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布料製成的耳墊,即使玩一整天也能讓您的耳朵保持涼爽乾燥,且超級耐用且輕巧的 Steel 加強版可調整頭帶,鎖住最真實的環繞音效體驗。 SteelSeries 傳承品牌以獲獎無數的音質、舒適的耳機設計與耐用的品質聞名全球,給您所能買到的最棒遊戲耳機。 SteelSeries Arctis 多平臺遊戲耳機擁有有線與無線設計,相容於 PC 與 Mac,最適用於諸如 Xbox、PlayStation、Nintendo Switch、手機裝置等最受歡迎的遊戲主機系統。 ROG Delta 提供兩種舒適貼合的耳罩類型,您可根據需求或偏好進行選擇。 ROG Hybrid 耳罩結合人造蛋白皮革和網眼布,較厚實且透氣,可與雙耳貼合,特別適合玩家在長時間玩遊戲時使用。
- 近期最先端的電競耳機多大舉提升了服貼度,但長時間使用下便容易令人感到悶濕,此時若加上冷卻用的凝膠便能改善這項缺點。
- 高解析度喇叭驅動器以及無壓縮與毫不延遲無線解決方案,讓 Arctis Pro 無線耳機成為唯一一款不失真、優質的遊戲音訊系統。
- 運用隨附的3.5mm、USB-A、USB-C轉接頭,可相容各種裝置,達成多平臺相容。
超過 1680 萬種色彩光譜以及 6 種預設燈效模式供您選擇。 本文雖以頭戴式耳機為主,但相信仍有許多玩家更注重機動性,以及長時間配戴下的舒適感,因此仍偏好選擇入耳式耳機。 以下文章便介紹了多款包含 Razer雷蛇在內的人氣商品,更有多款適用於智慧型手機及掌上型遊戲機的型號,重視靈活度的朋友可別錯過。 更棒的是使用無線傳輸的期間,最長甚至能夠達到16小時的續航力;再加上冷凝膠墊的加持,絕對是長時間進行遊戲的最佳拍檔。 這款被暱稱為「北海巨妖」的耳機不僅止於以價致勝,在各方面依然有不俗的表現。 首先耳機框架頂部採用泡綿設計,讓玩家在使用時頭頂不會感到壓迫,線材與線頭也分別用編織線及鍍金製成,質感相當不錯。
電競耳機: MSI 微星 H991 GAMING HEADSET 電競耳機 出清價
不必因為追求不必要的功能額花更多錢,也不要為了省錢而買到不合用的電競耳機。 前往各大廠商官網,或閱讀本文,瞭解電競耳機的重要規格有哪些,會影響哪個部分,有什麼特殊功能等各種差異。 如果正在尋找更耐用的東西,請尋找採用鋼或鋁等堅固材料的款式。 電競耳機 採用這些材料製成的耳機比塑膠製成的耳機稍微貴一些,但使用壽命往往更長,而且物有所值。 此外,還應該查看耳機線的品質,許多型號都配備了編織和無纏結的耳機線,通常更耐用。 通常我們再打電玩的時候,一但進入戰鬥創況後,都會全神貫注,進入此 Flow 之後,一般來說,只要設備的舒適度不要太差,都會忘記設備的存在,完全地進入戰鬥狀況。
一般頭戴式耳機的重量大約落在220~400公克這個區間,基本上我們覺得耳機重量盡量不要超過300公克,若挑選的耳機超過300公克,就需要考慮接下來的頭箍大小和外觀設計。 綜上所述,西方人用的耳罩式耳機,頭戴的寬度要比東方人來小,而女生使用的耳機頭戴寬度也比男性小。 因此,在選購耳罩耳機時,耳機頭帶的內徑大約落在 13 – 15 cm 左右,加上頭戴的彈力及伸縮,纔能夠有好的配戴舒適感。 Arctis ClearCast 麥克風受廣泛認定是遊戲領域最佳的麥克風,帶給您錄音工作室品質的語音清晰度和背景雜訊降噪功能。 電競耳機2025 彈力纖維能夠完美的包裹你的頭部輪廓,均勻地分散耳機的重量,避免形成集中的壓力點。
電競耳機: 提升孩子學習力的得力助手:5款聽力保護兒童耳機推薦
由於還適用於 PC 及 Nintendo Switch,稱它為萬用機種似乎也毫不為過。 重度電腦/手機遊戲玩家,本身從事大學業界講師、電商總經理及數位媒體人等多種斜槓身分。 閒暇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打遊戲,關心各種3C科技產品相關新資訊,經常在部落格及FB粉絲專頁分享遊戲攻略、3C開箱等心得,致力於遊戲推廣和3C好物分享,讓生活更加智慧有趣。 若要獲得最佳收音效果,請將麥克風泡沫防風罩放在距嘴角約兩指寬的位置;Blue VO! Logitech G PRO X 2 LIGHTSPEED的整體設計跳脫一般電競耳機的運動風,尤其是頭帶外覆人造皮革,相當有精品感。
- ROG Delta 的獨家 ASUS Essence 單體經由 Audio Signal Diversion 技術獲得再次提升,具備可分隔高頻、低頻和中頻音效的圓形壁面,能減少頻率範圍之間產生的幹擾,呈現更純淨清晰的音質。
- Logitech G PRO X 2 LIGHTSPEED耳機麥克風共有LIGHTSPEED無線技術、藍牙、3.5mm音源線等三種連接方式,相當靈活彈性,適合各種使用情境。
- 在動作節奏的遊戲中,延遲可能會導致錯過關鍵的聲音提示並輸掉遊戲。
- Steelseries 在遊戲耳機系列中擁有一系列功能,但是無論價格高低,每款耳機都具有一致價值,包括舒適輕巧,卻耐用的設計,以及令人驚嘆的得獎 Arctis 音質。
- 因此,若想擁有超越立體聲5.1、7.1的環繞音效環境,推薦選擇支持「THX Spatial Audio」的商品。
- 從草圖階段開始就開始剝去了所以不必要的元件,只剩下最簡化的設計,這樣才能在保持盡可能輕的前提下更有效地構建耳機的懸掛系統。
內容包括各品牌、款式的優缺點、規格參數、價格比較及購買方式! 希望你在看完這片文章後,可以更加了解如何選擇電競耳機,並輕鬆快速地找到適合自己或家人的款式。 環繞音效會模擬來自不同方向的聲音,讓使用者感覺起來很立體。 5.1環繞音效系統將具有中央聲道、右前聲道、左前聲道、右後聲道、左後聲道以及用於重低音的「低音炮」。 而7.1環繞音效系統將具有與5.1環繞聲系統相同的配置,但還多了兩個額外的右環繞聲和左環繞聲。
電競耳機: 耳機怎麼買?此篇文章教你買到超優惠耳機
不論是在玩遊戲還是看電影,都可以共提供令人驚嘆的聲音體驗。 Inzone H9是Sony首次非PlayStation製造的旗艦款遊戲耳機,利用了PS5的Tempest 3D音訊技術產生身臨其境的聲音。 其也適用於桌上型電腦,帶有Inzone桌面應用程式,可讓建立和調整聲音配置。 桌電用戶還可以藉由Inzone H9 的空間聲音技術,體驗3D音效。 不過,為了獲得最佳的語音聊天體驗,請尋找具有背景降噪功能的耳機。 這種耳機可以更清晰地拾取玩家的聲音,並消除持續不斷的周圍噪音,例如來自您的吊扇或室外交通的噪音。
ROG Delta 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 D 型耳罩,較橢圓形耳罩更能貼近人耳形狀,並減少 20% 不必要的接觸區域,提供更棒、更舒適的配戴體驗,特別適合長時間使用耳機的玩家。 Hyper-Grounding 為 ROG 的獨家技術,採用多層 PCB 及特殊夾層設計阻絕電磁幹擾,呈現純淨、無雜訊的完美音質。 透過這項創新的技術,ROG Delta 成為全球首款內含 ESS Quad DAC 並充分發揮其潛能的RGB 電競耳機,提供玩家其他電競耳機無可比擬的渾厚、震撼遊戲音效。 A:想要隔音效果好,請選擇具有全罩式、覆耳式、封閉式、入耳式的這類功能的耳機,只要耳機能和耳朵形成良好的密封,相對的隔音越好,但也會容易造成耳朵悶熱的問題。
電競耳機: 麥克風
另外,ARCTIS NOVA 7續航38小時,所採用的USB Type 電競耳機2025 C可支援快速充電,只要充電15分鐘即可持續使用6小時。 若為電腦遊戲的情況,推薦選擇不需要設定就能享受環繞音效的「真實7.1聲道耳機」,只要電腦有搭載對應的音效卡與主機板,便可啟動耳機內多個揚聲器的驅動程式「Tiamat 7.1」。 若想在兩者之間隨時進行切換,立體聲的耳機也是一種選擇,屆時僅須利用「Razer surround」系統便一樣能夠體驗7.1虛擬環繞音效。
電競耳機: 海盜船 CORSAIR HS65 SURROUND 電競耳機 黑 CA-9011270-AP 白 CA-9011271-AP
Razer 雷蛇是新加坡創立的遊戲周邊裝置公司,許多電競的周邊,像是高階的電競滑鼠或是鍵盤,Razer 都有不錯的產品,同時 Razer 也是第一批贊助企業玩家的公司之一,這也讓Razer的名氣大增。 一些入門玩家在聽聲辨位的使用上,並沒有深入瞭解,這其實是會影響遊戲表現,一個要連殺 20 kills 的人,相信在聽聲辨位上一定有做過練習,下面這個影片就是讓我們瞭解,如何在槍林彈雨聲中,聽聲辨位,也可以利用這影片,測試看耳機有沒有這樣的效果。 目前電競耳機市場已經有相當不錯的幾個品牌,例如:HyperX、羅技、華碩、Sennheiser、JLab、Astro、Razer 雷蛇、MSI 微星。 由於我們希望可以將最好的電競耳機推薦給你,因此我們蒐集了ptt、Dcard、巴哈姆特等各大網路平臺的資料,將其統整,讓你能更快速地找到合適自己的耳機款式。 如果你正要購買電競耳機,可以參考本文的介紹,我們針對電競玩家的需求,列出一款好的電競耳機需要了解的幾個面向,除了滿足玩家的需求以外,也希望玩家可以挑選到好的電競耳機,讓遊戲表現更加優異,娛樂時光更加享受。 玩遊戲可以讓玩家快速地陶醉遊戲中,忘掉好生活上的煩惱,適當的遊戲時間,有益身心。
電競耳機: 【2023年】十大Logitech G 電競鍵盤最新推薦!熱門人氣排行、功能比較與優惠精選!
另需注意的是,有配戴眼鏡的朋友在耳罩壓住眼鏡柄時,可能使耳朵感覺到壓力而不適。 如有這類困擾,可以選擇有 ANC主動降噪功能的入耳式耳機,一樣可以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Nari 電競無線耳麥系列共分三種等級,這款為該系列的入門標準版,想當然是十分受到競技遊戲初階者喜愛的商品之一。 該耳機使用了2.4GHz 無線訊號傳輸頻率,讓玩家沉浸在遊戲世界的同時享有無延遲的效能,讓腳步聲、槍聲手到擒來。 再來談談音效差別,此型號選用了較高級的鈦金屬製成驅動單體,並且附有音效卡提升整體音質,也能夠支援 THX Spatial Audio。 雖然價格高出一些,不過也多了超越低階款的功能,相信能夠滿足想更進一步體驗黑鯊的玩家們。
電競耳機: 相容性
尤其面對藍牙無線耳機最擔心的延遲問題,這款商品也運用專業技術進行改善,只要啟用遊戲模式即可以超低的60ms 延遲進行遊戲或觀看影片,不管是射擊或 MOBA 等類型的遊戲,相信都能讓玩家一展身手。 近期最先端的電競耳機多大舉提升了服貼度,但長時間使用下便容易令人感到悶濕,此時若加上冷卻用的凝膠便能改善這項缺點。 如果各位正在尋找能長時間舒適配戴的耳罩式耳機,不妨把雷蛇旗下少部分搭載冷凝膠墊的商品也納入考量吧。 選擇電競遊戲耳機要考慮的項目跟挑一副聽音樂用的耳機不太相同,重點會放在如何完美表現遊戲音效和跟他人通話的語音,以及在很長的遊戲時間中配戴的舒適度。
電競耳機: EPOS|Sennheiser GSP 600 封閉式電競耳機 遊戲耳機 封閉式耳機 GSP600【官方展示中心】
ARCTIS NOVA 7採用Nova 聲學系統和功能強大的自訂設計不失真驅動程式,挑戰對遊戲耳機的既有認知。 40mm驅動單體與SteelSeries Sonar音訊軟體套件配合使用時,可聽到清脆無比的高音、精準的中音和深沉的低音。 透過360度空間音訊可迅速得知對手位置,並立即確定下一步行動的方向。 這款耳機可支援2.4GHz和藍牙同步無線,可供遊戲和行動音訊混合使用。
電競耳機: Logitech G PRO X 2 LIGHTSPEED 耳機麥克風操作方式
一般來說,西方人的平均臉寬(14.5公分)比東方人(16.9公分)還要小,所以西方人用的頭戴式耳機頭箍的寬度會比東方人來小,而女生頭戴式耳機的頭箍寬度也比男性小。 因此,在選購頭戴式耳機時,頭箍的內徑最好落在 13 – 15 cm 左右,加上頭箍的彈力及伸縮,纔在配戴時感到舒適。 JLab 是來美國的品牌,近年來在美國藍牙耳機市場成長快速,根據美國零售市場研究機關 NPL 報告,2019年美國 電競耳機2025 100美元以下藍牙耳機銷售第一名,就是 JLab;100美元以上,就是AirPods 。 Sennheiser 是來自德國的老牌耳機品牌,其深耕於耳機工藝很長一段時間,在市面上,一般音樂性耳機裡,有著執牛耳的地位,其聲學上著墨,比科技型耳機來的優異。 像是下面這場英雄聯盟LOL,一打就是7個小時,如果你的設備不舒服,相信在一半的時候,就GG了。
電競耳機: Airweave 耳罩襯墊
有了這款耳機之後,玩家在看到敵方身影之前,就能精確地掌控敵方位置,給對方一個出其不意並輕鬆取得勝利。 如此優越的表現,正可謂專門為 FPS 及 TPS 量身打造的佳品。 專門為了 電競耳機 PS4、XBOX ONE 等打造的 Kraken For Console ,讓家用主機擁有無與倫比的音效體驗,無論是用於競技比賽或是一般遊玩都非常推薦選用。 而最後的壓軸便是 HYPERSENSE 超感技術,除了讓玩家擁有聽覺的享受以外,還能夠感受到砲彈及槍火掠過自身的震撼,堪稱頂級玩家的首選之一。 較美中不足的是此款麥克風不是伸縮式也非可拆式,可能會在使用或收納時帶來些許不便。 在各品牌、款式中找尋符合自己預算,功能規格又可以剛好滿足自己的款式。
靈活彈性的全金屬耳機結構,讓這款耳機可以抵禦各種狀況,包括攜帶外出、意外碰撞,或是打遊戲怒氣攻心時所做出的「冷靜反應」。 升級版的10mm可拆卸式降噪麥克風,不僅具有降噪功能還配有網狀防噴罩,減少噪音幹擾;LED麥克風靜音指示燈可讓目前收音狀態一目瞭然。 HyperX這款無線電競在規格及功能上可以說是前段班,特別是2.4GHz無線連線的部分,提供比藍牙更快速、更低延遲的連線,加上這次的電力提升為300小時,讓電競耳麥的方便性大幅提升。 電競耳機 這款電競耳機最大的特色就是安全音量限制,讓玩家聽到的聲音音量最大不會超過85分貝,達到保護聽力的目的。 不過,唯一有點可惜的是,其低音較弱,喜歡藉由重低音帶來刺激感的人可能會比較不習慣。 許多人在玩遊戲的時候,尤其是兒童或是成長中的青少年,為了追求刺激,會不自覺音量越開越大,長久下來就容易聽力受損,所以PuroGamer就能為大家把關,算是長期玩電玩又要兼顧聽力的不錯選擇,因此入選我們的推薦名單。
電競耳機: 有線/無線藍牙
在HyperX Cloud III中配備有音效工程師精心調校的53mm指向性驅動單體,強化遊戲中的動態音效,以創造最佳聆聽感受。 永久有效的DTS空間音效功能,擁有精準的聲音定位和虛擬3D音場,強化聽覺上的優勢和沉浸感。 如果你對於設定那些煩人的系統選單和遊戲選單,在HyperX Cloud III耳罩上的控制鍵即可快速調整耳機音量與麥克風是否開啟。
電競耳機: HyperX Cloud Alpha S 電競耳機 HX-HSCAS-BL/WW 4P5L3AA
遊戲以外的音樂、影片需求,Logitech 電競耳機2025 G PRO X 2 LIGHTSPEED耳機麥克風在也有相當均衡的表現,透過《Logitech G Hub》可調整出各種類型曲風的EQ。 Logitech G PRO X 2 LIGHTSPEED耳機麥克風標配的記憶泡綿人造皮革耳罩偏軟,長期配戴也沒有明顯不適感,即便是戴著眼鏡再配戴也不顯壓頭。 音量轉盤相當即時,不過躺著使用時壓到枕頭時容易誤觸,也請大家別跟筆者一樣懶就沒啥大問題。 如果不習慣長期配戴下皮革材質的耳罩,也可換上隨附的記憶泡綿布質耳罩。
電競耳機: 「msi 電競耳機 H991」商品搜尋結果共 363 筆
RAZER BLACKSHARK V2 PRO採用覆蓋透氣布料、超柔軟Floknit記憶海綿的封閉式隔音耳罩,搭配精細夾緊力的強固鋼質頭帶與滑桿,兼顧了舒適度與耐用性。 內部搭載TriForce鈦金屬50mm驅動單體,以鈦包覆振膜,使音訊更清晰細膩。 支援進階7.1聲道環繞音效,聲音定位精準,讓你在瞬息萬變的競賽中掌控全場。
但在眾多的商品陣容中又分有 kraken、Nari 等型號,擁有的功能也不盡相同,相信許多人不知道如何挑選。 有線、無線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便利性、音質和麥克風收音的表現。 良品工研所結合多年的專業經驗,以及廣大用戶的實際使用體驗,精心挑選出十款品質優秀可靠,使用起來安心好用的電競耳麥推薦給你。
雖然耳機只有雙聲道的配置,但是利用聲音傳遞的速度差異、耳機內的單體,還是可以定位出前後的效果,以下就一個可以用來測試耳機音場前後定位的音效影片。 獨家雙電池系統意味著您永遠不需要坐在插座旁,為您的耳機充電。 一個電池在傳送器基地臺充電的同時,可使用耳機的另一個電池遊戲。 高解析度喇叭驅動器以及無壓縮與毫不延遲無線解決方案,讓 電競耳機2025 Arctis Pro 無線耳機成為唯一一款不失真、優質的遊戲音訊系統。
電競耳機: MSI H991 GAMING HEADSET 專業 電競耳機 耳麥 有線耳機 麥克風 電競
整體來說,算是入門耳機中 CP值很高的一款;但若對耳機的表現有更高的要求,便可再多比較看看。 這款是專為不喜歡頭髮被耳機給壓垮,又或是不習慣戴全罩耳機的玩家們所設計。 《Logitech G Hub》程式提供擁有羅技G系列的設備,包括滑鼠、鍵盤、耳機麥克風、音箱、網路攝影機等的玩家們,建立遊戲設定檔 下載和與社羣分享,每款遊戲甚至每個你使用的角色都可客製化各自的設定檔,便於每次遊玩都不需要在另外花時間調整。 另外,還內建OBS與第三方應用程式整合,可控制玩家們的STREAM;具LIGHTSYNC功能的1,680萬色動畫效果,可控制裝備間的同步燈光。 後來600 Gen 電競耳機 2 為了顧全XBOX玩家的使用者,也一齊推出了專屬相容XBOX系統的版本,並且分別有兩種顏色可以選擇。 打電動已是現代人熱門的休閒娛樂之一,從電腦、手機到Xbox、Play Station等遊戲機,有著這各式各樣的遊戲可以玩,幾乎離不開我們的生活。
此項傾斜設計不僅提供更佳舒適感,更能使音訊訊號直接傳入耳道,藉此提升音質。 ROG Delta 電競耳機2025 為全球首款搭載彩虹環狀 RGB 燈效的電競耳機,視覺感受遠遠勝過普遍的單色燈效。 此吸睛效果來自七個獨立燈光區,並具備引人注目的多彩循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