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自稱WhatsApp,並以有電話號碼的戶口聯絡,10成10是詐騙訊息,切勿回覆、絕不要點擊對方的任何連結,請即舉報並封鎖該號碼。 女事主指自己清楚來電及WhatsApp皆為詐騙,但由於事出突然,自己當時正在與餐廳及外賣平臺,處理外賣被偷事宜,因此亦感到有點六神無主;所幸餐廳職員之後願意為她重新製作餐點,她亦沒有受騙上當。 女事主事後推測,騙徒透過偷走外賣餐盒得到她的個人資料,意圖進行詐騙;她在帖文中提醒平臺用家改名切忌使用能被人認出或讀出的名字,間接點出外賣平臺將用家資料、付款詳情等列印於單據上的弊病。 另一個詐騙集團利用網上交友平臺成功結識了一名女文員,騙徒假扮成居外地的外籍人士,於短時間內與對方發展網戀,並贈送禮物。
警方今年1月接獲102宗電騙,較去年同期升逾兩成,當中「猜猜我是誰」及假冒官員騙案各佔一半,呼籲市民提高警覺。 新界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於去年10月開展「新界北防罪聯盟計劃」,邀請區內不同公、私營企業及機構加入「防罪聯盟」,並透過成員協助向旗下員工及客戶發放防騙訊息,實踐「全民防罪‧守護萬家」的理念。 調查後發現,有本地工作的外籍傭工涉案,她們疑為了貪小便宜,收取微薄的手續費而按騙徒指示開戶,其後將騙款存入她們的戶口再取走。 騙徒透過不法途徑取得你的社交媒體(如即時通訊軟件)的個人賬戶資料包括登人名稱及密碼,然後冒認你,向你的朋友行騙。
電話騙案報警: 騙徒設計虛假投資app 實時顯示戶口結餘
惟在運送禮物期間被扣查,訛稱要繳交不同費用,如清關費及行政費等。 受害人不虞有詐,並於兩個月內助繳超過200萬元到不同的銀行戶口,收款後騙徒就消聲匿跡,受害人報警求助。 警視廳透露,類似案件在7月起頻生,單在東京至少還有6宗。 當中更試過一日就發生兩宗,而且同樣是聲稱被綁架,涉及10至20多歲的女子,有些更要求受害女生僅穿內衣拍照。 警視廳指,有些學生完全相信了騙徒的說話,即使警察向他們表示是詐騙案,也需要花一段時間解釋,警方指他們因此成為騙徒向其父母提款的工具。 青衣特遣隊人員破「猜猜我是誰」騙案,一名16歲少年被捕。
女生之後按騙徒指示,偽裝成被襲擊以及綑綁自己的手腳拍照,以騙父母遭到綁架,向父母索取30萬人民幣,據報女生的父母已支付了有關的款項。 Mozilla Firefox用家請注意:本系統使用由香港郵政發出的電子證書來保護你在網絡傳送期間的數據,但Mozilla 電話騙案報警2025 Firefox並沒有內置香港郵政根源證書。 那麼遇到這種事情,到底該怎麼辦呢,其實是有辦法的,比如這種事肯定不是你一個人遇到,應該是很多人,如果真相爭回這口氣的話,就聯合起來,共同報案,數額夠了當然就能立案了,不想麻煩的話那就通過網警反應以下吧,至少讓他們那裡有個備案。 警方耗時2年追查,今年6月分鎖定丁嫌住處前往查緝時,丁嫌當下正悠閒的在客廳休息,持槍員警直接破門攻堅壓制丁嫌,現場查扣30萬現金贓款,另有本票、勞力士等高級名錶等贓證物,全案包含丁嫌在內共25人陸續遭到逮捕,經查兩年來共15名以上被害人遇詐,詐騙金額高達3千萬元。
電話騙案報警: 我可以怎樣預防及舉報科技罪行,例如: 網上罪行、非法資訊或網站等?
全案包含丁姓首腦在內,共25人遭到逮捕,全案在6月11日依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刑法詐欺及洗錢防制法等罪嫌移送彰化地方檢察署偵辦,丁嫌也遭聲押獲準。 亦有人提醒樓主乘車時要注意個人財物,「下次真係要小心啲,99%攞唔返,唔係錢問題,啲資料冇曬先係問題」、「唔見嘢乘客自己都要負一半責任,搵得返你好彩呀」。 樓主指,當日的士司機見到她在車輛旁等候時,表現非常驚訝,「見到我手都震埋呀佢」。 電話騙案報警 她起初向司機表明遺下電話在車上,又要求自行在車內尋找,但對方堅稱沒有拾獲,「開頭佢話冇執過部電話,我要求喺車度搵多次,佢又唔肯」。 由於樓主的手機具定位功能,她憑顯示的位置追蹤到「架車最後停咗喺北角」,到場更發現車輛為她當日乘搭的的士,於是報警求助,同時等待司機出現,「唯有喺出面等佢喺茶餐廳食完嘢出嚟啦」。 總括而言,近九成人認為政府需加強打擊電話騙案、83%人認為政府需加強宣傳電話騙案手法、81%人認為要成立專責小組調查電話騙案。
警方社交平臺表示,一名老翁早前兩度接獲訛稱是其女婿的男子來電,指急需4️萬元「保釋金」,並相約在長亨邨交收。 青衣特遣隊派員埋伏,老翁假裝應約交錢期間,疑犯現身收錢,隨即涉嫌「詐騙」被捕。 電話騙案報警2025 網民最擔心不法分子假扮WhatsApp官方帳戶,怕點擊入Link後會被盜取戶口。 這個警覺性是好的,想辨認對方是否可靠的官方帳戶,可先看看畫面上方,對方帳戶名稱旁邊,只要看到WhatsApp字樣旁邊有個「綠色勾號」,點擊入去會見到下圖的情報,當中你會發現它「並沒有電話號碼」,即代表不會是騙徒假扮的戶口,可以信任。 其中,新界北總區錄得超過3800宗騙案,以網購騙案最多,電話騙案、投資騙案等數字亦持續上升。 警方今年上半年收到1,370宗電話騙案,較去年同期上升一成六,情況不容忽視。
電話騙案報警: 新界北首5個月3800騙案 較去年同期升
有網民就提出求助方案,指香港警方設有反詐騙協調中心,以及「防騙易18222」熱線,提供24小時反詐騙諮詢服務。 市民若有疑問,可致電與反詐騙協調中心人員聯絡,熱線亦有提供最新騙案手法資訊及警示,以應對時下流行騙案。 電話騙案報警2025 電話騙案報警 民協發言人表示,由於電話騙案多數來自內地,該黨促請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成立專責小組,並與內地公安聯絡,設立電話熱線收集情報、打擊電話騙案。
- 市民若有疑問,可致電與反詐騙協調中心人員聯絡,熱線亦有提供最新騙案手法資訊及警示,以應對時下流行騙案。
- 不少網民看過帖文也質疑涉事司機存心藏起電話,直指有關行為已屬偷竊,認為港女應向警方反映事件。
- 其中有受害人在與騙徒交談期間曾傳裸照,其後對方以公開他的裸照為由,向事主勒索及恐嚇,要脅受害人續投資。
- 李男(63歲)7月間在網路上掉入投資股票的詐騙陷阱,對方誆他短時間內可有高報酬,他信以為真,先交付50萬元,卻還沒拿到任何獲利,對方又要求他再面交300萬元,他詢問親友後,懷疑自己受騙,趕忙報案。
- 不料她在前往餐廳圖中突然收到不明來電,對方能叫出其姓氏,又指其支付寶的付款出現異常。
讓警力資源服務更大的案件,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報警,因為這是你的權利。 第二,要有被詐騙的證據,比如說轉賬記錄,聊天記錄一切和被騙相關的信息。 刑事局中打第三隊獲報展開追查,會同臺南及彰化警方組成專案小組並報請檢方指揮偵辦,發現該詐團金主兼首腦設立7層防火牆,第一層是車手、第二層是把風者、第三層是收水手、第四層車手頭、第五層是負責運送贓款給重要幹部的成員、第六層是楊姓幹部、第七層是黃姓共犯,最後第八層纔是42歲的丁姓首腦。
電話騙案報警: 詐騙電話號碼
如有懷疑,請即致電「防騙易」24小時熱線18222查詢或報警求助。 電話騙案報警2025 其中有受害人在與騙徒交談期間曾傳裸照,其後對方以公開他的裸照為由,向事主勒索及恐嚇,要脅受害人續投資。 經警方調查,5名受害人均被指示將款項投資到不同的銀行戶口作本金,他們初期所獲的利潤就由虛擬銀行發出。 警方相信,主腦開設不同社交媒體帳號,用作接觸受害人以展開網上情緣,其後就指示成員開設虛擬銀行戶口及安排傳統銀行戶口,以轉走騙款。 經屯門警區人員調查發現,其中6宗案件由兩個集團操縱,當中一個為本地人組成,透過虛假電話投資App及新興的虛擬銀行服務進行詐騙。 而另一個集團由南亞裔人士組成,操控於本港工作的外籍傭工,為其開設本地銀行戶口,以進行洗黑錢。
電話騙案報警: 自稱「中國公安」電話騙案頻生 日本警察製簡體字版單張提醒留學生
她憑手機定位功能找到手機下落,到場後發現涉事的士亦在現場,遂向司機查詢。 電話騙案報警 司機起初堅稱沒有拾到電話,又拒絕讓港女上車尋找,其後她表示已就事件報警,司機聞言竟突然於車上取出她的手機,聲稱正準備帶到警署報失。 不少網民看過帖文也質疑涉事司機存心藏起電話,直指有關行為已屬偷竊,認為港女應向警方反映事件。 相反,記者嘗試將自己的WhatsApp「假冒」成官方帳戶,先改名為「WhatsApp」,但發現WhatsApp的用戶名字無法加emoji扮「綠色剔」,而同事點擊入去仍會看到的的電話號碼。
電話騙案報警: WhatsApp官方短訊?指帳號違例要點擊連結認證 網民3疑點揭詐騙
行騙方式繁多,有社交媒體騙局、網絡釣魚騙局,及假扮投資顧問在社交媒體唱高散貨,網上詐騙的風險不斷增加。 雖然科技發達令理財更加便捷,但亦須留意有關風險及小心提防常見的網上騙局。 電話騙案報警2025 入境處再次提醒市民,入境處人員不會以預錄語音形式致電,亦不會將電話轉駁至境外機關並要求接聽人提供個人資料。 有港女日前發文,稱乘搭的士時不慎遺下電話,回電時更發現電話已被關機。
電話騙案報警: 電話騙案2020年首5個月有532宗!3大最常見手法!見招拆招防騙須知
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有關於「解構偽冒電郵」及「欺詐銀行網站、偽冒電郵及類似的詐騙事件」的資料,讓公眾瞭解偽冒電郵的常見特徵、怎樣處理可疑電郵,以及最新的電郵詐騙事件。 中心於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日正式啟用,並設立一條二十四小時電話諮詢熱線「防騙易18222」,為市民提供即時諮詢及為警隊前線單位加強支援服務,以便更有效處理懷疑騙案。 另外,市民亦可瀏覽中心網頁,以獲得最新騙案手法資訊及警示。 〔記者周敏鴻/桃園報導〕桃園市李姓男子在網路上遇到詐騙集團以「投資股票」手法詐財,先被騙走50萬元,對方要求他再面交300萬元時,他察覺有異向中壢警分局自強派出所報案,警方請他約出車手假意要交付現金,再派員埋伏逮回車手邱姓男子,已依詐欺罪嫌將邱男送辦。 有留言則認為毋須取笑樓主,「有啲唔太常接觸電話嘅收到真係會驚,我媽有時都會問我使唔使理呢啲訊息,樓主識放上嚟問,好過真係直接Click咗俾人呃」,另有人則建議若真的對帳號安全有懷疑 ,應直接聯絡客服查詢。
電話騙案報警: 電話騙案如何預防?
報案人按指示交出有關資料後,發現戶口內約347萬港元被轉帳到一個本地戶口,懷疑被騙,遂報案。 由於電腦和資訊科技不斷迅速發展,令罪犯有機可乘,利用新科技進行犯罪勾檔,例如黑客入侵、網上騙案、網上盜竊等。 假如閣下在互聯網上被人行騙或盜竊,請到就近一間警署報案或利用本站的 電子報案中心 報案。 警方提醒市民,「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串謀詐騙」、「洗黑錢」及「勒索」都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另外,借出銀行戶口予他人本為不當行為,若戶口用作處理犯罪得益或其他不法用途,戶口登記持有人亦有可能負上刑責。 警方亦留意到騙徒會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例如虛擬銀行服務,以增加警方的調查難度。
電話騙案報警: 詐騙這個電話資料庫是怎樣建立的?
(請參閱 報案室電話及地址 。) 如閣下被人用電話或傳真騷擾,亦可透過 電子報案中心 舉報。 騙徒除了出示假公安證,身穿制服與受害人視像通話,更提供了一份含有受害人身份資料的假內地官方文件,以獲取受害人信任。 新界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主任黃長興表示,「新界北防罪聯盟計劃」已得到 37 間企業及機構支持,透過聯盟成員派發超過 20 萬張防騙資訊單張。 電話更向女生表示,如果無法交出金額,可以由父母代付,故此自編自導綁架事件。
電話騙案報警: 即時通報羣組「發威」!苗栗查獲559件註銷車違規行駛
注意:你的系統管理員可能已經為你設置JavaScript的設定,你不可自行更新有關設定。 因此,你的電腦需要支援Unicode纔可正確地顯示中文字符(包括《香港增補字符集》)。 臺北市士林區某補習班年初突倒閉,部分家長上門追討剛繳交的補習費無果,負責人陳男前天卻被發現陳屍在補習班內,警方介入排除他… 屯門警區助理指揮官(刑事)署理警司武少禧指,2020年1月至8月,全港共有10,500多宗詐騙案,較前年同期上升一倍。 而屯門警區有887宗詐騙案,較2019年的422宗上升一倍。
電話騙案報警: 殲滅25人詐團!上班族遭騙650萬 首腦7道防火牆自保…2年終被逮
綜上所述,如果被騙金額相對較大,也有證據和轉賬記錄的話,那就要積極的撥打110電話進行報警。 因為只有報警了才會有機會把被騙的錢追回來,不報警的話一點機會都沒有,因為騙子不可能你要先發現把錢退還回來給你。 不是貓膩就是套路,不是套路就是詐騙,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警方表示,一般詐欺案件都是查獲車手、車手頭,本案為向上溯源,逮捕集團首腦,耗時2年追查,終於在今年5月份在一處住宅大樓逮捕丁姓首腦,員警攻堅影片也隨之曝光,事發當下丁嫌正悠閒地在客廳休息,持槍攻堅員警直接將門鎖切開,將丁嫌壓制。 李男(63歲)7月間在網路上掉入投資股票的詐騙陷阱,對方誆他短時間內可有高報酬,他信以為真,先交付50萬元,卻還沒拿到任何獲利,對方又要求他再面交300萬元,他詢問親友後,懷疑自己受騙,趕忙報案。
電話騙案報警: 搭的士遺電話定位揭藏車內 司機唔認執到 聞報警即交出仲咁講
有女子上週四(27日)於外賣平臺落單,向餐廳訂外賣自取,然而她到達餐廳後卻發現餐盒離奇失蹤,之後又收到冒充警察的電話,聲稱其支付寶帳戶出現問題,更要求她即時轉帳2,500元「保釋金」到指定帳戶。 事主雖未有受騙,之後卻不斷收到騙徒電話來電及訊息騷擾,最終報警處理。 警方亦表示騙徒會訛稱受害者涉及內地刑事罪行需受調查,然後把其電話接駁至假冒內地執法官員與受害人進行視像通訊。 更像真的是騙徒會穿上制服,訛稱自己是某個省份的官員,並展示其證件令人誤以為真。 然後指示受害人必須到銀行開戶存錢,並交出網上理財密碼供執法單位調查,最終把錢滙走。 刑事局中部打擊犯罪中心接獲被害人報案,遭誆騙涉入洗錢,聽從詐團指示,把提款卡跟300萬現金放在一處國小草叢,要交給檢警保管,事後才發覺包含帳戶裡共650萬資金全被詐騙集團拿走。
電話騙案報警: 首5個月電話騙案532宗 涉及金額1.85億
騙徒可以假份買家,賣家送出貨品但未能收取貨款,當中大部分涉及虛假付款,例如虛假的外國銀行電郵確認付款,或未能兌現的銀行支票。 有關進一步技術問題 ,請透過電郵把意見或問題告知電子報案中心管理員 (e-RC-)。 如果確認遇到的是詐騙等經濟犯罪,儘早報案,不要被犯罪分子的謊言所迷惑。 很多詐騙等犯罪案件,犯罪分子會作出有還款誠意的樣子,以各種理由欺騙受害人,能拖就拖。 可拖得時間越長,相關款項被轉移、揮霍的可能性越大,最後即使立案,追回的難度也會增加。 關於在網上被人騙了以後報警,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如果被網路詐騙的話,金額低於1000塊錢以下不建議報警。
電話騙案報警: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
最終受害人被騙徒從網上銀行轉走1900萬港元,騙徒又向她提供虛假商業合同,令她避過銀行的懷疑,自行轉帳了14次、共4600萬元至騙徒提供的傀儡帳戶,累計被騙逾6500萬元,幾乎被騙光身家,向丈夫求助才揭發被騙。 【Now新聞臺】警方接獲一宗假冒內地官員電話騙案,受害人十個月內被騙走約6500萬元,是今年最大金額的電話騙案。 行動中,警方拘9男13女,年齡介乎19至70歲,當中11名本地人及11名外籍人士,他們報稱是文員、銷售員、家庭主婦、家傭及無業。 現時所有被捕男女已獲準保釋候查,須於1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事件中有5女1男受害人,年齡介乎29至36歲,共損失400萬元。 想安全上網,你需要多提防可疑的電子郵件,同時留意密碼保安,以及你的個人電郵系統的保安。
除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及其他內部指引另有規定外,警務處是會依照 《政府公開資料守則》 提供資料。 騙徒透過社交媒體接觸你,在取得你的信任後,就設局誘騙你支付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交易費用。 注意:你的系統管理員可能已經為你設置快顯視窗的設定,你不可自行更新有關設定。
電話騙案報警: 入境事務處提醒市民慎防電話騙案
不過,實際數字可能較警方為高,調查發現雖然每兩名市民當中,就有一人曾收過詐騙電話,但因怕麻煩,大部分均不會報警。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不但負責處理有關網絡安全的事項及調查科技罪案,還專責處理電腦法理鑑證及防止科技罪案的工作。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更會與本地及海外執法機構建立緊密聯繫,打擊跨境科技罪案和分享情報。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雖然電腦與資訊科技便利了市民現代化的生活,但是不法之徒亦乘機利用先進科技犯案,手法層出不窮。
調查亦發現,縱使有75%受訪者認為近期電話騙案嚴重,卻有95%人指收到詐騙電話後不會報警,大部分原因是由於沒金錢損失,且認為報警很麻煩。 本部分可取覽的錄像片段來自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的防騙資訊平臺—童叟無欺。 社交媒體上有很多以投資股票或「股票教室」為主題的羣組,讓股民交流炒股心得和資訊。 由騙徒開立的炒股羣組,其實並不是為了與股民交流,而是為了營運「唱高散貨」騙局。 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會訛稱是專家提供的獨家貼士,甚至是內幕消息。 提防網上所謂的投資專家,不要輕信他們所提供的投資貼士及先查証資料來源。
電話騙案報警: 核實來電「詐騙」身份就比單純阻擋廣告電話來得複雜?
日本近期發生多宗中國留學生,被欺詐電話聲稱是「中國公安」所騙,要偽裝被他們被綁架,要求中國家人支付贖金。 日本警視廳為此,製作了中文簡體及日文版的傳單,提醒中國留學生小心。 警方表示近年電話騙案有上升趨勢,在2020年的頭5個月已累計532宗電話騙案,涉及金額大約是1億8,500多萬元,而且涉及金額較2019年同一個時間上升了3倍。 另外,若以宗數計算的話,則比2019年同期上升1.6倍。 現場除了查獲30萬現金贓款,另有本票、勞力士等高級名錶等贓物。
她發現後即時致電希望尋回手機,「打咗幾次電話冇人聽,之後仲即時熄咗機」。 1|開啟「雙重認證」後,使用者可追加電郵地址,日後如果忘記了PIN碼甚至被人搶走戶口,都可以透過電子郵件發送重設連結,保障你的帳戶難以被奪去。 該街坊在Facebook「黃大仙區友」羣組發帖,並附上1張疑似為Whatsapp官方發送的短訊截圖,內容顯示「官方檢測到您的賬號存在違例同安全風險,24小時後將永久註銷,且不可解封;為確保賬號安全,請聯繫客服完成以下驗證」,並附有連結點擊「whastapp.org」。 樓主指,其Whatsapp帳號一直運作正常,故對此短訊存疑,但同時憂慮帳號有機會被註銷,故問網民有否同樣經驗,以決定是否需要驗證。 【文匯網訊】(記者 文森)近期電話騙案激增,年輕人亦不幸中招。 有政黨於7月底以電話問卷調查形式訪問335位18歲或以上市民,結果有多達47%受訪者曾接聽過詐騙電話,其中9人共被騙去約2萬元財物,其中一名年輕人更不幸被騙逾1萬元。
他又指,調查顯示不同年齡層的受訪者,都曾受詐騙電話影響,警方應加強社會教育,在不同媒體宣傳騙徒手法,以及市民收到電話騙案時的處理方法。 騙徒利用社交平臺及交友App認識受害人,於建立信任後,便遊說受害人參與投資,並聲稱是低風險、高回報,又指只需投入資金就可在短期內獲可觀回報。 詐騙集團更設計虛假投資App以增添真實感,而App內亦可實時顯示受害人的投資結餘。
她於週六(29日)更新事件發展,指出透過其他受害者提供的資料,發現騙徒使用的電話號碼還涉及其他騙案,從網上蒐集到的証據亦證明該組號碼活躍於不同Facebook討論區,應為慣犯。 女事主最後呼籲受害者及曾遇到類似詐騙的民眾分享經歷,希望可讓警方掌握更多證據,早日將涉事騙徒繩之於法。 警方早前接獲一名63歲婦人報案,指接獲內地執法人員稱其涉及多宗內地刑事案件,另有一名自稱本地執法人員聯絡她,要求交出個人資料及銀行戶口資料以協助調查。 報案人隨後發現戶口逾300萬元被轉帳到一個本地戶口,懷疑被騙。 電話騙案報警2025 今時今日外賣平臺發達,但個人資料亦有可能隨之外洩,甚至成為騙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