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宇署會向業主發出法定命令 (俗稱:清拆令),要求按適用條例規定清拆或糾正僭建 清拆令 (第 24條(1))。 如有關清拆或糾正工程未有涉及龐大規模或複雜結構,業主可聘請合資格承辦商按小型工程規定處理,否則必須在合資格建築專業人士監督下進行有關工程。 根據現行政策,可獲考慮發放露天/戶外業務經營者的特惠津貼,必須沒有違契或違反有關短期租約條件的情況。 不過,作為彈性安排,即使部分用地上有「不合資格構築物」(即並非已登記/持牌構築物或由相關土地文書所準許業務經營的構築物),就發放特惠津貼而言,他們不會因用地上存有該等不合資格構築物,而失去領取適用於戶外/露天部分的特惠津貼的資格。
臺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1)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特別預算應比照上市櫃公司,每年及每個季度由立法院成立跨黨派的特別預算審計小組,並委託公正的外部單位如會計師,共同查覈特別預算執行狀況,並出具查覈報告給大眾。 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表示,行政院與各部會已多次澄清前瞻建設相關議題,柯前市長執政8年不該對公共建設如此不熟悉,卻仍屢屢誤導大眾,令人遺憾。 公署調查發現,屋宇署接獲的僭建舉報持續上升,由2012年4月起的2,127宗增至2021年的8,552宗。 而屋宇署為辨識首輪取締目標的大規模行動進度緩慢,過去10年只完成巡查全港約46%的認可鄉村。 舊式樓宇的非緊急設施 (例如:電線、電錶及電訊設備) 通常都是簡單固定在樓梯及走廊,但該樓梯及走廊往往同時是樓宇的唯一逃生途徑。 當火警發生,這些非緊急設施或會使火勢加速蔓延至逃生途徑,為逃生人士帶來風險。
清拆令: 違例建築物
由於有關業主沒有履行清拆令,故遭屋宇署提出檢控,並於本月22日被法庭定罪及判監4星期,緩刑24個月。 環保署可發出通告,要求樓宇的公共設施或工商業單位的業主、租戶、佔用人或掌管人不遲於某一日期將其所發出的噪音控制在合規格的級別。 清拆令2025 清拆令 你只需要在Toby 上發布你的服務要求,例如需要清拆工程的單位類型、面積、清拆內容及其他要求,清拆公司及清拆工程師傅就會很快主動聯繫你提供清拆還原工程報價。
Toby 平臺上的清拆或還原工程師傅及清拆公司,所有清拆工程專家都經過實名驗證及專業審查。 他們有專業清拆打拆知識和經驗,而且態度真誠,你絕對可以安心聘用。 Toby 免費幫你推薦清拆工程公司,幫你快速獲取清拆還原工程報價,包括拆僭建價錢、清拆僭建報價、拆天台屋價錢、家居清拆價錢等。 公署並建議,屋宇署與地政總署成立跨部門聯絡小組,加強協作及處理特殊個案;簡化執法程序及為各項跟進工作制訂清晰時間表。 環保署可發出有關因排放空氣污染物可能造成灰塵 / 砂礫沉澱或產生難聞氣味或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等的通告。
清拆令: 法定警告通知
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舊樓僭建物問題不容忽視,因現時正值颱風季節;加上隨着時間推移,日久失修下,僭建物很大機會墮下致人命傷亡。 他續指以鄧小姐個案爲例,對屋宇署早於2008年發出的清拆僭建物通知,“唔記得”或“無收過”不能成爲抗辯理由,理應儘快清拆僭建鐵皮屋。 寮屋住戶搬遷津貼的計算基準參考基本裝修費用,搬遷費用、固網電話搬遷費用,以及裝修期所需的一個月租金。
除法定補償外,政府在收回合法住宅物業時會提供特惠津貼予業主和合法佔用人,詳情可瀏覽地政總署網頁上「為受政府發展計劃收回土地及清拆行動影響的業主、租客及佔用人而設的一般特惠補償安排及寮屋住戶安置安排簡介」的第(3)(C)部分。 業主有法律責任自動拆除其物業內的違例建築物,並盡快按覈准圖則將物業修復至原來獲批准的狀況。 業主亦應該留意有關的違例建築物有沒有石棉存在,只有合資格及經環境保護署註冊的石棉顧問、承建商、監督員及實驗室方可進行與石棉有關的工程或工作。 個別業主如在進行修葺或拆除僭建工程方面遇到經濟困難,可向屋宇署的「樓宇安全貸款計劃」申請貸款。
清拆令: 業主屢不遵從清拆令 4個案共判罰款約26萬元
不過,這些住戶必須仍然要符合特惠補償及安置方案下與其他居住在已登記寮屋/持牌構築物住戶相同的資格準則,並須向地政總署署長提出讓後者信納其被着令遷出並不是基於他們可控制的情況及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收取其他方式的補償/安置。 清拆令 政府收回合法商業及工業物業時,相關業主可獲提供被收回物業的公開市值作法定補償。 此外,業主或佔用人亦可獲發「商業及工業物業業主/合法佔用人的特惠津貼」,詳情可瀏覽地政總署網頁上「為受政府發展計劃收回土地及清拆行動影響的業主、租客及佔用人而設的一般特惠補償安排及寮屋住戶安置安排簡介」的第(3)(D)部分。
- 政府理解,部份住戶一方面希望入住房協的專用安置屋邨,以便與其他受影響住戶保持鄰裏關係,另一方面表示若能通過經濟狀況審查,希望繳交較相宜的租金,以紓緩經濟負擔。
- 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舊樓僭建物問題不容忽視,因現時正值颱風季節;加上隨着時間推移,日久失修下,僭建物很大機會墮下致人命傷亡。
- 當屋宇署接到懷疑違例建築物/違例建築工程的投訴,屋宇署會派員或聘請顧問進行調查,並會根據經諮詢公眾後訂立的清拆僭建物政策,採取跟進行動。
- 此外,樓宇準買家須就其擬購入的物業進行視察及於屋宇署樓宇資訊中心或在互聯網的「百樓圖網」 查閱相關批准圖則及小型工程記錄,並在有需要時向專業人士取得意見,以確保有關物業沒有僭建物。
根據《建築物條例》,任何人無合理辯解而沒有遵從清拆令是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20萬元及監禁1年,及可就罪行持續的每1天,另處罰款2萬元。 處所的擁有人/佔用人必須聘請註冊石棉承建商負責清拆含石棉物料,並在工程展開不少於28日前以書面方式通知環境保護署。 林子倫表示,行政院已多次重申,中央政府對於各縣市軌道建設計劃申請皆一視同仁,各建設實際執行需要地方密切配合。 當合資格住戶向地政總署確認遷出並簽妥地政總署提供的確認書後,地政總署便會發放有關款項。 一宗個案顯示,屋宇署於2013年發出清拆令前已知悉業主離世,但卻在2016年才追查遺產承辦人的資料,最終直至2021年才向遺產管理人發清拆令。 另一宗個案是,屋宇署在發出第一封警告信5年半後才發出第二封警告信。
清拆令: 法定清拆令
該僭建物並無事先獲得屋宇署的批准及同意,屋宇署遂根據《建築物條例》第24(1)條向該兩名業主發出清拆令。 拆除兩個均有環保露臺及工作平臺的相連單位的間隔牆,可能涉及結構構件而違反《建築物條例》。 所涉的改動工程亦可能違反《建築物條例》的其他條文及相關規例,例如有關建築物的環保露臺及工作平臺豁免準則。 業主應在展開拆卸工程前徵詢認可人士的意見,並在有需要時向屋宇署正式遞交申請以獲得批准及同意。 經核實後,受影響人士如有住屋需要,清拆組會將有關個案轉介香港房屋委員會或香港房屋協會,以便審核他們的安置資格。 倘若未符合安置資格的受影響人士在清拆行動當日仍無處棲身,在接獲地政總署的轉介後,房屋署會考慮開放臨時收容中心讓他們作短暫居留,為期約三個月。
清拆令: 關於清拆工程 – 清拆還原工程/清拆公司推薦/清拆公司價錢/拆牆/拆傢俬/拆石棉瓦/清泥頭/清拆僭建/屋宇署清拆令
有關資格準則包括自住業主須於清拆前登記中記錄在案,並在緊接清拆前登記日期或之前已居於有關物業、須通過房委會的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符合「不得擁有住宅物業」 (被收回的住宅物業除外)等規定。 訂明檢驗 (修葺) 的範圍包括:結構構件 (例如:樑柱)、消防安全構件 (例如:防煙門)、排水系統 (例如:渠管) 及指出現有僭建物。 受政府發展清拆行動影響的合資格業務經營者,倘若其業務運作無違反地契條款,即使運作不足 2 年或不接受政府發放的特惠津貼,仍可以在現行政策下就土地被收回而造成的損失,根據有關條例向當局提出法定補償申索,作為替代選項。 不符合特惠補償或安置資格的住戶的情況包括:住戶擁有香港住宅物業、所居住的構築物屬於違法搭建(即沒有寮屋登記或土地文書紀錄)、或住戶是現有公屋租戶等。
清拆令: 清拆還原工程價錢如何收費?
屋宇署可向有關業主發出法定命令,規定拆除須予以取締的僭建物,或發出法定警告通知,並把通知註冊於有關的物業業權記錄上。 在清拆前登記時已於持牌構築物/已登記寮屋從事屬 1982 年寮屋管制登記/牌照普遍涵蓋的業務經營,而且並無住戶就同一構築物同時提出補償及安置申索,可獲發放商鋪、工場、倉庫、船排、學校、教堂及觀魚養殖經營者的特惠津貼。 如合資格住戶選擇購買專用安置屋邨的出售單位並申領經折算的核準特惠津貼,有關款項將於相關買賣落實後發放。 申請人須向房委會/房協提交相關證明文件,房委會/房協會按既定政策處理,包括在取得申請人的同意後,按適用機制將面對健康或個人問題的個案轉介社會福利署(社署)作家庭情況評估,以考慮可否豁免因曾受惠於資助自置居所計劃而不可再次申請資助房屋的規定。 截至2021年年底,在屋宇署發出的5,384張清拆令中,有2,016張(約37.4%)期限已屆滿但仍未獲遵從。
清拆令: 安排拆卸工程
在收到申索後,地政總署及漁護署會再進行實地視察,漁護署會進行農作物點算及評估。 至於農用工具和農舍等農場雜項永久改善設施,政府也會在同一時間張貼拆除農場雜項永久改善設施通知書,邀請受影響人士提出申索。 清拆令 地政總署會先進行初步資格審核,包括到申請者住所進行家訪及檢視有關證明文件(例如:身份證明文件、住址證明、居住年期證明等)。 住戶通過初步資格審核後,地政總署會把「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的安置申請轉介至房屋署;而「免經濟狀況審查」的安置申請則會轉介至房協。 該些僭建物並無事先獲得屋宇署的批准及同意,屋宇署遂根據《建築物條例》第24(1)條向三名業主發出清拆令。 有關命令涉及深水埗北河街一幢商住大廈的天台搭建物,面積約57平方米。
清拆令: 清拆或還原工程平均收費
工業樓宇的違例天台搭建物不應改作住用用途,此舉與樓宇的原訂用途不符。 根據現行政策,屋宇署採取執法行動以取締工業樓宇內作居住用途的違例天台搭建物時,房屋署不會向受影響的佔用人提供房屋安置。 清拆令 不過,屋宇署會與房屋署聯絡,為有急切住屋需要的人安排臨時收容中心的牀位。
清拆令: 消防安全設施
如窗戶需進行訂明修葺,業主更須聘任一名註冊承建商,及在合資格人士的監督下進行(第 30C條(3))。 在履行強制驗窗令後,業主不會在該命令的發出日期5年內,就相同窗戶收到新的強制驗窗令。 根據現行的農作物特惠津貼評估機制,地政總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一般會在收回土地或清理前進行初步視察,以初步估計所涉及農作物的範圍和種類。 地政總署一般會於張貼法定收地告示後,以告示形式邀請受影響農戶提出申索。
清拆令: 法定命令
遇上經濟困難的業主可根據屋宇署推行的”樓宇安全貸款計劃”申請貸款,以支付為遵從清拆令而進行所需工程的費用。 若樓宇的狀況不至於危險,但未如理想,屋宇署仍可向該樓宇業主發出法定命令 (俗稱:勘察令),指令業主委任一名認可人士為其樓宇進行指明的勘測及向屋宇署提交補救工程的建議,並按屋宇署批准的建議進行補救工程 (第 26A條(1)及(2))。 當屋宇署接到懷疑違例建築物/違例建築工程的投訴,屋宇署會派員或聘請顧問進行調查,並會根據經諮詢公眾後訂立的清拆僭建物政策,採取跟進行動。 如須在樓宇的公用部分進行「小型工程」,我們強烈建議安排進行小型工程的人(安排工程的人)(業主或業主代理人)或他委聘的人士(即「訂明建築專業人士」或「訂明註冊承建商」)在工程展開前先諮詢共同業主、業主立案法團及/或物業管理公司(如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