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亦是香港野生猴主要棲息地,行山時記得不要隨便餵飼挑釁猴子。 今天由西灣亭出發的路上,都有吊鐘花相伴,她燦爛得教人忘掉憂愁。 即使我要踏上崎嶇的山路,我仍能堅持繼續去行,因為我確信只要撥開茂密的叢林,更美好的風光便會出現在眼前。

  • 不久以前曾經試走蠄蟝石頂,但走上了小山崗後卻良久找不到路口,離去前纔有所發現,但也花了不少時間,只好留待今次再走。
  • 曾淑雅在7月中分享了她行梧桐寨瀑布的照片,她留言表示:「夏日熱辣辣!親親大自然!有山有水之梧桐寨瀑布!」梧桐寨是香港最聞名的郊遊景點,分別有井底瀑、中瀑、主瀑及散髮瀑,其中主瀑是香港最高的瀑布。
  • 曾淑雅在7月8日早上約了鄧伊程去屯門行山,由屯門港鐵站出發,行到杯渡路的盡頭,接麥理浩徑上山,至分岔口轉左,行屯門徑,前往著名打卡勝地「彩虹欄杆」。
  • 路況起伏不平,部份路段斜度甚高,新手難言輕易應付。
  • 這段路全是石屎鋪砌,乃是往大浪西灣的必經之路。
  • 值得一提,西灣亭的電話訊號較差,可能未必上到網或者打到電話,電召叫車或會有困難。
  • 上到鳳凰山頂,她與朋友續沿鳳凰徑走,行到昂坪落山,到天壇大佛時約下午1時半。

多提一句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同時應的把垃圾帶至市區才扔,以免再出現西灣亭通地垃圾悲劇。 北丫、東丫與沙橋村前方的海灣有個尚具規模的漁排,村民在東丫與沙橋村開了一些海鮮酒家,但環境相當寧靜,只有一些犬隻在村裡蹓躂,看來因為當時並非喫飯時間。 穿過東丫村天后宮、鄉公所和十多年前停辦的「糧船灣公立學校」往北丫村,之後穿過北丫村往大蛇灣,但離開北丫村時要特別小心,如在路口處繼續沿明顯水泥徑前走,只會走至村民的墳區,右邊的小徑才能通往大蛇灣。

蠄蟝石頂: 蠄蟝石頂 罾棚角咀

由於這段小路並不是完整的路線,Google Map 蠄蟝石頂2025 根本是不可靠的,建議使用別的行山路線地圖App;此外,過去亦有很多行山師兄在灌木上掛上絲帶,方便大家認路。 本網誌大部份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本人概不負責。 此時開始下起陣陣微雨,幾分鐘後雨點稍見頻密,查看天文臺雷達圖,原來稍後會間歇出現小雨,由於大蛇灣回西壩途中全屬密林地帶,不宜在雨中穿越,決定折返北丫村,步上樓梯至萬宜路。 曾淑雅在7月中分享了她行梧桐寨瀑布的照片,她留言表示:「夏日熱辣辣!親親大自然!有山有水之梧桐寨瀑布!」梧桐寨是香港最聞名的郊遊景點,分別有井底瀑、中瀑、主瀑及散髮瀑,其中主瀑是香港最高的瀑布。 沿途走來看到不少吊鐘花,見有藍天作背景,便再影影它。

  • 此時開始下起陣陣微雨,幾分鐘後雨點稍見頻密,查看天文臺雷達圖,原來稍後會間歇出現小雨,由於大蛇灣回西壩途中全屬密林地帶,不宜在雨中穿越,決定折返北丫村,步上樓梯至萬宜路。
  • 西灣亭電話接收未必太好,有需要可在接收良好的地方預先電召的士,相約適當時間至西灣亭上車。
  • 經西灣山向浪茄方向逆行麥理浩徑2段上斜,標距柱M029後放慢腳步,留心尋找一個麥理浩徑牌,右手面的小徑為蠄蟝石頂必經之路。
  • 今天喫了早餐、在石頂上玩了一餐,返回西貢還喫了一餐笑了一餐才離開。

鄧伊程補充,沿途有山水,亦有涼亭及長凳予人休息,途中的樹蔭亦多,不會長時間曝曬,但她提醒路上沒有補給點,上山前記得帶足糧水。 曾淑雅在7月8日早上約了鄧伊程去屯門行山,由屯門港鐵站出發,行到杯渡路的盡頭,接麥理浩徑上山,至分岔口轉左,行屯門徑,前往著名打卡勝地「彩虹欄杆」。 蠄蟝石頂 回程原打算一遊螺地墩才返回西灣亭,但礙於離開時天轉陰,又怕上上落落太遲離開要等車,加上好友肚餓了,所以選擇原路返回西灣亭。 今天喫了早餐、在石頂上玩了一餐,返回西貢還喫了一餐笑了一餐才離開。

蠄蟝石頂: 交通 – 村巴 NR29

經涼亭另一邊的山路,接回麥理浩徑,繼續上斜,這段喫力的樓級亦沒有樹蔭,在曝曬的夏天行特別辛苦。 原路折返至西灣亭,有空可在西灣亭地圖牌後,沿「西灣經螺地墩」方向行15-20分鐘往255米的螺地墩。 初段設樓梯,至分叉路取再取「西灣經螺地墩」,進入碎石爛路。

路上不時有絲帶指引,也沒支路,可隨之抵達達蠄蟝石頂。 經西灣山向浪茄方向逆行麥理浩徑2段上斜,標距柱M029後放慢腳步,留心尋找一個麥理浩徑牌,右手面的小徑為蠄蟝石頂必經之路。 蠄蟝石頂 路況起伏不平,部份路段斜度甚高,新手難言輕易應付。

蠄蟝石頂: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身在獨孤山頂,風勢已較上午稍弱,就逗留多點時間去享受風景,廿分鐘後離開,下行至浪茄與東壩之間的麥徑。 抵達東壩時才兩點半,時間尚早,就去探索糧船灣洲羣村,首先走進最近東壩的白臘村。 拾級而上,不一會兒,便見左方有石級,行上去有個涼亭,風景怡人,俯瞰西灣,遠眺蚺蛇尖。 如果嫌吹筒坳太多人休息,不妨行到這個涼亭吹風。

若沒有流動電話訊號,可以步行約10分鐘往西灣村餐廳借電話。 蠄蟝石頂2025 不過由西灣村至西灣亭需要上斜,一來一回不止30分鐘。 另外臨近石頂時必經超斜山坡,應穿行山鞋減少受傷機會。

蠄蟝石頂: 蠄蟝石頂飽覽萬宜水庫︱螺地墩睇盡蚺蛇尖長咀

再上多一段樓級,行到一個轉彎位,路旁有個「麥理浩徑」的矮木牌,而往蠄蟝石頂的小路就在木牌右邊,那兒的植物上綁了很多引路絲帶。 在西貢市中心親民街麥當奴餐廳對出等村巴NR29入西灣亭,村巴站的班次資料指,閒日每天只有4班車入西灣亭,而週六及假期就有8班車,但如果多人排隊的話,村巴公司或會開加班車接載。 行山當日是週四,但站頭有約30人排隊,村巴公司連續開出兩架車載客。 除了村巴,大家還可以搭的士入去,由西貢市中心到西灣亭的車資約100元。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從麥徑前往蠄蟝石頂及螺地墩下降至鹿湖郊遊徑的入口略為隱蔽,途中的叢林亦較為茂密,宜穿著長袖衣物及與富經驗者同行。

蠄蟝石頂: 夏天行山必備12件小物(按圖放大):

不久,行至開揚高處,前方山頭上有一怪石,那便是今次的目標蠄蟝石頂。 由於全程路上幾乎沒有高大的樹蔭,所以一直可以望住蠄蟝石頂去行。 其後,再遇到另一個明顯路口,亦行右路,往蠄蟝石頂方向走。 吹筒坳是遊人休息的熱門地方,這裏也個是十字路口,轉左上螺地墩,直行落斜往大浪西灣,而我們就轉右上樓級,逆走麥理浩徑第2段,往浪茄方向進發。 蠄蟝石頂2025 這段路全是石屎鋪砌,乃是往大浪西灣的必經之路。 沿路樹蔭不多,在開揚處,可以望到萬宜水庫及蠄蟝石頂。

蠄蟝石頂: 蠄蟝石頂   Kam Kui Shek Teng

行了半小時,山徑由平坦轉為一段急上的斜路樓級,上到盡頭就是吹筒坳。 在西灣亭有涼亭,還有流動廁所,但沒有士多及汽水機,建議大家在西貢市中心買齊糧水纔出發。 西灣亭有多條路,不要上樓級,也不要沿馬路落斜,跟住「西灣村」路牌的方向,沿平坦的石屎山徑行。 城門水塘一向是一家大小假日的好去處,路線全程平坦易行又有絕美風景。 其中水塘旁邊有一大片白千層樹林絕對是美景之最,無數白色斑駁的樹幹極有特色,遇上水塘水位夠高的話,更可以拍攝到水浸白千層的唯美畫面。

蠄蟝石頂: ( 麥理浩徑2段(往浪茄/西高山方向)- 蠄蟝石頂 入口

出發前收到一個親友離開的消息,令心情變得很低落,在坐巴士的途中,我的淚水不停地湧了下來。 去到西灣亭,以為天氣會像我的心情一樣都是灰沉沉的,但天氣忽然轉晴,出現藍天。 那一刻,我在想……是不是妳化作了陽光,在照耀著我繼續前行? 於西灣亭下車後,沿地圖資料牌側的水泥徑往吹筒坳。 右轉沿麥理浩徑往西灣山方向行走(直走可下降至西灣)。 走過涼亭後,在右方麥理浩徑的指示牌側的小徑前進。

蠄蟝石頂: 西貢|萬宜水庫之蠄蟝石頂 (圖文行山路線/交通)

在山頂逗留約十分鐘,然後原路返回往西灣山的山徑。 由吹筒坳上西灣山之山徑屬麥徑二段一部分,路況固然很明顯,不過部分位置依然有較多泥濘和積水。 步上西灣山初段右拐往蠄蟝石頂,在崗松為主的密林穿插近半小時至傳說中立在山崗之巔的蠄蟝石,很易辨認,雨霧天氣例外,但相信沒多少人會在雨霧下堅持到來。 沿途地勢空曠當風,路邊植物不時猛烈晃動,雙臂受植物「鞭打」下有點痛楚,抵達山頂時亦不敢冒險站上蠄蟝石,反而較早到達的一羣外傭看似十分享受,不斷在石上擺放各種姿態,甚至神情自若地瀏覽手機。 她這樣介紹:「入秋之行,來到鶴咀,欣賞一下無盡的海景,還有來看看蟹洞的真身,整條路線非常易行!」曾淑雅認為鶴咀是初級行山路線,以石屎路為主,雖有微斜,但適合一家大細去郊遊。

蠄蟝石頂: 蠄蟝石頂 獨孤山

她提醒,落去「黃牛石城」的山路比較斜及多沙石,她見到穿波鞋的行山朋友要坐在地上,慢慢跣下去,所以她建議來黃牛石城的行山人士最好穿對合適的行山鞋。 蠄蟝石頂2025 她表示當日人流多,呼籲大家在石天窗要有耐性排隊拍照。 最後,她行了西北脊下山,花了1.5小時回到小瀝源。 曾淑雅表示這條路線難度不高,大部分是石屎路,以大斜路為主,但都有部分碎石路。 她上山的速度很快,表示不用一小時,就由良景邨上到打卡熱點的峽谷位置。 西灣亭電話接收未必太好,有需要可在接收良好的地方預先電召的士,相約適當時間至西灣亭上車。

蠄蟝石頂: 蠄蟝石頂 Kam Kui Shek Teng

她在社交網站亦提到「都是不斷的樓梯級,正常的體能挑戰」,路線大約6公里,她大讚同行的「媽媽好叻」! 蠄蟝石頂 她還與網民分享了多張在黃牛山頂打卡的照片,背景除了有山頂的三角測量站,還有飛鵝山、東洋山一帶的翠綠山景。 這裡有兩個由海水天然沖刷而成的海蝕洞,雷音洞和蟹洞。

十足蟹型的洞口吸引不少遊人前來打卡,假日可能需要排隊拍洞口,拍照時亦要小心受到海水洗禮。 蠄蟝石是位處吹筒坳以南的天然六角柱石,蠄蟝石石如其名唯妙唯肖,而且附近沒有阻擋,具360度視野,是欣賞萬宜水庫最佳位置,再加上電視及名人推波助瀾,蠄蟝石頂現時人流越來越多,人氣非常鼎盛。 178米的蠄蟝石頂由六角柱岩石形成,石頂相對平坦,石塊間有明顯節理,3舊石之間呈現Y形石隙。 蠄蟝石頂2025 登蠄蟝石頂勿近石邊以免失重心重傷,也要收好裝備,以免被強風吹走。 前方小島為水徑頂,大潮退時有高手曾成功登上,兩邊為橫頭墩、獨孤山等,對岸遠見大蛇頂和萬宜水庫西壩,五星級景色難以用文字形容。

蠄蟝石頂: 跟人行山,出發前不要只問「難度幾多粒星」,要識問這8條問題:

若喜歡看吊鐘花又怕人多的話,這條路線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往來蠄蟝石頂只遇到四位行山人士)。 我們今天要去蠄蟝石頂,所以轉右上石級往浪茄 (經西灣山) 方向。 《林務規例》(第96章第3條) 列明27種受保護的植物,「任何人無合法辯解,不得售賣、要約售賣、管有、保管或控制以下任何植物或其任何部分」,吊鐘花是其一。 蠄蟝石目測數米高,看來難以登上,但其後方亂石如級,可讓人一步步行上去。 站在蠄蟝石頂,面朝孤島般的水徑頂,感受萬宜水庫的懷抱。 蠄蟝石頂位於水庫內的一個半島上,所以可以看到270度的水塘景。

曾淑雅在Instagram分享在2021年復活節假期的行山路線,她與媽媽、妹妹及Bubu在龍蝦灣出發,行龍蝦灣郊遊徑,初段上石級,登上216米高的平託坑山,之後沿山脊走,再上最高點291米的大嶺峒。 過了大嶺峒後,就不斷落山,去到大坑墩的停車場。 蠄蟝石頂2025 完成龍蝦灣郊遊徑後,可以入到燒烤場,到觀景臺或者放風箏的區域郊遊。 曾淑雅表示這條是全家歡的路線,全程約3公里,但她行山當日的氣溫比預期炎熱,而且她指這條路線較少樹蔭,她當日行到上山頂才感到有風。

在天氣熱時行山,當然喫力,但她準備充足,帶夠食水。 曾淑雅在2021年3月行這條路線,她表示這段路風景靚又開揚,可以360度盡覽元朗一帶的景色。 雖然這幾座山不高,200米左右,但山勢高低起伏,每座山頭都要上完再落再上山再落,都需要一定體力,還有好大部分山路都是爛地碎石,落山要小心。

蠄蟝石頂: 行山路線 (西灣亭 – 蠄蟝石頂)

看過美景,就連遊糧船灣洲羣村,包括白臘、沙橋、東丫和北丫村,但因始料不及的降雨,無緣到訪大蛇灣。 曾淑雅在國慶中秋長假期推介了這條鶴咀行山路線,行山人士可以搭新巴9號巴士到鶴咀下山,之後沿鶴咀道行,到無線電發射站門前,繞山路而行,之後再接馬路,行到海岸即到蟹洞。 蠄蟝石頂2025 這次她行的路線也不簡單,要登上高604米的黃牛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