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他的恩賜能如火挑旺,看到屬靈恩賜有多重要,讓我們今來認識屬靈恩賜。 經過前面五章幫我們清理觀念,好讓那些雜質不留在我們的思想裡,我們才能不帶偏見地察和查驗神對我們的心意與命定。 所以,前面就是蓋大樓之前的整地,把有礙蓋樓的碎石、廢棄物清理掉,現在第六章〈發現屬靈恩賜的五個步驟〉就是開始幫我們打地基,奠定穩固的基礎觀念。 但不能再劇透了,要你們自己看會更有收穫。 非如彼德‧魏格納(Peter Wagner)說,「聖經中的恩賜名單並非全部,聖經沒有限定恩賜的數量,所以我們可用一個無限量式(open-ended approach)去探討恩賜」【註14】。

有時候你被逼得必須接任某個陌生的職務,當你從不情願到熟悉之後開始感興趣,你可能會以為自己某方面的恩賜被開發出來。 屬靈恩賜表 或是你與生俱來對數字敏銳,好像你有管帳的恩賜。 其實這些判斷都過於片面,導出的結論也不盡然正確。 作者把這些稱為「陷阱」,除了辨識恩賜上的陷阱,還有得著恩賜之後濫用、自滿的陷阱,都要謹慎,不要自己跌倒也絆跌了他人。 這些陷阱能奏效,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觀念混淆,而第五章正是在幫助我們消除這些混淆。

屬靈恩賜表: 屬靈的恩賜

2.祭司性恩賜:包括憐憫和關心有需要的人,或在上帝面前代求 。 屬靈恩賜表 3.君王性恩賜:涉及教會行政或政府的恩賜。 我嘗試將《聖經》對「靈恩」這詞彙的描述作了一個歸納,把四段經文編排組合,發覺《聖經》直接提到「靈恩」的事有二十樣。 我再按照建立教會所發揮的特色和功能,將其組合成四個類別,依據字根研究,用現代較易理解的文字分別說明。 屬靈恩賜表 屬靈恩賜表 保羅在臨終時想起他的得意門生提摩太,他最想勸勉他的是甚麼呢?

  • [5] 關於它們的性質的兩個主要對立的神學立場,分別是它們很久以前就停止了,或者它們繼續存在(停止主義與延續主義)。
  • 1.先知性恩賜:涉及教導、鼓勵或責備他人的恩賜。
  • 又如早一陣子,正藉金融海嘯,張牧師卻推動建殿奉獻,信心的恩賜須要信心的回應,結果,很多弟兄姊妹回應,我真的很感動。
  • 書中雖極少著墨於屬靈恩賜,但是從教會服事與肢體生活的角度來看,他肯定眾信徒藉屬靈恩賜為美國加州一間教會帶來的良性發展。
  • 假如一個人很有幫助人的恩賜,用在老人身上,就變成有老人工作的恩賜;若有教導恩賜,用在兒童身上,就變成有教導兒童的恩賜……;換言之,就是將聖經名單內的恩賜,用在不同領域上。
  • 「醫病,行異能」在Jesus101,是醫病、神蹟奇事、趕鬼的恩賜在運作。

作者認為,自從司德曼(Ray Stedman,支持恩賜終止論)的Bady Life(暫譯:肢體生活)出版之後,才真正地為「眾信徒的事工」立下里程碑。 書中雖極少著墨於屬靈恩賜,但是從教會服事與肢體生活的角度來看,他肯定眾信徒藉屬靈恩賜為美國加州一間教會帶來的良性發展。 對作者的背景有一個粗淺的回顧之後,我們再來聊這次出版的Dicover Your Spiritual Gifts,中譯書名為《尋找你的屬靈恩賜》。 對於「屬靈恩賜」究竟是不是從聖經來的? 聖經作者在聖靈的默示大能下,很準確地記錄了聖靈的心意。 屬靈恩賜表2025 在新約聖經裡,作者從單數字和複數字區別兩種恩賜:一是單數的恩賜(gift,禮物),指「屬靈的恩賜」(一項),如羅6:23。

屬靈恩賜表: 屬靈恩賜(Spiritual gift)與教會發展

如果我們躲起來運作恩賜,好像告訴人家我們的神不能見光一般,神就無法得著榮耀。 再根據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1節「這一切〔經文上文在講恩賜〕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恩賜的來源則唯一由神所賜,並且按神的心意分賜,不是按各人心裡所求。 這樣看來,眾信徒在「基督的身體」裡,是可以有神賜的能力來服事,甚至這能力是從前人認定只有神職人員才做的「教導」、「治理」。 但要順服神的意思,因為恩賜是按唯一的聖靈運行、分給各人。

[5] 關於它們的性質的兩個主要對立的神學立場,分別是它們很久以前就停止了,或者它們繼續存在(停止主義與延續主義)。 魏格納博士於2010年二度飛來臺灣,主講特會。 他在地上共八十六年,直到2016年回去天家。 一生當中,有三十年時間在深耕宣教的策略研究與教學,在「教會增長」和「屬靈爭戰」兩個領域中,魏格納博士被公認為權威。 甚多信徒在日常話語中常濫用「恩賜」二字,比如說某人有「愛人的恩賜」、「個人佈道恩賜」、「查經恩賜」,甚至連「燒飯恩賜」、「插花恩賜」都搬出來用。

屬靈恩賜表: 屬靈恩賜經文的出處

將特別的才幹用來事奉神,建立神的家,都可以成為恩賜。 當我們忠心在崗位上服事的時候,神看到你默默的工作,祂會將更多的恩賜賞賜給你,超乎你所想所求。 我從前不太懂說話,表達,我常常是站在旁邊聽人說話,但我有一個很大的特質,就是忠心,凡交託我處理的事,我一定竭力辦妥。

按照特質交付事工,也要鼓勵會眾不要因為一兩次做不好就放棄,而是要幾十次不斷教導,讓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很好。 在領受了聖靈的恩賜後,每個人都有可以好好做事的能力。 屬靈恩賜表 「智慧的言語」一般用於教導和勸戒當中,讓人生命成長,是具有指示性。

屬靈恩賜表: 屬靈恩賜與教會發展

第三章介紹了屬靈恩賜的種類,神給一個人的恩賜不限於只有一種。 根據你的生活狀況,講出一些的資訊,但沒有指示性。 昨天當我開小組時,突然聖靈感動我向一位弟兄說出這個知識的言語:「不久的將來你會被提升!」他聽了很感動,我也帶著信心來祝福他,這就是知識的言語,帶著一個資訊。 行神蹟、說方言、翻方言:超自然有闊和窄的意思,闊的意思例如我們每次敬拜、祈禱神,都已經是超自然的事,因為我們與神傾訴,與我們所認識的科學定律有衝突;又例如《聖經》記載耶穌在水面行走,與我們日常生活規律相反。 換言之,這二十項恩賜中,有十七項都不一定需要超自然、非比尋常的神蹟奇事才叫恩賜,例如講道、教導,都是神的恩賜。

屬靈恩賜表: 屬靈恩賜

A) 找到位置 「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就是你找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的意思。 當你找到自己的恩賜,就是找到你在基督身體的位置;當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就可以委身、發揮、投入,就有安全感。 附錄第一章到第七章的學習指引,每讀完一章,透過作者提問的引導,我們在回答問題時,同時也在整理自己的觀念,也提醒我們去思想一些可能忽略的事。 如果這本書是用在集體共讀(例如小組),帶領者就可以當作每次集會的討論。 這些恩賜與看似“自然”的能力和看似更“神奇”的能力有關,由聖靈賦予。

屬靈恩賜表: 屬靈恩賜(Spiritual gift)與教會發展

在聖經人提到一個例子,有一羣猶太人把犯姦淫的婦人帶到耶穌面前,問祂:「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辦呢?」這問題本身是個陷阱,如果耶穌饒恕那婦人,他們就會說耶穌違反摩西律法,要用石頭打死耶穌。 如果耶穌附和他們用石頭打死那婦人,在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下,猶太人會說耶穌濫用私刑,結果會根據羅馬帝國的律法,耶穌會被定罪,那麼,祂應該如何回應呢? 屬靈恩賜表 在這危急關頭,耶穌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這就是智慧的言語,帶著清晰指示性,也引導這羣人生命成長。 結果,這羣人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離開。 帶著指示性,讓人生命成長是智慧的言語的特質。

屬靈恩賜表: 屬靈恩賜

靈恩教會意義廣闊,只要那些恩賜能服侍教會、建立教會,便是神的恩賜,就是靈恩。 神要給我們屬靈恩賜的這個消息,終於送抵我們教會門前的信箱。 「辨別諸靈」不單辨別邪靈,也辨別聖靈。 有一次耶穌問門徒:「眾人說我是誰?」然後又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藉著彼得所說的話,看到他裡面的聖靈。 這不是屬血氣的啟示,是聖靈把感動放在他心裡,把啟示給他。 同樣耶穌因著彼得另外的一些話,看到他背後的邪靈,耶穌向門徒說他要離開他們往耶路撒冷去,彼得說不好。

屬靈恩賜表: 屬靈的恩賜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 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 屬靈恩賜表 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 這些恩賜與看似「自然」的能力和看似更「神奇」的能力有關,由聖靈賦予。 [5] 關於它們的性質的兩個主要對立的神學立場,分別是它們很久以前就停止了,或者它們繼續存在(停止主義與延續主義)。 1.說方言(tongues)=講的人能講說自己不認識的言語,甚至全會友都不認識的方言,可能是某一民族的方言,甚至不是人類的語言,卻表達對神的啟示、讚美,甚至是祈求。

屬靈恩賜表: 屬靈恩賜與教會發展

如用在正途,就會益己益人,如錯用就會害己害人。 一個信徒重生後,神在原來的天才或本能上再加上聖靈的幫助,能力,同在,教導去遵行神所定的聖工,這稱之為屬靈恩賜。 屬靈恩賜(charisms or Spiritual gift)是聖靈賜予的非凡能力。

屬靈恩賜表: 屬靈恩賜經文的出處

屬靈恩賜是一項屬靈本領(ability),可以表現在不同的領域上,例如牧師就是一個事奉的領域。 屬靈恩賜也沒有年齡囿限,沒有所謂「他很有作老人工作的恩賜」、「兒童工作恩賜」、「婦女工作恩賜」、「宗教教育恩賜」,因為那些都只是運用恩賜的範圍【註12】。 假如一個人很有幫助人的恩賜,用在老人身上,就變成有老人工作的恩賜;若有教導恩賜,用在兒童身上,就變成有教導兒童的恩賜……;換言之,就是將聖經名單內的恩賜,用在不同領域上。

當我忠心、忠心再忠心的時候,我發覺神是信實,祂將恩典、恩賜加給我。 當時我還未成為「611」的同工,月蘭曾經向我說:「你看見我今天如何服事,將來你也怎樣的服事人。」於是我就渴慕,嘗試為學生禱告,看到他們被感動流淚,我也很感動。 就是因著切慕、忠心,神將恩賜不斷賞賜下來。 起先,新教教會仍沿襲天主教的「教權主義」,只由專職的神職人員從事牧養工作,沒有像我們現今教會牧養者有全職牧師、傳道之外,還有信徒擔任的區長、小組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