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賣地章程顯示,鑑於地皮原巴士總站,在項目施工期間,發展商必須在地盤北面位置興建臨時公共交通交匯處,政府事後將以1,130萬元償有關工程開支[8]。 東湧新市鎮是機場核心計劃的十項核心工程之一,新市鎮內首個公共屋邨名為富東邨,於1997年入夥,青嶼幹線於5月22日通車,此總站亦在當天啟用,是東湧新市鎮首個巴士總站,以及東湧站附屬的公共交通設施,在地鐵東湧綫尚未投入服務前,成為區內唯一對外交通樞紐。 上水廣場於1995年開幕,設於地下的室內巴士總站於同年11月17日啟用[3],所有以舊上水總站為總站的巴士路線於緊接的星期一遷進該站。 位於新運路與上水廣場之間的上水站小巴總站早於1988年1月29日啟用[2],歷史較旁邊的巴士總站稍久,為一露天專綫小巴總站,設有37個停車位,用以安置原於新成路及新發街泊街的專綫小巴路線。 經過八個多月全面運作,運輸署2020年1月24日刊憲把該總站納入東湧站巴士總站範圍,嶼巴亦即時跟隨[12]。

粉嶺(聯和墟)開經:和泰街、和睦路、粉嶺樓路、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新運路、馬會道、百和路、置福圍、百和路、掃管埔路、雞嶺迴旋處、掃管埔路、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雞嶺迴旋處、粉嶺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青衣西路、楓樹窩路、擔桿山交匯處及青敬路。 註:因應最新疫情發展,往來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公共運輸服務及跨境客運服務已相應作出調整。 東湧去上水巴士 東湧去上水巴士 到2012年12月28日,地政總署公開招標出售巴士總站所在的商業用地[6]。

東湧去上水巴士: 香港18區媽媽會

東湧站巴士總站(Tung Chung Station Bus Terminus,城巴地點代號為TUC,龍運地點代號為東湧)[1],位於新界離島區東湧第14區東湧市中心達東路20號東薈城名店倉地下,毗鄰港鐵東湧站和東湧纜車站,乃中央設有泊車處的大型室內鋸齒形巴士總站。 此路線由A43線抽調Enviro500 MMC 12米客車版(55XX)及其12.8米版本(15XX)雙層巴士行走。 經:和泰街、和睦路、粉嶺樓路、馬適路、馬會道、百和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雞嶺迴旋處、粉嶺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屯門公路、荃灣路、興芳路及葵興站通道。 巴士站鄰近東湧游泳池、東湧纜車站、東堤灣畔、Sunshine House International Pre-School、東湧郵政局及離島民政事務處東湧諮詢服務中心。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位處東薈城地下的東湧站巴士總站乃大型室內巴士總站,採用鋸齒形設計,啟用時緣邊設有十個上落客位,中央則為泊車處。 發展商2014年動工,將毗鄰美東街的掉頭處改建為此站的新出入口。 新出入口於2015年4月20日上午十時啟用[4][5],所有進出此站的巴士皆繞道美東街。

東湧去上水巴士: 巴士預計抵站時間

提升為全日服務初期,九巴以「試水溫」的態度對待此路線,只維持13至17分鐘的班次,而且使用的也是早期的空調雙層巴士,車齡偏高。 九巴於2014年首次引入12.8米巴士時,曾計劃安排有關車輛行走本路線作試驗,最終卻沒有實行,改為投放於73X線;但九巴最終於2016年1月15日起,陸續為本路線引入配置Facelift MK II車身的量產版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8米,成為九巴第三條、亦是北區及青衣首條引入12.8米「巨無霸巴士」作掛牌車的巴士路線。 因應本路線客量高企及有較多乘客攜帶行李乘搭,九巴於2016年5月起陸續以設有大型「水塘位」空間的Enviro 500 MMC 12.8米取代原有的同型號車輛,新換入的車輛下層以企位為主,使下層企位增加至69人,整體載客量提升至155人,為現時專營巴士車隊中載客量最高的車款。 其特別路線279S線,來往長青邨及和合石,途經美景花園、長康邨、青衣碼頭、青衣站、長安邨、荃灣、城門隧道,祇於清明節及重陽節提供服務。 東湧去上水巴士 其特別路線279B線由粉嶺(聯和墟)單向開往葵興站,途經天平邨一帶及上水後經大欖隧道直達葵芳,祇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 九巴及龍運巴士稱此站為「上水轉車站-上水總站」(Sheung Shui BBI – Sheung Shui Bus Terminus),另城巴動態巴士站表則顯示此站名稱為「上水站」(Sheung Shui Station),而城巴報站系統播報此站時,會列出「 上水、上水廣場」(Sheung Shui, Landmark North)。
  • 此站位處露天,而毗鄰處於室內的東湧地下鐵路巴士總站於1998年6月22日啟用,為此站之擴建部分,路線主要前往機場及逸東邨,而此站則改為嶼巴各條大嶼山路線使用,兩站共用通往達東路的出入口。

北區居民不滿要攜帶大量行李轉車造成不便,龍運巴士亦察覺到這個需求,於同年9月向運輸署申請開辦來往北區的機場巴士路線,遭運輸署以客量不足拒絕,並提出反建議,開辦一條由北區途經大欖隧道往青衣機鐵站的M78線(類似今天的279X線)接駁機場快綫以取代龍運之計劃。 龍運巴士一直話「A43線繁忙時間仲有剩餘載客空間」而拒絕開辦呢條線,甚至龍運推出多項同A43有關嘅轉乘優惠,務求利誘乘客放棄爭取開辦E線,喺多番爭取下,終於喺2017年提出有關E43路線嘅計劃,但係相關走線引起咗北區區議會嘅批評,因為走線幾乎避開北區主要服務範圍,龍運可能藉客量不足為由意圖喺試驗期結束後取消呢條線。 飛機維修區開經:南環路、駿坪路、駿運路、駿運路交匯處、航膳西路、駿運路交匯處、機場路、北大嶼山公路、青嶼幹線、青衣西北交匯處、青衣北岸公路、青荃路、德士古道、德士古道北、象鼻山路、城門隧道、城門隧道公路、大圍道、美田路、車公廟路、獅子山隧道公路、沙田正街、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沙田正街、橫壆街、源禾路、沙田鄉事會路、沙田圍路、沙角街及逸泰街。 龍運巴士E42線是香港一條來往沙田(博康)及香港國際機場的巴士路線,途經沙田市中心、大圍、城門隧道、青衣西路、青嶼幹線、東湧市中心、機場後勤區及機場客運大樓。 1998年6月22日香港國際機場啟用,位於東薈城第一期基座的「東湧地下鐵路巴士總站」(Tung Chung MTR Bus Terminus)[2]亦正式開放[3]。

東湧去上水巴士: 巴士時間表

前往亞洲國際博覽館的乘客可在暢達路(一號客運大樓站)乘坐路線E11, E11A, E21, E21D, E22, E22A, E22P, E22X, E32 或 S1。 現時,本路線使用19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4輛12米ATENU、7輛12.8米3ATENU及8輛12.8米E6X) 雙層空調巴士。 雖然香港特區政府已盡力確保本網頁的資料準確,但香港特區政府不會明示或隱含保證或擔保該等資料均準確無誤。 與纜車站為鄰的東湧游泳池於2011年4月1日開幕,嶼巴隨後將站名改為「東湧游泳池」(Tung Chung Swimming Pool);到2014年再次測試報站系統時,巴士站再易為現稱,此站的嶼巴站位的路線資料已採用第二代乳豬紙。 東湧市中心巴士總站(Tung Chung Town Centre Bus Terminus)[1],位於離島區東湧第3A區東湧市地段第11號,東湧市中心達東路東薈城名店倉擴建部份[2](The New Extension of Citygate Outlets)基座,與其後落成之東湧站總站共用通往達東路的入口。 美東街新出入口開放後,城巴在S1線月臺旁設置的指示牌卻將此站稱為「東湧市中心總站」(Tung Chung Town Centre Terminus)。

根據運輸署標書,原本E41線是由大埔中心經沙田(沙角及大圍)來往機場,同時兼顧沙田和大埔的乘客,但沙田本身需求很大,本線因而誕生,而沙田區總站只有博康邨有空位停泊,總站便設在博康邨。 東湧去上水巴士2025 本線的前身是早晨特別線279P,於2001年5月28日開辦,當時中港關係日漸緊密,港人北上成風,不少的青衣居民經常北上內地消費或工作,導致接駁九廣東鐵(現稱東鐵綫)的49X線及278X線的客量日趨飽和。 在市民及區議員爭取下,九巴於2002年8月3日將279P提升為全日服務,路線編號改為279X,成為第二條取道大欖隧道來往北區的全日專營巴士路線(第一條為龍運巴士A43線),亦是首條於大欖隧道轉車站設有中途站的北區巴士路線[1]。 東湧去上水巴士 九巴70線於2008年12月6日最後一天提供服務,大量巴士迷晚上聚集上水總站歡送;當中有部分更乘搭翌日在佐敦開出的尾班車。

東湧去上水巴士: 行車時間

翌年3月6日至8月11日期間,301/JV7629一度回歸此路線。 其後該車及另一輛配Alexander車身的丹尼士三叉戟被調走,改派兩輛配置歐盟四型引擎的Enviro500(8428/PG2638、8430/PG7279,後改為為客車版601/ML3941)。 用車於平日晚間會行走龍運巴士A41線柯打,直至編定時間後前往東湧站行走此路線。 為了照顧大圍居民,該線於沙田區的走線迂迴,來回程皆須橫越城門河三次。 東湧去上水巴士2025 青衣站開經:青敬路、擔桿山交匯處、楓樹窩路、青衣西路、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大欖隧道)、新田公路、粉嶺公路、雞嶺迴旋處、掃管埔路、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雞嶺迴旋處、掃管埔路、百和路、馬會道、新運路、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粉嶺樓路、和睦路、聯安街及和滿街。

東湧去上水巴士: 服務時間

同九巴查證後,原來去東湧方向嘅E43線只可以同唔入機場後勤區嘅龍運巴士提供免費轉乘,即係E31、E32A、E34X同埋E34P。 龍運巴士E42C線是E42線的特別班次,來往沙田(博康)及飛機維修區,只於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服務,在沙田的行程與E42相若,唯E42C不經東湧及在青衣不設站而直接特快往來機場貨運區,故即使行車裏數較E42線短,車費亦較高。 本線不是首批公開招標的機場巴士路線之一,而是由E41線分拆出來。

東湧去上水巴士: 往返香港口岸的

東湧市地段第11號的地盤面積約為10.79萬平方呎,地積比率約5倍,建築物限高70米,可建總樓面約54萬平方呎,指定作寫字樓、酒店等非工業用途。 投得地皮的發展商,需要為項目興建面積約10萬平方呎的公共交通交匯處。 同時,地盤內一條南北向的車輛和行人通道需要保留,令地盤分拆成東西兩個部分;東面近道路的部分地盤,建築物高度限制下調至23.5米。 此路線於上午獲派10輛來自小蠔灣車廠(T)的空調雙層巴士,其中1輛每逢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會被抽調至S56線,亦有2輛於星期一至六繁忙時間需要分別支援962及969線;於下午則獲派7輛空調雙層巴士。 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於2013年8月開始實施,此站是「上水轉車站」一部分,以「A」標示轉車站代號。

東湧去上水巴士: 服務時間同班次

有關事件的網上討論,請參閱香港網絡大典「九巴取消70號線事件」條目。 除北區居民外,於港鐵上水站轉乘東鐵綫,經羅湖站或落馬洲站往返中國的過境旅客亦是此路線一大客源。 東湧去上水巴士 因香港國際機場航點繁多,航班選擇優於鄰近地區之各大機場,不少中國旅客出國時會選擇經香港國際機場出發,由深圳經陸路入境香港,再乘搭港鐵到上水站轉乘此路線往返機場,反之亦然,使此路線客量與日俱增,此客源於2003年中國政府準許部分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後尤為顯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