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教授中國文化、歷史與旅遊、中國中古史、中國近世史、香港史、歷代散文等。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及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創校校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 著作包括《人鬼神》、《詩詞曲格律淺說》、 《粵音正讀字彙》、《粵音平仄入門》、《文匯文選》、《周易知行》、《漢唐詩雜說》、《談學習,憶名師》等。 整個頒獎典禮順利完成,各個獎項經已塵埃落定,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葉佩珠女士祝賀各位得獎同學,並希望同學能在書中找到閱讀的樂趣。

  • 各小學於初賽階段可提名不少於20名學生參與,初賽將於4至5月以網上形式舉行,準決賽和決賽則於6至7月在電視臺進行。
  • 考驗觀察力同團隊合作解難,同學先睇一段動畫片,然後喺指定賽道分別進行競技環節。
  • 第40屆比賽開始跳出錄影廠,到訪香港國際機場、港鐵沿線及香港警務署總部及香港警察偵緝訓練中心接受連串考驗。
  • 第二關:各組合作穿綁鞋帶之後打結並掛上鞋,最快掛上最多鞋子的組別為之第一名。
  • 競技名稱︰我要做Model

第三關︰步步「棋」兵 以鐵路路線圖作棋盤,上面有各種機關,一位隊員擲骰,一位隊員依照所得數字在棋盤上行走,並尋找金幣,另一位隊員則負責往挑戰站接受考驗。 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印度憑藉人口龐大加上撫養比率偏低,正處「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3)   (8分) 」時期,料可帶來壓倒的經濟潛力。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小學常識挑戰賽2022 現已接受報名

187國以受養人數比率從少至多排序,印度現排第43位,2048年將升至第23位;中國則由現時第30位跌至146位。 這意味印度勞動力大而 (2)   (8分)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少於中國。 自從聯合國於1950年代開始估算人口, (1)   (8分) 一直是人口最多國家,印度則長居第二。 印度現時逾14億人口約為該國70年前的4倍,而65歲人口佔總人口7%,未滿25歲人口則逾四成。

每隊作答10條問題,每題有10秒作答時間,答中可得20分,答錯或棄權不扣分,不設補答。 第一關︰動動腦筋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三組同學輪流報數,由1數到50,在指定數字或它的倍數,要做出相應動作,否則會被淘汰出局。 考考大家的理解及分析能力,同學先看一段短片,然後回答問題,首五題是搶答題,答對加30分,答錯扣20分。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比賽流程

第一關:隊員合力用羽毛球拍運送20個網球到終點區,完成任務可加30分。 第二關:隊員用特製膠板,逐一繞過障礙,運送最多數量的網球到終點區。 中學方面,「傳承・想創—積極推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學校年度大獎」旨在通過推廣自主學習和電子學習,鼓勵學生多認識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表揚積極推動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的學校、教師和學生。 網上比賽簡介會在2021年1月13日下午4時30分舉行,有意參加簡報會的學校請於兩個工作天前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報名 。 請注意:有意參賽的學校即使沒有出席網上簡介會,也可報名參賽,並不會對參賽資格構成任何影響。

第44 屆「小學校際通識大賽2019」更參加競逐於菲律賓馬尼拉舉行之第24屆亞洲電視大獎並入圍「最佳遊戲或猜謎節目」最後4強,意義重大,值得鼓舞。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專攻東洋史學),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前教授、一帶一路文化鑒識專業協會主席。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以家族古月堂收藏之故,對古今地方掌故、書畫、陶瓷、金石、銘刻,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 著有《九龍城:香港地域研究之一》、《文才武略:唐宋時期的國家危機與管治精英》等。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比賽方式

中華文化燦爛多元,薪火不熄,代代相傳為加深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習興趣,教育局主辦、中國文化研究院協辦問答比賽,營造學習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氛圍,歡迎全港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參加。 各場比賽分三個回合進行,包括常識問答、睇片考腦筋及競技賽。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而晉身決賽同學更會走入社區,進行多個回合的競賽,經過學術必答題、競技賽及常識搶答題,爭奪冠、亞、季軍殊榮。 已經報名參加「小學校際通識大賽2019」的學校,並在「小學常識挑戰賽2018」成績最好的27間小學入圍比賽[2],27隊參賽學校需經歷初賽、9隊晉級複賽、最後有3隊進入決賽,以爭奪冠亞季軍寶座。 小學校際通識大賽2019(英語:Primary School Quiz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2019)是香港電臺及全港青年學藝比賽大會合辦的小學校際問答比賽,由預賽「小學常識挑戰賽2018」成績最好的27隊參加[1]。

  • 第二關:隊員用特製膠板,逐一繞過障礙,運送最多數量的網球到終點區。
  • 競技名稱︰粒粒粟米皆辛苦
  • 第二關:各組利用電池、電線及開關掣駁通電路,最快成功開着燈泡及風扇的組別為之第一名。
  • 每組派出兩位同學蒙上眼罩再抽問題紙,然後運用手扙跟隨指定路線兜個障礙物,將問題紙傳送畀指定位置嘅另一位同學,由對方喺箱內搜尋同配對正確答案。
  • 第二關:參賽學生合作砌骨牌,並於指定位置放入顏色牌,以骨牌推倒最多顏色牌的一組勝出。
  • 加入教大前,曾任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
  • 研究興趣涵蓋電視新聞製作、電視新聞報道、中國報告及媒體倫理。

由黃大鈞、沈殷怡、劉焯文(第2集知識睇片題及第10集至第13集競技藍紅綠)主持。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曾任教香港嶺南學院中文系(現嶺南大學),於1997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學,現為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開授科目包括古代漢語、中國語文學、高級中國語文學及政府及公共行政中文。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比賽詳情

競技名稱︰速度•電•競賽 第一關:各組學生抽出不同型號的電池並接力運送,限時內成功運送指定數量的電池可加30分。 第二關:各組利用電池、電線及開關掣駁通電路,最快成功開着燈泡及風扇的組別為之第一名。 鑑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小學常識挑戰賽2020」比賽將延期至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舉行,比賽時間及模式不變。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其後分別於約克大學及多倫多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 曾任教多倫多大學及約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前主任。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小學校際通識大賽2019

本計劃希望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生透過參加常識問答比賽,提高學習中文的興趣,並在老師指導下準備參賽,羣策羣力爭取好成績,從而培養出團隊合作精神。 為了增加比賽的競爭性,並提高公眾對比賽的關注度,部分賽事計劃在電視、網上及其他合適平臺播出。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為加強學生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的認識,教育局會將一系列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參考材料上載至比賽網站。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第一場

第一關:每組隊員輪流蒙着雙眼,聽從隊友指示,由起點區經過障礙物走到終點區投球,限時之內每位隊員皆成功投入一球,可得30分。 第二關:三組輪流投球入圓筒,以「過四關」形式連成直線,連成最多直線的組別為第一名。 進行第二關前可以考慮使用皇牌,如使用皇牌並於第二關勝出者可額外加30分;反之使用皇牌而未能勝出者會被扣20分。 比賽除設冠、亞、季軍獎項,並特設18區卓越表現獎和最積極參與學校獎。 每隊由10位四年級至六年級小學生組成,每隊派出3人擔任正選出賽,其他隊員擔任智囊團。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關於「小學校際常識大賽2021」

專著有《語言與文化》、《廣州音北京音對應手冊》等十多種,分別於內地、臺灣、香港及日本等地出版。 曾任香港中文教育學會會長及香港中國研究生會創會會長;現兼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及語文現代化學會顧問等職務。 香港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退休後移民澳洲,繼續弘傳中國文化,現任悉尼南洲國學社社長。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參賽資格

第二關:考驗地理常識同團隊合作,每組同學須於90秒內,喺大灣區地圖上正確位置寫上11個城市嘅名稱,清楚寫啱每個城市名稱同位置可得10分,寫錯唔扣分,限時之內最快寫啱全部11個城市額外加30分。 第三關:考驗算術能力同眼明手快,每組同學須於120秒內,計算四題唔同嘅數學題,然後分別用筷子夾出指定顏色嘅豆豆數目表示答案,每答啱一題可得20分,寫錯唔扣分,限時之內答啱全部問題額外加30分。 「小學常識挑戰賽2018」為「小學校際通識大賽2019」的預賽,希望入圍參加「小學校際通識大賽2019」的學校,需要以學校名義報名並派出最少5名學生參加「小學常識挑戰賽2018」。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今年適逢全港青年學藝比賽大會踏入第46年,新城廣播與學藝大會攜手合辦《小學校際常識大賽2021》,傾力製作益智有趣的比賽環節,並透過跨平臺的推廣活動,全面提昇學生的才能及思考力。 比賽自舉辦以來屢創佳績,透過比賽活用所學之知識,誘導學生關心社會、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廣受全港教育界人士及電視家庭觀眾熱烈歡迎及支持。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競技藍紅綠

經過由學者、教授及顧問組成的總選評判評分後,各組冠亞季軍及優異獎共40名已挑選出來。 總選評判認為參賽作品顯示出學生取材能以小見大,透過寬廣的閱讀視野、豐富的聯繫和想像能力,取書中的話中啟示或一些章節內容,深刻思考下寫出個人的感受和體會,寓意深遠。 從本屆作品可見同學的英語水平比往年提高了不少,不少作品融合生活及時事,觀點獨特。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第二關︰路路尋謎 三組同時進行,每組依據手上的「尋謎指南」,分別前往四個港鐵站完成指定任務,最短時間完成最多任務的組別為第一名。 競技名稱︰合力傳球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著作包括《新聞與傳播系這條路 ——選校入行參考》、《新聞是歷史的畫面:香港的電視新聞》及紀錄片《撼動》、《守道》。 有「活字典」之稱號,任教香港大學逾37年,曾任香港大學明德教授及中文系主任。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央文哲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清華大學榮譽研究員、南開大學榮譽教授及東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研究範圍包括:文字學、音韻學、出土文獻及《左傳》。 賽事採用淘汰制,第一回合初賽共有54隊參與,分為18組進行18場比賽,每場3隊角逐,成績最佳的1隊晉級,產生18支晉級第二回比賽的隊伍。 今年適逢全港青年學藝比賽大會踏入第48年,新城廣播與學藝大會攜手合辦《小學校際常識大賽2023》,傾力製作益智有趣的比賽環節,並透過跨平臺的推廣活動,全面提昇學生的才能及思考力。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小學

競技名稱︰麵團大作戰 第一關:每組三名學生輪流將麵團擲入與手帶顏色相同的方格內,擲入9個或以上麵團的組別完成任務,可得30分。 第二關:參賽學生在限時內須計算三條數學題,並按要求製作出相應數量及形狀的麵餅或湯圓。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小學校際常識大賽2021

第四關︰球球進帳 三組同時進行,球枱上有15個黑色球和3個顏色球。 參賽截止報名日期為2021年2月8日下午6時,請填妥報名錶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搶答環節10分鐘,參賽隊伍須按動搶答器,按鍵後待主持叫出隊名方可作答,5秒內不作答當作棄權。 若首先搶答隊伍答錯或棄權,其他隊伍可補答,答中可得20分,補答答錯或棄權扣10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