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 13]第一階段擴展工程於1953年完竣,加設了實驗室2間、預備室1間、演講室1間、美術室1間課室5間。 1959年12月,第階段擴展工程完竣,南翼與東翼大樓各新建一層,北翼兩層亦重建完畢,禮堂側東翼上又再額外新建一層,成爲後來的圖書館。 皇家徽章的中心爲圓形盾牌,盾面分爲四格,第一格和第四格雕有三頭腳踏前的巴巴里獅,是英格蘭王國的紋章;第二格雕有以後腳屹立的巴巴里獅,是蘇格蘭王國的紋章;第三格雕有金豎琴,爲北愛爾蘭的紋章。 徽章下端懸有飾帶,帶上用法文寫着英國皇室銘言「Dieu et mon droit」,中文意思爲「君權神授」。

翌年,假育才書社校舍創校的官立漢文學校遷入西營盤官學堂高街舊址。 根據1857年至1859年香港轅門報(現稱香港政府憲報)及香港政府藍皮書,西角官學堂學生人數計有約200名。 英皇書院暫定的面試日期為3月初,校方列明因應疫情發展,或會更改面試形式及計分比重,例如改為網上面見,如面見安排有任何更改,會在校網上公佈詳情。 迦密主恩中學亦列明若面試取消,會調整收生準則及比重,包括要求學生提交自我介紹的影片,有需要時會公佈詳情。 根據中學概覽,英皇書院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生活與社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通識教育外,其餘科目均以英語為教學語言。 高中課程學生可自由選擇修讀三科選修科,亦可以選擇音樂或其他外語如日語為第四科,以讓學生就著興趣及志向發展。

英皇書院面試: 統一派位2021|移民潮下叩門額較多 校長提醒疫下面試三大得分位

林超英 前天文臺臺長 英皇書院面試 英皇被喻為平民名校,林超英說同學多來自基層,家境好的同學都不炫富,即使有車接送,也在數個街口前下車,低調步行回校。

  • 當時全校共有教室29所、高班實驗室兩間、禮堂和畫廊各一座,以及北翼大樓的圖書館、收藏館各一座,地理室、衝曬房、美術室及健身室各一間。
  • 老師會放個秒錶在桌上計時,約1分鐘回答1條問題,約回答5至6條,全程廣東話作答。
  • 校方指出,鑑於本港疫情惡化,為保障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決定暫停第二次入學面見,校方會稍後公佈新安排。
  • 除此以外,學生應該要對準備面試的學校有深入的瞭解,例如﹕教學特色、課外活動、設施等,纔能有效解釋有意報讀的原因。
  • 教育統籌局推行校本管理旨在把學生學習和資源調配等決定權下放給學校,英皇書院遂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簡稱校管會),功能上類似津貼學校或直資學校的法團校董會,並按照政府的規定,在校管會內加入教師、校友、家長為委員。

早期,位於般鹹道和漢寧頓道交界,正門入口的弧形柱廊上建有的鐘樓和煙囪已經在一九五零年拆去,以騰出地方在東、南兩翼加建一層。 現時入口門廊上三支旗杆,中央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左右懸掛香港區旗。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侷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學校設施方面,包括:33間課室、禮堂、STEM學習室、健身室、游泳池、活動室、資訊科技室、多媒體學習中心、演講室、多用途室、校園電視臺、圖書館及多間實驗室。

英皇書院面試: 名校升中面試題目200+

中文的教學大綱要求學生作答論説和經義、閱讀《四書》,以及認識中國歷史和地理。 校舍由英國建築師道巴恩(英語:Graham Dawbarn)設計[34],屬於新古典主義英式校舍建築,擁有底層庭院、拱門迴廊及麻石圓柱,是一座以磚砌迴廊配合紅磚建成的大樓建築。 現時校舍內的拱形柱廊、飾有石柱的外廊、粗琢隅石、模製檐楣、圍繞窗戶典古典風格的石砌緣飾等,仍可瞻睹該時期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特色。

至於11校網的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校長陳淑英亦相信,移民潮下整體小一後補生學額會較以往增加,料今年競爭情況沒往年激烈,而該校往年逾百人競爭約有8至10個叩門位,今年未正式接受插補生申請已接到不少「叩門信」,暫難估計報名情況。 《香港01》向多間熱門資助小學的校長瞭解今年小一後補生的情況。 當中在31校網的「新油天」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陳淑儀指出,移民潮帶動「音樂椅」效應,預計今年叩門位會較以往多,加上今年適齡學生人數較少,相信學生成功入讀心儀學校機會更高。 她透露該校每年約550至700人申請小一後補生,今年則未正式接受報名。 普遍升中面試的問答問題,可以分為五類﹕報考學生(性格特質、期望、理想)、學校生活和升學計劃、報考學校的原因(認識、有何吸引)、學生的專長興趣,以及時事問題。

英皇書院面試: 中文題

期間港府的研究委員會曾有建議,考慮將首兩年大學課程移師到英皇、皇仁兩所書院;建議中更有闡述利害,指這樣書院畢業生修讀學士的時間便會縮減至兩年,從而鼓勵更多學生攻讀碩士深造。 英皇書院面試2025 [2]書院華籍學生有不少加入了中國空軍自願軍,其中一批被編入盟軍美國空軍任聯絡官。 校舍由英國建築師道巴恩(英語:Graham Dawbarn)設計[34],屬於新古典主義英式校舍建築,擁有底層庭院、拱門迴廊及麻石圓柱,是一座以磚砌迴廊配合紅磚建成的大樓建築。 現時校舍內的拱形柱廊、飾有石柱的外廊、粗琢隅石、模製檐楣、圍繞窗戶典古典風格的石砌緣飾等,仍可瞻睹該時期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特色。 校舍落成時,建有南翼及東北兩翼,而位於般鹹道和西邊街交界建有鐘樓。

不論是學生和家長,在升中面試前應該先預備好自己,例如﹕如何應答面試問題、自我介紹等,宜及早預備和練習,才能表現最好。 英皇書院面試2025 除此以外,學生應該要對準備面試的學校有深入的瞭解,例如﹕教學特色、課外活動、設施等,纔能有效解釋有意報讀的原因。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中西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灣仔區、香港東區、香港南區、離島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絕大部分學生來自 BAND 1 英皇書院面試 的小六畢業生。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 、中學統一派位。 老師從中測試學生的中英文溝通能力、對時事的認識、學生的本質、言談舉止及與其他學生互動交流等能力來作甄選。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創辦人馮紹波、香港商業電臺創辦人何佐芝等人就畢業於英皇書院。

英皇書院面試: 校長:考小朋友基本生活規條、禮貌

每週課餘時,舉辦由高年級學生負責的「功課輔導班」、Fig Boys活動及由舊生主持的學習增潤班等活動,提升學生間的兄弟情及培養學生的領導及溝通能力。 英皇書院中學一年級生在入學後,需要應考「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俗稱編班試),該試決定該學生於中學一年級被分發到哪一班別(精英班、非精英班),以及用作調整該學生所屬小學的往後數屆小六學生的呈分試成績。 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成績每隔兩年需提交香港教育署一次,用作上述調整的樣本。 在1979至1993年間,英皇書院的中六、中七年級生可以選擇投考香港高等程度會考(Hong Kong Higer Level Examination),以該考試成續報讀四年制的中文大學。

英皇書院面試: 英國皇家徽章石雕飾

[2][註 9]戰前,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曾借用英皇書院的體操房及游水池上課。 英皇書院面試2025 昔日的中學只有英皇書院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有泳池,童軍便在這兩所學校考游泳章。 1926年3月,英皇書院般鹹道校舍建成,西營盤官學堂第七班和第八班首先遷入,至9月,全部五個級別遷至新校。

英皇書院面試: 面試應對3大技巧

戰後經歷調整,沿用戰前設計,增添書本樣式和「KC」字樣,後來書本被改成兩行白箭咀,寓意「進步向上」,設計上更明快簡潔。 在香港回歸後,出於政治、民情等各種原因,校盾上的皇冠已覺不合時宜,遂改用「賢達賫書」的式樣替代,書本上寫有校名「英皇」二字,下方的五顆有色寶石分別寓意德、智、體、羣、美五育。 GoodSchool好學校網站,這是由教育傳媒營運的教育網站,我們期望成為教育界和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界可以在這裡發放訊息,把學校內的教學政策和好人好事發送出去,而家長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學校的亮點美事,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和課程。 自香港授勳及嘉獎制度於1997年創立以來,英皇書院的校友之中有6位獲授大紫荊勳章,當中包括梁振英、李福善和方心讓等人。 除此之外,校友累計共獲授金紫荊星章12面、銀紫荊星章17面、銅紫荊星章12面、榮譽勳章4面。 除此之外,往屆錄取的中一年級生亦有來自黃大仙區的華德學校、大埔區的大埔舊墟公立學校、沙田區的香港道教聯合會純陽小學、離島區的聖公會偉倫小學、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長洲聖心學校、寶安商會溫浩根小學、荃灣區的深井天主教小學等。

英皇書院面試: 中學分區名單

英皇書院學校創於1926年,舊生和家長一貫是我校的強大支柱。 輔導委員會、學生支援組、駐校社工和一羣充滿愛心的老師們,亦協力為學生提供完善的關愛照顧。 課餘時,舉辦由高年級學生負責的「功課輔導班」、無花仔朋輩輔導活動及由舊生帶領的多種課後活動,以能延續英皇書院薪火相傳精神,提升同學間的兄弟情,培養學生的領導及溝通能力。 2011年,三三四學制實行,香港中學會考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被撤銷,中六年級生改為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英皇書院現時的辦學團體為香港教育局,列作官立學校,學校的管理權在過往是由教育局掌握。

英皇書院面試: 面試表現佔比重最多

葛量洪師範學院創院院長張榮冕於牛津大學深造返港後,曾於英皇書院任教理科,在他的安排下,葛師得以借用般鹹道校舍禮堂創校。 [2][7]另外,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學校亦曾經使用般鹹道校舍授課。 期間港府的研究委員會曾有建議,考慮將首兩年大學課程移師到英皇、皇仁兩所書院;建議中更有闡述利害,指這樣書院畢業生修讀學士的時間便會縮減至兩年,從而鼓勵更多學生攻讀碩士深造。 [2]書院華籍學生有不少加入了中國空軍自願軍,其中一批被編入盟軍美國空軍任聯絡官。

英皇書院面試: 升中二三事(面試一): 名校面試心得

1860年代,學校教育模式已初步成形,香港的學校主要由鄉鎮自辦的書館、政府資助的皇家書館和基督教及天主教會所辦的書院所組成。 西角官學堂校址位於當時的西角,得到政府資金支持運作,列作皇家書館。 英皇書院面試 [13][14][15]往後皇家書館數目及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在1866年已增至13所,共約400名學生。 [16][10]西角官學堂位處的西角一帶是香港最早開發的住宅區。 自1841年,艦長卑路乍率領軍艦在水坑口登陸香港,建立英軍軍營,大量人口便聚居於此,是一個華洋雜處的社區。

英皇書院面試: 歷史

般鹹道校舍除了作為英皇書院的授業場所外,在戰後復員時期,亦作為伊利沙伯中學、羅富國師範學院附屬學校和葛量洪教育學院等,多所教育機構開辦之初的校址。 在60年代,由於香港的聚會場地不足,般鹹道校舍曾用作舉辦社區活動的地方。 當時,般鹹道校舍經常預留予不同的團體舉辦活動,這些團體包括政府文職人員、醫療輔助隊、香港輔助警察隊、民眾安全服務處、英皇書院同學會聖約翰救傷隊等。 1878年,時任香港總督軒尼詩爵士加強推行英文教育,強調英語及會話的重要性。 在軒尼詩爵士的倡導下,學校積極推行英語教學並訓練華人老師於鄉村學校教授英文科。 英皇書院面試 代理學校督學表示因英語教學的需求不斷增加,學校教師有必要增加來應付此需求。

面見的表現(中英語文能力、邏輯思維,時事認識、興趣及才能)(50%);2. 其他表現(包括小學校內評估結果、操行(乙等或以上)、課外活動記錄及獎項)(20%)。 迎新活動方面,中一家長日、迎新日、英語日營、制服團隊日、「中一新生適應計劃」及領袖生迎新活動等。 學校已制訂及實行健康校園政策,除校園測檢計劃外,學校亦鼓勵學生參加不同體育活動或比賽,及透過舉辦多樣的活動提升學生的精神及身心健康。 活動包括參觀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抗毒講座、定期飲食習慣調查、舉辦生果日、無花仔朋輩輔導計劃、課後朋輩功課輔導、壓力管理工作坊及其他融合教育的措施等。

覆蓋太陽及白箭咀之上的「KC」字樣為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的簡稱。 校徽式樣於書院1928年出版之學校簡章已有出現,曾經歷多次更動,而歷代校徽設計者亦有保留校盾於校徽之內。 在殖民地時期,校徽上方為一皇冠圖案,香港回歸後,「皇冠」圖案以人像擁抱書本的圖案代替,書本上刻有「英皇」兩字,而下方的五個圓點寓意「德智體羣美」。 這些尖子會被分別稱為「Dux Litterarum」(學術領袖)、「Dux Artium」(藝術領袖)和「Dux Ludorum」(體育領袖)。

英皇書院面試: 9 香港真光中學

英皇書院亦是多位億萬富豪的母校,他們包括前英資貿易行會德豐最大股東張玉良、前協成行集團主席方潤華、前利豐集團主席馮漢柱和合和實業榮譽主席胡文瀚。 名單中還包括多位巨型企業的創辦人及高級管理層,包括現任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他於2017年入圍全球五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另一位騰訊公司高層—副總裁賴智明亦是該校舊生,他與劉熾平同是騰訊「香港幫」的代表人物。 長江和記實業及長江實業集團副董事總經理甘慶林、恆基兆業副主席林高演、恆隆集團及恆隆地產行政總裁盧韋柏亦曾就讀該校。 前通用電氣亞太區總裁黃廣揚、前思捷環球主席柯清輝、前科勒廚衛集團總裁阮家明等人亦為該校校友。

英皇書院面試: 校舍建築

[28]殖民地政府曾派遣政府官員到各庠序視察,官員對馮氏辦學成績甚感滿意,其中在1880年,馮扶因該年的工作被評爲「非常好」,所以獲得25元的嘉獎[7][29]。 根據1880年的政府通知(憲報108號),經教育署評估後,西營盤官學堂的教學在皇家書館之中表現優秀。 英皇書院面試2025 港島區名校英皇書院今日(11日)早上在網上舉行中一入學簡介會,校長鄧啟澤表示往年約400人競爭自行收生的43個學位,多次強調自行收生階段歡迎全港各區的小六學生申請。 而學生今年亦需準備小四至小六成績表,鄧校長明白家長憂慮疫情下不少小學取消考試,表示小四成績參考學生的操行分為主。

英皇書院面試: Re: 英皇書院面試題目

日佔時期,香港教育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全港學生人數由1941年的11萬八千人跌至1945年的四千人,幾乎所有適齡學童失學。 英皇書院致力推廣STEM教育,以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學生在科學研究比賽中取得卓越成績,包括在第六屆加拿大國際發明創新大賽奪得金獎、國際特別獎第一名、加拿大特別獎(多倫多國際創新與高級技能協會)及大灣區STEM卓越成就獎2021科學實驗室金獎。 此外,有學生奪得第六屆加拿大國際發明創新競賽2021決賽特別大獎及十大最佳年青發明家。 有小六男生在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獲英皇書院取錄,他分享面試題目及自身回答。 英皇書院面試2025 英皇書院面試2025 面試題目中文、英文、數學兼有,共分3個部分,考驗邏輯思維及學生興趣發展。

英皇書院面試: 統一派位2021|移民潮下叩門額較多 校長提醒疫下面試三大得分位

當1879年聖安多尼堂在毗鄰建成並獻堂後,聖心小堂遂偃,由聖安多尼堂繼承。 天主教教區其後將聖心小堂所在地地皮業權轉讓給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籌建可供孩童寄宿的聖心學校,附設孤兒院,由嘉諾撒修女託管。 香港政府於1999年推行直接資助計劃,為減少所受到的限制,該校曾於2005年倡議由官立中學改為直資中學。 英皇書院面試2025 今年獲取錄的小六男生分享面試題目,指面試的3個部分包括答問、奧數題目,主要以中文、英文作答。

英皇書院面試: 英皇書院面試題目

多個著名的品牌的創辦人亦是英皇生,包括大家樂創辦人羅騰祥、大快活創辦人羅芳祥等人。 於六十年代創製恒生指數及恒生消費物價指數的關士光亦曾就讀該校,該指數已成為反映香港股市行情最為重要的一項指標。 皇家徽章的中心爲圓形盾牌,盾面分爲四格,第一格和第四格雕有三頭腳踏前的巴巴里獅,是英格蘭王國的紋章;第二格雕有以後腳屹立的巴巴里獅,是蘇格蘭王國的紋章;第三格雕有金豎琴,爲北愛爾蘭的紋章。 徽章下端懸有飾帶,帶上用法文寫着英國皇室銘言「Dieu et mon droit」,中文意思爲「君權神授」。

英皇書院面試: 9 香港真光中學

翌年,英皇書院於香港中學畢業會考榮列第一,不僅產出最多成功獲取證書的考生,還在所有應考學校中,取得最多的優良數目。 [2][7]根據1891年的教育報告,當年分別有147名學生入讀英文部及72名學生入讀本地部及客家部。 早期書院分別設有香港中學畢業會考、香港大學入學試、牛津本地考試(Oxford Local Examinations)等多個公開考試,入學試以香港大學入學試的應試人數居多,亦有學生投考海外大學。 [註 8]胡禮在任中央書院掌院的28年間,依香港公立學校校長比文(C. J. Bateman)的建議,在1886年引入劍橋本地考試(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s)。

英皇書院面試: 英國皇家徽章石雕飾

若學校錄取有關學生,黃婉芬認為,家長可透過與學校親身接觸的經驗,考慮是否接受學位。 而優才書院小學亦於學校網站表示,原定於本週六(8日)舉行的小一第二次入學面見暫停。 校方指出,鑑於本港疫情惡化,為保障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決定暫停第二次入學面見,校方會稍後公佈新安排。 他說認為比賽能得勝,是隊中同學的實力、努力及師兄給了不少幫助和意見。 餘沛熙 (Michael) 香港島十大傑出學生(高中組)

英皇書院面試: 學校類別

英皇書院在醫學界的著名人物有香港醫學會前會長方心讓爵士及沙士抗疫英雄張錫憲等人。 自行收生方面,面試表現佔比重50%,其餘30%是教育局提供的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排名,20%是其他表現,包括小學校內評估、操行、課外活動紀錄和獎項等。 在英皇書院就讀的學生和校友,分別會被稱為「Kingsians」和「Old Kingsians」。 英皇書院的校友名單包括多位影響力人物,其中多位校友服務於政界、法律界,以及從事公務,除了香港前任特首、現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之外,有「香港法律元老」之稱的李福善亦畢業於該校,他是香港首位華人高等法院按察司,並曾表態參選第一屆香港特首選舉。 此外還包括現任香港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林文瀚、前銓敘司及運輸司高禮和、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前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前運輸局局長蕭炯柱等人。

而學校並不收小學推薦信,亦不收Portfolio,家長只需按表格指示填妥並親自交回就可以,如以郵遞方式交表,則以郵截為準。 英皇從創校以來都出了不少專業人士,在80年代曾有統計,全港70%的醫生也是英皇舊生。 而歷年來,書院優秀的學生會考取獎學金入讀國際一流的大學,如英國的牛橋,美國的常春藤盟校,當中亦有學生會進入頂尖的在地大學。 英皇是以數理、科學及音樂聞名,英皇的成績卓越是眾所周知的,而在音樂教育方面,在1988年,書院進一步於中一年級推行「1人1樂器」計劃,使管絃樂團有了發展的土壤;直到1994年,管絃樂團有了雛形,中一至中三童聲合唱團亦已成立。 書院的中樂團及口琴樂團分別於1968年和1951年便已成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