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方面,亦都因的士保險問題進行探討,而發現保費亦不斷上升,根據立法會文件顯示,的士的第三者保險平均保費由2016年的20,435港元上升至2020年的26,189港元,升幅達到28%。 他又認為新舊保險公司應該做好交接協調,而非要求車主再使用數萬元投保,又指出泰加保險目前只有7日通知期限,現時只餘4至5日,又稱所有車主都騰騰震。 的士保費 至於保監局與保險業聯會通知的士業界,有4間保險公司承保,當中據瞭解該4間包括,中國太平洋保險(香港)、招商永隆保險、中國太平洋保險(香港)以及中銀集團保險,亦將提供30日臨時保單過渡方案。 為確保市場穩定及免對業界及市民構成影響,當局於較早時已聯繫香港保險業聯會及其他保險公司擬定方案,讓的士車主將受影響保單轉移至保險公司。

  • 是次修例亦包括的士最多載客數目由五人增至六人,有議員關注六座的士咪表收費,與四或五座的士看齊,業界難以營。
  • 無論你打算駕駛市區的士、新界的士,或者大嶼山的士,運輸署規定所有駕駛者都必須購備汽車保險。
  • 「司機撞車,車主埋單」,的士業界及保險業界均指背後原因與包攬訴訟猖獗有關,促請政府加強打擊。
  • 運輸署亦提出,政府在疫情期間已為的士業界提供多個財政支援,例如:自2020年7月1日起為的士提供為期12個月的燃料補貼。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則指,昨日見東隧車流減少了,香港過九龍亦暢順,不過紅磡往灣仔的車流就有所增加,有同事反映,昨日紅隧的車流量多了,反而覺得較平日塞多了10分鐘。 嘉義市績優醫師黃彬涉嫌虛報門診就醫紀錄,以此詐領健保費,涉案時間長達11年,得手金額將近1億元。 法院審理時,黃彬坦承犯行,也與健保署以6000萬元達成和解,並願在支付1600萬元給健保署愛心專戶,法院近日審結,依涉犯詐欺罪共5罪判刑2年,緩刑5年,並須向國庫支付2400萬元,以及接受30小時法治教育課程,緩刑期間須付保護管束。 的士保費2025 滙豐保險策劃中心位於澳門市中心商業區內一棟雙層建築物,為澳門客戶及大灣區旅客提供全面的保險策劃服務,以滿足客戶在醫療、保障、教育、退休、財富累積和資產傳承方面的個人化需求。

的士保費: 服務

而在運輸署「智慧交通基金」項目資助下,已相繼有不少管理公司率先透過項目嘗試智能車險管理平臺,賴會蘭強調這將會是的士行業發展的必須趨勢,先行者將先受惠。 在的士行業中,管理公司的規模由管理數十輛至逾百輛車不等,業界準則難統一,服務質素自然存在落差。 賴會蘭指出航通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瞭解到保險公司均認為,若果的士管理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使意外率下降的話,保費就有下調空間。 近年時有涉及的士的致命交通意外發生,加上早前業界反映的士保費與墊底費飆升,揭露的士行業缺乏控制意外風險的管理手段,令保費難有下調空間,長遠影響業界生計。 為鼓勵智慧出行與道路安全,特區政府去年撥款10億港元推出「智慧交通基金」,資助與車輛有關的創新科技研究及應用。

  • 據業界估計,泰加現時承辦逾萬輛的士的車保,市佔率達到六成,憂慮泰加一旦暫停承保,勢對的士業界及公共交通服務造成打擊,要求保監局及政府介入,確保本港有足夠的士提供服務。
  • 會議文件引用保監局的資料,當時市場上有8家保險公司承保的士保險,在2005至2020年的16年間,有11年錄得承保虧損。
  • 保監局指,市場上有8間保險公司承接的士業務,不會評論個別公司的運作策略,僅指保險公司必須以商業原則作出覈保決定和釐定保費,其主要考慮因素包括意外發生率及嚴重性、過往索償紀錄等。
  • 的士司機亦能享有這個折扣,而且一般來說,折扣率跟私家車車主所獲得的一樣。
  • 任何透過此募集而成功考取的士駕駛執照的申請者,在指定時間入職的士司機,均可退回約1,510元學費,並免收首月按金。
  • 根據判決,黃彬身為開業醫師,卻登載不實居家訪視紀錄、虛報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更利用病患注射疫苗的機會盜刷健保卡,甚至利用同為醫師的兒子名義不實申報健保費等5種不同方式詐領醫療費用,金額高達9988萬6856元。
  • 恩盛車行以專業的士託管服務,能為我們提供全方位的車輛管理方案,幫助車輛穩定且有效理財,恩盛的士託管服務,更可以減輕買車和養車成本,也可提供多種託管方式,方便車主靈活管理車輛,短租或長租。

的士司機這個職業,在香港屬於高風險行業,“的士司機每天長時間在路上奔跑,有機會發生交通意外。 目前香港的士車牌早就已經停止發牌,但私家車卻沒有限制,不停的增加車輛數量,本就擁堵的車道且沒有提升改善道路,大大增加了的士車輛發生事故的風險。 翻查運輸署及警務處數字,過去5年涉及的士的交通意外有逾4000宗,至去年回落,但仍為全港意外率第二高的車輛類別,每千輛的士中,就有213輛曾發生意外。

的士保費: 的士管理參差 保費居高不下 航通安全駕駛大數據 減意外發生 保的哥安全

保發中心統計顯示,今年前五月,全體壽險業的總保費收入為8,844億元,包含解約在內的總給付為9,287億元,儘管保費收入仍低於總給付,但加計3,351億元的利息收入後,合計收入達1.22兆元,扣除總給付後,壽險業前五月現金流入約2,909億元。 滙豐保險環球行政總裁欣格雷表示,在澳門開設滙豐保險策劃中心進一步實現該行在亞洲,特別是大灣區擴展保險和財富管理業務的策略重點,也標誌着該行繼推出數碼化財富規劃及保險服務平臺——滙豐聆峯創投計劃,以及全資擁有中國內地滙豐人壽保險後,擴展國內進程的第三個里程碑。 根據保監局的文件,的士第三者保險的平均保費由 2016 年的 $20,435 港元 的士保費 上升至 2020 年的 $26,189 港元,升幅達 28%。 【Now新聞臺】僱傭公會指印尼政府與本地相關團體會面,要求全面落實「印傭赴港工作零費用」,僱主要承擔印傭所有培訓費、飲食費及來港交通費等,預料日後聘請印傭的中介費升至2萬多元,希望設過渡期,分階段向僱主收取費用。

其中針對的士行業健康發展、獲批資助的「的士安全駕駛大數據智能系統」,正是由航通超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航通)所研發的,也是全港首個為的士行業度身訂造的智能車隊管理平臺。 航通總經理助理賴會蘭認為,該項目能解決行業痛點,藉此為的士行業提供更有利的營商環境,助力政府智慧出行的願景。 的士保費 業界異口同聲將保費上升的原因指向包攬訴訟,記者早前到灣仔社會福利署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組視察時,一名律師樓的法律文員便前來「兜搭」。 按運輸署統計數字,2020年的士意外有3,408宗,較2019年的4,198宗,下跌18.8%。 忠誠車行指,去年意外索償減少,今年仍加保費不合理,雖同意包攬訴訟問題嚴重,但保險公司亦要盡責核實賠償合理金額,而非只加車主保費,認為政府不會監管保費,卻監管的士收費,在生意升幅不大之下,成本卻不斷增加。 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表示,的士業界於疫情下,乘客量大跌四至六成,且過往兩年保費不斷上升致經營困難。

的士保費: 保費急升 變化比率達雙位數

的士意外的包攬訴訟問題亦相當嚴重,今年7月,警方亦拘捕一名巴裔男子,涉駕駛電單車期間,與的士相撞受傷,其後向涉事的士第三者保險的保險公司索償合共300萬元,保險公司調查後發現,該名男子的陳述與事實不符,懷疑有詐騙成份。 周說,的士已4年沒有加價,即的士司機的收入無法增加,「一個工種4年冇人工加,點吸引到人?」他認為的士本為個人化交通工具,提供獨立空間與乘客,本就不應以大眾化價錢提供服務。 的士保費2025 的士保費 2、新界的士收費執行:首2公里或任何部分收費$23.5(港幣),其後每增加200米或其部分/每分鐘等候時間或其部分,應收費未額達到$74.5(港幣)前,以$1.7港幣增收,在已收款達$74.5(港幣)後,以$1.3港幣增收,其他收費隧道、收費道路或收費區需支付司機所付的使用費。 政府昨日(2日)起接收西區海底隧道,同時實施過海隧道「633」固定收費方案。 運輸署表示,昨日早上繁忙時段7時至10時,整體交通大致暢順,初步交通情況亦符合預期。

他指,現時全港約1.8萬輛的士,超過六成保單由泰加保險承保,即大約1萬輛的士。 他說,未來有約3,000輛的士需要換車,倘泰加在未有事先通知下,突然決定拒絕承保,勢對的士業及客運造成極大影響,「啲車擺曬喺度,成個行業冰封」。 擁有一部的士的香港的士商會副主席明華來,做車主30多年從未向保險公司索償,但由於手上的士車齡已達19年,保險公司以此為由要求加保費。 有駕駛多年的的士司機承認,業內確有人濫用保險,動輒索償,「係咪都話受傷」,要求領取多日醫生紙,再向保險公司索償,而且情況愈來愈嚴重,甚至與相熟律師合謀處理申索大額款項,有包攬訴訟之嫌,結果保費不斷增加。 報告指,違規的法律服務代表,一般會在申請「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的社會福利署範圍內遊走,招攬司機作出索償,更打著「不成功不收費」的旗號招徠,因此製造越來越多訴訟個案。 另外,由於人身索償及財物索償,分別有3年及5年的追溯期,因此越來越多的索賠者會將醫療費用及其他索償單據儲存下,直至限期前一刻,才將所有單據等資料,交予律師作民事索償。

的士保費: 香港文匯網

的士保險保費高昂,按立法會文件數字,去年綜合保險(全保)保費約3.4萬元,第三者保險平均保費為2.6萬元,而有關保費亦較前一年同期升約兩成。 的士業界叫苦連天,惟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今年接受電臺訪問時曾指,的士業保險產品推出16年,就有11年是蝕錢。 壽險業高層指出,單看今年5月,壽險業保費收入達1,9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為今年以來首度轉正,預估6月也會持續增長,顯示壽險業的業績已有明顯改善,並在5月迎來「反轉點」。 而根據該公司在 2020 年的年報,的士的賠付率為 77.6%,屬各業務中最高,導致期內虧損達 1,178 萬港元。 但在 2021 年的中期年報中,的士保險業務的分部利潤則錄得 3,420.4萬元,該部份毛保費收入達 1.6 億元,佔整體毛保費收入約 43.2%。 由於未來的士保費將會由其他保險公司參與,保費方面或會有所變動,加上油價關係,有本地媒體分析提到,可能會驅動的士加價,而最後亦只會轉至乘客身上。

的士保費: 運輸署:再度審視加價申請

的士保費連年加價的問題縈繞多年,的士業界叫苦連天;保險業界則曾指出,的士保險業務過去16年中,曾有11年錄得虧損。 市佔率達六成的龍頭公司泰加保險,近日更通知的士業界,停收新保單,更令業界憂日後難以投保。 的士車保問題背後,揭示本港的士業正陷入的惡性循環,收入低、風險高、欠新血,正將行業推向老齡化;欠新人入行,司機駕駛態度即使有問題,難有有效機制管理,行內害羣之馬無法淘汰。

的士保費: 泰加退的士保險 業界憂生計

但他又認為對私家車影響不大,因西隧減幅僅10元,紅隧有其本身的地理優勢。 資料顯示,今年前五月,壽險總保費收入達8,84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5%;總給付近9,3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2%。 2021 年的立法會曾成立小組委員會探討有關問題,並歸納出「司機駕駛安全」及「包攬訴訟猖獗」導致索償上升。 其實的士保險業的問題非一日之寒,事實上的士車費已四年未有上調,業界鮮有年輕司機入行,青黃不接,致使年老司機即使駕駛態度有問題也難以被淘汰,加上行內欠缺有效的管理機制,令意外率高企。

的士保費: 議員憂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或令「釘牌」容易 政府解釋須經定罪才扣分

快而保在汽車保險界擁有超過 20 年經驗,能為你一口氣比較全港逾 的士保費 60 間保險公司的報價。 的士保費 除了汽車保險(三保及全保)之外,亦有提供電單車保險、家居保險、自願醫保等多種產品。 最後,小組也建議當局考慮暫停汽車保險徵費或改善運輸業跨境保險,以減輕交通運輸業界在購買保險方面的經濟負擔。 針對包攬訴訟,小組則建議警方加強執法、檢討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及檢討受助人可就交通意外的民事索償案件揀選律師的做法。 不過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鄭克和於1月5日,接受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指出,有一間不接受新單,有兩間仍在審核之中,只有一間公司指可以承保,不過額外細節多,促保監局方面釐清指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