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向着彩龍茶樓的方向前進,在第二個路口隨即轉左,再由斜路上山。 途中有一些很趣緻的狗仔石雕像,村屋內也有一些惡狗,靜靜地慢步過去。 在盡頭沿左邊的斜坡上山,前面就是一個竹林,先要俯下身子爬過去,大竹林就在兩旁。 接下來只要沿山徑直上,便來到由響石墳場上來的「S」型山徑。
原計劃除夕渡歲野營,奈何不利人和,黯然取消,邃改元旦登高。 出發之時,早已笑言大帽山旺比旺角,故走線亦避之則吉,選走非熱門路線。 行友自上村或荃灣往川龍集合啟步,小巴站旁的酒家人滿為患,多是觀日不果落山的市民,或元旦登山前飲早茶。 我們走的是上山的捷徑,每走一段便會經過平坦開闊的舊軍車路。 妙高臺(英語:Miu Ko Toi)是香港一個山峯,海拔765米,位於新界中部,爲大帽山的南脊,緩緩垂下響石墳場。 在地區行政上,妙高臺屬於荃灣區,是香港第七高的山峯。
川龍妙高臺: 香港好去處:【全球冠軍風景攝影師鏡頭下的西沙靚景!附行山路線+「探索西沙」巡迴展覽詳情!】
此段路是全日最難行的路,到處都有塌樹,山徑幾乎是看不見,最後200米更是非常跣。 橫越引水道後,在直前方的樓梯落山,樓梯都甚長,一直落到底便是三棟屋村。 川龍妙高臺2025 旁邊是馬路,可乘搭巴士,綠色或紅色小巴離開。 好涼爽呀,過咗中秋節之外,天氣真係好似踏入咗秋季呢! 溫度下降,濕度低乾爽唔黐立立,最適合登高行山喔! 難得有一天假期,秋高氣爽,一於上山走走,本來打算一早起身坐小巴上川龍村灑樓飲茶,點知家中大小姐要放假訓晏啲至肯起身,無法啦!
- 妙高臺(英語:Miu Ko Toi)是香港一個山峯,海拔765米,位於新界中部,爲大帽山的南脊,緩緩垂下響石墳場。
- 行友自上村或荃灣往川龍集合啟步,小巴站旁的酒家人滿為患,多是觀日不果落山的市民,或元旦登山前飲早茶。
- 其後路徑變平坦,走到龍門郊遊徑沿梯級拾級而下,慢遊妙高臺之旅以三個半小時才告完成。
- 注意:如缺乏行走密林經驗的,就不要經大帽山的東南脊直插落山。
- 妙高臺是大帽山伸向南部的支脈,與禾秧山平行成對,為大帽山南麓的左右臂之一。
沿山徑緩緩而上,穿過林蔭,走至龍門郊遊徑的路口。 及後,接上左前方的山徑依路牌往鉛礦坳方向,續往上走。 初段和緩,樹木茂密,往後越趨陡峭,草木漸疏,景觀開揚。 仰望大帽山南麓,藍天翠嶺,山陵起伏向西伸延至妙高臺山脊。 續沿山脊上走,部份路段陡峭,略需手足並用,隨後上行至相思林徑的路口,其路旁有一往城門引水道的路牌。
川龍妙高臺: 香港好去處:【親民藝術展Affordable Art Fair一連三日會展舉行 主打香港情懷! 超過90間本地+海外藝廊參與】
若大家想輕鬆些到達石船石林,則可往妙高臺再行過去,不用像我們上上落落。 若中途想退下,也可轉行相思林徑,難度再低一星。 不過我們依照原定路線出發,去到 770米高的妙高臺,上方看到大帽山的白色球狀雷達,有些人會從山上走再下山,那邊下山都是石屎路,又要跟車爭路,不過相對較簡單。 不久,有一明確右支路通往右上方的石林,面向大帽山山頂,此時取左道。
禾秧石林就在前面,到處都是大石,只要加點想像力,有些大石就像一條毛毛蟲。 川龍妙高臺2025 記得在高處先尋找山徑落山,回望石羣真是壯觀。 由於通山跑玩石時亂走一通,所以必須確認路線正確後,方可繼續前進。
川龍妙高臺: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由於不想回程到城門水塘跟其他山友迫小巴,所以我們轉到荃灣市區的山路,經引水道落地面,非一般山徑亦不推薦,同行覺得超伏。 因為沙泥很滑,路很陡,下山後,鞋都被沾滿了泥黃色。 於相思林徑的路口,踏上前方登禾秧山的小徑,路口明確及有絲帶記號。 向左俯瞰,獅子山作背景、針山腳下的城門水塘,山光水色,歷歷入目;向南遠眺,葵涌、荃灣及青衣,遠至香港島的全景,盡收眼底。 1 於龍門郊遊徑的路口右走至城門水塘,或左走往川龍小巴站。 2 於相思林徑的路口右走,下降至路口後再右走,接上龍門郊遊徑後下行至城門林路,沿林路走至城門水塘的小巴站。
去到下一個景點「石天門 」,跟黃牛石城的石天窗不同,不只有個框框,還真的可以穿「門」而過。 剛到石天門,抬頭一看,單是爬上門的入口感覺不易。 進入了茂密的林徑後,亦表示着龍門郊遊徑快到尾聲,此段有連綿的石級往下走,有防滑的紋理,在潮濕下雨的日子亦可安心行進。 Step 1 ── 在荃灣地鐵站A出口,經天橋過對面街,走到地面穿過水果舖與珠寶店中間的通道,到川龍街及兆和街交界乘80號小巴往川龍。 禾秧石林,遍地怪石,或因「老大哥」大帽山以前是火山之故。
川龍妙高臺: 荃灣行山路線|龍門郊遊徑川龍起步至城門水塘 沿途賞大帽山景色
在妙高臺可轉上大帽山,慢走半小時即可,適宜留守影日落人士,畢竟在大帽山沿車路落山屬較安全之選;而在妙高臺向東走則往禾秧石林,最後沿山路往荃灣三棟屋村,如入黑摸路則相對危險。 此刻右轉,繞到山脊之後,為鬥壑石林所在,其表表者為形如兩指的勝利石。 站在高處,更可一窺位於後方的相思石林,該處同為大圓石澗其中一右支相思坑之源頭。 返回主脊,繼續落山;山城絕色叫人驚喜︰東方極目見石屋山,西面遙指九逕及青山。 跨過大曹石澗,左轉往圳下對岸,有水管舖設於竹林間,原路口尋覓不果,破竹數米重回主山徑。
川龍妙高臺: 路線川龍>響石墳場>妙高臺>大帽山>荃錦公路
離開草叢後,來到很開揚的地方,已經可以看到妙高臺上的峯火瞭望臺及大帽山天氣雷達站。 假若天朗氣清,回望下去可看到葵青及大嶼山,青馬大橋、昂船洲大橋都清晰可見,風景非常遼闊。 跟住只要望着妙高臺行便可,愈是近妙高臺,大石就愈多,路況也變得泥濘。 川龍妙高臺2025 不時忍不住上大石玩耍,各人站一端,構成有趣的圖畫。 辛酸過後有艇搭,你會明白在這個山頂設山火瞭望站的原因:整個大帽山東南西麓都可以一覧無遺。
川龍妙高臺: 路線︰川龍→響石脊→妙高臺→禾秧山→圓玄學院
首先去荃灣川龍街坐80號小巴,坐到總站~川龍村落車,下車後整理一嚇裝備立即出發。 過咗響石脊之後,到達一片大草地,呢度風景十分靚,向上望可以觀賞大帽山頂,向下可以望到山下建築物,全部都變得好渺小,好似玩具感,不竟已經到達六百多米了,風景十分開掦。 跟住再往山脊直上,呢一段比較斜,周圍滿佈大石,散播在山脊左右,好似入咗怪石陣一樣,有好多奇型怪狀,可以發揮一嚇想像力,睇嚇似啲乜野動物呢! 邊爬邊影相,一直急上百多米卒之後,到達今次目的地~妙高臺(770m)。 起點在川龍,在荃灣川龍街乘搭80號小巴,於總站下車便是川龍。
川龍妙高臺: 路線地圖
牠們或會搶走大家手挽的食物袋,切勿餵飼馬騮,也不要在牠們面前進食。 若要數香港名山名字,我最喜歡就是這個 — 妙高臺。 香港地政署出版的行山地圖上是找不到這個山峯,因為它與其他高峯如四方山、禾秧山等一併歸入了大帽山山系。 禾秧石林位於禾秧山的山頂,山上大致分七組石羣,故稱七重巖,其中禾秧石林及妙高臺石林較著名及壯觀。 Tanya是「山野‧女生」的創辦人,該網頁教授詳盡行山小知識,由裝備至芒草如何分辨均有涉獵,難怪facebook專頁9月底才正式運作,短短個多月時間便為她帶來逾7,000個讚好。 她自小活潑好動,但不願在學校接受體育訓練,三年前從英國修畢學士及碩士後回港便開始行山,至最近一年更變得「瘋狂」,高峯時期一週可以行三、四個山。
川龍妙高臺: 香港好去處:【荃灣復活節親子同樂 荃灣廣場7大打卡位 超大蛋黃+七彩小屋+彩虹䕺林】
Tanya提醒初哥,下山較上山困難,因為上山已用去身體大部份的力量,結果到下山時肌肉就繃緊,容易導致姿勢錯誤而令關節受傷。 經驗不足或會心急,Tanya呼籲切記冷靜,並尋找適合的位置才落腳免生危險。 而山路多有鬆散石頭,她則教路在斜坡踩着左右兩邊泥土下山,會較易平衡身體,也避免了踩着小石以致踏空。 Tanya亦建議戴上行山手套,手腳並用走斜坡會較容易。 Step 5 ── 走過山火瞭望臺,可看到另一山頭上的天文臺氣象雷達站,此刻改向右邊小路走,沿途可見滿山芒草。
川龍妙高臺: 香港好去處:【長洲鳥居!直上北眺亭俯瞰全長洲 睇日落打卡一流!極輕鬆一小時到達】
由正前方的小山徑繼續上,再次接回「S」型山徑,再由對面的小山徑繼續行,路都是清晰的。 之後又會再次接回「S」型山徑,今次是比較闊的石屎路,先轉左行十米,旁邊會見到另一條上山的山徑。 川龍妙高臺2025 沿城門引水道林路右走,蜿蜒山腰,途中向右遠眺葵涌、石籬及金山的景色。 走至左方大圓石澗的水壩,前走幾步,依路牌往龍門郊遊徑,越過左方的石橋及上走水泥梯級後不久,進入右方的泥徑。
川龍妙高臺: 跟人行山,出發前不要只問「難度幾多粒星」,要識問這8條問題:
早在1億4000多萬年前,猛烈的火山爆發令今日中國東南沿岸整個區域地動山搖,如今西貢﹑大嶼山及大帽山的火山岩,正是這些火山物質冷卻而成。 火山又會因噴發過多而崩塌,巨大凹地的破火山口在哪裡? 石天門是一條非常之窄的罅隙石縫,可由一端通往另一端,記得先收拾好貴重物品才入去。 石縫內只有一個打橫身位的闊度,極之窄的,不容轉身。
川龍妙高臺: 香港好去處:【香港室內遊樂場通行證48折!低至$450!Melody主題遊樂場+攀爬樂園+抱石場+Lego中心】
託褔登山當天天氣很好,我們可以遠望至城門金山一帶,當雲霧散開,九龍羣山都盡入眼簾。 川龍妙高臺2025 立於此,卻有點像古時留守烽火臺的衛兵,隨時都要準備將十馬火急的軍情傳到千里之外。 難度方面,是次路線長約9.5公里,雖然由川龍上升到妙高臺禾秧山有高度,還有路線山坡起伏不大,體力消耗上屬中等難度。
妙高臺山頂上設有漁護處山火瞭望臺,相當易認。 從川龍方向登上山頂比較困難,先要路過一段泥石坡段,斜度頗大,若有行山杖幫助會比較輕鬆易走。 想簡單一點,可以由荃錦坳沿大帽山道的石屎車路上山,當你看見右手邊有山火瞭望臺,你就可以離開主徑由一條明確小路進入,行約十分鐘可抵達。
川龍妙高臺: 路線︰川龍→響石脊→妙高臺→禾秧山→圓玄學院
今天遇到的驚喜特別多,先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繼而發現美麗的小竹林及舒服的林蔭上山路;以及上走瞭望臺的開揚美景。 川龍妙高臺 2016年的最後一天有藍天、美景和美食伴著快樂過,確是2016最完美的作結。 妙高臺(英語:Miu Ko Toi)是香港一個山峯,海拔765米,位於新界中部,為大帽山的南脊,緩緩垂下響石墳場。 在地區行政上,妙高臺屬於荃灣區,是香港第七高的山峯。 今次的路線由川龍出發,先嘆了川龍出名的西洋菜,喫個早茶,再慢慢走上山,路經響石墳場,主路線還算清晰。
景色方面,禾秧山風景十分豐富遠近兼備,近景有妙高臺山火暸望臺、禾秧石林及石天門一帶的奇石,遠景沿路可俯瞰到荃灣及城門水塘的開揚景色,景觀一流。 隨後,沿瞭望臺左方的小徑下山,初段十分陡峭,需手足並用。 下降至和緩的草坪後,續沿主徑往前下行,大致向南。 接上響石墳場的水泥路後下走至涼亭旁的行車路,及後進入對面的水泥徑下降至郊野公園川龍管理站,最後,沿馬路右走至荃錦公路旁的川龍小巴總站完成行程。 注意:如缺乏行走密林經驗的,就不要經大帽山的東南脊直插落山。
川龍妙高臺: 香港好去處:【親民藝術展Affordable Art Fair一連三日會展舉行 主打香港情懷! 超過90間本地+海外藝廊參與】
沿大帽山路走至荃錦公路乘51號巴士 (「郊野公園」站) 可回荃灣,但需留意51號巴士為循環線,記緊在站頭看看行駛的方向。 我們在「雷公田村」站下車,往 Farm Milk Company Limited 農場鮮奶有限公司 喫甜品。 上次試了凍的薑汁撞奶,今次試了熱的,薑味更香,奶依舊的滑,味道平衡,味美。 離開時,可以乘搭51號巴士至荃灣或小巴至錦上路港鐵站。 Step 8 ── 走到看見「城門引水道」、「城門」及「鉛礦拗」路線牌,沿「城門」方向行,其後便是較為平坦的山路及陡峭梯級,再轉向告示牌指着「城門水塘」的方向走,途中有上山的路段。 若按上述路線,從川龍村公所走至妙高臺約1小時30分鐘。
川龍妙高臺: 香港好去處:【長洲鳥居!直上北眺亭俯瞰全長洲 睇日落打卡一流!極輕鬆一小時到達】
跟着會見到小丑天池,越過之後繼續面向禾秧山直去,途中會經過溪澗、大石、小竹林。 在很接近禾秧山處有一個分叉路,靠左行繞到禾秧山的後方,當見到「10」大石就轉入去。 「妙高臺」高海拔765米,位於大帽山以南,是大帽山的南脊,緩緩垂至響石墳場。 妙高臺山頂建有一個峯火瞭望臺,頭頂兩個波波就是大帽山天氣雷達站。 「妙高臺」東面是「禾秧山」,高海拔771米,是大帽山的東南脊,緩緩垂至老圍,就是今次的路線。 「禾秧石林」就在禾秧山山頂之上,也名叫王母石林,石林面積甚廣,主要集中在山頂。
川龍妙高臺: 香港好去處:【全球冠軍風景攝影師鏡頭下的西沙靚景!附行山路線+「探索西沙」巡迴展覽詳情!】
但妙高臺及禾秧山一帶都並非官方郊遊徑,路線雖然頗為清楚,但沿路支路頗多及凌亂,選擇路線時需具備方向感,建議有經驗人士帶路,新手不宜。 往大帽山的路線有很多,有難有易,有長有短,適合不同體能的人士。 川龍妙高臺2025 好友和我也走過不少路線,今天刻意走些之前沒到過的山徑,上上落落,左穿右插,天氣熱下走,雖然有點累但有新鮮感。
川龍妙高臺: 路線地圖
相比之下走捷徑的路程只是山路的三分之一,當然斜度也相對較高,但相比起前段,這段算是相對易應付。 川龍妙高臺2025 再次接上山路時已來到近 560 米高處,在青年旅舍及荃錦公路指示牌旁的小路走進響石脊,大帽山開揚的山景便瞬間出現在眼前。 越往上走響石脊的風景越見開揚,回頭望九龍西景色亦盡收眼底。
川龍妙高臺: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Tanya表示妙高臺較少人認識,但它其實有765米高,是香港第七高山。 大帽山雖然為全港最高山而著名,但從山頂遠眺的風景其實沒甚特別,反而周遭的山頭如禾秧山、四方山、妙高臺等具有石陣,風景亦較開揚。 而且往妙高臺的山路不太難行,行山者穿過墳場便差不多到山頂,山頂上有一間小屋,「望上去有啲似大東山」。 站在山頂可以見到維港海景之餘,又可以遠望市區景,青馬大橋、馬灣、荃灣似遠還近,附以嶙峋石陣及滿山芒草,難怪Tanya形容「成件事係好完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