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時就可以完成,美好的週末來個充滿活力的開始。 課程特色 捏是類最原始的陶藝創作手法,講求對陶泥的濕度和軟硬度的拿捏,以配合不同創作模式。 手捏的可塑性高,創作百變,配以基本手捏,泥板和泥條盤築等技巧能造出屬於你的獨特陶藝作品。 導師教授陶藝技巧的同時,給予學員自由發揮的創作空間,讓繁忙的香港人停下急促的步伐,靜心享受製陶的樂趣。 史葛拉陶定期開設陶瓷班,參加者毋須任何做陶經驗,皆因Scott Chan認為做陶瓷不應有限制,甚麼都可以嘗試,最重要是在過程中覺得好玩。

近於觀塘市中心的陶藝工作室HOH STUDIO為陶藝愛好者提供工作坊和陶藝自習室服務。 工作坊主要分拉坯恆常班,拉柸體驗班及手捏班3種,值得一提的是,HOH 沿用自由預約的課程時間表,為學生提供最大自由度的課程。 HOH 亦設有陶瓷銷售平臺,為工作坊學員及陶藝自習室會員出售作品,供大眾選購。

手捏陶瓷: 荔枝角

如果想自行上色,可選共2課的拉坯及上色體驗工作坊$680/位,工作坊第一課拉坯,第二課(在第一課後約4-8星期)上釉色,工作坊後約4星期可領取作品,課程需時約1.5至2小時。 想創作茶杯、小碗、花盆、擴香石、飾物戒指碟等陶器,可選擇手捏瓷器工作坊$480。 二部藝術工作室認為藝術必須融於生活,而二部(two parts)就包括了畫畫及陶瓷兩種藝術,所以工作室開設恆常素描及油畫班、人體寫生工作坊之餘,同時亦有陶瓷班,讓人各投其好。 陶瓷基礎課程包括五堂,每堂 2 小時,教授手捏黏合、拉坯造型、修整上釉等技巧,將會完成 3 件 700 克的作品。 最方便是在新蒲崗及鰂魚湧均有工作室,上課更彈性自由。 除了恆常班之外,它也提供場地讓學生可以自行練習,方便已經掌握到陶藝技巧的同學們。

  • 香港藝術學院位於香港藝術中心10樓之學院本部現正暫時關閉以進行裝修工程,於學院本部進行的短期課程亦已暫停,在裝修工程後,短期課程將以新的面貌於約2020年3月重現。
  • 除了按摩、行山、逛 咖啡店,近來參加陶瓷班也成了新興的週末放鬆活動。
  • 其中手揑班更為特別,學徒能在Dorothy的專業指導下隨意製作出自己別樹一格的作品。
  • 不過,對於小朋友而言,這邊有助他們認識日漸式微的傳統工藝,在純白的瓷器如茶壺、盤子、圓碟、碟上繪製花紋,應該也是一項新奇且具挑戰性玩意。
  • 以下介紹3間拉坯/手捏陶藝班課程,既有一日體驗興趣班,亦有恆常課程,隨你程度和喜好選擇。

看著由陶泥變成一件實用又好看的陶藝作品,也會讓人開懷。 手捏陶瓷2025 以下介紹5間拉坯/手捏陶藝班課程,既有一日體驗興趣班,亦有恆常課程,隨你程度和喜好選擇。 「泥塵記」提供手捏及拉坯班,沒有時間的可以參加一次體驗陶瓷拉坯工作坊,約是1.5小時,完成後當然可以帶走自己的作品,參加workshop的都會包括材料及燒製費用。

手捏陶瓷: 陶瓷玫瑰花工藝品 手捏陶瓷玫瑰花擺件 創意香薰玫瑰花 家居香薰

不過千萬別輕看這一環啊,執筆少一點定力也不行,這邊的作品雖然更適合國風古風,但亦可現代或卡通,所以即使手藝或畫功一般人士,都能感受到箇中樂趣。 手捏陶瓷2025 手捏陶瓷 工作坊於週末下午進行,需至少2人同行報名,不妨與孩子或友人一起參與,製作屬於自己的小擺設或餐具,為生活添幾分小確幸。 香港藝術學院位於香港藝術中心10樓之學院本部現正暫時關閉以進行裝修工程,於學院本部進行的短期課程亦已暫停,在裝修工程後,短期課程將以新的面貌於約2020年3月重現。

工作坊2小時內完成,$250/位,每次只能2至4人參與,更有助孩子專心完成作品。 假日計劃到坪洲一日遊,不妨來超記看一看,預約參加彩瓷工作坊。 此外,更可以軟陶製作飾物,DIY軟陶首飾工作坊可從耳環、頸鏈、髮夾、手鏈、戒指中選3項製作,成品童趣可愛。 工作坊需時約2.5至3小時,月形鏡工作坊$480,而軟陶碟工作坊$450,可加錢加一隻手作軟陶公仔。 價錢以每位一個作品計算,親子以每個作品計算,包括一位大人和一位小朋友。 親子手捏陶$600/一對親子一件作品,可加$100多一位,加$420多一份材料,即$1120/3人做2份作品,可選擇動物陶瓷小碗、飾物碟、陶瓷印章、吊飾等工作坊,其他需補差價。

手捏陶瓷: 第 2 站 THE CLAY LAB 香港軟陶自制工作坊

而且沒有固定的上堂時間,學生只要在2個月內完成4堂就可以了,自由度頗高。 工作室亦不時會和其他創作團體例如畫室合作,舉行不同藝術交流活動,希望把藝術融入生活。 梨木製陶所由香港陶藝家許俊傑Ryan Hui及李穎儀Wy Lee成立,兩人畢業於視覺藝術院,認為陶瓷創作充滿藝術且實用,所以創作出以生活為本、能經歷時間的陶瓷器物作品。 Ryan 和Wy 覺得,學習陶藝的過程中,必然要學會面對失敗,然後再從失敗中學習,所以不似坊間的一日體驗班,反而推出恆常陶藝課,讓大家在一連四堂裡,由基本功學起。 除了按摩、行山、逛 咖啡店,近來參加陶瓷班也成了新興的週末放鬆活動。

課程:梨木製陶所所提供的課程較為特別,名為金繼,跟平常的陶瓷手作不同,參加者需要自備一件修補的器物,來以金繼技術修補,體驗Wabisabi的終極境界。 「無用」的生活理念,讓人專注於當下,全然投入,感覺時間的流動,這應該是香港人最需要學習的事。 手捏陶瓷 手捏陶瓷 除了杯碗碟,THE CLAY LAB 香港軟陶自制工作坊比較特別的是提供軟陶及月形鏡陶瓷,美觀與實用性兼備。 在圓形鏡子上的側面製作彎月形陶瓷並上色,創作出一面有詩意精緻又實用的作品,深受不少女性喜愛。

手捏陶瓷: 荔枝角陶瓷班推薦:泥塵記

工作坊$900/每期4堂,每堂1.5小時,費用已包括作品既上色、燒製和所有材料等費用,自組4位朋友上堂,更可享額外9折優惠。 工作坊可自訂作品題材,最後成品需要約2-3個星期取件。 課程特色 手捏陶瓷2025 手捏陶藝在創作上變化多端,極具趣味亦容易掌握,適合對手作陶藝有興趣的學員,包括年長的學員參與。 課程由教導基本陶瓷製作技巧開始,如手捏、圍泥條及泥板等的成形方法,讓學員懂得運用不同技法將陶泥塑造成不同形態的容器或雕塑。

手捏陶瓷: 德化陶瓷玫瑰花 純手工捏製 陶瓷玫瑰花工藝品 手捏玫瑰花 批發

主打生活器物,Kanvas以陶瓷做創作媒介,將設計融入生活。 由設計到釉燒,每個步驟都是一手一腳精心製作,希望給生活投入養分,給生活思考的空間,以花器、戒指收納盒等小擺設,啟發日常的小確幸。 與其他工作坊不同,坪洲超記瓷器是彩瓷工作坊,即只會有上色部分。

手捏陶瓷: 陶瓷班 清酒Set工作坊

初階體驗班以手捏為主,但亦有常規的手捏和拉坯課,讓人循序漸進學做陶瓷。 出自她手的陶瓷保留泥土自然之感,每一個都有漩渦紋理又或凹凸觸感,簡單美麗。 上善若陶不定期舉辦拉坯陶瓷工作坊,內容包括拉坯塑形、修坯及裝飾、打磨及上釉等,讓人自製獨一無二的陶瓷作品。 手捏陶瓷 陶藝班課程一般分拉坯及手捏課,前者是《人鬼情未了》中經典畫面,以機器輔助的形式製作陶器;後者用雙手捏出不同圖形,創作較彈性。 坊間的一日陶器製作體驗班,只會進行拉坯/手捏,不會即場風乾、素燒、上色及釉燒,所以要收到作品,一般需等一個月,大家要耐心等候。 不過,對於小朋友而言,這邊有助他們認識日漸式微的傳統工藝,在純白的瓷器如茶壺、盤子、圓碟、碟上繪製花紋,應該也是一項新奇且具挑戰性玩意。

手捏陶瓷: 手捏陶瓷、拉胚體驗感受泥土的溫度!灣仔、觀塘、荔枝角等 10 間香港陶瓷班、陶瓷工作坊

徒手捏製可以最直接地表達作者的手法和構想,也一如我們兒時的玩泥巴游戲一樣原始、簡單。 同初學者通過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對陶土的乾溼泥性有一個基本認識,爲進一步學習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礎。 徒手捏製造是最簡單的練習做陶的方式,它加強我們對泥土的感覺,激發創作慾望和想像力。 所有的陶藝作品的坯體應該是空心的, 並要有一個通氣孔。

手捏陶瓷: 陶藝捏塑技巧通用篇~

泥塵記特別為喜歡飾物的女生推出花語碟/碟子工作坊,在2小時課程裡,會教授學員於泥板上描繪花碟形態,再定形及上色,當然大家也可隨心製作其他造型碟子。 利坯:將坯覆放於轆轤車的利桶上,轉動車盤,用刀旋削,使坯體厚度適當,表裏光潔,這是一道技術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稱“修坯”或“旋坯”,是最後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節,並使器物表面光潔、形體連貫、規整一致。 內外修坯是景德鎮制瓷工藝中一個極爲重要並優於其他窯系的成型技術,是形成景德鎮陶瓷風格的一個獨特的技術保障。

手捏陶瓷: 手捏陶瓷小花香插日式迷你香插手工線香爐手工小花苞塔尖香爐批發

這一環節在古窯裏我沒有見到,深感遺憾,於是我在前往三寶村途中仔細尋覓,有幸親眼目睹。

手捏陶瓷: 外銷創意手捏陶瓷花 陶瓷多肉珊瑚蘆薈擺件 陶瓷花擺件工藝品

製作簡約樸素的器物,令人能感受到造陶者內心的恬靜,一同欣賞這種簡樸的生活美學。 在陶除了會在官網發售自家陶藝作品外,也有開設陶瓷體驗班,讓大家可以透過製作基本杯碗和小碟來體驗陶瓷拉坯技巧。 體驗班分為拉坯體驗班(共1堂,每堂2小時)和拉坯上釉體驗班(共2堂,每堂2小時)。 手捏陶瓷2025 在課程裡,你會因應個人進度及需要,製作不同的陶瓷作品,材料費和燒製費按作品燒成後的重量另外計算。 為了讓大家真正學習到陶瓷製作,梨木製陶所每四堂必需於五星期內完成。

無用生活由 Manho、Alex 及 Candice 3 個年輕人創立,稱為「無用」,是想叫人在做陶時專注於當下,感受時間緩慢流動,享受全然的片刻,正正是忙碌的香港人要學習的一課。 其陶瓷作品多為餐桌器物,簡單實用,摸上手極具質感,為餐桌增添品味。 Kanvas 其實是間設計工作室,不過以陶瓷作為創作媒介,造出各種具設計感的生活器物,如花器、戒指收納盒、擴香石等,又會在陶瓷上加入可愛笑臉,藉由這些小物,令人會心微笑,啟發日常的美好。 泥塵記除了自家製作外,近年主力開設陶瓷班,希望忙碌的香港人可以藉由陶藝創作減輕壓力,同時在創作過程中學會欣賞自己。

位於葵涌的Create Bar提供手捏及拉坯工作坊,地方乾淨簡單,很有質感及氣氛。 一期課程共4節,每期可完成3件作品,例如杯、碟、碗。 工作坊全程由導師親自教授,對瞭解及學習陶瓷技巧有更深入瞭解。

手捏陶瓷: 跨境出口陶瓷手捏花 陶瓷玫瑰牡丹月季花朵擺件 陶瓷花工藝品供應

坯體較厚者,彈之發出“咯咯”之聲,修至中等厚度時則發出“咚咚”之聲;高檔瓷坯體修至適當薄度時,彈之則發出“卟卟”的脆聲。 課程:陶藝初學者可先上單堂拉坯體驗課,這裡亦有一期四堂的拉坯入門課,熟能生巧。 另外,參加手捏陶瓷動物、清酒器、香薰精油燭臺等工作坊,作品完成後定會有更大滿足感。 荔枝角Kanvas 的陶藝作品可愛清新,有些畫上可愛笑容,有些油上漸變色彩,令人會心微笑。

手捏陶瓷: 純手捏陶瓷牡丹香插擺件 陶瓷牡丹花線香插 牡丹花玫瑰香插工藝品

大家也可以另加$130讓導師代加工,包括為自己的作品上釉色及燒製。 無用生活共有兩個工作室,分別位於旺角和新蒲崗,店面售賣自家陶藝作品,店後則是開辦陶藝班的教學空間。 小時候看《人鬼情未了》,對拉坯經典畫面念念不忘,那時只覺得做陶瓷手作是情侶的浪漫,長大後才明白做陶瓷是讓你平靜心靈和發揮創意的藝術。 以下介紹3間拉坯/手捏陶藝班課程,既有一日體驗興趣班,亦有恆常課程,隨你程度和喜好選擇。 在兩小時的拉坯工作坊,初學者一般會製作以圓形為基礎的作品,比較容易掌握,尤其是茶杯或小碗類陶器,再自選一種釉色。

利坯工不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練掌握造型的曲線變化和燒成時各部位的收縮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 一般來說,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體厚度各不相同,因爲不同部位在高溫燒成時的收縮率和受力情況不一致,因而利坯時應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燒造時變形。 利坯時對於坯體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識別方法,是掌握利坯技術和確保利坯質量的關鍵。 按一般經驗,測定坯體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撫摸並輕輕彈叩,聽其不同部位的響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