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臺在8月3日凌晨12時45分把妮妲降為熱帶低氣壓[12],繼而在上午9時45分把它降為低壓區[13];日本氣象廳則直至當晚8時50分才把妮妲降為熱帶低氣壓,之後在翌日(8月4日)把它降為低壓區。 夢妮妲 可是妮妲的殘餘低壓區與其引進的活躍偏南氣流仍令華南天氣持續不穩定,直至8月5日高空反氣旋西移,妮妲的殘餘雲團逐步消散,中國東南部天氣纔好轉。 夢妮妲2025 妮妲接著繼續採取西北偏西行徑,橫過珠江口並於早上7時40分在廣州南沙作最後登陸,穿越番禺和佛山並深入內陸,期間一度急劇減弱,中心密集雲團瓦解,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和香港天文臺在上午11時05分及45分把妮妲進一步降為熱帶風暴[11],此後妮妲的減弱趨勢纔有所放緩。
隨著該系統逐漸整合並開始旋轉,香港天文臺亦在上午11時45分指出該系統正在增強,「一個熱帶氣旋似乎在形成中」[5];而日本氣象廳則在下午3時半對該系統發佈烈風警報。 妮妲吹襲期間,天文臺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有7個錄得強風、3個達到烈風程度[74],三號信號達標,八號信號亦只欠1站便達標;不過實測風力遠遠不及在相近位置掠過的2003年颱風杜鵑和2009年颱風莫拉菲,並只與在較遠位置掠過的2013年颱風天兔及同年10月的颱風海馬相近。 夢妮妲2025 機場、長洲、流浮山、啟德、西貢、青衣及沙田錄得之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分別為每小時81、78、72、58、55、54和44公里,打鼓嶺則是8個參考站中惟一一個未達強風。 風暴期間12人受傷[75],廣泛地區錄得100毫米雨量,大嶼山更達200毫米,大澳和鯉魚門受風暴潮及天文大潮影響,水位較平常高0.5米至1米且有輕微水浸,而香港島亦有海水倒灌。 然而仍有很多市民一直忽視天文臺作出的警告,甚至有市民在八號信號下仍然出外玩手機遊戲Pokémon Go[76],類似情況在之後一年熱帶風暴洛克吹襲時也有發生。
夢妮妲: 颱風妮妲 (2016年)
在早上8時起,內港一帶開始受風暴潮影響而出現海水倒灌,氣象局位於內港的自動水位監測站於8時56分錄得路面水位高度為0.28米,至上午9時50分則錄得路面水位為0.22米。 上午11時起水位減退,內港一帶的海水倒灌現象逐漸緩和,氣象局遂於上午11時15分取消所有風暴潮警告。 外港碼頭及氹仔臨時客運碼頭開往香港港澳碼頭的航班同時於下午1時半復航[81]。 氣象局於於下午3時50分表示未來數小時除下所有風球,並在下午5時15分表示15分鐘後除下所有風球[82]。
- 其後於當晚11時半表示數小時內將考慮懸掛八號西北風球,至8月2日凌晨5時20分再表示數小時內將改為考慮懸掛八號西南風球。
- 風向改變後各區風勢進一步加強,多處地區颳起西南烈風,離岸及高地更吹暴風;不過妮妲在凌晨3時35分以中心風力每小時120公里的颱風下限強度登陸大鵬半島後,結構變得鬆散,8個參考站風力與暴風下限仍有一定距離,因此天文臺未有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 氣象局在8月1日下午3時55分表示「未來數小時考慮懸掛三號風球」,並在下午4時15分表示黃色風暴潮警告將於翌日(2日)早上6時正生效。
- 氣象局在8月1日晚上7時正才懸掛三號風球,比鄰近香港天文臺發出三號信號的時間遲逾約7小時,而且澳門懸掛三號風球的時候,天文臺已宣佈即將改發八號信號,其後氣象局從晚上8時起至翌日清晨表示「考慮」懸掛八號風球,最終沒有懸掛八號風球。
- 因應風向轉變,天文臺在凌晨4時40分改發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58],當時妮妲集結在天文臺總部以北約45公里。
- 隨著該系統逐漸整合並開始旋轉,香港天文臺亦在上午11時45分指出該系統正在增強,「一個熱帶氣旋似乎在形成中」[5];而日本氣象廳則在下午3時半對該系統發佈烈風警報。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向市民致歉,承認工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與氣象局溝通不足[100]。 而隨後氣象局局長馮瑞權亦因沒有將適當信息發放予市民與期望有落差而道歉[101]:「為此前妮妲掛八號風球與否,對居民造成的誤會,感到十分抱歉」;被問到是否有心理準備辭職或暫時離開崗位,馮瑞權回應稱沒有特別意見,並指不是個人可以決定的問題,無法解答這個問題,至今已在氣象局工作三十多年,願意服從政府任何決定,對此持開放態度[102]。 夢妮妲 澳門北區社諮會副召集人何仲傳批評這次事件不單是溝通不足造成的問題,此說法只是輕描淡寫,並無設身處地為市民考量,建議馮瑞權引咎辭職[103]。 風暴期間,消防共處理32宗清除墮下物、26宗塌樹、1宗鐵皮屋倒塌、3宗水浸、1宗火警和7宗交通事故,共4人需送院治理[84]。 澳門日報報導氣象局的處理手法劣評如潮,要求馮瑞權下臺聲音不斷,加上馮瑞權的委任即將到期,羅立文在8月12日被傳媒問及馮瑞權會否續任局長時表示:「我都不知道他甚麼時候到期,我都還未決定,我怎能回答這個問題」[105]。
夢妮妲: 夢妮妲監督製線香
天文臺預料烈風仍會在當日早上大部分時間維持;而部分地區水位已比正常潮水位上升超過0.5米,隨着未來數小時潮水上漲和大雨,部分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水浸[59];而受狂風大雨吹襲,天文臺在凌晨5時2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60],並在早上8時05分及15分接連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和山泥傾瀉警告[61][62]。 妮妲橫過深圳期間轉向偏西方移動,於凌晨5時最接近香港,在天文臺總部之西北偏北約40公里掠過[27]。 與此同時教育局宣佈所有上午校及全日制學校當日停課[63],繼而在上午10時20分宣佈所有日校停課[64]。 早上香港仍普遍受偏南烈風影響,天文臺在早上8時45分表示八號信號會在早上維持,視乎風力減弱情況,中午後考慮改發三號信號[65];1小時後表示中午12時至下午2時前考慮改發三號信號[66],終在上午10時45分宣佈下午1時前改發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67],同時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68]。
事件過後,在8月4日有市民到廉政公署遞信,要求調查是否有氣象局職員失職[98];亦有氣象局員工親友向《愛瞞日報》指出氣象局內部行政混亂、領導剝削員工權益,甚至負責氣象的部門主管長期懸空[99]。 夢妮妲曾於電視及電臺節目中為嘉賓解夢[5][6]及測字,包括ViuTV《晚吹- 總有一瓣喺左近》[7]、《晚吹-就係唔科學》,叱吒903《AiShiTeRu》及 BigBigAir《夢到夢妮妲》,亦曾為《都市日報》、《雅虎香港》、《JOOX》等報章及網站撰寫專欄,個人著作則分別有《發你個夢》[8]及《發你第二個夢》[9]。
夢妮妲: 中國大陸
妮妲形成位置頗為接近棉蘭老島,加上環流廣闊,因此菲律賓米沙鄢羣島在妮妲生成初期已經受影響,天氣轉壞並有狂風驟雨。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在7月29日下午5時發出一號風暴信號,當時妮妲集結在博龍岸以東約135公里。 隨着妮妲增強並向偏北移動,當局在30日下午5時對伊莎貝拉省發出二號風暴信號,隨後擴展至卡加延省及巴布延羣島。 夢妮妲 妮妲於31日下午2時登陸卡加延省,當地吹暴風程度旋風,呂宋亦受烈風影響,並有狂風暴雨。 澳門受妮妲相關雨帶影響,各區在8月2日普遍錄得約110毫米雨量,其中澳門半島約140毫米,路環約168毫米,氹仔約155毫米。
[22]國家海洋局南海預報分局表示,妮妲登陸日期可能與天文高潮期疊加,登陸時間也可能與當天的天文高潮疊加,造成珠江口附近風暴增水的堆積,預計1日夜間至2日白天珠江口沿岸將出現1.5—2.5米的風暴增水。 [23]當日妮妲繼續快速逼近,多個地方級氣象臺先後發佈颱風黃色、橙色和紅色預警信號;珠三角多市發佈防颱風和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宣佈停工、停產、停課,並呼籲市民切勿隨意外出。 這個預報中的低壓區於7月27日晚上在菲律賓棉蘭老島以東之海面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 隨着該系統逐漸整合並開始旋轉,香港天文臺亦在上午11時45分指出該系統正在增強,「一個熱帶氣旋似乎在形成中」[5];而日本氣象廳則在下午3時半對該系統發佈烈風警報。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當晚8時半把該低壓區升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6W,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和香港天文臺分別在晚上8時及10時45分跟隨升格[6]。
夢妮妲: 強度比較
日本氣象廳在事後發佈的最佳路徑中,把妮妲的強度向下修訂為強烈熱帶風暴,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下調為60節(每小時110公里),中心最低氣壓上調至975百帕斯卡。 但香港天文臺在風暴過後不久發表了一篇名為《再遇東登颱風》的網誌,明確指出在8月1日的下午,香港天文臺與政府飛行服務隊曾經派出定翼機探測妮妲的風眼,並在其眼壁附近錄得颶風程度的風速,證明妮妲的強度曾經達到颱風級別[14],顯示日本氣象廳撤銷升格之決定錯誤。 夢妮妲2025 但香港天文臺在風暴過後不久發表了一篇名為《再遇東登颱風》的網誌,明確指出在8月1日的下午,香港天文臺與政府飛行服務隊曾經派出定翼機探測妮妲的風眼,並在其眼壁附近測得颶風程度的風速,證明妮妲的強度曾經達到颱風級別[14],顯示日本氣象廳撤銷升格之決定錯誤。 強烈熱帶風暴妮妲(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Nida,國際編號:160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6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Carina)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夢妮妲: 澳門
最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預測準確,妮妲以颱風強度直逼珠江口和港澳地區,並採取類似2009年颱風莫拉菲的路徑橫過深圳大鵬半島一帶。 翌日,由於此熱帶氣旋已增強成一熱帶風暴,所以日本氣象廳把此氣旋命名為「妮妲」。 後來,熱帶氣旋增強速度變快,在24小時內由強烈熱帶風暴增強為5級颱風;由颱風眼出現至變得清晰渾圓只需要3小時。 幾小時後,美國颱風聯合警報中心一度把此颱風的風速評為160節(295公里每小時;185英里每小時),但最終妮妲最新的強度定在155節(285公里每小時;180英里每小時),與東太平洋的颶風裏克同為155節,成為2009年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不過妮妲氣壓略低裏克一個百帕而已。
夢妮妲: 影響
雖然中午前後風勢尚未顯著增強,但是在妮妲來勢洶洶的情況下,天文臺在上午11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43],當時妮妲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440公里[27]。 天文臺更隨即表示下午6時至晚上10時考慮發出八號信號[44],而教育局在天文臺發出三號信號前,先行於上午10時15分宣佈幼稚園、肢體傷殘兒童學校、智障兒童學校下午停課[45];隨後在下午4時50分宣佈所有學校晚上停課[46]。 國泰和港龍航空宣佈,當晚10時至8月2日下午2時所有抵港及離港航班取消[47][48]。 當日上午香港天氣仍然部分時間有陽光及炎熱,但下午雲量漸增,傍晚開始有狂風驟雨,不過受地形屏蔽,日間風力未有明顯上升,天文臺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未有任何一站錄得強風[49]。
夢妮妲: 夢妮妲
受惠於呂宋附近海域水溫超過攝氏30度之炎熱海水,以及垂直風切變微弱和上空反氣旋加強高空輻散的優良環境,妮妲的強度在31日一如所料地穩步上揚,原先外露的低層環流中心獲修補,並組成中心密集雲團。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首先在早上8時20分把妮妲升為強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和香港天文臺緊隨其後,分別在上午9時正及9時半把妮妲升為強烈熱帶風暴[8]。 隨着副熱帶高壓脊逐漸成為妮妲動向的主導,妮妲在日間開始採取穩定西北移動之路線,以時速20公里直逼呂宋東北部,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表示妮妲於下午2時在卡加延省登陸;與此同時,雖然妮妲尚未發展出眼壁及風眼結構,但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卻在妮妲登陸呂宋前一刻把它升為颱風。
夢妮妲: 影響
天文臺在30日下午12時半發出「特別天氣提示」,提醒市民雖然妮妲的路徑和強度仍存在變數,但是將對廣東沿岸構成威脅,呼籲市民密切留意天文臺最新預測[36];隨後再於當日下午6時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最快在翌日(31日)晚上考慮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預計8月2日天氣顯著轉壞[37]。 天文臺在31日中午12時更新「特別天氣提示」,再次表示當晚考慮發出一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預計妮妲會繼續加強,並在8月2日相當接近珠江口一帶,為該區帶來狂風大雨,呼籲市民盡快做好所有防風措施[38]。 夢妮妲 隨着妮妲移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天文臺在晚上10時1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39],當時妮妲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790公里[27]。 天文臺表示,預計翌日(8月1日)日間考慮發出三號信號,稍後風力將顯著增強[40]。 亞洲貨櫃碼頭、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現代貨櫃碼頭先後宣佈在翌晨8時停止吉櫃交收、上午10時停止重櫃交收[41]。 夢妮妲2025 隨著妮妲移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天文臺在晚上10時1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39],當時妮妲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790公里[27]。
夢妮妲: 颱風妮妲 (2016年)
某時段單一個站點風力增加的原因複雜,又指大家可以觀察整體根本不是如此大風,橋上有數個站點沒有錄得同樣的情況,對流雲消散時會產生氣流,令風速瞬間提升,在疊加氣流的情況下某個站點的風速偶爾高於八號風球的要求底線是不出奇,過往三號風球也有個別單站出現同樣情況,一般不會造成太大危險[93]。 颱風妮妲(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Nida,國際編號:160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6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Carina)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夢妮妲2025 直至7月29日之前,歐洲中期預報中心一直預料此風暴會以颱風強度直逼珠江口附近,而美國全球預報系統則預計它會橫過臺灣或在其東面轉向,移至日本以南。 這一次是繼2009年颱風莫拉菲以來再有熱帶氣旋在澳門北面60公里處掠過、大橋上實測超過63km/h的一小時平均風速的情況下沒有懸掛八號風球,也是繼同年5月熱帶低氣壓以來再度沒有按實測風力懸掛相應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