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同時指出,安心出行會記錄市民個人資料,但沒有事先經過任何網絡安全公司的專業審核[90]。 而開放技術基金會就此於2022年6月26日向安心出行開發商Cherrypicks聯絡,但沒有收到任何回覆。 「安心出行」推出初期,就因為其應用程式本身可能涉及的私隱問題而引起爭議,唯香港特區政府在推廣及解釋「安心出行」的私隱問題時,始終強調資料只會儲存在手機內[4]。
被區分為「紅碼」的人士將不得進入所有受《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規管的餐飲處所及表列處所,包括酒店/賓館(除按其隔離令須於有關酒店/賓館接受隔離的人士);而被區分為「黃碼」的人士將不得以顧客或訪客身分進入該等處所。 有關處所的員工上班則不在此限,但仍需視乎僱主或負責人有否就個別處所按自身需要訂立額外規定或要求。 若有被區分為「黃碼」的人士於處所內上班,負責人/管理人須確保該員工嚴格遵從防疫措施,包括佩戴口罩。
安心出行監控: 香港網絡大典
2021年2月,醫管局員工陣線質疑「安心出行」是為了監控市民,而非防疫。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安心出行」程式無追蹤行蹤功能,也不會洩露私隱[40]。 安心出行監控 而醫管局員工陣線發聲明回應,指創科局誤導市民,令市民難以安心,並批評政府防疫表現強差人意,若繼續漠視民意只會進一步加深民怨。 該組織表示,未來一星期內會繼續於不同地區呼籲市民杯葛「安心出行」[41]。
- 「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推出兩日,陸續有市民下載應用程式。
- 內地較早開始使用健康碼作防疫及接觸者追蹤,健康碼可謂深入生活各種場景,市民到訪所有公共場所,均需以微信、支付寶等應用出示健康碼,同時要掃描二維碼作紀錄。
- 大部分應用程式都會要求用戶接受權限分享,如聯絡資料,位置等。
- 「安心出行」系統亦未能為衞生署提供當日出席者的人數,於是衞生署公佈的出席者人數不斷變更:1月7日估計170人,1月9日稱有192人,1月10日又改稱有214人[52],1月12日再增加至222人[53]。
- 當他們完成隔離後,「安心出行」會透過網絡連線自動將其「紅碼」回復為藍色,即一般人士的「疫苗通行證」(「藍碼」)。
- 資訊科技界選委、數據科學家黃浩華質疑薛永恆的說法,黃浩華指App Store和政府網頁等都已表明程式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擁有,外判私人公司只負責開發,政府則持有版權,政府本身有權公開程式原始碼,對政府的說法感到奇怪[7]。
她認為直言不滿政府找藉口逼市民使用「安心出行」,「好似沒有了自由」。 不過她說,自己需要到街市買菜,帶小朋友到圖書館,避無可避情況下或被迫轉用「安心出行」。 醫管局回覆指,11月1日起,進入醫管局總部及公立醫院行政大樓人士必須使用「安心出行」,不過12歲以下和65歲或以上人士可以豁免;使用「安心出行」有困難的殘疾人士可以豁免,其他個別人士因實際情況也可獲得豁免,進入大樓時可填寫登記表格。
安心出行監控: 憂大陸「健康碼」攻港全面監控
辯方再指,被告現有工作在身,安心出行程式亦已取消,故其重犯機會極微,望額外索取另一份社會服務令報告。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指,「安心出行」下載量至今逾36萬次,目前超過6萬3千個公私營場所參加計劃,全港約1萬8千輛的士可直接使用。 林官續指,被告的開脫性陳述沒有經過盤問,而且被告實際使用的是「安心回家」網站連結,雖然版面相似,但使用方式與「安心出行」完全不同,他已使用「安心回家」1年有多,必然會察覺。 今年初,新型肺炎疫情在當地爆發後,當地衞生、國土交通部合作開發大數據流行病追查系統,利用手提電話訊號數據、信用卡交易數據等作分析追查,更在政府網站公佈確診者詳細行蹤,惹起爭議。 《香港01》早前以電郵向食衞局查詢所收集的資料範圍、哪些部門或機構可使用或查閱該些資料,以及資料將會保存多長時間等。
- 若有需要降低暴露真實通訊 IP ,建議搭配 NordVPN 使用。
- 「翻新機」,顧名思義即是一些已出售或用過的手提電話,它們或許有所瑕疵,但並非不能使用。
- 於是在回收後,將裏面的資料清除,並彌補一些外在小缺陷,給予第二生命。
- 即時話,政府的疫苗氣泡措施會引進「疫苗通行證」 (外國俗稱「疫苗護照」) 在「安心出行」裏面。
- 正所謂豁D唔豁D,掃安心定填紙仔,都要自己努力記一番。
昨日疫情記者會中,記者問到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和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有無下載該應用程式,兩人同指已下載,張竹君稱自己近兩日都無到公共場所,未有使用該程式;劉家獻就稱公立醫院已有眾多地方張貼二維碼,鼓勵病人下載應用程式並掃描二維碼,方便防護中心的追蹤工作。 裁判官又指,雖然辯方表示疫情已過去,但案發時還未過去,政府及社會正謹慎地處理疫情,包括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程式,但被告的行為違背政策目的,對社會抗疫帶來阻礙。 而被告經審訊後被定罪,沒有悔意,明言將考慮是否把被告判處監禁式刑罰,把案件押後至4月20日判刑,其間將為被告索取背景報告,而就社會服務令報告,就在索取背景報告後再作決定。 【看中國2021年10月23日訊】21日,香港政府昨宣佈,由11月起所有市民和政府職員在進入政府大樓、政府圖書館、體育館、博物館、醫管局總部、公立醫院行政大樓、警察總部及警署等設施時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新規定也適用於官校。 去年已經有市民預見今日局面:「借防疫為名,全民監控,終極目的就是港版社會信用系統!」
安心出行監控: 公僕涉用假「安心出行」進入境事務大樓 被告否認控罪
有否將相關政策、系統設計及原始碼公開,以增加透明度。 疫情下,兩十大科技巨頭Apple及Google合作推出 API,方便各地公共衛生機構製作Android 及iOS裝置互通的藍芽工具,並且將此融入底層平臺,構建基於藍牙技術的接觸史追蹤平臺,以加密、定期轉換的識別碼記錄接觸史,使用者可選擇是否使用。 安心出行監控 聾人機構「龍耳」指出,聾人對於新冠病毒、Delta、Omicron等生字未能在短時間理解,亦未能清楚政府的政策。 一般進入商場要掃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等一系列複雜資訊,主要是靠義工與機構向聾人發放[67]。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亦在 2023 安心出行監控2025 年 1 月 安心出行監控2025 8 日宣佈,「安心出行」系統正式停止運作,程式亦不會再更新。 案情指,職員當日發現被告展示的手機畫面沒有「安心」標誌,及有「輸入地址」字眼,被告之後表示「㩒錯咗」、「畀次機會」。 裁判官裁決時指,職員沒有查看被告手機內,有否安裝官方「安心出行」應用程式,而「畀次機會」意思含糊,認為控方舉證上有疑點,裁定被告罪名不成立。 內地較早開始使用健康碼作防疫及接觸者追蹤,健康碼可謂深入生活各種場景,市民到訪所有公共場所,均需以微信、支付寶等應用出示健康碼,同時要掃描二維碼作紀錄。 安心出行監控 根據使用者行蹤、有否發燒病歷等資訊,得出綠、黃、紅三色的健康碼,綠碼可放行, 黃、紅碼則隔離等措施。 惟以上方法並不理想,因為大部分程式都沒有接受部分權限的選項。
安心出行監控: 安心出行 港下月推感染追蹤App 亞洲各國疫情監控手段各有不同
教育局回覆指,由11月1日起,「安心出行」的新規定適用於官立學校。 不過學生未必有智能手機,而且都有上課記錄,所以無需配合新規定。 安心出行監控 數據使用範圍是否有所限制,如是否只限用於公共衞生用途、疫情後會否持續使用;3.
安心出行監控: (招式 購置一部「出行用」後備電話
在這,筆者再三提醒各讀者留意自己的個人資料,不要墮入個人私隱陷阱。 安心出行監控2025 所有確診的人士均會自動被區分為「紅碼」人士,而從海外地區或臺灣抵港的人士同樣亦會自動被區分為「黃碼」人士。 安心出行監控 2022年2月28日,由於個案眾多(每日超過50000宗),差不多所有場所每日都有個案出現,形容再發風險通知是「不切實際,現階段作用不大」,故此已經暫停發出「感染風險通知」。
安心出行監控: 網民討論
「接觸追蹤」是利用QR Code、GPS、或藍牙定位記錄個人行蹤,儲存用家行程的地點和時間。 政府衛生部門可透過應用程式取得資料,方便進行防疫工作。 而香港的「安心 出行」正使用 QR Code「接觸追蹤」技術,導致市民憂慮個人資料問題,認為資料容易被第三方獲取,從而會被不當使用,甚至進行數碼監控。 筆者並不評論「安心 出行」應用程式的私隱問題,惟保護個人私隱各用家都有自我責任。
安心出行監控: 安心出行LeaveHomeSafe
特區政府規定從2021年11月1日起需要使用「安心出行」進入政府地方,包括醫院及街市,及不能使用手寫表格登記,有別於特區政府曾經表示不會強制使用「安心出行」,做法被批評是出爾反爾[57]。 有關注無家者議題的社區組織表示,據觀察只有不足四分一的無家者擁有智能手機,惟政府未有表示無家者是否獲得豁免,擔心他們需要使用社署、體育館、勞工處等設施時會受影響,形容「政府正訂立新的貧窮線」[58]。 有頭破血流的傷者趕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時被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方可進入急症室,但市民到急症室掛號登記時本身已需要提供個人資料,要求急診傷者到急診室外使用「安心出行」程式被批評是多此一舉及做法擾民[59]。 (星島日報報道)警方在「安心出行」新例實施首日,即去年十一月一日於灣仔入境事務大樓拘捕五人,涉嫌使用假程式或避開掃描二維碼直接進入大樓,包括入境人員及審計主任等三人。 五人各被控一項侵入公共機關管轄或管理的物業單位罪,案件昨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 安心出行監控 主任裁判官嚴舜儀將案押後至六月十日,以待控方索取進一步法律意見,不排除會加控其他罪行。
安心出行監控: 什麼人士豁免使用「安心出行」?
已使用「安心出行」的市民陳先生表示,新規定對他沒有影響,但對沒有智能電話的長者會有困難。 《立場》記者發現,的確有長者主動向協助登記「安心出行」的職員查詢,是否下個月需要使用,沒有智能電話如何處理? 司法機構則表示,因應公共衞生情況,正檢視進入法院大樓前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安排,相關詳情會稍後公佈。 他被控於2021年11月1日,在灣仔告士打道7號入境事務大樓無合法權限或解釋,而侵入歸屬於公共機關,或由公共機關管轄或管理的物業單位。 當地9月再推出新版實體追蹤器,並派發予500萬居民,當局表示新版可穿戴追蹤器利用藍芽接收附近使用的訊號,不會記錄個人位置,若有人確診,便用通知其接觸者,而追蹤器上的數據亦會定時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