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無所謂仇恨內疚,只有最自然的生存法則;這裡沒有喧囂與利益燻心,有的只是寧靜與祥和;在這裡生的公式變得如此簡單;這就是東非塞倫蓋蒂大平原。 此飯店口是森林小湖,周圍環繞兩條溪流,擁有異國情調的木與魚塘,離馬塞村亦不遠。 Wellworth是一家道地的坦尚尼亞酒店連鎖店,在坦尚尼亞及其周邊地區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中擁有並經營著一系列豪華旅館,度假村和營地。 該系列提供一系列豪華招待所,可滿足任何挑剔的旅行者/客人的喜好。

薩布魯國家保護區內,因旱地景緻,配合兩座山嶽:克依託格及歐洛洛圭當作背景,非常適合當作照相。 電影【獅子與我】中,一對在肯亞北部的白人夫妻,收養了一頭幼獅艾爾莎,並培養出深厚的感情,兩人對艾爾莎關愛有加,最後並協助艾爾莎重回野外。 坐落在奈瓦​​沙,享有奈瓦沙湖的美景,設有一座室外游泳池及其他完善的設備供使用。 約300萬年前,恩格龍格龍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灰蓋滿了塞倫蓋堤區。 恩格龍格龍火山是一個極特殊的自然生態區,在深600公尺的火山口內,動物們在其中所產生的食物錬及物競天擇的生態環境,眾多鳥類享用湖中的湖水,草原動物們也有足夠的水草,肉食性動物也就自然依靠其中的動物,如同享用buffet般,很輕鬆的在亞當樂園內取得最舒適的環境。

非洲動物大遷徙: 地球上絕無僅有的路線:非洲草原動物大遷徙

金怡假期推出多個東非大遷徙旅行團,行程遊遍肯雅及坦桑聽亞多個必到,費用$32990至51990起。 全程由專業的嚮導帶領,乘搭開篷四驅越野車於保護區內遊獵,安全又舒適。 入境肯雅並無硬性規定需要注射防疫針,但若是由肯雅返港後短期內要再出門,或中途會轉往其他國家,就要留意。 由於大多數魚類的活動受到相對限制,因此牠們多會停留在一個地理​​區域內來過冬。 現時只有大約120種魚類,包括鮭魚,會進行長距離遷徙,有些情況下牠們更會遷徙成千上萬公里[23][24]。 非洲動物大遷徙 而鯡魚和毛鱗魚等覓食魚(英語:Forage fish)則會在北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區遷徙:毛鱗魚在冰島的南部和西部海岸產卵;它們的幼蟲順時針繞冰島漂移,而鯡魚向北遊向揚馬延島覓食,然後返回格陵蘭東岸的冰島[25]。

潮汐的最常見形式是在每天的潮汐週期中往返潮間帶,這些潮帶通常分佈著許多不同的物種[18]。 非洲動物大遷徙 隨著潮汐的上升和下降,通常每12個小時就會有螃蟹、線蟲、小魚、珊瑚和其他物種這樣的生物來到潮間帶,這些循環與海洋和鳥類的覓食有關。 通常在退潮期間,較小或較年輕的物種會覓食,因為它們可以在較淺的水中生存並且被捕食的機會較小;在漲潮時,由於潮汐運動使水和養分上升,因此可以發現更大的物種來捕食[18]。

非洲動物大遷徙: 遷徙的路線:

身為世界上最大的不間斷火山口,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裡擁有眾多野生動物,這裡可以看見擁有最大象牙的象羣,還有瀕臨絕種的黑犀牛。 一旦其他羚羊誤闖界線,負責領隊的公羚羊,就會出面嚇止跟羚羊一起遷徙的,是數量也相當驚人的草原斑馬、斑馬跟牛羚一樣,都是可以長途跋涉的遷徙動物,斑馬喫草喜歡喫上半部,牛羚則喜歡喫草的根部,兩者在食物上沒有競爭關係,因此經常一起旅行。 到肯雅看大遷徙,最佳月份是七、八月,南半球正值冬季,跟大家想像中的炎熱大相逕庭,相反,晚間可能只有十度或以下,若是乘熱汽球,在大清晨出發,很多時候要帶備羽絨呢! 日間,氣溫大約二十多度,非常舒適,在這個季節到訪,蚊患較低,感染由蚊傳播疾病的風險亦較低。 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會選擇吉普車作為追蹤動物的交通工具,在大草原飛馳纔像樣,拍照亦較「型」,乘吉普車追蹤動物,會較小巴費用為高,但分別不算太大,是可以負擔的金額,很多旅行團都會以吉普車作招徠。 吉普車及小巴均可推開車頂,站著看動物,分別不太大,小巴車身略高,有少少優勢。

黑尾牛羚長相很奇特,臉長的像馬,角跟身體長的像牛,身上的紋路像羚羊,而且還有山羊鬍,牛羚是羣居動物,遷徙時由公羚羊,來決定移動路線,這隻不時東張西望,體型相對碩大的公羚羊,就是這個族羣的老大,牛羚雖然都是集體行動,但是羣體之間還是有地域界線。 但動物始終與固定的建築物不同,會逐水源草地而居、甚至見人就跑。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要看到動物大遷徙的壯觀場面,跟隨專業的導遊就非常重要,可以抓緊時機及角度,雖然不能保證看到所有動物,但絕對能大大提高看到野生動物的機率,要看到羚羊、斑馬等基本盤絕無問題,至於動物的羣體大細、種類多寡則全靠運氣。

非洲動物大遷徙: 肯亞旅遊11日動物大遷徙,行程、行前準備攻略

薩布魯國家保護區和其他肯亞國家公園有著不同的景緻,這裡主要是旱地地形,烏埃蘇尼洛河從中流過,提供了整座保護區最主要的水源,河流旁有刺槐為主的小片樹林,而數量眾多的野生動物就生活其中。 全日Safari:本行程獨家安排於馬賽馬拉東非大草原,早上喫完早餐後即出門遊獵,中午享用飯店提供的餐盒,傍晚再回飯店休息,讓您有最多的時間在草原中尋找非洲五霸的蹤跡。 在肯亞及坦尚尼亞境內就有數十座國家公園,往返國家公園之間不但路途遙遠且路況顛簸,根本無法逐一造訪。 環球精挑細選二國最具特色的4大國家公園+聞名的世界遺產歷史名城入列,既賞動物生態也知非洲歷史文化,所見所聞不重複,行程天天有特色,精彩連綿不歇。

  • 在沙丁魚風暴中,數十億在非洲南部流域繁殖的沙丁魚會在阿古拉斯洋流的水域中產卵,並在5月至7月沿著南非東海岸流域向北遷徙[27]。
  • 牠們因為具有危險性,或是身型巨碩少有天敵,榮獲草原上五霸稱號。
  • 君主斑蝶每年都會約在8月向南遷徙4,750公里,並於春天北迴[32],但在2019年6月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發現,不論是完全人工飼養的君主斑蝶後代,以及父母親為野生君主斑蝶的後代,只要曾被放於室內繁殖,牠們均會失去遷徙能力[33]。
  • 屬於東非大裂谷區的淡水湖之一,在這裡可以預見水羚羊、河馬、魚鷹,還有將近 400 多種的鳥類棲息於此地。
  • 開車的嚮導都經驗豐富,能向您指出動物的行蹤,是在肯亞觀賞野生動物最舒適的方式。

是非洲五霸中最難見到的物種之一,他們的體表顔色實際上更接近於灰白色,黑犀要比白犀小許多。 野生非洲象非常兇猛且攻擊性強,比亞洲象更暴躁,是非洲草原上危險的動物。 非洲象頭大脖子短,象牙很長,但也因此成為盜獵者的目標,現在甚至朝向不具象牙的方向演化,以避免盜獵者獵殺。 一起來看看誰是非洲五霸,這些動物成為非洲五霸是因為徒手捕捉牠們的難度最高,而不是因為牠們的體型龐大。 恩格龍格龍火山—是一個極特殊的自然生態區,在深600公尺的火山口內,動物們在其中所產生的食物錬及物競天擇的生態環境,眾多鳥類享用湖中的湖水,草原動物們也有足夠的水草,肉食性動物也就自然依靠其中的動物,如同享用buffet般,很輕鬆的在亞當樂園內取得最舒適的環境。

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動物大遷徙的最佳時間

從東非的坦尚尼亞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往北邊的肯亞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前去,總長約 3000 公里,只為了尋找足夠的水源及食物。 不同的國家公園有不同品種的動物,坊間的旅行團各有所選,在樹頂酒店可以安坐房間觀賞動物,肯雅山有動物孤兒院可以近距離接觸,安布斯利國家公園則有最大羣族的非洲象,不過我仍是推薦保哥利亞湖國家公園,因為現在紅鶴都在那兒。 多走一個國家公園,車程一般需要最少三、四小時,假若時間有限,就要取捨,始終重點仍是瑪莎瑪拉,能夠住上三晚是較理想的安排。 乾季(大約6月至10月):在這個時候,動物們會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南部開始遷徙,穿越肯尼亞與坦桑尼亞的邊境,進入坦桑尼亞的馬拉河保護區。 這段路程涉及了幾百公里,動物們需要跨越馬拉河,面對獵食者和其他障礙。

非洲動物大遷徙: 【11天肯雅 ‧ 坦桑尼亞動物大遷徙旅行團 (KT11B)】

肯亞、坦尚尼亞二國家面積廣大,和桑吉巴島之間航班極少,若要行程順暢,必須採用肯亞航空班機,才能搭配二國之間最佳時段的航線。 本行程以7段航程組合成輕鬆舒適又深度精華的旅程,讓長青族快樂遨遊。 5.保持安靜,野生動物很容易被噪音打擾,並有可能因此攻擊後來的旅客。 9.觀看野生動物時,請與動物保持20公尺以上的距離,並將車輛停在路旁,方便其他吉普車通行。 11.尊重肯亞的文化遺產,若要拍少數民族及其住處,請先徵求同意,並請隨時隨地穿著端莊,以示對肯亞文化傳統的尊重。

非洲動物大遷徙: 坦尚尼亞Tanzania

牛羣中最強壯的母牛會成為族羣的領袖,受了傷、落單或帶著小牛的母牛尤其具攻擊性,較人見人怕的獅子更危險。 阿魯沙是一座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的城市,在吉力馬札羅山西南約90公里。 它是坦尚尼亞阿魯沙區的首府,有人口約34萬也是東非共同體總部所在地。 阿魯沙的北部緊鄰阿魯沙國家公園,其中有梅魯火山,及位於其山腳著名的恩戈羅戈羅火山口。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馬拉河有2/3段都在賽倫蓋提國家公園境內,牛羚與斑馬過河的震撼場面一年將近9個月都是賽倫蓋提境內,而超過60%動物過河都是發生在賽倫蓋提,在這裡您可以擁有更深入自然的動物天堂 。

非洲動物大遷徙: 動物大遷徙 肯亞+坦尚尼亞12日

溫和的氣候,令人歎為觀止的景色,加上多的令人難以置信的野生動物,使馬賽馬拉成為最令人嚮往的野生動植物生存舞臺。 位於肯亞和坦尚尼亞交界的馬賽馬拉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 北方因連綿的降雨而孕育出新鮮青草地,芬芳的青草氣味將130萬原居於南面的牛羚深深吸引,使之匯聚成為動物世界最大的一組移動羣體。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今天抵達奈洛比機場後,我們接著前往國內機場搭乘國內飛機前往薩布魯國家保護區。

非洲動物大遷徙: 動物大遷徙堪稱世界上10大奇景之一,動物憑藉著神祕的天性所驅使,在大賽倫蓋提區不斷的順時鐘循環演出!

非洲水牛雖是草食性動物,但天性兇猛,加上頭上犄角讓牠危險性更增,不亞於獅子,羣體行動更讓水牛羣成為不可輕易挑戰的存在。 若運氣夠好,說不定能親眼目睹水牛與獅子對峙的局面,而鹿死誰手沒人敢斷定。 在沙丁魚風暴中,數十億在非洲南部流域繁殖的沙丁魚會在阿古拉斯洋流的水域中產卵,並在5月至7月沿著南非東海岸流域向北遷徙[27]。 動物遷徙早在冰河時期時已經出現,以櫻花鉤吻鮭為例,由於當時臺灣附近的海水水位下降,水溫降低令北方的櫻花鉤吻鮭族羣洄游到更南方的海域,形成了遷徙[8]。

非洲動物大遷徙: 東非動物大遷徙旅行團及費用

全程精選市中心及國家公園內4~5星級以上飯店,入住國家公園期間三餐都必須於飯店內享用西式料理,確保飲食衛生安全。 此外,還特別安排具特色的Carnivore非洲烤肉大餐,讓大家愉快體驗獨特的非洲風情。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這段草食動物大遷徙的過程,不只人類知道,獅子、鬣狗,鱷魚等肉食動物也清楚,跟著從各處羣聚來此,在馬拉河和附近草原上等著,當地嚮導說在這段期間,這些肉食動物根本不用努力去獵捕,肥美大餐就自動送上門,只要張著嘴巴等就好了,所以每隻都被養得肥肥的。 千萬不要忘了望遠鏡、照相機和圖鑑,有助於找到動物,分辨種類,一般來說,即使是小小臺的望遠鏡,都比相機看得更遠,即使距離太遠,無法用相機留念,至少曾經看到,圖鑑則可清楚知道自已在肯亞旅遊遊獵行程中到底看到了什麼。 搭著頂篷可撐開的遊獵車四處遊蕩「找」動物,是到肯亞旅遊一定要做的事,但動物不比固定不會動的建築物或山水,他們有自主意識,會逐水草而居,會見人就跑,或是躲在草叢,雖然肯亞有上百萬隻動物,也只是提高看到動物的機率,並不保證一定看到動物。 能親眼見證這片撼動人心的野生原始景象,也是許多旅人心所嚮往的旅途,期待終有一日體驗非洲 Safari。

非洲動物大遷徙: 分享此文:

搭車經過⾚道區,徜徉在寬廣無邊的非洲天地,行經地球的中心點-赤道,您可拍照留念及購買赤道證書,感受科氏力等奇妙的大自然現象。 最大的特色是在於湖水鹼性相當高,鳥類及動物的排泄物,供養出豐富的藻類,是火鶴(Flamingo火烈鳥)的主要食物,因此這裡常聚集了上百萬隻的火鶴,變成最佳的賞鳥景點。 一年一度動物千里壯闊旅程7月至9月是肯亞旅遊的旺季,全球大自然愛好者前來,到馬塞馬拉國家公園看大遷徙,國際各大生態頻道,也會駐地觀察攝影。 東非動物大遷徙,指的是每年在肯亞馬賽馬拉保護區及坦尚尼亞賽倫蓋提國家公園一帶周而復始年復一年的大遷徙活動。 每年乾季來臨,動物因為糧草不足,開始陸續往北,到達馬賽馬拉保護區覓食。

考古學家在2017年分析了一批雙門齒獸的化石牙齒後,發現其身型與犀牛相若的袋熊祖先在30萬年前每年皆會來回遷徙澳洲至新畿內亞[9]。 為了讓團員享有愉快旅程,除了熱氣球以外全程無自費,將所有參觀門票、領隊+導遊+司機小費、簽證稅金…等費用全部包含。 反觀一般陽春團,雖然團費可能稍低,但主要的特色節目卻一概不包,不但造成困擾,更影響遊興。 跟純靠眼力的平面型遊獵不同,在森林裡必須張大耳朵、放亮眼睛,四面八方傳來蟲鳴鳥叫猴吼,最重要的是循聲找物,抬頭、平視、低頭三度空間地尋找,最容易看到的是顏色對比明顯的黑白疣猴,常成羣結隊在頭頂的樹梢晃蕩。 在這邊可以搭乘熱氣球,在日出的時候,從空中俯瞰動物遷徙的過程。

Safari:所謂的遊獵(Safari),指的是每天清晨及傍晚,利用氣溫尚未升高,動物活動力最旺盛的時候,搭乘四輪傳動車深入野外尋找動物的蹤跡。 開車的嚮導都經驗豐富,能向您指出動物的行蹤,是在肯亞觀賞野生動物最舒適的方式。 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是東非野生動物世界的縮影,200多萬頭野生動物在險峻的火山口內無憂生活,與馬賽族人牧養的牛羣和諧共存,而有「非洲伊甸園」之稱,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在南部的阿拉伯貿易商港拉穆,這座東非最古老但保存最完善的「史瓦希第小鎮」,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具有文化遺產價值。 拉穆的建築和都市結構,不但融合歐洲、阿拉伯、印度等形式,並運用史瓦希第的建築技巧,創造出獨特的外貌。 不過,此區最令人贊嘆的,當推他處看不到的百萬隻紅鸛奇觀,已被公認為地球上最偉大的鳥類景觀之一。

遷移的原因是可能受當地的氣候和食物供應影響,以及出於交配或繁殖的原因[2]。 一般情況下,如要算作是真正的遷徙,並不是動物局部性的擴散,而應該是每年或季節性發生,例如北半球的鳥類在冬季向南遷徙,牛羚每年遷徙以進行季節性放牧,又或是生活中發生的主要棲息地變化,例如幼小的大西洋鮭魚或海七鰓鰻,當它們長到幾英寸時就離開了牠們出生的位置[3][4]。 每年1-2月可於坦尚尼亞觀賞到更不同於其他季節的遷徙,因為賽倫蓋提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從這裡可以有機會觀賞到動物的小寶寶,在廣大草原活潑亂跳的可愛畫面,並且在恩格龍格龍獨特的火山口湖生態系中,更令您的視野遼闊是難得的觀賞時機。 其實動物一年四季都在遷徙移動,但「非洲動物大遷徙」的高峯時間是每年7、8月,均是最大機會觀賞到動物大遷徙月份 。 因為旱季時水源有限,動物會為了喝水往水池或河流區聚集,樹叢所剩無幾,變相路況更廣闊。

非洲動物大遷徙: 動物遷徙

精彩遊程必須有足夠時間才能盡情暢遊,因此在重要的國家公園及歷史名城特別多留一晚,不必天天換旅館,以免精彩景點來匆匆去匆匆,一趟遊程玩下來卻毫無印象。 打造樹頂旅館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動物,在不破壞自然環境、不影響動物活動的前提下,現地利用地勢和建材蓋起一棟高腳旅館,外觀貼著不起眼的樹皮偽裝,並用木頭樑柱撐起6公尺的建築物,以免擋了動物的路,6公尺的高度剛好可讓一隻成年大象隨意進出。 帶頭的這一隻,一邊走,一邊用鼻子往自己的身上潑沙,其實這是大象在驅趕身上,惱人的蚊蟲,很多人第一次到非洲大草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親眼看到這些野生大象。 這是非洲第一高峯吉力馬扎羅山,靠著山上的雪水融化,山腳下水源蘊藏豐富,動物依附著這座山覓食,野生非洲象每天也是順著水源在集體遷徙。 動物大遷徙原因是由於季節更替導致食物不足,動物需遷徙到其他地方覓食的自然現象,而動物渡河就是標誌性過程之一。

非洲動物大遷徙: 遷徙的時間:

從位於坦尚尼亞海岸線白色沙灘上的Palatial Resorts到著名的Ngorongoro火山口和舉世聞名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中的豪華旅館和營地。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納庫魯國家公園全非洲第一個野生鳥類保護區,世界最大的紅鶴Flamingo賞鳥勝地, 也是多種鳥類的故鄉,白犀牛自然保護區。 甜水國家保護區甜水保護區是黑犀牛的繁殖庇護所,1993年更在珍古德協會的協助下,成立黑猩猩庇護所。

一些會飛的昆蟲(例如蝗蟲,某些蝴蝶和蜻蜓)皆具有很強的飛行力,它們可以長距離遷徙。 在蜻蜓中,小斑蜻和赤蜻屬因大規模遷徙而聞名[28],而印度的薄翅蜻蜓更是印度和非洲之間最長的越洋昆蟲,遷徙距離最長可達7,081公里[29]。 而在1988年10月,沙漠蝗蟲在熱帶輻合帶中利用氣流向西飛過大西洋4,500公里[30][31]。 君主斑蝶每年都會約在8月向南遷徙4,750公里,並於春天北迴[32],但在2019年6月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發現,不論是完全人工飼養的君主斑蝶後代,以及父母親為野生君主斑蝶的後代,只要曾被放於室內繁殖,牠們均會失去遷徙能力[33]。 【環球網綜合報道】 地球上有一個地方,那裡依然朝氣蓬勃,數以百萬計的動物可以自由奔跑。 這個生生不息,時間好像停頓的地方成為大地上最大羣野生動物最後的棲身地。

在這約三千公里遷徙的生命旅程中,危機四伏,有多達一半的動物會在途中被獵食或因體力不支而死,但又會有數十萬隻寶寶在雨季來臨前誕生,給這無法休止的旅程添加生機。 非洲五霸中的豹指的是花豹,花豹跟獵豹乍看之下很容易搞混,不過從習性和身上的花紋就可輕易分辨。 花豹的斑紋像是「金錢豹」,黑色圓圈中間為褐色,獵豹則是純黑色斑點。 花豹喜好爬樹,為夜行性動物,所以在白天較難看到牠們的身影,如果被發現,多半是棲息在樹上等待黑夜降臨。

還可以至馬賽族文化村拜訪穿著鮮豔服裝、戴著精美耳飾的當地遊牧民族–馬賽人。 沿途上有來自獅子、花豹、鬣狗、鱷魚的威脅,在自然的生存法則下,動物大遷移不只有死亡,更有新生命會在此時誕生,可以單純感受到大自然的奧祕。 隨著夕陽離去,當明天太陽再升起,大象羣又會慢慢走回沼澤地,動物遷徙的腳步,就像這樣,日復一日,步伐沒有停止過。 非洲象大多羣體行動,這一羣,大概有200多隻,裡面有好幾隻,剛出生不久的小象也跟著大象羣,不斷往前邁進,大象的食量相當驚人,有的大象,一天可以喫下250公斤的植物,白天牠們到沼澤地區,喝水喫草,入夜之後,則會遠離沼澤地,去尋找不同營養成分的植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