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景灣巴士總站已於2019年4月13日完成重建重新開放啟用,並搬上愉景廣場一樓,並重新投入服務。 電訊盈科有限公司在區內第四期蘅峯彩暉閣旁的稔樹灣服務區設電話機樓,並已敷設約2萬條電話線,將愉景灣用戶的電話信息利用微波電訊傳送至摩星嶺電話線路接駁站。 區內亦設置公共電視及寬頻系統,讓住戶可以接收電視及使用寬頻上網服務,此外香港寬頻亦已在愉景灣敷設地底光纖電纜。 區內豪華巴士服務時間與渡輪相互配合,巴士均行走區內及廣場之間每個住宅小區。
政府主要是擔當審批的機關,整個發展計劃的進展是按照正式的規劃總綱進行。 愉景灣第一期住宅於1980年推出,售價由31萬港元至260萬港元不等,卻在短短24小時內全部售罄,反映這類住宅深受市場人士歡迎;而第一期住宅於1982年開始入夥。 第一期共有高座單位504個,低座單位432個及花園洋房97間。 中環愉景灣船 政府已於2021年6月30日公佈,將於翌年2月27日落實二元優惠計劃各項優化和防止濫用措施,包括在60至64歲的新受惠人士必須申請及使用特定個人八達通卡(即「樂悠咭」)纔可享用優惠的先決條件下,降低合資格年齡至60歲;以及擴展二元優惠計劃至紅色小巴、電車和街渡[20][21]。 香港現有72條街渡航線,其中16條按固定時間表運作,每年服務約300萬人次,可說是為居於離島或偏遠地方的長者和殘疾人士提供不可或缺的交通服務。
中環愉景灣船: 服務時間
海路方面,設有渡輪直達香港島的中環三號碼頭,航程約為25分鐘。 隨着政府1989年起開展《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包括赤鱲角新機場、鐵路及青嶼幹線等的各項基建於 年間陸續落成,把大嶼山及市區連接,加上2000年起愉景灣隧道通車接通青馬大橋及機場,進一步縮短愉景灣與機場及市區距離,而發展商亦趁機發展愉景灣北部,使愉景灣人口大增,增加區內負荷。 適逢1982年地產低潮,香港興業大幅縮減第二期的規模,該期只有一個名為畔峯的屋苑,包括5座高座大廈共313個單位及68個低座洋房單位,建築面積達40萬平方呎,於1985年中起入夥,1986年11月全面落成。 當時乃美蘇冷戰的高峯期,中國國務院及港英政府也不希望香港最大片私有土地落入蘇聯相關組織手上。
在中間兩座下方,預留一個3層高的空廊,可以把後方的山延伸至大廈前方形成一個視覺焦點。 住宅單位設有大窗戶可以俯瞰四周景緻,全個發展共313夥,提供由52平方米的開放式單位、77平方米的兩房兩廳單位及130平方米三房兩廳的大單位,頂層更設有複式單位。 第2款(Type 2)為4層高洋房,每座有8夥,低層地下及高層地下各有單位2個,建築面積分別為1357及1037平方呎,同為3房2廳設計。 中環愉景灣船2025 低層地下住戶擁有私家花園和後園;而高層地下的客廳則設1個大露臺。 一樓的2個單位面積同是1037平方呎,同樣是3房2廳,而2樓及閣樓則為2個複式單位,面積為1133平方呎,3房2廳,主人房則設於閣樓,套房與廳均設相連大露臺。 中環愉景灣船 中環愉景灣船 愉景灣內各區域之分佈,皆依照住宅、教育、商業及康樂各種不同用途劃分,務使各住戶能享受到最舒適、寧靜及安逸的生活。
中環愉景灣船: 收費概覽
部分單體噴射船於繁忙時間出租航行三跑航線,雙體噴射船成為該時段主力。 第四期第二階段位於蘅安徑,名為寶安閣(英語:Blossom Court) 及庭安閣(英語:Cherish Court),共2幢高17層的高座大廈,備有電梯直達。 中環愉景灣船2025 單位面積由472呎至814呎,不設窗臺,每層8夥,共272夥。
- 查濟民接管愉景灣發展計劃後,修改原有構想,違規發展為一個可容約25,000人的市鎮,提高整項計劃的可行性,並與香港政府達成協議,斥資30億港元,建立1個設備完善住宅區,供喜歡接近大自然的人長期居住,同時亦為本港其他市民及遊客提供康樂及渡假勝地,名為愉景灣,並逐步發展成一個社區。
- 這為政府提供一個具效率的方法,以實報實銷方式處理公共交通營辦商的發還款項申請。
- 海藍居由10幢低座洋房及1座高座單位組成,面積由595-1,680平方呎,備有1、2、3房及3房複式單位,大部分單位設有露臺。
- 其後香港興業自行發展第六及第七期,第六期位於碼頭旁部為中座住宅單位,共144個單位 ,下方設有渡假式購物商場,採用開放式設計,與原有商場連成一氣,同時重置巴士總站及廣場連接碼頭,於1991年落成,並命名為愉景廣場。
- 而坪洲街渡有限公司則提供街渡服務從第四期蘅峯旁邊的街渡碼頭來往坪洲、梅窩及聖母神樂院。
除特別許可外[13],其他車輛(包括私家車、區外巴士等)一律禁止進入愉景灣。 由於愉景灣是收費隧道,而且對通行車輛及時間有較多限制,所以絕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會對往來愉景灣的送貨服務向客戶加收附加費,故此由區外到區內物流費用,例如運送傢俱,都非常高昂,成為居民生活的一大負擔。 愉景灣航運服務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提供每日高速渡輪服務往返愉景灣碼頭及中環3號碼頭。
中環愉景灣船: 中環/長洲渡輪 時間表及收費
碧濤共設3款屋宇型號,第1款(Type 1)為3層高,每座共有4夥,低層地下分成2夥,建築面積為1703平方呎,並附有私家花園及後園。 高層地下及一樓分成2個複式單位,建築面積為2075呎,有3房2廳,1個書房、廚房、工人房、工作間等。 愉景灣服務管理有限公司已經把大部分住宅的24小時保安及巡邏服務外判給予正誠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給負責,少部份則由衛達保安有限公司負責。 愉景灣居民長期投訴區內蟑螂和老鼠為患嚴重,但不獲管理公司正視,至今問題仍然嚴重。 此外愉景灣內不少樹木存在安全風險,例如大量樹木被砍頂,導致樹木結構不良和威脅健康,增加塌樹風險。
渡輪時間表可瀏覽 DB Timetable 及於下載手機應用程式”DB Transport”。 經常使用渡輪服務的乘客,可購買多程往返船票 (T卡),船票於中環及愉景灣碼頭有售。 由2017年10月1日起,直至另行通告,居民可使用已登記及有效的「愉景灣居民八達通卡」,以優惠票價乘搭來往愉景灣及中環渡輪。 有別於香港其他大型發展項目,愉景灣所有工程都由私人建設,包括私人水塘,初期當地沒有道路,亦無水電,工程技術難度高,工程需要龐大資金的投入,使開發風險很高。 愉景灣各項公共建設,甚至政府使用的消防局、警崗、政府資助的本地小學及民政事務總署的社區會堂等,均委託發展商按各部門要求興建,落成後交付使用。
中環愉景灣船: 中環 至 索罟灣
而一輛猛獅A95(DBAY217/UW9357)及一輛猛獅NL323(DBAY185 / VR1689)屬於此路線其中兩輛固定用車。 實際航行時間會受維多利亞港範圍的航速限制、海上交通,天氣及海面情況等因素所影響。 第11型(Type 11)洋房為3層高洋房,內設客廳、飯廳、3間睡房及哥爾夫球車房,飯廳設有西式廚房,飯廳外設私家花園。 愉景灣居民可使用居民哥爾夫球車進出和行駛愉景灣區內的道路,居民哥爾夫球車全個愉景灣只有500架。
中環愉景灣船: 航線資料
愉景灣服務管理有限公司為香港興業的附屬公司,設有城市管理處為愉景灣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多項服務,包括負責區內的物業管理、社區關係、保安、公眾地方清潔、垃圾收集、道路保養、街道照明、食水供應,渠務及排污等工作。 由愉景灣幅員廣濶,所以實行分區管理制度,城市管理處把整個愉景灣劃成多個分區,分區內各自擁有自己的分區管理處,大廈管理及保安設施系統均與分區及總管理處連接,方便該分區的管理。 另外渡輪服務、巴士服務、出租車服務及各會所則分別由發展商香港興業旗下的附屬公司負責營運,詳見愉景灣巴士,愉景灣航運。 而香港興業的員工宿舍(A至D座)、電話機樓、油站、巴士維修廠、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收集站、變電站、直升機停機坪、貨運碼頭及船廠等後勤設施則設於稔樹灣服務區內。
中環愉景灣船: 發展歷史
康樂會亦提供多項體育設施,包括2個游泳池、11個網球場、2個壁球場、乒乓波枱、遊戲室及健身室等,並安排不同類型的訓練課程,由專家及教練指導,以上設施大部分需要另外收費。 愉景灣共設有四座獨立會所,為會員提供一系列運動、娛樂及休閒設施,包括網球場、壁球場及游泳池等。 在發展第四及五期時,香港興業則把發展權全盤售予新世界,作價2.54億港元,條件訂明香港興業可獲35%分帳,樓價不能低於每呎650港元;該兩期主要為高座大廈及低座洋房,總建築面積分別為140萬平方呎及100萬平方呎。 第四期分6個階段進行,而第5期則分3個階段進行,於1990年中至1996年間分多個階段落成入夥,屋苑分別命名為蘅峯、倚濤軒、碧濤軒及頤峯。 政府特地開發一個專為優惠計劃而設的「中央結算平臺」,藉着這個新平臺及八達通卡系統,政府可取得優惠計劃每日乘客量的準確記錄,以便計算每一合資格車程需向有關公共交通營辦商發還的票價差額。
中環愉景灣船: 中環/愉景灣渡輪 時間表及收費
一層至五層高的花園別墅及低座洋房,主要建於大白灣之濱、海澄湖沿岸、花圃園地之側及水塘、哥爾夫球場附近;同時為確保住戶私隱,每座洋房的地臺,均高於附近地面之高度。 低座洋房之地下單位均連花園,而樓上各住宅單位之客廳及主人房之外更設有特大露臺或花槽。 此外並設戶外貯物室供貯放小艇、單車、哥爾夫球車及其他用具之用。 在優惠計劃下,政府是以實報實銷形式,定期向相關專營及持牌渡輪營辦商發還因推行優惠計劃而少收的船費,所以現時已納入優惠計劃的港內與港外渡輪航線,其票價調整均受政府監管。 最終有關申請在2020年7月29日獲運輸署通知批准以臨時路線形式提供服務,愉景灣起點站設於愉景廣場,不途經蘅峯一帶及不停青嶼幹線繳費廣場站。 此航線使用愉景灣航運旗下所有船隊,包括雙體噴射船Discovery Bay 1-8及單體噴射船Discovery Bay 19-20。
中環愉景灣船: 收費資料
而A至E屋已分別於2020年5月22日至6月3日期間,透過公司內部轉讓形式售出。 第16期命名為意堤,位於愉景灣北廣場的斜行登山電梯旁,為3座高座住宅項目,已於2019年5月開始發售。 此路線用車為猛獅A95及猛獅NL323,主要來自4、9、DB01R及DB03R線。
中環愉景灣船: 路線改動沿革
愉景灣航運曾經一度同時經營愉景灣至中環、愉景灣至梅窩、屯門至赤鱲角及中環至尖東多條航線。 愉景灣航運服務有限公司目前只能提供來往愉景灣及中環的渡輪服務。 隨著愉景灣隧道於2000年通車,往返東湧站及欣澳站的居民巴士DB01R和DB03R線先後投入服務,愉景灣居民漸漸改用巴士接駁其他交通工具。 中環愉景灣船 再者,渡輪連年加價,收費日漸昂貴,令更多居民改用巴士出外,因此除上下班繁忙時間客量僅屬一般外,其餘時間客量處於偏低水平。 第四期第四階段命名為倚濤軒(英語:Crestmont Villa),共19幢樓高6層低座大廈,備有電梯直達。 地下單位連花園,1至3樓為分層單位,4至5樓為複式單位連天台及平臺,單位面積由1,268呎至1,707呎,每層2夥,共190夥。
中環愉景灣船: 設施
香港郵政在愉景灣設有愉景灣郵政局,為住戶及商戶提供各項郵政服務,而每個工作日均有郵差把郵件從中環透過渡輪送往愉景灣郵政局,再轉送往區內各商住戶郵箱。 愉景灣商場2樓設有醫療中心,為區內住戶提供醫療及牙醫服務,每日定期診症。 中環愉景灣船 中環愉景灣船 而愉景灣居民亦可選擇乘船/車到大嶼山的梅窩或東湧的政府診所或北大嶼山醫院就醫。
街渡碼頭位於往 Lantau Yacht Club 前的海堤。 乘客如需攜帶物品登船(體積少於32吋闊 x 23吋高 x 12吋深的手提行李喼或行李袋除外),須攜同該物品到碼頭貨票售票處購買貨票並乘搭普通渡輪(高速船不設運貨物服務)。 航班座位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滿座後未能登船之乘客請等候下一班航班。
兩座樓宇高低有致,當中的18-22樓為空中花園俯瞰整個二白灣海景及後面山景。 中環愉景灣船 時峯共有211個1至3房的住宅單位,面積由576-1,055平方呎,另有8個頂層複式單位,面積由1,448-1,668平方呎。 大部分單位客廳設廣角落地觀景窗,複式單位更內置私家樓梯直達天台,上層複式單位走廊更設大窗,引入天然光;部分單位更設對流窗,使單位光猛通爽。
中環愉景灣船: 設施列表
蘅暉徑上的高座大廈,分別名為旭暉閣、霞暉閣及彩暉閣,每層8夥,單位為三房兩廳(連套房)及兩房兩廳設計,單位客廳呈鑽石型設計,減少互望及為廳房爭取最佳向海角度,單位主要面向南中國海及稔樹灣。 愉景灣第三期的末段發展座落於蔚陽(海蜂徑),位於大白灣與二白灣之間的岬角外圈之上,143座花園屋沿山坡排列,所有單位眺望大白灣或二白灣。 單位分4類,即第8、9、10及11型,其中17間是5,168呎的獨立洋房位於岬角末端,三面環海。 各海景洋房均設3至4間睡房,客廳、飯廳、工人房及工作間,部分設有花園,所有洋房均設大露臺及花槽,而洋房的排列讓住戶可以享受最佳角度的海景。
2021年10月香港興業國際與中信泰富地產共同持有大嶼山愉景灣北部用地,即大嶼山愉景灣丈量約份第352約地段第385號餘段及增批部分,以約52.4億元,即每呎樓面補價約4,030元,完成補地價程序,項目將提供逾130萬平方呎,涉及逾1,400夥住宅單位。 第四期第三階段位於蘅欣徑,名為曦欣閣(英語:Twilight Court),共1幢樓高17層的高座大廈,備有電梯直達。 單位面積由496呎至859呎,設有窗臺,每層8夥,共136夥。 第三期第三階段發展為明蔚徑上的7座4層高的低座洋房,鄰近明翠臺及蔚陽,1,259-1,356平方呎,為三房兩廳連工人房設計,全部單位向海,部分房間更設有轉角玻璃窗設計。 第3款(Type 3)為2層半高,共設4夥,所有單位為3房2廳。 低層地下為2個面積1368呎的單位,高層地下及閣樓則為2個建築面積1442呎的複式單位。
為避免視線受阻礙,建築師特意把層數較高的洋房安排在後排,2排洋房間建有花園和行人小徑,使住客有充裕的生活空間,碧濤的建築工程由1981年5月展開,1982年5月落成入夥。 中環愉景灣船2025 碧濤(英語:Beach Village)是一組環繞大白灣而建的低座洋房,面對大白灣沙灘及灘畔長堤,地盤面積達93400平方米,71座連花園的梯級式洋房有系統地座落於斜坡上,共提供432個單位。 愉景灣內設有消防局、警崗及救護車提供24小時緊急服務,遇有傷重情況可安排經直昇機/快船/陸路運送傷者就醫。 最近的醫院為東湧的北大嶼山醫院,從愉景灣前往只需約18分鐘(道路堵塞時需時或更長)。
在二零二零年曾發生懷疑沒有得到運輸處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減少巴士班次,令區內居民極為不滿。 愉景灣前身是一個僅有數戶人家居住於沿岸的未開發小山村,前香港興業持有人王永祥在1966年投資牧牛場,名為「大興牛房」。 早於1973年5月25日,香港興業有限公司成立,目標就是發展愉景灣計劃。 早期策略是在新界向原居民大量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藉此向政府交換在大嶼山愉景灣度假屋計劃的發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