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街坊會組織的工作模式,透視了長洲島社區的空間結構,形成了非常獨特的協作文化,是香港其他社區少見的。 長洲太平清醮 參與巡遊的各團體,分別有不同的表演內容,包括有醒獅、潮洲音樂、大小麒麟、大小頭牌、彩旗隊、北帝寶劍、管樂步操隊等,(圖6)而最為人津津樂道、吸引眼球的十五、六臺飄色,穿插其中,飄色題材有古有今,亦中亦外,經常成為傳媒焦點。 近年,太平清醮的項目愈趨多元化,內容主要分為三大環節,包括出巡、超幽和搶包山。

在選定道士團體後,需要進行多項事前儀式,最先是上表,向天、地、水、陽三界四府的神明發出邀請,將寫有鄉民名字的表文用雞冠血去穢後,連同「功曹馬」一同火化。 上表分3次舉行(頭表、二表、三表),第三表通常在醮期前一天舉行。 長洲太平清醮 「建醮委員會」首要是選出打醮時侍奉神明的代表,一般鄉村稱之為緣首,而長洲、元朗等墟市則稱為「總理」或「值理」。 香港的太平清醮首先需要問杯選緣首,大部份地方的緣首的數目都是9人,可是大埔泰亨鄉有10人(在1920年以前有20名緣首)、粉嶺龍躍頭鄉有15人、元朗錦田鄉有60人,而元朗廈村鄉於1984年的醮會,稱為緣首就有300人之多。 籌備工作包括招標承投各項事務,如喃嘸團體、紙紮祭品、承建醮棚及戲棚、安裝電燈、招聘戲班和承辦齋筵等。

長洲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 (香港) – 旅遊景點點評 – Tripadvisor

打醮一般是定期舉行,時限卻不一,視乎每個地方而定。 例如長洲太平清醮會於每年的農曆四月舉行,而上水鄉太平清醮則每60年才會舉行一次。 香港大部份打醮以「太平清醮」為名,只有部份西貢、大埔之部份醮會稱為「安龍清醮」,也稱為「安龍醮」,而一日醮會稱為「洪文清醮」。 在香港新界鄉村打醮儀式主要由來自寶安縣或東莞縣源自龍虎山天師府正一派的喃嘸主持,按一套古老傳統程序進行法事,以吹、打、喃、跳、唱為主,強調「保境酬恩、許願酬還」。 現時大部分醮會均由「元朗陳鈞道院」或「永安道院」主理。

  • 在正醮日晚上舉行「迎聖」儀式,是恭請三清至尊、城隍和村內的主神前來參加醮事。
  • 勘輿家會向建醮委員會提交吉課,詳列醮場座向和相關儀式的舉行日期及時辰,並列有各儀式的相沖生肖。
  • 相傳清朝時期,長洲居民爲了消除瘟疫,向北帝祈福,以驅除疫症,自此每年舉辦太平清醮。
  • 值理會多名職員指他們手持盾牌及長槍是攻擊性武器,在佛誕前遊行是不尊重神靈,是挑釁行爲,不容許他們進入北帝廟範圍。
  • 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人及海外遊客前往參觀,令太平清醮由原來一個純地區性的宗教活動,發展成今日中外聞名的節慶,實有助承傳傳統及文化保育,不致讓傳統習俗湮沒。

今年,太平清醮於5月23日至27日舉行,而飄色會景巡遊將於26日(佛誕日)舉行。 如今,長洲太平清醮已有過百年曆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飄色會景巡遊則是其中一項“重頭戲”。 停辦三年的「包山嘉年華」今年復辦,活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合辦,搶包山最初為長洲島民自由參與的一項民俗活動,攀爬上掛滿「幽包」的包山架搶奪包子,認為祭祀後的「幽包」有祈福的寓意。

長洲太平清醮: 平安包

而我本身是從事平面設計及攝影工作,我也曾在浸大電影學院教書。 我們幾個因為已經退休,所以時間較多,也邀請其他友好、年青人、小妺妹也會來幫忙的。 飄色組和服裝組,開始的時候是大家一起先定下主題,再各自跟進。 會景巡遊在下午舉行,一支支繽紛奪目的飄色隊伍上街巡遊,萬人空巷。 小演員穿上特色服裝,扮演歷史人物或時事名人,仿如「騰雲駕霧」。

隨着時代影響文化而改變,宗教儀式不斷被簡化,居民參與亦逐漸地減退,有餐廳在醮會期間破戒出售葷菜,近年麥當勞長洲分店更會配合習俗整日停止供應蛋奶及肉類食品,並期間限定供應“素菇包”。 長洲太平清醮2025 長洲太平清醮在旅遊業的推廣及贊助商的支持下,出現了商業化的現象,例如推出了以平安包爲題材的平安扇、平安鎖匙扣及平安環保購物袋等等,平安包更衍生了多款美味味道。 整個建醮的高潮在「祭大幽」或「超幽散醮」,是向幽鬼分衣施食,有超渡作用的善行,在儀式進行前會將紙紥的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大士王)抬起環鄉走一圈,俗稱「大士出巡」。

長洲太平清醮: 道士

例如,打醮期間只許食素,大型連鎖快餐店便曾特意推出素菇飽,表示「入鄉隨俗」。 作為食用的平安包本來只有蓮蓉餡,現在為了吸引遊客購買,於是推出香芋、南瓜蓮蓉及綠茶紅豆餡,開拓新客源。 現在平安包上甚至可印上卡通人物圖案,迎合兒童市場。 以平安包為主題的紀念品更多不勝數,包山鎖匙扣、錢包、膠扇等皆成為熱賣商品。

大多鄉村以連續3次或5次打到「勝杯」(筊杯一正一反)或打到最多勝杯數目決定緣首次序。 「頭名緣首」是眾緣首的首要,手捧稱為「意者」或「意文」的人名簿和「意亭」,在各項儀式中出任建醮社區代表,於醮期後可分得多項供品,包括進行儀式中手持「意亭」內的小關刀。 打醮的日期通常需要聘請勘輿家按照頭名緣首的年生八字選擇吉日,這份時間表稱為「吉課」,在香港大多邀請蔡步真堂的蔡伯勵負責。 勘輿家會向建醮委員會提交吉課,詳列醮場座向和相關儀式的舉行日期及時辰,並列有各儀式的相沖生肖。 相傳在清朝中葉,長洲發生瘟疫,居民於是邀請海陸豐喃嘸師傅在北帝廟前設壇拜懺,超渡水陸孤魂,奉北帝神像綏靖遊行街道,其後瘟疫消除。

長洲太平清醮: 文化特徵

唯1978年發生包山倒塌的慘劇,活動一度停辦,直到2004年恢復,「搶包山」演變成了一項專業的體育運動,包山架也由竹架改為鋼架。 長洲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正醮日的重頭戲還有搶包山活動,源自於打醮的「祭幽」儀式,酬謝神明保祐,並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在四月初八晚間,島上舉行超度幽魂的儀式,「平安包」過去稱為「幽包」,是祭祀用的包子。 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於5月23日至27日(黃曆四月初五至初九)舉行,受疫情影響三年,今年的長洲太平清醮將基本恢復過往的活動流程,但在場地佈置、飄色巡遊主題方面都有些許改變。

長洲太平清醮: 儀式

「例戲」有《賀壽》、《加官》、《仙姬大送子》及《六國大封相》,具有善頌善禱的意義。 長洲太平清醮2025 「取水」又稱為「取龍水」,是到區內的主要水源河中,取水淨壇的儀式。 水是社區生命之源,需要到建醮社區內清潔的水源汲取,貯於大缸中經符籙去穢,密封後置於醮棚內的「三清壇」,待醮期完畢後再分發鄉民。 建醮的宗教儀式大部分在稱為「喃嘸棚」的道壇進行,亦有將道壇設於社區主廟之內,正一派道壇前設有外壇(天壇),貼有「職榜」及設置「天師壇」,進口由龍、虎二將守衛,內掛「十王圖」,上懸「大羅天」,設置「三清壇」。

長洲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

為慶祝香港主權移交十週年及香港道教聯合會40週年,並為全球祈福,於2007年11月13日至24日,於荃灣圓玄學院舉行太上金籙羅天大醮[22]。 長洲太平清醮2025 南鬥注生,北斗延壽,道士用米堆砌成南、北斗和代表福、祿、壽的麒麟、鹿和龜的形狀,在壇前掛上七七四十九個燈籠,祈求鬥姥延壽降福。 儀式完畢,鄉民取米回家,或置米缸,或煮成飯、粥,以保福壽。

長洲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 2023

在1980年代以前,主理建醮儀式的是正一派的喃嘸,但隨著時間改變,亦有部分鄉村和墟市聘請全真道道壇經生主理,是以誦經拜懺為主的儀式,而經生有男有女,業餘女性更佔多數,打破建醮以男性為主的傳統,主要由圓玄學院或青松觀主理。 「分燈進燭」又稱「分燈晉燭」,「燈」與「丁」發音相近,道士用代表玉清的燃點蠟燭分別點燃代表上清和太清的蠟燭,再分點其他蠟燭,「分燈」就如分丁,祈求人丁興旺、生生不息;由緣首將點燃著的蠟燭拿到神壇前稱為「進燭」,為村內人丁作神前登記。 而「禁壇打武」是潔淨醮棚的儀式,「禁壇」前半先是在祖師壇敕水淨壇,旨在潔淨醮場,讓神明降臨。

長洲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承傳習俗?

在明朝和清朝祈禳災祥和祭祀無主孤魂是屬於地方官司會同城隍神的責任,但在香港的打醮,概具備國家容許的「春祈秋報、驅瘟逐疫」、「春秋迎賽、祈年報穀」的元素,更把原本由官僚負責的祈禳和祭厲儀式地方化。 太平清醮在香港一般簡稱為「打醮」,而亦有稱為「安龍清醮」,是一種保平安的祈安醮,用以保境祈陽、許願酬還。 香港的太平清醮定期舉行,週期由最短1年以至長達60年,普遍的漁業社區每2年或7年舉行一次,多選在農曆四、五月;而農業社區則每5年、10年或前後10年(9年)舉行一次太平清醮,大多選在農曆十月進行。 因為疫情停辦三年的長洲太平清醮飄色巡遊,今年復辦。 長洲太平清醮 飄色會景巡遊在長洲太平清醮正醮日舉行,今年將於5月26日(黃曆四月初八)下午2時從北帝廟起步,繞長洲主要幹道一週,歷時約兩個小時。 道教祈福儀式「恭迎聖駕」的一個環節,道士將在長枱上鋪上米粒,舉行科儀後,市民將一擁而上搶福米,場面十分熱鬧。

長洲太平清醮: Cheung Chau Bun Festival 長洲太平清醮

自此之後,“搶包山”於翌年開始停辦,大會改以分派形式將平安包發給島上街坊。 長洲太平清醮的行政組織是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於百多年前成立,由熱心參與打醮事務的居民所組成。 初時長洲居民有門戶之見,不同祖籍的居民聚居於不同的街道,惠州、海陸豐(同屬福佬民系)、潮州族羣居於北社街和新興街,廣府人居於島上商業中心的大新、中興及興隆街,統稱爲陸上居民,而被稱爲蜑家人的水上居民則聚居島西南端的西灣。 在1960年以前,必須是惠海陸潮府籍的會員纔可以擔任值理,其後才放寬限制,廣府人也可以參與其中。 近年值理會更增設了不少職位,如各種的名譽會長、顧問等,主要是爲了籌募經費。

長洲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重返香港長洲 飄色師傅堅守百年傳統

緣首是在神前被選出代表「闔鄉醮信人等」在打醮儀式進行時拜神的人,獲選為緣首是難得的榮耀,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地區的年青人怕辛苦和嫌老套而不願擔任緣首,有鄉村要用金錢報酬吸引成員參加。 有些醮會設有廚竈烹調齋菜,並設有辦事處處理大小事務,而參與的村落亦多會設置稱為「公廠」的事務所,讓村民在內用膳和休息。 隨著時代進步,太平清醮亦日益商業化,除一般售賣香燭和小食的攤販外,泰亨鄉的醮會更有紀念精品出售。 而長洲太平清醮的平安包及相關紀念品更是一門大生意。 另外臨近太平清醮,舉辦的村落家家戶戶門前也掛著漂亮的粉紅色燈籠,有「平安」的喻意,須要支付「醮金」纔可以擁有, 醮金為可太平清醮帶來部份的經費。

長洲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重返香港長洲 飄色師傅堅守百年傳統

該公司向商標註冊處填報的資料,商品或服務說明為28及30類別,即遊戲器具和玩具及食物產品。 食物產品包括咖啡、茶等代用品;米、麵粉和穀類製品;麵包、糕點和甜品,以至食鹽、醋等等。 隨著時代影響文化而改變,宗教儀式不斷被簡化,居民參與亦逐漸地減退,有餐廳在醮會期間破戒出售葷菜,近年麥當勞長洲分店更會配合習俗整日停止供應蛋奶及肉類食品,並期間限定供應「素菇包」。 長洲太平清醮在旅遊業的推廣及贊助商的支持下,出現了商業化的現象,例如推出了以平安包為題材的平安扇、平安鎖匙扣及平安環保購物袋等等,平安包更衍生了多款美味味道。 在醮期前按「吉課」的指定日期開搭醮棚、開工紮作和進火用齋竈等,期間各項的負責單位各自進行簡單的儀式,如搭棚工人參拜后土、戲班拜地頭和演出「破臺戲」《祭白虎》及齋廚拜「九天雲廚鑒齋大使」和「東廚司令定福竈君」等,建醮社區鄉民無須參與。

長洲太平清醮是極具特色的離島區漢族傳統習俗,“搶包山”比賽和“飄色”會景巡遊是節慶中的兩大亮點。 2011年6月,長洲太平清醮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月不是去香港的最好季節,但是爲了能趕上這個難逢的節日還是把行程定在了五月。 會景巡遊在下午舉行,一支支繽紛奪目的飄色隊伍上街巡遊,萬人空巷。 小演員穿上特色服裝,扮演歷史人物或時事名人,仿如「騰雲駕霧」。 為確保巡遊順利舉行,政府會與主辦單位做好多方面的準備,包括制定巡遊期間維持秩序的安排、在太平清醮前洗街等。

長洲太平清醮: 儀式

因為新興街街坊會會址的樓底矮,所以飄色設計需要較多的接駁位。 長洲的飄色跟沙灣飄色不同,長洲的工藝著重掩藏,即許多的接駁位是以裝置隱藏的,同時創用了活動方式,可以上下轉動,茶壼也可以轉動。 現在這裏依然是人最多的地方,遊客在這裏拍照留影,本地人來這裏的上相祈福,香火鼎盛、煙霧繚繞。 美國《時代週刊》把長洲“太平清醮”評爲“全球十大古怪節日”之一。

太平清醮舉辦的日期有農業社區和漁業社區的分別,農業社區如新界的錦田鄉多在農曆十月、十一月舉行,而漁業社區如長洲,則在農曆四月、五月舉行。 鄰近的長洲興隆街同樣設計了醫護主題飄色,其餘幾臺飄色則用黑色薄膜蓋住,留待巡遊現場揭祕。 長洲太平清醮 興隆街街坊會主席曹秋明告訴記者,今年長洲共有8條飄色會景巡遊隊伍,分別由5個街坊會、2個體育會和1個同鄉會組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