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之一的唐英年在其政綱宣稱:如其當選,會將香港老人每月津貼增至港幣3000元;另一候選人梁振英則宣稱會推出「特惠生果金」,將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增加一倍[8]。 內地早前發布了《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業創業發展的十二條措施》(簡稱《十二條措施》),當中包括鼓勵港人到深圳前海工作的就業津貼。 45歲以下具有副學士或者高級文憑以上學歷的港澳居民,若到深圳前海工作,每月可獲補貼金額最多不超過5000元,補貼期限累計不超過3年,即最多總並可獲不超過180,000津貼。 雖然距離退休日子尚遠,但方澄上星期都講過,年金意義在於為過分長壽提供保障,若只是於一段時間內分派,變相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買年金一定要選一直有錢派,直至離世的計劃。 當然,如果一位擁有60萬元積蓄的長者,會否用40至50萬元購買終身年金,又是另一個問題,因為很多長者都希望有多些錢傍身,以備不時之需。
公共年金的設立,目標之一便是協助退休長者將部分資產轉變成穩定的收入。 香港按證去年推出「保單逆按」計劃,長者可將已供完的人壽保險的保單抵押,經香港按證公司向銀行貸款,提取保單逆按貸款,每月領取年金款項。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在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時同樣可獲豁免,不作資產計算。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若一名65歲男士逆按一份身故賠償價值200萬元的保單,並選擇定息及終身領取年金,每月可獲3,157元。 當申請人退出年金計劃或部分退保,獲發還的退保金額(如有)則會被計算為其資產。 社署今(6日)日稱,長者投放在年金計劃的一筆過「投保保費金額」不會被納入長者生活津貼(包括高額和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計算,但於計劃下發放的年金會被計算為長者生活津貼下的每月入息。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政府
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則把高齡津貼檢討緩慢歸因於財政赤字[20]。 2004年,高齡津貼的申請人需在港居住滿7年,並在申請時過去一年離港不超過56天,才符合資格申請[21]。 2005年,領取高齡津貼者的離港寬限從180天增至240天[22]。 另外,在2013年10月1日及2018年4月1日起分別推出廣東及福建計劃,方便分別長期居住在廣東省及福建省的合資格香港長者,亦可受惠於相等於香港的福利。 按長者生活津貼的申請要求,股票及債券等投資,均計入資產,銀色債券亦不例外;至於銀債利息收入,雖然半年派一次,亦要計算每月平均入息。 假設上述65歲男士成功買入10手銀色債劵,價值10萬元;以保證年息不少於3釐計算,每年可獲利息不少於3,000元,平均每月有250元利息收人。
有關建議亦被納入了2015年12月出版的退休保障諮詢文件的其中一個附錄。 自住物業(5)、將來自用的骨灰龕及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則不包括在內。 有關建議亦被納入了2015年12月出版的退休保障諮詢文件的其中一篇附錄。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公共年金助中低收入人士退休
後來當彭定康提出成立「老年退休金計劃」後便將構思中的強制公積金計劃擱置。 後來彭定康決定放棄「老年退休金計劃後」,便重啟強制公積金計劃,英文由Compulsory改為Mandatory。 3.政府為月入少於7,100元以下人士,代供強積金的5%僱員供款,於積金局2024年推出「積金易」(eMPF)中央電子平臺後實行。 2012年12月10日,社會福利署批出合約,讓承辦商準備相關表格及信件,並且核對和轉換社會保障系統資料等事務[24][25]。 8香港2019年的一人至六人以上住戶的貧窮線分別為4,500元、10,000元、16,600元、21,400元、22,100元及23,000元。
- 扶貧委員會於2013年9月公佈2012年的貧窮線,就貧窮人口作出分析。
- 於上星期網誌,我指出除了公共房屋作為減貧及紓緩貧富懸殊最有效的政策以外,列第二至第四位的便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長者生活津貼及在職家庭津貼計劃。
- 同樣地,在作出決定前,子女也要計算自己的財政能力,並同時瞭解受養的長者是否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 這或反映貧窮線是由於只考慮收入,便會將那些可能是有資產但沒有穩定收入的長者界定為貧窮。
- 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讓65歲或以上的合資格長者,在移居福建省或廣東省後,無須每年返港,亦可領取香港政府提供的每月$4,060 長者生活津貼;70歲或以上長者,更可領取無須經濟審查、俗稱生果金的每月$1,570高齡津貼。
就此,財務委員會主席張宇人裁定修訂為新文件,故此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於早前遞交達302項的修訂全部作廢;不過立法會議員仍然可以重新發言或者提出終止動議。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2025 經過兩個多小時會議後,再無議員發言或者動議,張宇人於兩度詢問有否新發言後亦都再無議員發言,最終宣佈表決。 要建立退休組合,應該建立多元組合,方澄和不少中產友人一樣,都已經開始為退休提早準備。 但退休要保持生活水平,難免開支會多,年金固然可以提供穩定收入,但未必能夠保證生活支出夠充裕,所以配合長者生活津貼,可以保證退休後每月收入有接近9000元的水平。 到2011年,當前一屆政府的中央政策組在探討如何改善退休保障時,我是首次提出由政府成立「公共退休信託基金」,這便是後來簡化成為日後提倡的公共年金。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長者生活津貼
在1988年,高額高齡津貼的每月金額是320元,而普通高齡津貼則為280元。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2025 重要分別是,前者是「不論貧富」,而後者則有資產及收入限制。 至今年9月底,一共有4 065人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同時有購買公共年金。 當中,26.7%是單身人士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及購買公共年金;31.2%是長者生活津貼下的夫婦個案3,當中一人購買公共年金;而更多(42.1%)的是長者生活津貼下的夫婦個案,而兩夫婦均有購買公共年金。
惟申請人必須在緊接申請日期前已連續在廣東居住最少一年(申請人在該年內如離開廣東不超過56天,亦視為符合這項居住規定)。 由於坊間有批評指我建議巿民購買公共年金,只為高收入人士著想,我翻查了我所有曾寫過的文章,包括於2015年及2016年間,我提交給特區政府之倡議成立公共年金的文件,重點都是如何協助低收入至中收入人士退休生活,完全沒有提及高收入人士。 香港年金公司於2018年推出年金計劃時,入門為5萬,上限為100萬元,目標羣組明顯是低收入的退休人士;後來將上限提升至300萬元,是照顧了中等收入至中高收入人士的退休需要。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每月$9000安享退休
不過,當時的提議,除了在研討會上有討論,社會上基本沒有討論。 到2011年,當前一屆政府的中央政策組在探討如何改善退休保障時,我首次提出由政府成立公共退休信託基金,這便是後來簡化成為日後提倡的公共年金。 表二顯示於2019年2月1日的每月平均綜援金額,除了一人住戶外,其他住戶人數住戶的每月平均綜援金額略低於2019年的貧窮線8;換言之,單靠綜援只能幫助部分受助住戶脫貧。 這也是何以2019年年中領取綜援人數約為31.8萬,當中只有約一半人,即15.5萬人,可以脫貧的原因。 不過,要留意的是,在2019年的綜援計劃下,領取綜援人士若有工作收入,每人最高可獲豁免計算2,500元,換言之可讓更多住戶脫貧。 現屆政府就有關制度先後進行兩次主要的調整,讓更多低收入家庭受惠及所得津貼更多(見上圖)。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長者生活津貼的申請資格是甚麼?可領取的津貼金額為多少?
此計劃在2012年10月諮詢立法會前,不少政黨和立法會議員,如人民力量陳偉業要求取消方案中的資產申報,而社民連認為推行長者生活津貼實際上是阻止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政策。 首階段「香港年金計劃」的反應未如理想,相信因為退休人士對有關計劃的概念並不掌握,未必知道購買多少年金可為自己帶來最大的得益及入息保障。 1 於2012年2月1日按物價指數調整的高額高齡津貼金額為每月$1,090。 有關津貼金額每年按物價指數調整,長者生活津貼現時的金額為每月2,600元。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申請資格
社署重申,長者是否參加年金計劃屬個人決定,同時,亦必須如實申報其入息及資產狀況。 否則,在不正確申報下獲發的津貼均會被視為多領款項,社署會悉數追收。 以公共年金為例,其回報率約4釐,若以100萬元投保額計算,65歲的男性及女性長者,投保後每月分別最高可獲5,800元及5,300元的年金,直至百年歸老。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申請條件
即使計劃設有相當於已繳保費105%的保證回報,封了蝕本之門,但大家在投保前亦要計算清楚,不宜將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資金投放在計劃上,令自己失去靈活調動資金的彈性。 2013年2月底,社會福利署率先向29萬名正在領取高齡津貼及通過入息資產申報的長者發出自動過戶通知書。 如果長者仍然合符入息資產限額,則毋須回覆及申請,長者可以自動於同年4月5日開始領取長者生活津貼[26]。 此外,獲得社會福利署一次過過戶追溯至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高齡津貼差額,即合共6,640港元[27]。 同年4月2日開始,社會福利署接受長者生活津貼第三階段的新申請,合符資格的長者可以於同年12月31日前申請[28]。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香港年金計劃與長者津貼
現時的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為每月HK$1,515,65歲至69歲長者需要經過入息及資產審查,符合資格才會獲得,而所有70歲或以上的長者均毋須經過任何審查便可以申請領取。 由於強積金成立至今只有約21年,未算成熟,到2040年纔算是較為成熟,當然,我們還要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對沖」,及推行「積金易」平臺以減低強積金管理成本,以及未來不斷在制度上改善,才能讓強積金發揮其更佳的退休保障功能。 以一位月入1.8萬元(即接近中位數)的人士計算,及以最新公佈的強積金年率化淨內部回報率減去通脹為2.8%6,供了強積金25年,都只會有現今價值的77.7萬元;供了40年,便會有現今價值的約158萬元。 不過,整體而言,隨著強積金的成熟及上述的改善,需要透過年金與長者生活津貼配合的退休人士,在比例上便會逐步減少。 換言之,粗略計算,過半數的退休人士若沒有太多積蓄,其總資產(不計算自住物業)都不會超過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上限。 「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3)。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公共年金與長者生活津貼的前因後果
我們更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公共年金與強積金的配合,面對未來香港人口中退休人士所佔比例日漸上升,所帶來的整體經濟挑戰。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社會福利署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旨在為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而入息及資產並沒有超過規定限額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特別津貼,以補助他們的生活開支。 由2023年2月1日起,長者生活津貼的每月金額為$4,060。 政府今次大幅提升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上限至50萬元,長者可更容易善用銀色債券及按證「退休三寶」,兼享長者生活津貼。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普通長者生活津貼
單身人士要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月入不可超過7,970元,資產不超過50萬元。 只要「老友記」於銀色債券及按證「退休三寶」得到的總入息不多於7,970元,而又認購了終身年金等產品,讓資產少於50萬元,便合資格申領長者生活津貼。 [6]多年來,一些團體及政黨人士都爭取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政府銳意推出長者生活津貼作為過渡期的對應政策[7];但是政府、政黨與社會就應否要設立資產審查,持有不同意見。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2025 在今年10月《施政報告》中,亦已宣佈計劃將兩層合併,津貼金額定於「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水平,而資產上限則定於「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較寬鬆水平。 現時「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是每月3,815元,而「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收入及資產上限,以單身人士來計,分別為每月10,330元及36.5萬元。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 長者生活津貼單身每月入息上限$7820
另一個例子,一位65歲的男士退休時,積蓄加上強積金合共有200萬元,若保留35萬元,餘下165萬元購買公共年金,每月領取9,570元,仍符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每月3,815元。 長者生活津貼由社會福利署在2013年推出,在週二特首宣佈放寬資產上限前,「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資產上限為15萬元,「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為34.3萬元;領取津貼的長者每月收入上限為7,970元。 年金長者生活津貼2025 雖然有不少款項例如逆按揭、保單逆按,及親友提供的經濟援助等,都不納入長生津的每月入息計算,但若這些入息累積起來,沒有動用,則會被視為儲蓄,會視作資產計算。 由於女性壽命普遍較長,在香港年金計劃下,每月可獲的金額較男性低,女士宜投保145萬元,每月獲7,685元,同樣符合申請長生津的資格。 當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推出公共年金計劃時,政府便調整領取長生津資格,讓長生津與公共年金可以作出配合,加強長者的退休保障,詳細的討論可見於2018年5月6日的網誌。
國家財政部及教育部為鼓勵港澳學生到內地的普通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讀,所以製定了《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 港澳學生只要熱愛祖國、堅定擁護「一國兩制」、遵守國家法律、勤奮好學、品格良好、成績優異,即可申請港澳學生獎學金。 本科學生每年最高可獲人民幣8000元獎學金;碩士研究生每年最高可獲人民幣20,000元;博士研究生每年最高可獲人民幣30,000元。 14若以強積金管理局最近公佈的過往20年平均回報率5.1%計算,則月入7,200元,供40年強積金,退休時便會約有109萬。
舉例,如果退休人士,持有大約110萬的資產,其實已大大超出高額長生津的14.6萬元資產上限,但若他將其中100萬元用作購買公共年金,手頭資產即降至約10萬元,合乎申領高額長生津資格。 換言之,該長者除可每月領取5,800元年金,還可多領3,485元津貼,變相每月可領9,285元。 我要提醒一句,其實購買公共年金的保費不會計入資產審查,只有年金的收入纔算每月入息,所以大家其實可按照需要,申請政府的長者生活津貼。 這些積蓄不多的退休人士或希望以終身年金計劃配合政府長生津制度,獲得最佳的入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