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湧原稱東西涌,首見於明萬曆《粵大記》等古籍,因東西兩邊各有一河涌流入海中。 東湧親子 東湧海濱長廊位於北大嶼山高速公路橋與赤鱲角南路連接橋一段,可去到逸東邨和東湧碼頭,亦可以看到纜車。 沿路有單車徑,不少途人在跑步和釣魚,散步拍照也不錯。 東湧親子 離開東湧站之後,沿達東路往順東路方向走,便會到達「東湧小炮臺小徑」的入口。 往上行200級樓梯,經過涼亭,再往下走一些梯級及斜路,便抵達「東湧小炮臺」。 東湧小炮臺建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由當時兩廣總督建造,於1980年被發現,遺蹟只餘下兩堵成曲尺的圍牆及一處平臺。
機場維修區位於跑道盡頭,除了景觀開揚、日落景色一覽無遺之外,更特別的是可以極近距離見到飛機升降,感受一下飛機在頭上飛過的情景。 ▲ 東湧有不少熱門行山路線,這條散步路線可一次過欣賞炮臺古蹟、千年漁村、天然河流的紅樹林,沿路更有大片草地適合野餐。 空氣品質方面,週六環境風場為西南風,竹苗以南位於迎風面擴散條件佳,降雨機率高,受降雨洗除作用影響,空氣品質良好,北部位於下風處,污染物稍易累積;離島地區受中國東南沿岸污染物影響,污染物濃度易上升。 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宜蘭、花東空品區及澎湖為「良好」等級;北部空品區及金門為「普通」等級;馬祖為「橘色提醒」等級。 為宣導源頭減量、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觀念,臺東縣環保局攜手在地社區或團體,分別於5日早上10點至下午3點都蘭活動中心,及20日下午2點至5點在臺東市中華路一段586巷,舉辦2場次二手市集,活動當日除辦理二手市集外,還有「舊衣改造髮圈」環保DIY體驗,活動採現場報名,每場次限額20名。 位於新界東湧文東路39號東湧巿政大樓地下及一樓的東湧公共圖書館設有兒童圖書館,以動物為室內佈置主題,非常適合兒童閱讀圖書。
東湧親子: 市集
東湧東的填海工程於2018年2月5日正式展開[17]。 位於新界東湧文東路39號東湧巿政大樓二樓的東湧文東路體育館兒童遊戲室,鄰近東湧港鐵站,佔地145.4平方米,以航海歷險為室內佈置主題,費用全費。 機場維修區是近年的打卡熱點,是攝影愛好者影日落和情侶拍拖之聖地之一。
建議先到侯王宮,因為東湧炮臺方面有巴士可直接離開,但若想沿着東澳古道到沙螺灣、䃟石灣至大澳,就可先往炮臺再到侯王宮。 東湧小炮臺始建於清朝嘉慶22年(1817年),現時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清朝時期,大嶼海峽是外國商船駛往廣州的必經之地,清政府因而修築了東湧炮臺和東湧小炮臺,作為看守海面交通之用。 小炮臺牆身由花崗巖砌成,據說以往有兩座炮臺、兵房和火藥局,惟現時只餘下護牆。 值得一提是,旁邊有一座考古學家推斷建於唐代的虎地灣灰窰,暫時是本港發現較為完整的灰窰,當年為配合赤鱲角新機場工程,古物古蹟辦事處將其移至這裏作展示。
東湧親子: 親子餐廳|主題美食1. 香甜蘋果紅豆奶昔
日落後沿途有街燈照明,不會太黑,但比較當風,記得要帶備衣物保暖。 沿途有些攝影迷拍攝飛機和日落,新人拍婚紗照,也有人在跑步、踩單車、野餐,大家可以在交通情況許可下,也會坐在馬路上拍照。 這裡是香港少有可以一望無際,看到太陽在海平面消失的地方,非常推介大家到訪。 東湧親子 東湧小炮臺始建於清朝嘉慶22年(1817年),現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清朝時期,大嶼海峽是外國商船駛往廣州的必經之地,清政府因而修築了東湧炮臺和東湧小炮臺作為看守海面交通之用。 中央氣象局預報,週六受西南風影響,中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山區並有局部豪雨發生的機率,基隆北海岸、北部、澎湖地區及東部、東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及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
炮臺仍保留置於水泥炮座上的6尊赭墨色大炮,炮身刻有清晰字樣,最早的建造於1805年,第四門大炮則寫上「重一千二百斤」,能如此完整保留實屬可貴。 東湧炮臺是城堡式建築,城牆以堅固的花崗石建造,長約225呎,高約10呎,牆垣闊15呎。 城牆分為東西北3道拱型城門,分別為「拱辰」、「接秀」及「聯庚」,均純以麻條石砌成。
東湧親子: 機場興建的配套(1994年動工)
自1898年新界租借給英人後,炮臺先後改建成警署和學校,至今開放予遊人參觀。 攀上石級,漸覺荒涼,難以想像最頂盛時期曾有600名水軍在此駐守。 東湧炮臺始建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被稱為東湧寨城或東湧所城,為當時大鵬右營水師總部,阻止英人走私鴉片和海盜侵略。 侯王宮前有一大片空曠草地,附近有經翻新的乾淨廁所和遊樂場、足球場,前方有面向東湧灣的無敵海景,適合親子野餐和嬉戲。 東湧親子2025 馬灣湧漁村在千多年前已有人聚居,至今仍有漁民居於棚屋。
- 清朝時期,大嶼海峽是外國商船駛往廣州的必經之地,清政府因而修築了東湧炮臺和東湧小炮臺,作為看守海面交通之用。
- 清朝時期,大嶼海峽是外國商船駛往廣州的必經之地,清政府因而修築了東湧炮臺和東湧小炮臺作為看守海面交通之用。
- 東湧炮臺是城堡式建築,城牆以堅固的花崗石建造,長約225呎、高約10呎,牆垣闊15呎。
- 炮臺北牆上裝有6尊大炮,其中2尊分別建造於1805年及1809年。
- 小炮臺牆身由花崗巖砌成,據說以往有兩座炮臺、兵房和火藥局,惟現時只餘下護牆。
- 若坐巴士,可以到南運路下車,沿著海岸線向前行,左右兩邊分別可以看到港珠澳大橋和機場禁區跑道,就算疫情少了客機,相隔五至十多分鐘也能看到飛機升降。
- 古物園位於國泰城附近,毗連古窯公園,遠離煩囂,避世一流。
因應東湧一帶陸續落成和發展的購物、娛樂、遊玩及外遊消閒設施,如東薈城、亞洲國際博覽館、昂坪360、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等,而往返南大嶼山的旅遊人士在青嶼幹線通車後亦大多改為使用東湧出入,令東湧在假日有大量旅客出沒,增加社區負荷。 東湧侯王宮位於沙咀頭西,面向東湧灣,估計始建於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屬三間二進建築。 廟內供奉保護南宋帝昺逃難至大嶼山的忠臣楊亮節,以紀念其英勇事跡,現時該廟已被列入為一級歷史建築。
東湧親子: 【東湧好去處】7大東湧食買玩影相位好去處 機場古物園/昂坪祝福鼓/巧克力藝術坊/戶外出走市集
機場古物園設有展示板介紹機場歷史,展出香港國際機場曾經使用過的機械零件,包括一把用於機場填海工程的吸泥船 Sliedrecht 東湧親子 31號所使用的巨型絞刀,及一個用於機場平臺開拓工程的卡特彼勒C785載重車的巨型輪胎。 東湧侯王宮位於沙咀頭西,面向東湧灣,估計始建於清朝乾隆30年(1765年),屬三間二進建築。 廟內供奉保護南宋帝昺逃難至大嶼山的忠臣楊亮節,以紀念其英勇事蹟,現時該廟已被列入為一級歷史建築。 穿過馬灣湧村,便會到達逸東邨,經過屋苑和逸東商場,在此可稍作補給,或購買野餐食材。 東湧親子 走上天橋,見到指示牌一方寫着侯王宮,另一方寫着東湧炮臺。
東湧親子: 香港尖沙咀華美達華麗酒店
北大嶼山醫院第一期工程於2012年年底落成,於2013年9月24日啟用,於2014年9月25日起全面投入服務,並增設部分類別住院、外科、內科及骨科等服務。 現時北大嶼山醫院平臺的市區的士站和大嶼山的士站已運作中,而新大嶼山巴士37H線亦已於2015年10月10日起開始運作。 2012年6月11日,政府展開東湧新市鎮擴展研究,以期完善東湧的發展規模,應付長遠房屋需求及滿足東湧居民的需要,同時探討港珠澳大橋及第三條跑道給予東湧的發展潛力和機遇,作為香港連接珠三角的商業物流點。 擴展研究的公眾參與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首階段於2012年6至8月期間舉行,以收集的意見用作制定初步大綱發展圖。
東湧親子: 東湧親子酒店 每晚可低至 HK$922
東湧炮臺在清代稱為「東湧所城」,為大鵬灣右營的海軍總部。 炮臺正門的刻字,說明炮臺建於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 炮臺北牆上裝有6尊大炮,其中2尊分別建造於1805年及1809年。 1898年新界租借給英國,清兵撤出炮臺,炮臺先作為警署之用,其後用作華英中學校舍、東湧鄉事委員會及東湧公立學校。 自1999年東湧新市鎮獨立成為一個區議會選區起,東湧舊碼頭(馬灣湧)一帶維持劃入大嶼山選區。
東湧親子: 酒店
欲進入東湧文東路體育館兒童遊戲室的家長及小朋友可於每節遊玩時間前到遊戲室外排隊,每節限四十位兒童,每位兒童可帶同一位家長入內。 乘港鐵到東湧站,再到巴士總站轉乘S52巴士,直接到飛行服務隊南運路/機場維修區下車,班次約20分鐘一班。 Shawn 媽媽去影相當天天氣很好,拍了很多美美的照片。 提提大家出發前記得查看日落時間,因為日落瞬間即逝,要好好把握,建議最少日落前一小時到訪。
東湧親子: 香港灣仔帝盛酒店
整個發展計劃於1994年開始動工,公共屋邨富東邨及裕東苑於1997年落成,而私人屋苑東堤灣畔和東薈城則分別於1999年和2000年落成,東湧地鐵站亦建於其中。 1989年制訂的《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正式決定新機場將在赤鱲角興建,東湧新市鎮的發展亦得到確定。 東湧新市鎮的第1期發展計劃納入《香港機場核心計劃》當中,目標乃成為機場的支援社區。 1992年完成的《北大嶼山發展研究》則為整個東湧新市鎮的規劃及發展訂定大綱,並建議新市鎮的人口容量為26萬人。 東湧設有多間政府及私人診所,例如東湧健康中心,每日平均有一至兩位醫生駐診。
東湧親子: 大嶼山
棚屋主要由木板,鋅鐵板和柚木板建成,再以坤甸木作支柱。 村內有海鮮酒家、理髮店和舊式士多,可品嚐海鮮如東湧蜆、鱲魚、藍花蟹等。 走出港鐵站後徒步沿着順東路西北方向行,就會到達東湧小炮臺小徑入口,往上走約250級樓梯即可到達觀景亭,然後往下走就會抵東湧道北到東湧小炮臺。 東湧有不少熱門行山路線,同時兼具古蹟和漁村美景,一條路線已可走過炮臺古蹟、千年漁村、天然河流的紅樹林,沿路更有大片草地適合野餐,滿足4個願望。
東湧親子: 東湧親子古蹟遊 賞漁村美景 觀城堡式炮臺
除了乘坐昂坪360纜車,亦可乘坐23新大嶼山巴士。 東湧親子 一到市集便會看見8座大鼓,上面分別印有如意、吉祥、快樂、平安等8組祝福字詞。 東湧炮臺是城堡式建築,城牆以堅固的花崗石建造,長約225呎、高約10呎,牆垣闊15呎。 城牆分為東西北3道拱形城門,分別為「拱辰」、「接秀」及「聯庚」,均純以麻條石砌成。 炮臺仍保留置於水泥炮座上的6尊赭墨色大炮,炮身刻有清晰字樣,最早的建造於1805年,第4門大炮則寫上「重一千二百斤」,能如此完整保留實屬可貴。 東湧新市鎮拓展的環境評估報告於2016年4月8日獲有條件許可,相應的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於2017年2月17日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