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屬於經典牛排部位,當然價位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僅次於菲力。 如果你願意把肉眼切薄片燒烤或者火鍋,除了成本以外沒有任何毛病。 說到煎牛扒,普遍大眾都會先選擇西冷牛扒(Sirloin)或肉眼牛扒(Rib-Eye)。 肉眼扒 肉眼牛扒屬於肋脊部位,脂肪比例較高,油花豐富,味道甘香,口感軟腍,肉味較西冷牛扒淡;西冷牛扒屬於後腰脊部位,較有嚼勁,肉味比肉眼濃鬱,油花不算多,但分佈平均,而且有彈性。 至於是西冷牛扒抑或肉眼牛扒較好,其實只不過因應個人口味罷了。 而關於牛排的品種,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牛排的品種主要是安格斯牛、和牛這兩大牛種。
- 日本和牛雪花較多,相對上油分重,不過有些人略嫌油膩;美國牛相對油花少,但肉味最濃。
- 一份85克的肋眼含有15克蛋白質,17克脂肪,213卡路里。
- 創新:「Beyond imagination, beyond your taste buds」,不斷改善食物和服務質素,讓顧客得到比享受美食以外更多的體驗。
- 也有大廚刻意留下中間的筋,營造帶筋帶肉的口感,做中式燉煮、焗烤、香煎,很受食客喜愛。
- 谷飼牛肉則是來自以糧食穀物飼養若干天數的牛隻,因爲穀物的營養較爲均衡並含有高能量,所以脂肪含量較高,並且瘦肉呈現均勻紅色,肥肉呈現均勻白色,擁有更加多汁美味的口感。
- 肉眼牛排又稱眼肉牛排,通常牛排中間有一塊白色脂肪,讓牛排的一部分外形看上去特別像眼睛,因此而得名眼肉牛排,並不是指眼睛周圍的肉。
- 相對肉眼牛排來說,西冷牛排所處的部位是牛運動量較多的地方,因此肉質比較柴硬,喫起來牛肉風味更加濃郁。
一般牛扒厚2吋或以上,或平底鑊放不下大型牛扒如T-Bone、斧頭扒時,使用焗爐較佳。 肉眼扒 可先預熱焗爐至200度,然後以平底鑊煎封牛扒兩面至金黃色,再放進焗爐焗10-20分鐘,時間視乎牛扒厚度及大細而調整。 當牛扒煎封受熱,接觸鑊面的一邊煎至金黃色後,便可反轉煎另一面。 傳熱較好的平底鑊大概3分鐘便可上碟,這樣牛扒煎出來約五成熟,但仍要視乎牛扒的厚度、爐的火力。 急凍牛扒可放在冰格冷藏,翌日煮食的話,前一天將牛扒放去攝氏4度的菜格,解凍約12小時。 煮前再放於室溫1小時,待牛扒回溫至約攝氏20度纔去煎,這樣可避免煎牛扒時,中間肉心還是冰凍,難控制生熟程度。
肉眼扒: 澳洲怎麼會有和牛?
安格斯黑牛Aberdeen 肉眼扒 Angus,源自蘇格蘭亞伯丁Aberdeen與安格斯Angus山谷之間的古老黑牛品種。 一是利用小牛在這個階段,快速成長的優勢下,餵食穀物,使他們短期內,大約10至14個月大時,長到300至400公斤,然後屠宰,這就是所謂的「小牛」。 從小牛出生至6到10個月大,期間牠們主要喝牛奶長大,也會混和一些牧草、飼料,使牠們的胃漸漸地發育,大約會慢慢長到180至280公斤,然後斷奶,進到下一個階段。
其實這個跟切割方法有關係,即使是澳洲的同一個屠廠,有時候也會有不同的切割。 創新:「Beyond imagination, beyond your taste buds」,不斷改善食物和服務質素,讓顧客得到比享受美食以外更多的體驗。 熱誠:向世界各地搜羅高品質食材,推廣優質食材到不同階層的人,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顧客第一:以顧客為本,著重意見回饋,由肉室幫你格到最抵價,食品質素我地幫你睇到實。 冰鮮牛扒入口及運送時一直保持在0度至4度內,並以真空包裝處理,肉質能保持彈性及柔軟,所以一般高級扒房餐廳及大酒店都會購入此類牛扒。
肉眼扒: 日本食肉格付協會 JMGA
而正式開始煎牛排前,平底鍋一定要預熱到合適的溫度,才能讓牛排發生美拉德反應,通常以平底鍋滴水汽化爲準。 特優(Prime)雖然是美國牛排的最高等級,但產量僅僅佔市場份額2%,數量稀少且價格昂貴,幾乎全部用來供應給美國的高檔餐廳、酒店,在國內市場上基本見不到。 國產牛排一般出自東北地區、內蒙地區、新疆地區,進口牛排則一般產自澳洲(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巴西、烏拉圭、阿根廷等地。 從價格方面來說,因爲谷飼的成本相對較高,所以谷飼牛肉要比草飼牛肉貴;從口感方面來說,草飼牛肉的口感相對較硬,沒有谷飼牛肉的多汁體驗。 草飼牛肉來自天然草原上放牧飼養的牛隻,飼養時間長,由於運動較多,所以草飼牛肉的肉質相對精瘦,脂肪較少,需要更高的烹飪技巧。 肉眼牛排(rib-eye),作爲全球公認的三大經典牛排之一,風味獨特,一直是各路美食達人口中的美食代表之一。
- 例如澳洲和牛,就以雪花紋理的細密度分成M4至M12級,數字愈高品質愈好。
- 急凍牛扒可放在冰格冷藏,翌日煮食的話,前一天將牛扒放去攝氏4度的菜格,解凍約12小時。
- 根據加拿大牛肉協會 Canadian Beef 資料,Rib Eye 的脂肪含量比 Sirloin 高三倍!
- 除非特別厚切,如果不超過2.5cm的,一般硬煎就能得到比較理想的外殼焦脆和中心熟度。
- 以每100克生肉計算,最高脂的是牛腩,有27克脂肪;其次是肉眼,有22克脂肪。
菲力這塊肉牛平時幾乎運動不到,所以肉質纖維非常細膩,口感鮮嫩。 提提大家,一般高品質的肉眼/西冷牛扒最好不用超過5成熟,要好好掌握熟成的程度,才能食出真正肉眼/西冷牛扒的味道。 正所謂工多藝熟,大家就多多親自下廚,慢慢就可以成為住家的牛扒廚神。 從上圖可見,較低脂的有5個部位,包括:側腹、西冷、後腿、牛柳和腹肉。 以每100克生肉計算,脂肪最低的是腹肉,只有6克;其次是西冷和後腿,均為7克。 至於較高脂的首5位則包括:牛腩、肉眼、肩胛肉眼、牛舌、T-骨。
肉眼扒: 肉眼扒
國內牛排市場上的澳洲和牛一般都澳洲混血和牛,肉質要比澳洲安格斯牛更好。 例如澳洲和牛,就以雪花紋理的細密度分成M4至M12級,數字愈高品質愈好。 也可向凍肉舖查詢,例如日本和牛產地會向批發商提供木牌或證書,證明牛隻出處,可信性提高。 當中,脂肪交雜程度BMS,1級至5級的分級標準,我特別拿出來說,因為最多人愛看的,也是最多人看得懂的,也就是油花分佈,因為非常直觀。
AUS-MEAT 屬於較舊的評鑑標準,主要評鑑的項目有油花分佈、肋眼肌的脂肪厚度、面積、脂防顏色、肉質顏色。 但加拿大將牛隻成熟度視為評級重要的指標,只要牛隻發展過於成熟,不管油花分佈程度BMS或是肉質軟嫩程度極佳,仍會被評為D級。 二是,美國牛隻成熟度對美國USDA評級影響不大,只要他的油花分佈程度BMS不錯,仍會被評為U.S.Prime等級。 牛肉等級主要是由牛隻成熟度Maturity以及肋眼肌(第12及第13根肋骨間)的牛肉脂肪交雜基準 BMS ,這2種因素來決定。 肋眼是屬於基本切割的牛排部位,所以在大部分牛排商家都能買到。
肉眼扒: 加拿大與美國分級有差別嗎?
肉眼牛排屬於牛背肌的一部分,位於上腦和西冷之間,取自牛肋骨邊上的肉,又被稱爲肋眼牛排。 因爲這一部分處於牛不會經常運動的上腰部,運動量較少,所以肉眼牛排的油花比較豐富,一般都是肥瘦相間,煎制好後既鮮嫩多汁,也有着牛肉本身的嚼勁,給人帶來的口感層次極爲豐富。 肉質分級,主要由肋眼肌的「脂肪交雜程度BMS」、「肌肉組成」、「肉色」、「脂肪顏色」,4項,作為評級標準。 肉眼扒即是肋脊肉,中心部位有一塊像眼睛一樣的的油花,因而得名。 和牛則是目前全球公認的優秀肉牛品種,牛肉自帶明顯的大理石花紋,因此還被稱爲雪花牛肉,目前比較知名的是日本和牛、澳洲和牛。 澳洲和牛是從日本引進和牛品種而培育出來的,分爲澳洲純血和牛、澳洲混血和牛,澳洲純血和牛的品質在某一程度上甚至略有超過日本純血和牛。
肉眼扒: 美國安格斯T骨牛扒450g up
眼肉牛排把鮮嫩和嚼勁平衡到恰到好處,豐富油脂的味道甜美又飽滿。 首先當然是顏值能打,另外就是好喫,由於取自牛全身最不經常活動的上腰部,運動量非常少,因此肉質鮮嫩,油花豐富又不過剩。 油花決定了牛排的風味,它的分佈也決定了肉質的軟嫩多汁程度。
肉眼扒: #5710 美國PRIME肉眼扒 1 – 7kg US Prime Ribeye Steak
除非特別厚切,如果不超過2.5cm的,一般硬煎就能得到比較理想的外殼焦脆和中心熟度。 太厚的當然要藉助烤箱、慢煮、燻烤等設備來讓內部的受熱更加均勻。 印象最深的烹飪方式應該是Alamazan Kitchen裏那塊播放率超高,配合着不可描述醬汁的Delmonico牛排了。 所以你如果只是想喫塊眼肉,那其實買戰斧並不划算,因爲骨頭也會算重量。
肉眼扒: 煎牛扒知識10.如何得知牛扒的生熟程度?
日本的牛排等級標準,是按照牛的可食用率(可食用牛肉的佔比)、大理石紋來劃分的,總共分爲15個級別。 其中,可食用比率分爲A、B、C三個級別,大理石紋分爲1~5這五個層級,也就是分爲A1~A5、B1~B5、C1~C5。 而且西冷牛排的外觀非常具有辨識度,通常在牛排的外沿有一圈帶肉筋的脂肪,整體形狀呈長條形,脂肪一般都集中分佈在邊沿部分,很容易就可以把西冷牛排和肉眼牛排區別開來。 所以,最高等級「A5」,是非常難達到的門檻,必須肉質分級中的評級,全部拿到第5級,並且精肉率A級,才能被評為「A5」。 AUS-MEAT對於油花分佈的評級與油花分佈程度BMS非常類似,但只有1級至9級,依照油花多寡分級,1級為最少,9級為最多。
肉眼扒: 肉質有差嗎?
2.包裝:最新的牛扒包裝方法是Skin Pack,以真空形態保持新鮮度,食客買前可檢查肉與包裝袋之間有沒有虛位,避免購買疏了氣的包裝牛扒。 肉質腍軟偏瘦,鮮香味濃,可切成肉絲、肉片、肉丁或碎肉之用;適宜用醬滷、燜燉、紅燒、蒸煮等的烹調方法處理。 所以和牛也算是國產牛,但因為「和牛」這兩個字價值相當高,和牛一定會標示為「和牛」,所以市面上才會看到「國產牛」與「和牛」兩種肉。 和牛一出生就需要紀錄血統證明與牛隻相關的資料,會追溯到3代,還會賦予「牛隻個體識別番號」,能說是他們的身分證。
肉眼扒: 煎牛扒知識4.邊款牛扒最抵食?
有些品牌牛,規定需要30個月以上的育肥,以確保最高品質的肉質,如松阪最高級的「特產松阪牛」,在臺灣是喫不到的。 日本,牛隻性別也是有分別的,但通常市面上看到的都是閹公牛或是未生育過的母牛,因為公牛都拿去當作種牛了,拿來喫太浪費了。 MSA於油花分佈的評級,其實也算類似,但數字相當大,為 100至1100,MSA 肉眼扒2025 100為最少,MSA 1100為最多。
肉眼扒: Bonus 加拿大精肉率分級 Yield Grade
「Nutri Life營養顧問中心」註冊營養師陳司卓(Sally)表示,不同部位的牛扒,脂肪含量也不同,肉眼的脂肪含量至少比牛柳高3倍。 Sally更列出牛隻較高脂、較低脂的部位,「鋸扒」的話,她首推封門柳。 最後,牛柳 Tenderloin ,或Fillet,是牛的腰脊中的 T-骨切出來的肉,肉質最嫩滑,但價錢亦較貴。 至於脂肪含量方面,以西冷含最低脂肪,其次是牛柳,T骨扒,最肥是肉眼扒。 根據加拿大牛肉協會 Canadian Beef 資料,Rib Eye 的脂肪含量比 Sirloin 高三倍!
一份85克的肋眼含有15克蛋白質,17克脂肪,213卡路里。 「肉室」努力搜羅最優質的食材,並以最優惠的價格提供給客人。 肉眼扒 肉眼扒2025 與此同時,我們非常注重顧客的互動和反饋,不斷改進服務、產品和優化網店。 肉室的產品主要為急凍肉類和海產,亦有售賣即食產品、包裝小食及甜品等,未來亦會不斷搜羅更多優質的新產品,讓更多香港人品嚐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食物安全,食得健康」是我們的宗旨,肉室自設食品加工場,配備現代化的切割及包裝器材,並設有冷藏庫貯藏來貨及成品,確保食物安全及衛生。
最後的關鍵點,就是牛排煎好後,記得把牛排放在溫熱的餐盤中靜置5分鐘左右,這樣能讓四散的肉汁逐漸迴流,從而提升口感體驗。 很多人煎好牛排後,既沒有用溫熱的餐盤盛放牛排,也沒有花時間靜置,纔會在喫牛排的時候感受不到美味。 肉眼扒 在網上有各種家庭牛排的做法,我就不在這裏多做介紹,但要給大家講一講牛排烹飪過程中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