 段 , 由 柏 架 山 道 出 發 , 登 上 大 風 坳 , 繼 而 南 行 下 坡 , 便 可 走 進 這 片 綠 色 天 地 , 湖 光 山 色 盡 收 眼 底 。 於2001年綠化週期間啟用,位於氹仔島的東面,海拔約160米,範圍包括雞頸馬路、嘉樂庛總督馬路及司徒澤雄神父馬路一帶的山林,佔地約49.31公頃。
從淺水灣海灘巴士站搭乘6號、6X號或260號巴士前往港鐵中環站或香港站;或從淺水灣道搭乘40號或40X號專綫小巴前往銅鑼灣。 大潭郊遊徑2025 早在路過 石橋(8)之前, 有一個路口, 那就是往大潭中水塘的路, 在大潭中水塘可以眺望石橋(8)。 在第四座石橋旁邊, 燒烤區四號場有一排十數棵楓香樹(紅葉), 在秋冬季節,樹葉會轉成紅色, 這裡是香港觀賞紅葉的景點之一。 大家可在水塘公園內散步,或者在有超過一百年歷史的堤壩上漫步。 公園內保留了碉堡、彈藥庫、戰地炊場等遺蹟;同時亦是拍攝麻鷹的好地點。
大家可在慈雲山法藏寺起步,沿沙田坳道慢慢行上獅子亭,再往十二笏方向行,沿著衛奕信徑就可以觀賞到吊鐘花,之後可以沿著衛徑步行到紅梅谷,順便觀賞望夫石。 由為位大東湧石門甲出發,沿途經過佛門清淨嘅羅漢寺,再行經地塘仔抵達昂坪,途中仲可順便到心經簡林、寶蓮寺、天壇大佛、昂坪市集等景點觀光。 要留意嘅係呢條行山徑全程為上坡路,沿途多為斜路和梯級,行山時宜分段休息。 走到大潭中水塘與大潭篤水塘的交界處,會看到一座優美雅緻、半圓拱形結構的石橋。 這是大潭篤水塘內四座石橋之一,建於1907年,位處大潭篤水塘西岸,連貫整個大潭水塘羣的通道。
大潭郊遊徑: 紫羅蘭山
這條坡度平緩的水泥路徑輕鬆易走,吸引不少鄰近居民和遠足人士。 從柏架山道自然徑走到大潭郊野公園,沿路茂密林蔭,並設有多個觀景臺,可俯瞰鰂魚湧和太古的都市美景。 隨著山徑走,鬧市的喧囂慢慢消失,此時你可以沉浸於大自然的美景和聲音之中,享受無比放鬆的恬靜時刻。 於港鐵鰂魚湧站A出口右轉,沿英皇道步行約250公尺,便會抵達柏架山道,柏架山道自然徑的起點就在你的右邊。 石橋是橫跨昔日溢洪道的通道, 溢洪道現在依然可見, 因大潭副水塘建成, 現在狀似副水塘與上水塘連成一體。
大潭郊遊徑: 路線:
此徑路面寬闊,平緩易走,集遊憩、健身、環保、教育及陶冶性情等多重功能,適合一家大小及青年學子享受森林浴,回歸大自然,豐富休閒生活的好去處。 大潭郊遊徑2025 另從地圖上可見到有一段穿過山脊的路段,此為踏板健身徑,又名登峯徑,沿此徑梯級向上行,便可到達海拔159.2公尺高的氹仔最高點。 在紅葉涼亭行約30分鐘,便到最後一個景點, 黃泥涌水塘是水務設施古蹟水塘,由黃泥涌水塘行不用10分鐘,即到達巴士站,可乘巴士到灣仔及中環。
大潭郊遊徑: 港島大潭水塘行山路線及注意事項
– 大潭郊遊徑資訊 大潭水塘羣包括大潭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分別建於1889、1907及1917年,是港島早期食水供應的主要來源。 二次大戰期間,附近一帶的植物曾遭嚴重破壞,經漁護署多年努力植林,那裡的翠綠景觀得以復修。
大潭郊遊徑: 大潭郊遊徑
步行徑起始於湖畔大廈行人天橋至湖畔花園,沿司徒澤雄神父馬路,連接至大潭山瞭望臺,再利用斜行升降機接駁至嘉樂庇總督馬路,然後通過行人天橋橫越嘉樂庇總督馬路。 行人可通過該步行系統前往龍環葡韻、氹仔舊城區一帶及望德聖母灣大馬路[2]。 環山徑全長約4000米,由1987年對外開放全程長2200米的氹仔步行徑發展而來,是氹仔島第一條步行徑。 大潭山環山徑包括大潭山環山徑東南段、自然教育徑、生態漫遊徑及路板健身徑。 與大潭中水塘水壩不同,這條水壩上裝有多盞街燈,除了日間,有不少攝影師專程於晚間到場拍攝,為求拍攝到大水在燈光映照下傾瀉而出的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