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政府和機構基本依靠一年一度的服務檢討,但不少社會服務早已負荷累累,服務輪候時間長、人手不足等問題有增無減,正視說明政府缺少中期和長期規劃。 自回歸以來,政府的管治方向大體仍遵循「大市場,小政府」,以經濟利益掛帥的思維主導城市發展,長期下去只會犧牲公眾福祉。 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僅是社會福利的一個範疇,政府規劃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方能應對日趨複雜的社會局勢。 教協會長馮偉華曾對傳媒表示,懲處的機制含糊,除非是嚴重的錯誤,否則可能只是警告。 一校兩社工 而教育局將事件交給學校自行處理,亦失去監察角色,更遑論前線社工的工作狀態,難以關顧到每一位已經缺課或有潛在可能性的學生。 缺課的「影子學生」鮮有引起社會重視,除了申報及懲處機制不夠完善,教師和前線社工能否及時發現也至關重要,但社工的工作量顯然已經超出負荷。
他相信增加人手有助減輕前線社工壓力,但強調「唔係加咗人就天下太平」,建議當局整合青少年社工服務資源,以免造成資源浪費。 按社署的津貼及服務協議,一名學校社工每年需做夠70個個案(case)。 她預期一校兩社工政策下,「我們現時具相當年資的同事,成熟程度或工作經驗都符合資格的話,不排除有執位的情況」,有機會獲調至駐校崗位。 除了「0.2社工」,還有類似「好心情計劃」引入的「0.5社工」。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社工,他們都沒有駐校的要求,學生能見到他們的時間遠不及駐校社工。
一校兩社工: 樹仁 Social Work 社工課程
不久前,政府宣佈由19/20學年起,全港中學將實施「一校兩社工」的政策,社會福利署會增設資助416名社工職位(包括370名助理社會工作主任和 46位社會工作主任)。 早於十年前,香港已經有80%政府資助的福利服務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形式進行。 而這一撥款安排在2001年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重重的後續問題。
惡性循環下去,學生、社工,甚至整個教育體系的負擔便只增不減,守護學生的這張安全網搖搖欲墜。 CUHK Social Work 也很注重同學的雙語書寫能力。 由於香港大部分社福機構都用中文居多,為了訓練同學書寫檔的能力,中大社工要求部份功課是用中文交,部份功課是用英文交。
一校兩社工: 【2019財政預算案】教育界支持「一校兩社工」 人手增加有助分工
標書列明,申辦的非政府機構需具備至少5年的學前復康經驗,或幼稚園、中小學駐校社工經驗等,另需自行與學校「結龍」組隊,始能「入閘」。 詳細內容,可以參閱有關報告: /tc/other_info/TFPYS_Report_(Chinese).pdf。 醫務社工主要為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提供適時的心理社會輔導及實物援助,協助他們處理或者解決因疾病、創傷或殘疾而引起的問題。 外展社工會主動到社區上的球場、公園、遊行機中心、速食店和網吧讓青少年喜歡聚集的場地,結識社區上的青少年,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輔導。
- 按社署的津貼及服務協議,一名學校社工每年需做夠70個個案(case)。
- 鑑於近日有不同團體/人士對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的評論存有誤解,教育局特此澄清,以釋疑慮。
- 也許不同專業人員從事工作的性質、風險、投入成本都有所不同,也並不是要求所有的專業人員都應統一薪酬。
- 學生缺課數字不容輕視,根據教育局提供2015/16學年缺課的中小學生學生有3,600名,其中有約20名因無法接觸而放棄跟進。
- 羅相信,目前業界有足夠人手應付需求,他指, 年度各大學及大專院校的社工系學位畢業生人數約為1053人,且新增職位亦未必聘用新畢業同學,部分職位會由已有工作經驗的社工擔任。
- 但社工和教師均是需要註冊的專業人員,教育學系與社工學系的收生成績亦非存在巨大差距,在整筆撥款改革之前又均照政府薪酬架構付薪,薪酬相差近兩倍是否合情合理?
根據社聯最新調查顯示,社工平均處理個案時間需要19小時,自殺個案甚至需要33小時,但實際能夠投入的時間僅有14小時。 邵家臻指,上月聯同社聯及社總等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時,曾提及相關要求,認為當局推行政策時不應為社工訂立硬指標,如要求他們跟進一定數量的個案,應調整地區的家庭及青少年服務,為有需要學生提供全面支援。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隨學生壓力增加,青少年及家庭問題轉趨複雜,中學社工服務應有所提升。 至於近期的社會情況,香港遊樂場協會學校社工服務督導主任蔡錦發指,學校社工重點做精神健康支援,因應近期的衝突可能進入校園,社工與教師已組成危機處理小組,會以專業態度向同學解說基本事實,讓同學思考,若同學情緒波動會提供減壓方法。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倫智偉指,如學生被捕,社工亦會支援家長;工會早前為校長、教師及社工舉辦應對社區創傷講座,有三百多人參加,他又稱,社區創傷潛伏期長達半年,處理不當可誘發情緒病或自毀等行為,故要做好跟進工作。 學校裏的駐校社工職位分兩類,一種是附屬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attached 一校兩社工 mode),而另一種是獨立模式(independent 一校兩社工2025 一校兩社工 mode),中心負責的10所學校中,有多達4所屬前者。
一校兩社工: 中學推「一校兩社工」防學生自殺 羅致光:需築安全網及早介入
Year 3、Year 3 暑假和 Year 4,合共 1,032 小時。 樹仁社工同學在畢業之前已經有一定實戰經驗~就業方面,樹仁社工超過 90% 畢業生受聘於兒童及青少年、家庭、長者和復康等機構。 不難想像,預防性的工作不到位,由潛在個案升級為危機或「爆Case」的機會自然會大大提升,一旦需要將大量時間投入撲火的狀態,便沒有精力維繫預防工作。
在「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模式下,輔導工作不單是社工或輔導人員的責任,面對日益複雜的學生及家庭問題,教師應協同輔導人員、社工或其他專業人員,為學生提供全面而廣泛的輔導服務。 在這模式下,沒有聘用學生輔導教師的小學一直都有效支援學生,協助他們成長。 一校兩社工 我們相信學校如選用新資助模式,仍可在「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下,透過學校教師與社工協作及更充足的資源,進一步提升學生輔導服務的質素。
一校兩社工: 社工 大學 面試題目
由政府在70年代末開始就「四間中學一名社工」提供資助,逐步改善至2000年9月推行「一校一社工」。 後來,由於青年吸毒問題引起社會關注,自2011年9月起再增加人手至「一校1.2名社工」。 一校兩社工2025 雖然近年中學生人數下降,每間中學平均人數由20年前約1,000名學生,下降至今天約680人,但需要支援和輔導的學生數目不減反增。 在2019至20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有一項受到大家關注的措施,就是「一校兩社工」。 「一校兩社工」為年初財政預算案推出的新措施,全年開支約三億元,配合防止青少年自殺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提供支援服務。
一校兩社工: 「一校兩社工」非空談 社福規劃應有前瞻性
早在2004年,新制推行不久時的調查中就顯示,逾一成合約社工在續約時,更面臨減薪壓力。 對於現時選擇聘用學生輔導教師的學校,教育局不會要求由社工取代他們。 學校可因應需要,繼續選擇保持現有的安排,包括學生輔導教師的聘用、現職非學位學生輔導教師改編職系的安排及辦學團體下現職學生輔導教師的調任安排。
一校兩社工: 中學落實「一校兩社工」應對社會衝突
有見於此,政府於2001年1月改革社會福利界(下稱「福利界」)非政府機構的資助安排和管理,推行整筆撥款津助制度(又稱「一筆過撥款」)。 一筆過撥款的資助額包括薪酬成本、項目費用及其他運營成本等。 為了劃一運營同一類服務的非政府機構所獲得的資助,政府為每間非政府機構釐訂適用於計算其員工成本的撥款「基準」。 基準釐定的方法為:政府把非政府機構截至2000年4月1日的認可人手編制人數「定影」,並按2000年3月31日適用的公務員總薪級表中點薪金推算定影員工薪酬綜合,作為撥款的「基準」。 新制度概念的原意是給予社福機構更多主安排的可能,有利於彈性調整,促進服務與發展。 本週三(2月27日),政府於《財政預算案》推出中學「一校兩社工」政策。
一校兩社工: 社工 是什麼?( 詳解)
上述跨部門工作小組已就有關工作提出多項建議,詳細內容,可以參閱有關報告。 同時,當社福機構需要用競投的形式爭取資源、項目,那麼極有可能社福界的關注方向會由資本決定,而不是社會需求決定,同時也會減少服務多樣性的可能。 一校兩社工 大多數難以財政「自立」的機構都需跟隨資金市場決定投入哪方面服務。 羅致光表示,「一校兩社工」計劃以目前460間中學提供資助社工服務計算,每間學校社工增至2名,大約要聘請370名學校社工。
一校兩社工: 中學或推「一校兩社工」
做社工,每個服務對象的問題都不同,當中所需的處理技巧都有不同,例如如何安撫對象的情緒、如何引導對象道出問題、如何提供實際建議。 同學除了要處理個案,有時還要負責社區活動,例如義工探訪老人活動、節日社區慶祝活動等等,所以社工會涉獵的東西實在多不勝數。 邵家臻的語氣低沉了一些,「如果(政策)是建基於學生自殺,我會不會好興奮呢?這條路是要好多人無辜犧牲,才會走出來的。」2017年10月22日,為回應學童自殺潮,包括學生、家長、團體、立法會議員等一行人,舉著寫滿自殺日期的黑布赤足遊行,邵家臻走在隊伍前列。 一校兩社工 這段路,或許曾有逝者走過;這場遊行,不知會留在多少人的記憶中。
一校兩社工: 香港 Social Work 社工課程 / 社工 Degree一覽
在新措施下,學校可選擇開設一個學位社工職位,並可以用新津貼購買諮詢、督導或其他支援服務以協助這位社工進行輔導工作。 選擇向社工服務機構購買駐校註冊學位社工服務的學校,亦可訂定較長時期(如五年)的服務合約期。 今年初5歲女童「臨臨」的虐兒慘劇,揭示幼稚園社工服務不足。 據悉,政府將落實《財政預算案》建議,為幼稚園提供駐校社工試驗服務,並敲定以「兩校一社工」形式進行,每名社工照顧400名學童,並提供每週最少駐校兩天基本服務。 社署月前已發信邀請非政府機構與學校自行「結龍」,據瞭解反應熱烈,首階段將於明年2月推出,屆時最多會有256間、即約1/3的資助幼兒中心及幼稚園等率先試行。
一校兩社工: PolyU Social Work 社工課程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一校兩社工2025 一校兩社工2025 廣播新聞網(BNN)是浸大新聞系學生製作的視像新聞,無論採訪、編輯、拍攝、剪接和播出,皆由學生一手包辦,以鏡頭關心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