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前往:於上水港鐵站乘坐的士或自駕到麥景陶碉堡,山上有少量空位泊車,但留意古洞北正有多個地盤開發,地面情況較多變。 荃灣綫在翌年獲準興建並隨即動工,而葵芳站則延至1982年5月10日隨荃灣綫通車而啟用。 由於此站以北連接葵興站的一段軌道穿越葵芳邨,因此該段軌道自通車起便以混凝土隔音罩完全包裹,防止列車運行所產生的噪音影響邨民作息。 本站設有17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第一代葵芳邨於1971年入夥,共有十一座長條型廉租房屋,至 上水去葵芳 年代因結構問題而拆卸,重建成今天有十二座樓宇的葵芳邨,包括於1987年入夥的葵仁樓。
1982年5月10日啟用的葵芳站,採用箱型設計,大堂位於地面,上層為兩個架空月臺,頂樓設有天台花園,設計與葵興站相近。 上水去葵芳2025 由於此站主要服務葵芳及青衣南居民,人流相對較多,故月臺較後者闊,電梯數目亦相應較多。 葵芳設有行人天橋網絡,連接葵芳站往荃灣方向月臺、新都會廣場及葵涌廣場。
上水去葵芳: 車站位置
人氣小店包括因豬扒麵聞名的明記美食及主打東莞傳統粥品的東莞佬粥店。 明記腸粉現址前身其實是車仔麵老字號珍苑麵家,雖然珍苑已結業數月,舖頭內還是飄散着鹼水麵的氣味,街坊「錯叫牛腩麵」依然是常有的事。 上水去葵芳 明記腸粉其實都是上水街坊名物之一,三式套餐(腸粉、陳皮魚蛋及豬皮)更不少街坊「由細食到大」的抵食套餐。
- 研究報告中建議該鐵路線設置「葵芳車站」,選址現今葵青劇院以及葵芳停車場外的一段葵義路地底興建(大致與荃灣綫垂直),作為該鐵路線客運服務(火炭至葵芳)的終點站。
- 老字號餅店又何只月餅受歡迎,傳統餅食如嫁女餅、皮蛋酥、忌廉奶油筒都在此找到,還有可能只有圍村老一輩才認識的「大肚餅」白餅。
- 1976年,《香港整體運輸研究》發表,建議興建荃灣綫,仍然在擸𢶍灣一帶設站。
- 葵芳站是港鐵荃灣綫的車站之一,早於1967年及1970年的地下鐵路計劃中已建議興建,規劃時命名為「垃擸灣站」;其後正式命名為「葵芳站」,並於1982年5月10日啟用。
- 如何前往:從上水火車站 C 出口出發,穿過彩園村,往大頭嶺方向一直行,經過大片草地後便會見到一座橋,轉右再繼續直行就會到達目的地。
- 這個情況於週末下午及假日甚為明顯,因此在該時段的客量亦足以媲美平日繁忙時間。
其特別路線279S線,來往長青邨及和合石,途經美景花園、長康邨、青衣碼頭、青衣站、長安邨、荃灣、城門隧道,祇於清明節及重陽節提供服務。 其特別路線279A線由粉嶺(聯和墟)單向開往青衣站,起訖點與跟279X線相同,但途經天平邨一帶,不經祥華邨及粉嶺南,祇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葵芳(英語:Kwai Fong)在填海前稱為葵涌澳,位於香港新界西南部,葵興以南、荔景以北、青衣橋以東、大連排工業區以西,屬下葵涌北部葵涌的中心地帶,是1960年代葵涌澳填海地帶一部分,屬於葵青區範圍內。 葵芳站啟用後,車站以西的臨時房屋區先後建成葵涌廣場及新都會廣場,使此站一帶成為區內的主要購物區,前往上述兩者的乘客亦帶動此站的客流。
上水去葵芳: 港鐵車站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上水去葵芳2025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上水去葵芳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然而,乘客由車站前往新都會廣場須橫過兩條馬路,在下雨天時尤其狼狽。 1976年,《香港整體運輸研究》發表,建議興建荃灣綫,仍然在擸𢶍灣一帶設站。 此時位於車站建議位置以北的葵芳邨已落成5年,因此將「垃擸灣站」改稱「葵芳站」。 葵芳(英語:Kwai Fong)在填海前稱爲葵涌澳,位於香港新界西南部,葵興以南、荔景以北、青衣橋以東、大連排工業區以西,屬下葵涌北部葵涌的中心地帶,是1960年代葵涌澳填海地帶一部分,屬於葵青區範圍內。 屹立上水超過70年的成發餅家,與石湖墟只是一條馬路之隔,每次行過都會聞到陣陣包餅烤焗的香甜味,下午蛋撻新鮮出爐,總是吸引不少人排隊半打半打的買。
上水去葵芳: 月臺類型
研究報告中建議該鐵路線設置「葵芳車站」,選址現今葵青劇院以及葵芳停車場外的一段葵義路地底興建(大致與荃灣綫垂直),作為該鐵路線客運服務(火炭至葵芳)的終點站。 葵芳站總站是區內最多專營巴士使用的巴士總站,位於葵義路新葵芳花園/好爵中心基座,直接連接港鐵葵芳站,不少巴士路線途經葵富路及葵仁路進入總站。 葵福路是連接荔景山路的道路,由荔景山路前往葵涌道的車輛必須先途經葵福路、葵義路及葵富路。 本線的前身是早晨特別線279P,於2001年5月28日開辦,當時中港關係日漸緊密,港人北上成風,不少的青衣居民經常北上內地消費或工作,導致接駁九廣東鐵(現稱東鐵綫)的49X線及278X線的客量日趨飽和。 在市民及區議員爭取下,九巴於2002年8月3日將279P提升為全日服務,路線編號改為279X,成為第二條取道大欖隧道來往北區的全日專營巴士路線(第一條為龍運巴士A43線),亦是首條於大欖隧道轉車站設有中途站的北區巴士路線[1]。 在2006年5月24日下午4時,葵芳站1號月臺E出口啟用,連接往新都會廣場的行人天橋。
亦有往返東湧、機場或迪士尼樂園的乘客選乘此路線,因為A43線定價高昂,單程收費達$30.9,而在青衣站才轉乘東湧綫前往東湧或迪士尼樂園,總車資仍較A43低廉。 這個情況於週末下午及假日甚為明顯,因此在該時段的客量亦足以媲美平日繁忙時間。 每逢春秋二祭前後,九巴亦會安排短程特別班次,行走青衣站至上水站,以便乘客前往羅湖站的沙嶺墳場或北上掃墓。 葵芳站鄰近新都會廣場、葵涌廣場等商場、葵芳邨等屋苑,以及工商業區,故有不少購物顧客、當區居民、上班族及青衣IVE學生使用此站。 此外車站旁邊為葵芳站巴士總站及新都會廣場專線小巴總站,故有不少巴士及專線小巴乘客,以及搭乘青衣IVE校巴的學生到此站轉乘港鐵。
上水去葵芳: 車站列表
但其後此路線大受青衣區居民及大欖隧道轉乘客歡迎,尤其於平日繁忙時間及在港人北上的高峯期間,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上水去葵芳 上水去葵芳2025 本路線於青衣段停站不多,但總站青衣站、長安邨及青衣西路的乘客對此線極為捧場,導致本線客量一直高企。 同時,本雖然此路線於北區服務範圍廣闊,走線頗為迂迴曲折,但上水站仍是此路線沿途最重要的巴士站,於該站上落的乘客往往佔全車乘客超過八成,足以載滿一輛空的巴士,當中不少是乘搭東鐵綫或過境穿梭巴士往來邊境管制站的過境旅客。
上水去葵芳: 上水一日遊終極指南丨上水打卡/郊遊好去處推介
另一方面,興芳路、榮芳路、興盛路和葵福路界限內的地方,一般稱為「葵芳圍」(Kwai Fong Circuit),建築物主要是單幢式住宅大廈,新界專綫小巴87線以盛芳街為總站。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現時,本路線使用19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4輛12米ATENU、7輛12.8米3ATENU及8輛12.8米E6X) 雙層空調巴士。 Let it Be 店主 Dannis 是上水街坊,他希望以咖啡店連繫區內人情味,所以於小小的咖啡店內,除了會售賣咖啡及輕食之外,也會不時舉辦一些社區展覽,是適合大家來輕鬆行逛的上水好去處之一。 他們由即日起至6月30日舉辦《上水的_》社區互動展覽,讓大家分享一件喜歡上水的人事物。
上水去葵芳: 討論區
從上水到葵芳廣場大概路程27.96公里,全程約需76分鐘,途經16個站點,共換乘1次,換乘車輛線路有東鐵線→九巴46x路。 上水去葵芳 “葵芳”的名字來自區內的葵芳邨及興芳路,基於“葵芳”不是正式地名,現時香港地圖一般都沒有“葵芳”這地名,大多隻有“葵芳邨”、“新葵芳花園”、“葵芳閣”,只有地名“葵涌”。 於雙魚河旁邊,你會看到一大片農地及魚塘,這裏是塱原濕地,也是香港東北區佔地最廣的天然平原。 時至今日依然有農民在此種植通菜及西洋菜等蔬菜,是難得於本港得以保留的天然濕地。 濕地旁邊舖有單車徑,是上水郊遊及踩單車的好去處,不過切記郊遊時,盡量不要打擾農民的日常生活。
上水去葵芳: 車站啟用
位於古洞以北、蠔殼圍以南的馬草壟曾經是香港與深圳之間的邊境禁區,直至2013年才開始解禁,沿途依然留有不少「禁止內入」的告示牌。 上水去葵芳 這個神祕之地除了充滿歷史足跡外,其實也是一個觀賞日落的隱世上水好去處。 於圍欄外看過昔日邊境哨站馬草壟麥景陶碉堡後,你可以沿着碉堡走到馬草壟的山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魚塘及深圳市區相映成趣的上水打卡祕景。 石湖墟街市熟食中心在石湖墟市政大廈的二樓,整層都是熟食中心,是食貨們不能錯過的上水好去處。 熟食中心座位非常多,隨便挑一張枱便可以點勻所有檔口的美食,夥計會千叮萬囑你要將不同小店的碗碟各自歸還,以免他們的碗碟流失。 上水去葵芳2025 雖然座位多,但早上10時至下午1時是他們最繁忙的時段,經常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