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人們來河上鄉主要是喫豆腐花,也會因到訪塱原濕地而路經此地。 但去年9月附近的屯馬單車徑上水至元朗段開通,假日開始有不少遊人路經這裏。 河地開店之初,只不過想為「單車友」提供飲品及小喫,簡單如魚蛋、汽水、餐蛋麵等。 聽說這裏晚上還看到明亮的星空,一邊歎美食一邊觀星,想必別有一番風味。
就著「順光藍,逆光白」的攝影鐵律,好天氣拍出來的照片都一定冇得輸。 到達華山標高柱,旁邊有塊超過170年的「祈雨碑」,上網一查,原來是道光時期竪立的,上面刻著「維嶽降神」、「興雲降雨之神」等字眼,該是祈求風調雨順的意思。 離開華山,大概行15分鐘,兩旁是一排灌木,當見到避雨亭就終點在望喇!
上水景點: > 香港好去處搜尋
「菠蘿蛋」原來是以薄薄蛋皮包覆著經過烘烤的菠蘿包,味道甜甜,口吃起來有點像西多士,雖然稱不上是美味佳餚,但創意的做法也吸引不少人幕名而來一試。 上水廖氏每次打醮相隔六十年,是香港所有村落打醮年間最久遠的打醮。 打醮被視為一種宗教活動,太平清醮的由來有眾多傳說,都是與天災人禍有關,在災後請高僧道士在廟宇或祠堂內設壇祈禱、誦經唸咒、超度亡魂,希望求得風調雨順及消災解難[11]。 而翌日則會到二世祖廖自玉位於粉嶺和合石的墓地-因風水地形之得名的虎地祭祀。 而秋祭的目的,在於維繫族人與先人的關係,強化族人慎終追遠的傳統孝行及透過祭祀來加強族人之間的凝聚力及身份認同。 每年的秋祭都花費數十萬,會從廖氏各房的祖產祭祀基金來填補,而這些資金的來源是祖產的田租、地租所得 。
雖然文青咖啡店於香港越發盛行,類似的咖啡店於上水區內卻相當少見。 Let it Be 店主 Dannis 是上水街坊,他希望以咖啡店連繫區內人情味,所以於小小的咖啡店內,除了會售賣咖啡及輕食之外,也會不時舉辦一些社區展覽,是適合大家來輕鬆行逛的上水好去處之一。 他們由即日起至6月30日舉辦《上水的_》社區互動展覽,讓大家分享一件喜歡上水的人事物。 透過小小的展覽,你會赫然發現,上水除了「水貨客」外,還有更多的社區面貌等着你來發掘。 石湖墟街市熟食中心在石湖墟市政大廈的二樓,整層都是熟食中心,是食貨們不能錯過的上水好去處。
上水景點: 上水一日遊!6大美食及景點推介:玻璃屋Cafe+椰樹林打卡|上水好去處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
-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河地開店之初,只不過想為「單車友」提供飲品及小喫,簡單如魚蛋、汽水、餐蛋麵等。
- 但現今生活較富裕,一餐盆菜對於村民的吸引力下降,所以參加的意欲較以往為低。
- 他們由即日起至6月30日舉辦《上水的_》社區互動展覽,讓大家分享一件喜歡上水的人事物。
- 雖然文青咖啡店於香港越發盛行,類似的咖啡店於上水區內卻相當少見。
疫症期間,相信有不少人都想外出郊遊,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上水景點2025 但與此同時,請盡公民責任,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不要隨地丟棄口罩、垃圾,添加大自然的負擔!
上水景點: 上水大水管
例如2000年的秋祭支出是三十萬港元,但當年的租金收入達二百五十多萬,足以彌補有餘[6]。 清康熙初年,鄭成功起兵,故清朝在沿岸地區厲行遷界,上水鄉被迫遷徙。 上水景點 [2] 及後上水廖氏三房四斗的基礎下繁衍,在圍內外建屋,發展成今天的圍內村、門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興仁村及文閣村,九條村所組成的上水圍村。 這九條村都載於《新界原有鄉村名冊》之內[3],即是在1898年4月16日前已居住在上述九條村被認可的廖氏族人及其後代,都是新界原居民。
1946年的打醮紀錄原本是有保存的,但八十年代的一次水災,毀壞了不少資料,加上上一屆籌委會的成員全部也過身,所以前人所留下來的資料是相當有限。 故今次打醮籌委會找了十八位高齡的長老做顧問,以他們的回憶作依據,加上請來香港中文大學的專家及派員到其他鄉村的打醮「取經」[15]。 近年秋祭參加的人數漸減,新一代青年的思想轉變,不願參加這些傳統儀式。 參加者的心態出現了轉變,除了是較以往減少了拜祭的熱情外,還有是因為以往比較窮,一餐盆菜對於村民而言是十分吸引,所以都會參加秋祭。 但現今生活較富裕,一餐盆菜對於村民的吸引力下降,所以參加的意欲較以往為低。
上水景點: 上水鄉廖氏的簡介
由於廖氏年青一代遷居海外或市區的情況較以往普遍,而他們又較不願意參加秋祭[9]。 此外,近年廖氏子弟就讀鳳溪公立中、小學的人數減少,鳳溪公立中、小學規定校內廖氏子弟的學生必須參加秋祭,以上水鳳溪中學為例,六十年代創校時七成學生都是廖氏,但到了2004年,鳳溪中學只剩兩成是廖氏學生[10]。 所以廖氏子弟就讀的人數減少,參加秋祭的人數自然減少。 盆菜分別在廖萬石堂及東慶堂等廚房以柴火煮熟,要以貨車運到鳳溪第一中學的草地運動場,然後在現場分餚,即所謂的「打盆」[8],筵開數百席。 而且因為近年酒樓菜館日漸普遍,所以有些廖氏族人會在酒家預訂盆菜代替「食山頭」[9]。 廖氏最尊崇的是族長,此職位一定是由男性族人繼承,族長是族人輩份最高的人,主要職責是帶領族人進行春秋二祭。
上水景點: 上水安圃村野黃菊花海
廖族於元朝末期由福建遷移至廣東南部,其子孫散居於現今新界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 及後廖氏族人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築建成「圍內村」(現今上水鄉老圍),號召所有子孫盡徙圍內定居。 因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故廖氏族人便稱該處為「上水鄉」,後來「上水」更被視為附近一帶的地方名。 以往的秋祭是整支拜祭隊伍由上水圍出發,步行公路至上水金錢村鰲地及粉嶺和合石的的虎地兩墓地,人數多達數千人,一路走一路燒炮竹,當中更要警方協助開路,參加人數比現今的秋祭多很多。 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政府在上水建設石湖墟,截斷了路程中的公路,不能再步行至墓地。 加上近年參加的人數減少,所以近年都改搭旅遊巴,把所有參加者載到墓地 。
上水景點: 上水公共圖書館(
圍內九條村中,每條村根據人口比例選出村代表,每五十人選一個選村代表,而他們之間會選出一名村長及兩名副村長,負責整個上水鄉廖氏的行政事務,村中又有鄉公所,負責處理鄉務。 由三名原居民代表、居民代表及鄉務委員組成村務會議負責村內事務。 而鄉公所規定三名原居民代表中得票最高一位為主席(相當於過去「村長」一職);其餘兩位原居民代表則為副主席(相當於過去「副村長」一職)。 起點位於虎地坳公廁,可以由上水站搭乘73K巴士前往,但要注意此路線班次較疏,也可以在上水站乘搭的士前往起點,車費大概$25。 不少人會由上水出發,我們則選擇了由粉嶺做起點,上水為終點。 前往粉嶺聯和墟和港鐵站外的小巴站(52K 綠色小巴),於坪輋路(龍威酒樓)落車,往下山雞乙方向行。
上水景點: 主要交通幹道
上水一帶原為農田,由 1980 年代起發展為新市鎮,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起來。 上水因靠近中國內地邊境,為大陸人進入香港的首站,經常有大量深圳自由行旅客湧入區內消費購物,更有許多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之間走運水貨,致使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大增,對區內居民造成滋擾,因而觸發多次「光復上水」示威行動以表達不滿。 坐落於新界北區西部的上水(Sheung Shui),是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上水景點: 流水響水塘 香港的天空之鏡
今日(3日)下午1時許,警方接獲64歲姓葉男子,在新豐路79至83號滙豐銀行提款機中心內,被一名男子盜去背囊內的10萬元現金。 過了最高點後,便開始下山,整條路都十分易走,途中經過馬頭嶺也有木椅了可作休息,很快便能接上坪輋路完結整段路。 免責聲明: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臺的網誌內容由作者所提供,並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上水景點 因此,本站對所有博客張貼之資訊內容、立場、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上水景點: 【香港好去處】上水隱世打卡熱點 – 香港文青風冷門美景
上水華山有「港版萬裏長城」之稱,全程大約6公里,跨越長甫頭、杉山、 馬頭嶺、松山等多個山峯,主要為石屎路段,影相、行山全程約2.5小時,沿途也見不少一家大細行山,不失為香港半日遊的好去處。 於雙魚河旁邊,你會看到一大片農地及魚塘,這裏是塱原濕地,也是香港東北區佔地最廣的天然平原。 時至今日依然有農民在此種植通菜及西洋菜等蔬菜,是難得於本港得以保留的天然濕地。 濕地旁邊舖有單車徑,是上水郊遊及踩單車的好去處,不過切記郊遊時,盡量不要打擾農民的日常生活。 如何前往:從上水火車站 C 上水景點 出口出發,穿過彩園村,往大頭嶺方向一直行,經過大片草地後便會見到一座橋,轉右再繼續直行就會到達目的地。
上水景點: 上水公共圖書館(分區圖書館)
在秋祭正日,由各鳳溪中、小學所組成的學生省墓隊會先在鄉公所唱歌歌頌廖氏祖先,然後會合上水廖氏的族長、二族、房長、父老(即六十歲以上的男性族人)、鄉紳及其他各房各鬥或在已移居海外的宗族成員,均會回港參加秋祭。 禮成後六十歲以上輩份較高的族人可分得豬肉,即俗稱的「太公分豬肉」,以表示福壽綿延,有些氏族會以分發金錢,即「山頭錢」來代替分豬肉,鼓勵族人參加秋祭。 「上水圍」一名原指上水廖氏於明末清初建成的第一條具有圍牆與護河的圍村。 根據最新八月份時間表,大嶺靶場除了星期日外,一至六也有機會作射擊練習,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上9時,因此在前往華山前,先查清時間免生意外。 射擊練習開始前和射擊時,射擊練習區將懸掛紅旗或紅燈。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想遠離煩囂,可以在上水港鐵站外的小巴總站乘坐57K小巴進入蕉徑村,走到大自然感受一絲悠閒與寧靜。 蕉徑休閒村是必去的景點,集餐飲、農業及自然生態於一身,空間佔地7,000呎,環境寬敞。 上水景點 上水景點2025 甫踏進休閒村,三位狗店長就會立即出來迎賓,餐廳以落地大玻璃設計,周圍放滿各式各樣的植物及盆栽,有如一間溫室,令記者有種被大自然包圍的感覺,氣氛相當療癒。 餐廳分別提供室內及戶外座位,甚至有日式榻榻米的專屬空間, 打卡一流。 上水石湖墟街市是街坊們覓食的好地方,位於2街的明記美食主打平價茶餐,其中有樣店家獨創的餐點「菠蘿蛋」,絕對是來到上水必試的名物之一。
上水景點: 上水華山 路線攻略
位於上水西北部的羅湖及北部的文錦渡是往中國內地的主要通道。 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 位於上水以西的河上鄉,一向最出名的是塱原濕地、雙魚河及豆腐花,近月卻多了一個新景點——何時. 這片地方本來只有一間舊屋子,伴着一個小魚塘和一棵大榕樹,老闆王先生租下這個地方後,便以他嚮往的臺灣電影《養鴨人家》場景作設計藍本,加建歐洲式圍欄、木製雙人鞦韆、印度地蓆和藤椅等,塑造出心目中的露天茶座模樣。
上水景點: 歷史
犀牛望月山頂亦設有標高柱,與前段路不同,它的標高柱是現時大部分山上普遍能看見的高身圓柱,而且亦較前兩個新。 就景色而言,雖然在犀牛望月山頂也能享受360度的景觀,但相對華山和杉山的景色,這裏的景色較為乏味。 離開華山後,繼續沿著山脊走,向右望會看到一片像草原的空地,那就是大嶺練靶場,用作解放軍作實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