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胡社生行的旋餐廳位於頂層26樓,全港第一間旋轉餐廳,室內地臺每一小時轉一圈。 最初為西餐廳,為仙后旋轉餐廳,當年更請得邵氏紅星何莉莉剪綵(藝人張敬軒於2018年重現仙后旋轉餐廳,名為JUNON 仙后餐廳,位於灣仔胡忠大廈2樓,主打傳統法國菜)[2][3]。 直到1996年酒樓結業後,該層改作一般辦公室出租(現租客為 cccdi ltd.,從事新媒體及互動數碼顧問、研發、設計及推廣),室內地臺從此不再轉動,但其圓碟型的外觀一直維持至今。

在很多舊相片看,以前的胡社生行曾經是在旺角中最高的大廈。 但隨著旺角的城市發展,胡社生行的周圍都興建了不少新式的商業大廈,有些新的大廈更高於胡社生行。 陳智遠表示,「彌敦道190號」成為這段消失歷史的線索,陳氏家族於此的生活,刻畫了日佔時期華人戰時角色的互動,華人們互助求存,在華人憲兵部特務密探間周旋,以至與日軍共處。 所以本中心的安全設備和措施,完全附合醫學及法例的要求,和巳取得衛生署日間醫療中心暫準牌照。 彌敦道748號 年後全中心完成擴充,將會很快獲得永久牌照。 請使用滑鼠將座標放置在此餐廳的正確位置,然後按”提交”。

彌敦道748號: 有成大樓 位置地圖

商場高座iTower位處較高層數,店舖主要景觀為尖沙咀一帶樓景及部份維港景色。 由於不設扶手電梯及通天梯連接商場高座,遊人須在LB層或L3層轉乘升降機纔可到達高座。 此層地臺的顏色主要以雲石為主,店舖包括珠寶連鎖店周大福、鐘錶專賣店PATEK 彌敦道748號 PHILIPPE及英皇鐘錶珠寶/勞力士、佔地萬方呎,高級及潮流品牌時裝專門店twist,為九龍區規模最大的旗艦店,以及百貨公司英國馬莎。

國際廣場(英語:iSQUARE)是香港的一座商場,位於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彌敦道63-67號,由凱聯國際酒店(港交所:105)及天德地產(港交所:266)投資約13億元共同發展。 商場於2009年12月17日對外開放,2010年1月31日開幕。 彌敦道748號2025 後來大部份的樹木因為阻礙雙層巴士行走,加上要興建工業大廈,大樹阻礙發展而被鋸去,現在只剩下九龍公園一小段仍然留有當年種下的大樹。

彌敦道748號: 彌敦道748號: 商 尖沙咀 漢口中心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彌敦道748號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三樓主要租戶為無印良品,The Chop House及Prost by King Ludwig等,食肆包括中村藤吉香港店,其餘部份為恆基兆業地產集團展銷中心及停車場。

  • 在過去幾年,天一成功開辦醫務所助護證書課程及牙科手術助理員證書課程,讓有志於醫務所及牙醫診所工作的年青人有更佳途徑獲取專業知識。
  • 商場地舖租金約由每平方呎600至800元,地下以上商場部分,租金則由每平方呎40元至200元不等,業主稱租金已較2008年下調約3成[9]。
  • 團隊昨日公佈研究報告表示,美國華僑陳氏家族的劉松娣希望落葉歸根,定居香港後,於1932至1937年間,在彌敦道190號建成一幢四層高的洋樓作為居所,劉松娣在洋樓地舖經營「永青餐室」,是柯士甸道一帶的第一間西式餐廳。
  • 胡社生行(英語:Wu Sang House),現稱彌敦道655號商業中心(655 Nathan Road),是香港一座商業大樓,位於九龍旺角彌敦道655號,港鐵旺角站上蓋,旺角滙豐大廈旁邊。
  • 前稱美麗華商場的美麗華廣場一期,於2012年年尾起逐步翻新,翻新初期起跟隨剛開業的新酒店商場更名為miramall二期。
  • 在很多舊相片看,以前的胡社生行曾經是在旺角中最高的大廈。

彌敦道748號 彌敦道315號位於佐敦彌敦道315號(中原樓市片區:佐敦)。 此外,還有在1984年1月香港的士罷駛事件、2016年農曆新年引發的旺角騷亂以及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等。 彌敦道(英文:Nathan Road)係香港九龍半島一條馬路,原本叫羅便臣道,係九龍區最主要幹道。 佢貫通尖沙咀到旺角成個九龍中心商業區,南至梳士巴利道,北至界限街,駁住長沙灣道同大埔道,中間經過佐敦/官湧同油麻地一帶。 由於彌敦道一帶是人流密集的地區,該處由早到晚都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但也經常發生交通意外,因此香港政府除了設交流道通黑點警告牌,提醒途人及駕駛者注意交通安全外,亦在沿路興建人行地下道,如旺角豉油街跨越彌敦道的地底隧道。

彌敦道748號: 有成大樓

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將「彌敦道190號」重新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加以保育。 「彌敦道190號」由陳氏家族建於1932至1937年間,現時是尖沙咀區內碩果僅存的戰前洋樓,洋房外觀以「裝飾藝術風格」輔以「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元素裝飾,內部空間使用上又近似華南地區的店屋。 民間研究團隊研究認為,「彌敦道190號」經歷戰禍和城市急速發展後,現仍保存狀況良好,彌足珍貴。 彌敦道748號 我們搜邏了香港各區的緊急醫療服務,包括公立醫院的急症室、私家醫院的 24 小時門診、及私家診所提供的夜診服務。

項目由恆基兆業發展,於1996年落成(27年前),商場部份範圍分別於2008年、2014年至2016年和2019至2020年進行翻新。 2017年6月由美麗華商場改名為美麗華廣場,英文名亦同時變更。 國際廣場原址是在1969年開業的舊香港凱悅酒店,於2006年1月1日結業。 業主凱聯國際酒店及天德地產於2004年10月20日共同宣佈,將舊香港凱悅酒店重建為一幢以零售商舖為主的大廈,命名為「國際廣場」,英文為「iSQUARE」。

彌敦道748號: 國際廣場

一般商場在開業前會在不同媒體進行宣傳,如報章/電視廣告以至巴士站廣告燈箱等。 不過iSQUARE因建築費用比預算的超支為理由,宣傳預算被迫削減,導致商場在2009年12月開業時並沒有更新網站及對外進行宣傳。 商場業主只依靠UA IMAX影院上演阿凡達來帶動商場人流。 商場的推廣部曾於12月初在facebook開設fans page,但很快便被刪除。 L8層為英皇戲院大堂及影院入口,1號及2號影院位於戲院大樓(南座),3號及4號影院位於高座iTower(北座)。

彌敦道748號: 命名空間

道路南北走向,南起梳士巴利道,北接長沙灣道及大埔道,經過佐敦及油麻地一帶,是九龍油尖旺區的骨幹道路,全長3.6公里。 彌敦道連接大埔道的九龍段,由南至北組成九龍半島的中軸線。 彌敦道748號2025 )位於香港九龍,連接旺角與尖沙咀兩大主要商業區,為香港最著名的道路之一,也是九龍的第一條道路,以第13任港督彌敦爵士命名。 彌敦道748號 港鐵觀塘綫及荃灣綫太子站至尖沙咀站段均通過此路地下。 UA院線於2008年9月9日宣佈租用國際廣場46,000平方呎樓面,開設九龍西區的第三間UA影院,並會開設全香港第二間IMAX戲院,並已於2009年12月16日開幕[7]。

彌敦道748號: 有成大樓 中層 B室(748號)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000,年齡中位數為 43.8歲。 彌敦道748號 在尖沙咀彌敦道190號、有近90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洋樓,去年傳出業主有意拆卸的消息後,有民間團體追查研究發現,這幢戰前建築盛載着一段抗日事跡。 當年該地舖被日軍徵用作飯堂,屋主的兒子每日在洋樓天台觀察日軍活動,蒐集情報,被漢奸揭發壯烈犧牲。

彌敦道748號: 香港大廈搜尋

此外,商場的裝修設計與最初構思的方案截然不同,造成貨不對辦,使部份租戶感到不滿,甚至使原本打算租該處的租戶,最終拒絕業主要求,沒有打算在商場開設店舖。 最北一段,喺北旺角,有大埔道、長沙灣道同界限街路口,之後運動場道,又太子道西,向南係鴉蘭街同水渠道路口,荔枝角道同弼街路口。 彌敦道748號2025 此外,商場的推廣部在欠缺資源及管理不善的情況下,商場於2009年的聖誕裝飾及2010年農曆新年裝飾較一般大型商場簡單。 該層為食肆專層,日式食肆博多丸拉麵及丸龜製麵、中式食肆喜記蟹將軍及上海婆婆,還有人氣食肆茶木‧臺式休閒餐廳。

彌敦道748號: 有成大樓 近期成交

大樓分別有兩個主入口,一個通往低層食市(近港鐵旺角站 E1 出口) ,另一個入口則通往高層商業用戶 (近旺角滙豐大廈)。 此層為食肆專層:包括中式上海菜、金牌小龍餐廳、工宗潮州菜、狀元樓、著名越式湯粉專門店 Pho Hoi An、炭燒鰻魚飯首間海外分店「名代宇奈備長炭燒鰻魚」、Panash Bakery & Cafe、意大利餐廳 Carpaccio。 另設有通往iTOWER高座之升降機(20樓至31樓)及快速扶手電梯來往Lobby樓層及L6樓層。 此外,三樓中央設有大型中庭,命名為iFUNCTION,可供租賃或舉辦不同大型活動。 店舖大部份以街舖為主,合共6間,每間樓高兩層,面積由2,000至6,000平方呎不等,包括樓高兩層的周大福、周生生、英皇珠寶、Patek Philippe、旗艦店 PANDORA、旗艦店 FILA、及馬莎百貨。 該層於北京道設置商場主出入口,並設有小型開放空間供路人使用。

彌敦道748號: 香港樓宇目錄

署方根據各路線目的地及各巴士站位置地理環境,適當地編排每個站的路線組合,以及取消近距離巴士站。 最南,係尖沙嘴,有金巴利道,加連威老道,金馬倫道,海防道同堪富利士道路口,加拿分道,麼地道,北京道,中間道,梳士巴利道。 此外,還有在1984年1月香港計程車罷駛事件、2016年農曆新年引發的旺角騷亂以及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等。

彌敦道748號: 美麗華廣場

重組計劃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牽涉彌敦道北行23組巴士站,在2月27日實施;第二階涉及彌敦道南行24組巴士站,在3月5日執行[12]。 重組巴士站後,各線巴士在繁忙時間內每小時停站次數由6300次減至5400次,約佔總數14%。 彌敦道748號 運輸署在彌敦道實施巴士站重組計劃後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巴士於繁忙時段在彌敦道的行車時間平均減少約6至7分鐘,約20%,成效理想。 運輸署在2000年2至3月間進行重組彌敦道全段的巴士站,涉及97條行經彌敦道的巴士路線[11]。

L9層分為南座及北座,IMAX影院位於該層南座,而該層也設有通天梯分別往商場7樓及M2層。 基座由CP層開始至L7層,戲院大樓為南座的L8層至M3層,高座大樓iTower則為北座的L8層至31層。 彌敦道190號洋樓有突出的中式騎樓,也是香港目前僅存三幢有長廊式露臺的轉角舊樓之一 ,面向柯士甸道的立面每層都建有歐式公寓設計的相連露臺。 由於彌敦道190號位於兩條道路交界,擁有兩面向街的立面,才具有空間去設計長廊式露臺。 舊樓位處的彌敦道始建於1860年,鄰近洋人住宅區,漸發展成繁盛的街道。 1930年代的樓宇設計揉合中、西式建築風格、百花齊放。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 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臺,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最終,陳氏兄弟被日軍憲兵部華人密探揭發而犧牲,全家被囚禁和遭受酷刑。 團隊昨日公佈研究報告表示,美國華僑陳氏家族的劉松娣希望落葉歸根,定居香港後,於1932至1937年間,在彌敦道190號建成一幢四層高的洋樓作為居所,劉松娣在洋樓地舖經營「永青餐室」,是柯士甸道一帶的第一間西式餐廳。 二戰爆發,香港淪陷,「永青餐室」在日佔初期遭日軍徵用,成為民政官員用膳的地方,陳家轉為服侍日本民政、總督部官員等食客的傭人。 有關研究由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考城學社創辦人何尚衡、保育建築師龍文菁、二戰歷史學者蔡耀倫於去年中組成團隊進行,翻查歷史文獻,並透過視像訪問在澳洲的首任屋主劉松娣的後人陳燕萍及其女兒Amy,進行口述歷史。

到了2009年2月初,商場已租出約3成樓面,涉及約20萬平方呎,其中最大面積租客洽租1.5萬方呎舖位,為歐洲時裝品牌,另有歐洲品牌洽租地舖。 商場地舖租金約由每平方呎600至800元,地下以上商場部分,租金則由每平方呎40元至200元不等,業主稱租金已較2008年下調約3成[9]。 商場樓高四層,共10萬平方呎,於2012年4月對外開放,同年10月17日正式開幕,命名為miramall。 彌敦道748號 2017年6月再更名為現稱美麗華廣場二期,英文為miraplace 2。

為紀念此事,香港政府將剛落成由窩打老道至亞皆老街的新路命名為「加冕道」(Coronation Road[5])。 彌敦道748號2025 1926年,加冕道延長至界限街,而香港政府後來將加冕道併入彌敦道,成為現今所見的彌敦道。 現時彌敦道最小的門牌號碼是彌敦道19-21號九龍酒店,1至18號則從缺,原因是早年原計劃將尖沙咀天星碼頭至現時彌敦道起點的路段也撥歸彌敦道,惟最終當局將有關路段撥歸梳士巴利道,所以令彌敦道1至18號的門牌號碼未能使用。 後來大部份的樹木因為阻礙雙層公車行走,加上要興建工業大廈,大樹阻礙發展而被鋸去,現在只剩下九龍公園一小段仍然留有當年種下的大樹。

彌敦道748號: 商場裝修設計欠佳

他形容該建築「而家冇乜危險,相信有啲時間」,希望古蹟辦盡快研究該報告,而業主的取態很重要。 「彌敦道190號」於2018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去年三月,業主提交的拆卸圖則取得屋宇署批准。 屋宇署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至今未收到拆卸的施工同意書申請。 (大公報記者 彌敦道748號 王亞毛、梁少儀)在尖沙咀彌敦道190號、有近90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洋樓,去年傳出業主有意拆卸的消息後,有民間團體追查研究發現,這幢戰前建築盛載着一段抗日事跡。 油尖旺區的佐敦@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95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9,800人。 主要街道包括上海街(佐敦段)、佐敦道(佐敦段)、廟街(佐敦段)、彌敦道(佐敦段)、廣東道(佐敦段)、炮臺街(佐敦段)、新填地街(佐敦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