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街區鄉治所在地,常住口較多,商業活動也較為熱絡,為全鄉的精華區。 街區西側有湖濱公園,西北側有情人公園,均濱臨曾文水庫湖區,為當地居民與外來遊客休閒活動的好去處。 在農業方面,因山坡地居多,且為水源保護區,故耕地面積僅佔全鄉土地面積約21%,其中水田僅佔約3%,旱田約97%。 二寮溪又名草蘭溪,發源於高雄市那瑪夏區河表湖山西麓,向西北流至縣、市邊界後,轉向北沿邊界流至二寮坑附近注入曾文溪。 近年來政府規劃「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預備在高雄市桃源區勤和聚落附近的荖濃溪河牀上設置攔河堰,並興建引水隧道及跨河輸水橋,以穿越玉山山脈、楠梓仙溪、阿里山山脈,最後經由草蘭溪注入曾文水庫。 大埔請人2025 大凍山為大埔鄉及臺南市之第一高峯,西側有露頭巖層,自南二高遠望,山形頗為壯闊,深受登山界人士之重視,因而列名臺灣小百嶽之一。

根據傳統,大埔放馬莆村村民在農曆新年到天后廟供奉後,會向廟外的兩棵大榕樹拋寶牒許願。 村民奉兩樹為神靈,並在根部燃點香蠟燭冥鏹祈褔許願,故又稱為「香仔樹」。 人們還製作寶牒,把姓名、出生年月日及願望寫在寶牒上,附上百解符、貴人指引及祿馬衣等,繫上石頭或香橙,向大樹參拜後,把寶牒拋上樹幹。

大埔請人: 大埔公共圖書館

大埔藝術中心的意大利餐廳 Pentola,由擁有逾20年經驗的意籍大廚 Claudio Conforti 擔任廚藝顧問,主打手工意粉、特色主菜及創意雞尾酒。 手工意粉特別以混合意大利麵粉及本地九龍麵粉廠出產的麵粉製作而成,令意粉不但保留了小麥的原始香氣,亦更有口感。 推介伯爵茶胡椒慢煮牛面頰特寬麵($158),以油花充足且肉味 香濃的澳洲和牛面頰,經慢煮六小時後,肉質軟腍入味。

要進入印洲塘,先在大學港鐵站附近的馬料水碼頭乘船,沿途風光處處,是一日遊的好選擇。 大埔向來多美食,說到美食大本營,不得不提大埔綜合大樓。 大埔請人 大埔請人 開業逾70年的平記是少數仍堅持提供竹昇麵的麵家店,天天人手巧製,做出的麵條彈牙爽滑。 雲吞亦具特色,自家製皮,餡料用上蝦、豬肉及大地魚末,鮮味無窮,體型細小,只有指頭般大,風味傳統。

大埔請人: 大埔三門仔漁船起火冒煙 船上8人逃生 消防到場灌救

直至2002年9月,大林慈濟醫院於大埔鄉設置大埔醫療站[33][34]。 大埔鄉民代表會是大埔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大埔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 大埔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3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27]。 大埔溪流域在大埔鄉的主要支流有沙美箕溪、二寮溪、水底寮溪、長枝坑溪、竹坑溪、雷公溪、匏仔寮溪(後湖溪)及角溪等。

  • 大埔龍尾泳灘長約200米,鋪設約55,000立方米的天然沙粒,是本地首個由政府興建的人工泳灘。
  • 鄉郊地區保育得宜,無論身處慈山寺、印洲塘海岸公園還是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都有人在桃花源之錯覺;區內首個泳灘龍尾泳灘,也是街坊的熱門好去處!
  • 清朝時期大埔鄉隸屬嘉義東堡,稱為後大埔莊,以別於隸屬哆囉嘓東頂堡之前大埔莊(今臺南市東山區東原裏)。
  • 另外,園內有多種特色植物,例如香港大沙葉、黃花風鈴木、茶花、依蘭、銀葉樹、紅皮糙果茶等,形態顏色豐富,值得細賞。
  • 同年7月10日黃國鎮得知簡義、柯鐵等克復雲林消息後,率義軍數百名圍攻嘉義城。

距離大埔市中心約半小時車程的三門仔是一條歷史悠久的漁村。 60年代政府興建為興建船灣淡水湖,把村民遷居至現址,重新開村時,把地名轉移過來,現名為三門仔漁民新村。 當中有座「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介紹當地漁民昔日的生活。 白馬亭位於大埔街區東郊的大坑山山頂,海拔約750公尺,是為紀念清末一名圍剿土匪殉職的葉姓捕頭而設立的觀景涼亭。 該地展望視野良好,不僅可瀏覽曾文水庫、大埔街區,並可向西眺望遠處的大凍山羣峯,是大埔鄉登山健行及賞景的最佳去處之一[37]。

大埔請人: 大埔食品廠-烘焙中工 / 麵包大工師傅

由這些出土器具的用途,可推斷當地史前住民已從事農業,並進行手工業活動[2]。 新界五大氏族中原籍江西的鄧氏和文氏自宋明期間分別遷到區內的大埔頭及泰亨定居。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實行遷界,使大埔區頓成荒域。 康熙八年(1669年)批准復界,為恢復經濟,朝廷鼓勵外地人士入遷墾荒,其中以由江西、福建、廣東省內的惠州、潮州、嘉應等地遷入的客家人最多,建立圍屋聚族而居。

  • 位於大埔的 V.W Vegan Cafe 為大埔素食沙漠帶來一道清泉。
  • 由於曾文溪中上游各支流的切割,可再細分為西部山地、大埔河蝕盆地、東北部山地、東部山地及位於東南部的後堀溪河谷地。
  • 大埔墟東昌街的潮州粉麵店,開業幾年,已在強手林立的大埔區打響名堂。
  • 1970年(民國59年)2月因興建曾文水庫,撤銷石公分校,學生轉入康朗分校。
  • 大埔老字號食店雲集於一棟政府大樓,一口氣飽嚐傳統雲吞麵、點心、上海麵食等。
  • 依據荷蘭人於1647年所作的戶口統計資料,簡仔霧社(Kanakannavo)僅有37戶、157人。
  • 大埔創新園位於大埔新市鎮東邊的填海地,是香港首個創新園。

1970年(民國59年)2月因興建曾文水庫,撤銷石公分校,學生轉入康朗分校。 隔年8月,永樂村埔頂分校改為埔頂分班,其後於1993年(民國82年)8月恢復為埔頂分校。 1998年(民國87年)8月1日坪林分校、埔頂分校裁撤,併回大埔國小;同時南寮分班裁撤,併入番路鄉永興國小[30][31]。 嘉義縣大埔鄉大埔國民小學(簡稱大埔國小)位於茄苳村北端之大埔聚落南側,為全鄉唯一的國民小學。 該校前身為中埔公學校大埔分離教室,創立於1920年(大正9年)5月1日,隔年4月1日獨立改稱大埔公學校,屬4年制。

大埔請人: 大埔公共圖書館(

菜式貴精不貴多,簡單卻有心思,又不時轉換餐牌給客人新鮮感。 大埔請人 豆腐芝士蛋糕的綿密香甜,還有檸檬羅勒長通粉的清新香滑不油膩同樣叫人難忘。 餐廳用到的酸種麵包,更是來自同區的一家無添加純素酸種麵包舖。

大埔請人: 大埔海濱公園:遠眺吐露港

1624年7月,荷蘭人在臺南安平登陸,逐步擴展勢力範圍(1624-1662年,臺灣荷蘭統治時期)。 大埔請人 1636年,荷蘭人向北推進,一路征服各地原住民,降服了諸羅山諸番社,整個今嘉義縣境落入荷蘭人的統治。 當時整個今嘉義縣東部山區,都還是鄒族的活動領域,尚無漢人墾殖記錄[3]。 而其中的今大埔地區,則屬於鄒族簡仔霧社的所在地[4][5]。 漁農業是昔日大埔的主要經濟活動,居民主要以務農或捕魚為生。 1950年代成立協助農業發展的嘉道理農場座落大埔的白牛石。

大埔請人: 大埔食品廠-廚務助理

1897年(明治三十年)黃國鎮控制嘉義東堡49個莊,組織聯莊自衛,並自稱皇帝,以「大靖」為年號。 黃國鎮歸順並擔任嘉義東堡羌仔寮莊保正,其後移住後大埔成立自治區,務農維生。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總督府改採誘殺政策,黃國鎮等人被迫再起抗日。 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4月,黃國鎮被日軍搜索隊擊斃於後大埔[14]。 由於治安改善,後大埔莊在葉佔春擔任莊主期間(1798年-1855年,嘉慶三年-鹹豐五年),移民激增,戶口數成長到一千五百餘戶、六千餘人[12]。

大埔請人: 大埔食品廠。麵包製作員

1994年全鄉工廠登記家數僅有食品製造業1家而已,工業極度不發達。 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大埔村與永樂村,2022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664人與482人[22]。 北鄰中埔鄉、番路鄉,東鄰阿里山鄉、高雄市那瑪夏區,西鄰臺南市白河區、東山區,南鄰臺南市南化區、楠西區。 大埔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之一,共有21個議席,包括19個民選議席及2個當然議席(大埔及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主席)。 大埔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大埔區議會有1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時大埔區議會主席為毛家俊先生,副主席是劉勇威先生。

大埔請人: 民國時期

由於食物依賴人力及手藝,產量有限,故只營業至3pm,但食物很多時中午已賣光。 世記及東記是兄弟店,主打上海麵食,人人必試其豬扒,雞翼外酥內軟,香口美味。 林記點心,盅頭飯以瓦碗及竹蒸籠蒸製,「倒汗水」少,米粒乾爽可口,奉客時包上臘紙,風味傳統。 位於大埔的 V.W Vegan Cafe 為大埔素食沙漠帶來一道清泉。 餐廳走田園風格,由一對素食夫婦主理,太太愛研發純素蛋糕,而丈夫則曾在英國任廚師,現主理餐廳大部分菜式。 咖啡師是女店主的妹妹,精通日本文化,更會設計部分日式菜式。

大埔請人: 九龍城宋皇臺站好去處

大埔鄉公所是大埔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大埔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嘉義縣政府。 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大埔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3課3室1會等7個內部單位及1個附屬機關[26]。 大埔請人2025 西部山地屬西烏山嶺山列,為阿里山山脈西南支脈之延伸,其主稜線在大凍山以北大致為東北—西南走向,以南大致為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共同形成大埔鄉與屬白河區、東山區的主要邊界。 大埔請人2025 依據地理學家林朝棨所作之全臺灣地形分區,大埔鄉全鄉位處阿里山山脈範圍內[19]。

大埔請人: 大埔公共圖書館(分區圖書館)

特別加入由佛手柑及紅茶混合而成的伯爵茶增加風味,同時減輕了牛肉的油膩感。 其他精選菜式包括:椰香祕魯辣椒汁煮青口($128)、紅酒慢煮意大利牛仔膝配玉米蓉($228)等,亦提供精品咖啡及多款創意雞尾酒,由獲獎無數的著名咖啡師 Gary Au 主理。 大埔鄉也有一些民營渡假機構,在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官方網站有提及者,就有「歐都納山野渡假村」及「跳跳生態農場」兩家,均提供各式住宿木屋及休閒設施[38]。 大埔鄉並無縣道,但有數條鄉道,其中嘉129線可通往阿里山鄉的茶山、新美、山美等地;嘉149線可通往臺南市南化區關山裏;南183線即為曾文水庫大壩沿曾文溪河谷經由臺南市東山區通往楠西區的道路。 大埔鄉對外完全仰賴公路,其中以澐密戰備道路(省道臺3線)最為重要。 大埔鄉曾屬臺灣的無醫鄉之一,過去鄉內僅有一間衛生所,沒有醫院、診所及藥局。

望天湖山兩側並無高峯,自曾文水庫向北眺望,山勢頗為雄偉。 依據荷蘭人於1647年所作的戶口統計資料,簡仔霧社(Kanakannavo)僅有37戶、157人。 由於荷蘭人有抽人頭稅,易導致少報人口數,該數字因此未必可信。 2014年1月,香港政府將大埔區8幅土地全部改劃為住宅用途,預計可興建15,410個公營及2360個私人住宅。 以往的耕地部分改為種植蔬菜、花卉及養魚之用,但亦有很多耕地被荒廢。

大埔請人: 林村許願樹:祝福新一年

大埔龍尾泳灘長約200米,鋪設約55,000立方米的天然沙粒,是本地首個由政府興建的人工泳灘。 泳灘設備了更衣室、淋浴設備和洗手間,東西兩端各設過百米的護沙堤作保護,在西面的護沙堤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和泳灘。 Lake House 前身是2000年落成的小白鷺湖互動中心,於2019年暫停營業並進行大型裝修後,於2020年再次將小白鷺湖全新姿態呈現在大家眼前。 場內有西餐廳 Billow 以及中菜館 Le Vow,客人可以邊品嚐美食,邊欣賞白鷺湖的醉人景色。 Flow Academy 會定時在湖泊中舉行期間限定活動,包括 Aqua Park 水上樂園、節日限定腳踏船等,讓大家可以更近距離,接觸及欣賞湖泊之美。

大埔請人: 大埔鄉

大埔遺址位於大埔村湖濱公園掬月半島前端,曾挖掘出灰黑色夾砂陶、橙色粗砂陶、泥質陶等陶器,及打製斧鋤形石器,文化類型與年代均與嘉義農場遺址相當[1]。 大埔鄉二級產業人口約200人,佔全鄉總就業人口僅約7%,遠低於全臺灣地區之37%。 由於地處偏遠,原物料及運輸成本較高,加上土地發展受限,因此不利於工業之發展。

位於大埔區的北約理民府管理的地域包括了今日的大埔區、北區、元朗區、屯門區及沙田區,但不包括九龍水塘以西的地域及西貢北(當時屬南約)。 1948年元朗區從北約分拆;到後來1970年代,沙田區在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之時自立成為單獨一區;最後是北區於1980年獨立成區。 1973年(民國六十二年)10月31日,曾文水庫完工蓄水,全鄉被淹沒私有地五百五十甲,公有放租地三十四甲,濫墾地五十二甲,共計六百卅六甲;被淹沒地區原居住戶數七百十八戶,人口三千零八十七人。 由於原有的大埔溪河谷平原已被水庫淹沒,農業發展受限,大埔鄉改以觀光業為主力產業,而曾文水庫風景區亦成為最重要的觀光資源。 早在臺灣史前時期,大埔地區即有人類在此活動,已發掘的史前文化遺址有嘉義農場遺址及大埔遺址。 嘉義農場遺址位於曾文水庫旁的農場本部對面河堤坡上面,曾挖掘出橙紅色夾砂陶器,屬新石器時代晚期之「鹿陶類型」文化,年代約當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元年間。

餐廳內有寄賣本地手作人的產品,如本地咖啡師炒的咖啡豆、手工梘、二澳農作社的天然醬料等,着實地支持同路人。 今日(3日)下午2時許,大埔三門仔離岸約100米海面,有一艘漁船起火,冒出大量濃煙,消防接報出動兩條喉及兩隊煙帽隊灌救。 大埔鄉同時與臺南市、高雄市相鄰,是全國唯二同時與兩個直轄市相鄰的鄉、鎮、縣轄市(另一為新竹縣尖石鄉,該鄉同時與桃園市、臺中市相鄰)。 大埔請人 2005年(民國九十四年)11月26日,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成立,下轄五大遊憩系統,其中曾文遊憩系統即為曾文水庫及臨近景點。 泥質陶是採用雜質較少,顆粒較細的黏土為原料所燒成,多用於盛裝食物的器皿,如陶缽、陶杯、陶壺;或做裝飾用的陶環、陶珠。 夾砂陶是在黏土中摻入適當比例的砂粒,因均勻受熱而比較耐燒,多用於具有烹煮功能的大型陶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