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災情嚴重,時任港督貝璐於當日及翌日兩度前往災區視察及慰問災民,各方亦發起籌款賑災。 最近港鐵被爆出隱瞞土瓜灣站附近地區沉降的實況,連煤氣公司也被蒙在鼓裏。 雖然兩間公司都大派定心丸,但與馬頭角煤氣廠朝夕相對的街坊擔心煤氣爆炸是情有可原,因他們絕不會想西環煤氣爆炸事件重現。 牛棚藝術村原為「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亦即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由1908年開始營運,直至1999年8月停業。

據居民說,爆炸發出巨響,一個火球隨即向加倫臺的樓宇吹來,立刻引發大火並愈燒愈烈,令至少3條街道11間房屋被燒毀,加倫臺和晉成街的災情最為嚴重。 有人被活活燒成焦炭,更有不少人因中毒或吸入濃煙當場死亡。 其中一名重傷者,全身血肉模糊,頭髮已無一存,而其部分皮膚仍吊於身上。 由於傷勢嚴重,他當時反而不覺痛苦,隨手將皮膚撕去,棄在地上。 警方派出數百人維持秩序及封鎖現場,消防隊亦跨區派出消防車及滅火輪前往救災,逾3小時後火勢才告滅。

土瓜灣煤氣鼓: 中華煤氣公司煤氣廠@土瓜灣 Gas Works

十三街歷史悠久,這一帶的樓宇樓齡逾半世紀,龐大的唐樓羣外表並不光鮮,但七彩顏色勝在夠特色。 土瓜灣煤氣鼓 樓上民居,樓下車房遍地,左右有茶記、小店,共冶一爐,湊成香港舊區獨有的味道。 每次經過土瓜灣道近新山道,都會被中華煤氣公司巨大的煤氣設施所吸引。

  • 牛棚藝術村最具特色、最標誌性的便是以紅磚建成的維多利亞風平房,鋪瓦的屋頂、通花鐵欄裝飾、木造的天花橫梁、磚砌煙囪,充滿殖民時代的歷史氣息,2009 年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 燕安街(英語:Yin O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9條,為一北行街道。
  • 隱身於馬頭角明倫街與忠信街交界一帶,走過一家又一家的車房,你會看到斑駁的牆上居然出現了一代影星阮玲玉的身影。
  • 煤氣公司在香港服務超過190萬客戶,共有20間客戶中心,以及一間位於銅鑼灣的餐廳CulinArt 1862。
  • 其中一名重傷者,全身血肉模糊,頭髮已無一存,而其部分皮膚仍吊於身上。
  • 雖然兩間公司都大派定心丸,但與馬頭角煤氣廠朝夕相對的街坊擔心煤氣爆炸是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絕不會想西環煤氣爆炸事件重現。

這座廠房是一九五六年投產的北廠,至於一九三三年興建的南廠已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停產和拆卸,二○○七年建成了私人住宅翔龍灣。 2013年6月,市區重建局為瞭解決十三街逾200家車房成為重建最大阻力的問題,擬定於鄰近地區物色一幢工廠大廈,及將整幢大廈改裝成為汽車維修中心,及將全數受到影響的車房遷入經營,以避免車房結業而影響近千人的生計。 此外,市區重建局又聯絡香港房屋協會及房屋委員會等協助安置十三街的天台住戶,希望促成十三街重建[16]。 重建十三街多年來俱有熱烈的討論,地產商、居民、市區重建局及香港房屋協會等,一直對問題爭議不下。 由於區內多有夕陽行業,例如車房及少量殯儀業服務的店鋪,市區重建局曾經表示,整體重建十三街及鄰近的馬頭圍舊區有困難[10]。 加上11條直街街道狹窄,每條只有大約10米闊,故此需要重建物業騰出地方,以改善環境的要求亦遇到阻力[10]。

土瓜灣煤氣鼓: 香港旅遊優惠

一九七三年開始採用較環保的石腦油為原料,並陸續增建這種生產機,從此土瓜灣的空氣質素纔有所改善。 土瓜灣馬頭角的大型煤氣鼓曾是區內地標、居民的集體回憶,中華煤氣公司擁有,1956年開始投產,2015年其中一座被拆卸,現在只剩下唯一一座的煤氣鼓。 從1986年大埔廠房落成後,本地大部份的煤氣由大埔生產,馬頭角廠只作後備之用。 中華煤氣是香港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85%香港家庭和工商業機構供應燃氣,其標誌是由圓形和火焰圖案組成。

香港導演關錦鵬1992年執導電影《阮玲玉》,將阮玲玉的生平事蹟拍攝成電影。 在到處都是車房的地方,看到這幅優雅的壁畫,反而有一種有趣的違和感,吸引影迷去朝聖。 土瓜灣煤氣鼓於上世紀三十年代興建,是當時區內的地標。

土瓜灣煤氣鼓: 煤氣街燈

爆炸發生時,附近的聖類斯工藝學院(聖類斯中學的前身)裏面有百多名師生。 主理的慈幼會韋助力神父(Father Wieczorek)在疏散好師生後,就衝入火場,成功救出一男一女及一名小孩, 之後更勸喻手足無措的災民有秩序疏散。 隨著政府重建的計劃,加上港鐵通車,土瓜灣將會再變天。 本文整理了土瓜灣好去處,趁現在還來得及,不妨有空到這區欣賞一下昔日的香港面貌。

後來經改建及分拆,牛棚藝術村現在是供藝術工作室租用的場地,由2011年起更對外開放,2019年藝術村的一塊土地活化發展成牛棚藝術公園正式開幕,以牛棚歷史為主題。 土瓜灣以往稱作土家灣,名字源由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是說法是昔日這裏的海心島外形像土瓜,亦即番薯,因而得名,也有另一個說法是以前的居民主力種番薯而命名,不過現今已無從考究。 土瓜灣煤氣鼓 保育是近年的熱門話題,相信大家去過保育活化的建築,如大館、PMQ、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等,保留原址特色並加入新意思的餐廳也不少。

土瓜灣煤氣鼓: 歷史

連接海心公園的是土瓜灣海濱公園,是個釣魚勝地,位於海濱公園長廊尾段的是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碼頭是戰後首個落成的永久碼頭,雖然命名為九龍城碼頭,但實際上坐落於土瓜灣,於2014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目前只有一條往來北角的新渡輪航線行走。 十三街是土瓜灣有名的地帶,由13條街道組成,其中11條全直街道,字首分別以11隻寓意吉祥的瑞獸命名,龍、鳳、 鹿、麟(麒麟)、鷹、鵬、鴻(鴻雁)、蟬、燕、 駿(馬)、鶴。 十三街是以80多幢50-60多年樓齡的唐樓羣組成,外型相類似,外牆顏色七彩繽紛。 唐樓羣樓上為住宅,地下為商舖,附近多為車房、茶記、小店,充滿香港舊區風味情懷。 牛棚藝術村最具特色、最標誌性的便是以紅磚建成的維多利亞風平房,鋪瓦的屋頂、通花鐵欄裝飾、木造的天花橫梁、磚砌煙囪,充滿殖民時代的歷史氣息,2009 年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土瓜灣煤氣鼓: 煤氣廠重建而成

土瓜灣道(英語:To Kwa Wan Road)是香港九龍土瓜灣內的一條大街道,四線雙向行車,有多線巴士及小巴途經及沿路設車站。 土瓜灣道北起啟德機場南邊宋皇臺道,南至浙江街遊樂場遊樂場東鄰,接連馬頭圍道。 昔日土瓜灣道為當時的瀕海大道,因接近土瓜形小島因而得名[1]。 2013年11月19日,中華煤氣取得浙江省杭州市城市管道天然氣項目。 項目總投資額為6.4億元人民幣,煤氣公司擁有合資公司24%股權,合作夥伴包括杭州市燃氣公司和蜆殼(中國)等。 重金屬的煤氣鼓雖然具科幻感,但並非居民鍾愛的設施,而隨着時代轉變,南廠已被淘汰,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停產,獲重建為現代化的私人住宅屋苑。

土瓜灣煤氣鼓: 爺爺與煤氣鼓

工程完成後,1972年興建了現在的海心公園,島上的嶙峋怪石如魚尾石、海心石和大部份的自然景觀仍然保留,有傳拜過海心石就能有一段美好姻緣,因此吸引不少情侶前往。 海心石旁向海邊走,通過一段小橋便可到達粉色的海心亭,望向維多利亞港,是欣賞日落的好地方。 夕拾是一間舊物店,店名取自魯迅的《朝花夕拾》,重拾一些過去、不屬於這個年代的東西,寄望能重拾大家的美好回憶。 另外,店主亦有不時邀請收藏家及藝術家舉辦分享會、導賞活動等。 2019年5月28日,李兆基因年事已高,決定於當日出席完股東週年會後退任中華煤氣主席,由兩位兒子李家傑及李家誠聯席接任。 1954年,該公司由英資洋行會德豐馬登股份有限公司(已私有化)收購大部分股權,公司註冊地亦由英國移至香港。

土瓜灣煤氣鼓: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煤氣鼓

可惜煤氣公司認為一座煤氣鼓已足經夠用,因此於1995年拆去其中一座。 土瓜灣煤氣鼓 翔龍灣在馬頭角的舊建築中,倍見顯眼,屋苑因坐落於臨海地段,加上四周為低矮的舊樓,擁較高基座的翔龍灣外望景觀相當開揚,即使位處低層的單位亦因高於鄰近舊樓,令視野不受阻。 基於此,海景成為屋苑的主要賣點,其海景戶的比例高逾50%。

土瓜灣煤氣鼓: 歷史特色及區內樓宇問題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蟬聯街和駿發街,多見車房。 蟬聯街(英語:Shim Lue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8條,為一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鴻運街和燕安街,多見車房。 1956年,煤氣公司在土瓜灣建成煤氣廠,亦興建了一個煤氣鼓,為九龍區供應煤氣,並停用佐敦的煤氣鼓。 到了1967年,煤氣公司不再用煤生產煤氣,改用燃油,去到1973年更改為用石腦油。 1986年,大埔煤氣廠建成,能夠供應本地九成煤氣,土瓜灣煤氣廠成為後備。

土瓜灣煤氣鼓: 馬頭角煤氣鼓:集體回憶

據粗略估計,單是十三街內的車房數目,便有超過190家[7]。 這羣車房由於密度實在太高,故市區重建局仍需對重建十三街項目作更深入研究,並需予業主商討業權及賠償問題[8]。 鴻運街(英語:Hung Wa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7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鵬程街和蟬聯街,多見車房,街尾可望翔龍灣。 煤氣公司在香港擁有兩座生產廠房,分別位於大埔工業邨和馬頭角。 現時98%煤氣由遠離市區的大埔廠房生產,其餘來自馬頭角廠房(後備)。

土瓜灣煤氣鼓: 九龍城碼頭:來回北角航線

煤氣公司早於1933年在馬頭角興建南廠,期後因為二戰而停止運作。 自1986年大埔廠房落成後,本地98%的煤氣由大埔廠生產,餘下則來自馬頭角廠。 別以為馬頭角廠只提供煤氣予九龍居民,其實早於1958年,已經從馬頭角廠舖設海底管道,供應煤氣給港島居民了。 [5]十三街附近一帶的馬頭角街道,多見車房的存在,以及一系列工廠大廈。

呼吸飯店的負責人太愛白宮,也愛舊香港,所以店名四個大字被保留下來,還有叫市民不要隨地吐痰的告示牌,以及原裝的紙皮石和舊式掛鐘,讓人感覺時光倒流。 中華煤氣亦持有中環國金二期、嘉亨灣和翔龍灣的部分股權。 於2021年12月31日,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恆基兆業地產)是中華煤氣的最大股東,持有約41.53%股權。 土瓜灣煤氣鼓 恆基兆業地產聯席主席李家傑和李家誠是中華煤氣聯席主席。 隱身於馬頭角明倫街與忠信街交界一帶,走過一家又一家的車房,你會看到斑駁的牆上居然出現了一代影星阮玲玉的身影。 阮玲玉是30年代上海著名演員,演技出色,作品無數,可是在25歲時自尋短見,香消玉殞。

土瓜灣煤氣鼓: 馬頭角道

鶴齡街(英語:Hok L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最後一條,為一南行街道。 土瓜灣煤氣鼓2025 駿發街(英語:Tsun Fat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0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燕安街和鶴齡街,多見車房。 燕安街(英語:Yin O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9條,為一北行街道。

鵬程街(英語:Pang Ch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6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鷹揚街和鴻運街,多見車房,街尾可見中華煤氣中心一角及眺望翔龍灣。 麟祥街(英語:Lun Cheu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4條,為一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鹿鳴街和鷹揚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常見私家車聚集停泊於此。

2015年,煤氣公司表示一個煤氣鼓已夠用,所以兩個拆剩一個。 木廠街(英語:Mok Cheong Street)為十三街街區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主要街道,西起馬頭湧道,東接土瓜灣道,為一條雙線單程的街道。 街道規劃可分作兩部分:九龍城道以西為住宅區,以東則為工業區,座落著一些傳統工業大廈。 「馬頭角十三街」,鼎鼎大名,是舊區土瓜灣的著名地帶。 土瓜灣煤氣鼓2025 馬頭角十三街由13條街道組成,當中有11條全直街道,街名字首分別以11隻寓意吉祥的瑞獸,龍、鳳、鹿、麒麟等命名。

土瓜灣煤氣鼓: 馬頭角煤氣鼓/陳天權

從前,爺爺住在土瓜灣的明倫街,小時候每逢到爺爺家,途中都會看到幾個又大又圓的「擒鋼架」,心裡覺得很有趣,亦很想爬上去玩玩。 年紀大了才知道原來這是用來儲存煤氣和天然氣的煤氣鼓。 翔龍灣住客會所的面積約12萬方呎,設施逾60項,包括有室內外泳池、桌球室、水療按摩艙、奧斯卡劇院及螢光保齡球場等,住客不愁寂寞。

土瓜灣煤氣鼓: 重建

街上的建築與附近其他街區一樣,有過50至60年的樓齡,更出現大量因樓宇嚴重失修而導致的問題,包括:外牆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故區內居民要求重建的聲音愈加廣泛[9]。 除了是夜晚跑步及放狗的好地方外,亦是不少電視劇的常見取景勝地。 確頭設有大型巴士總站,提供多條不同路線的巴士往返全港各區外,更提供一條往返北角的新渡輪航線,約每半小時一班船,可以輕鬆吹著海風前往港島區,早前紅隧一度封閉時,渡輪就成為區內居民過海的便利之選。 鄰近的馬頭角碼頭因為中九龍幹線工程而暫時拆卸,將來會在原址重建。 鄰近「十三街」舊樓羣的牛棚藝術村,是區內的趣味角落,物業屬鋪瓦尖頂的紅磚單層平房建築,其前身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建於一九○八年,在一九九九年八月停業後,改建成為供藝術家租用的工作室,並演變成現時的藝術村。

土瓜灣煤氣鼓: 馬頭角十三街

龍圖街為一北行街道,全長約100米,闊約10米,數據亦與其餘十條直街一樣。 街道東側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鳳儀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亦有一兩所快餐店。 鳳儀街(英語:Fung 土瓜灣煤氣鼓2025 Yi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2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龍圖街和鹿鳴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