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幣收藏家認為此係列鈔票的收藏價值較高,當中簽名置左及3條開窗金屬線的防偽特徵都較罕有,全球少見。 其中渣打銀行的50元紙幣由於發行量最少,收藏價值亦最高。 若遇上罕有的鈔票編號,如AA888888,收藏價更可升至2,000元。 渣打銀行(香港)為慶祝渣打香港分行成立150週年,發行面值150元的紀念鈔票。 紙幣色調跟以往紙幣顏色稍有分別,主要以藍色及綠色作主調,正面左邊印有渣打總行建築,150字樣則用上黃色字樣,亦見到有維港的衛星圖。 【香港紙幣價值|紀念鈔】香港的銀行於多項大型活動或銀行紀念日時,多會推出相關紀念紙幣鈔票。
相對而言,當年的5元均屬大面值,加上面積亦較大張關係,人們須摺數次才方便攜帶,故有「大棉胎」稱號。 不過,現時較多人會形容「大棉胎」為舊款500元紙幣。 港幣舊鈔價值 張頌昇提到由於當時的5元幣值已相對沒那麼大,故不需要用紙幣。 所以由1976年開始,政府首次發行5元硬幣,而從下圖中可見,5元亦跟目前的有所不同。 港幣舊鈔價值 除了「綠鎖匙」之外,渣打銀行亦曾推出黃色的5元紙幣、又稱「黃鎖匙」。 張頌昇指其顏色傾向黃色偏橙,而黃色通常於較大面值時才會用到,例如1,000元紙幣。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上海彙豐銀行拾圓
在1993年,兩間發鈔銀行因應香港主權移交日期漸近,更改了原本帶有英國色彩的鈔票設計。 不過,渣打銀行的鈔票變動不大,沿用過去的「麒麟」圖案。 到了1994年,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即後來的中銀香港)也加入發行100元紙幣。 在1970年,渣打銀行大幅更改鈔票設計,終於改以紅色為主調。 滙豐銀行及有利銀行也相繼在1972年及1974年改變鈔票設計。 港幣舊鈔價值2025 不過,有利銀行的新鈔票只在1974年發行了一次,之後便完全停止了數十年的發鈔工作。
2010系列及其他舊版的鈔票繼續為法定貨幣,與2018系列同時在市面流通使用。 因應公眾需求,政府在2002年發行10元紙質鈔票,並於2007年發行10元塑質鈔票。 由兩家發鈔銀行於1990年代發行的10元紙幣,仍然是法定貨幣,但已停止印製。 這款香港紙幣價值方面,張頌昇指出須視乎特定年份,如一些早期年份或A字頭冠號的有可能達約100元/張位置、即5倍水平,普遍會比匯豐的有價值,因為其存世量或發行量都較少。 渣打銀行方面,「長棍龜」於1985年面世,亦屬於較早期神獸系列但非首款。 張頌昇指系列按當時而言屬於破天荒事情,因為紙幣的圖案融入中國及神話元素,加上紙幣美觀關係吸引更多人收藏。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紙幣價值|一個情況升價百倍至1,000元
鈔票背面有一班人羣,相信是反映著不同年代的香港人同望向維港風景,一共有100萬張。 翻查當年新聞片段,當中有100張屬於幸運號碼供市民競投。 1959年 港幣舊鈔價值2025 – 張頌昇指該年份是一個轉捩點,即由一張「綿胎級」5元紙幣變成較細的5元紙幣。 當中1927年至1959年的5元則屬於早期較大張的款式,於張頌昇的YouTube頻道中提到(片段連結置於文末,本文獲張頌昇授權引用其內容),該紙幣比一張一千元更大。 港幣舊鈔價值 第二張是較為人熟悉的匯豐「青蟹」10元,事實上於香港回歸之前,10蚊紙幣普遍以青綠色為主,所以不少人會稱其為「青蟹」。
當中「棉胎級」5元紙幣仍屬早期大張款式,面積大約是比一張一千元紙幣更大。 由於這張5元在當時屬較大面值,故張指該款擁有手簽款式。 他續指出這款香港舊鈔如果是全新的,一般都會貴過匯豐的「中張」,但亦不會超過100蚊張,因為始終較常見。 此外,一些在印刷程序上出現錯誤,卻流出市面的「錯體紙幣」同樣是寶! 例如紙幣前後兩面的號碼並不一致、或是在紙幣表面上出現「摺白」的痕跡,亦是錢幣收藏中的「稀世之寶」,甚至會比簇新的紙幣更具收藏價值。 當中提到可嘗試用無酸膠套,亦盡量避免用手接觸鈔票。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硬幣+紙幣|張頌昇YouTube片段連結 (1)舊版絕版啡色$5 值唔值錢?
匯豐銀行於紀念鈔簡介中指出,鈔票上的圖像,捕捉了香港各朝氣蓬勃的工商發展階段,亦是反映匯豐跟香港的連繫。 背面則看到以1919年中國銀行香港分號升格為分行的開業報章廣告剪影、1983年成立的中銀集團當中的12家成員行標識等。 港幣舊鈔價值2025 鈔票正面以香港中銀大廈為主景,再以冰雪圖案作襯託。 背面則以直幅方式展票,並以萬裏長城作主景,再配維多利亞港剪影作背景。 北京2022年冬奧會紀念鈔票是中國銀行(香港)為紀念北京2022年冬奧會,面推出的20元紀念鈔票。
- 直到二次大戰以前,3間發鈔銀行的10元紙幣的設計分別出現了數次變化,尺寸、顏色、風格一直皆有不同。
- 一般而言,匯豐銀行「藍屋」全新質素、約1980年代的價值300元/張。
- 10元方面,相信最為人熟悉的10蚊紙幣暱稱是「青蟹」,當中原因是香港回歸前數十年,銀行發行的10元紙幣都是青綠色,故被慣稱為「青蟹」。
- 在1994年,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即後來的中銀香港)開始發行港幣鈔票,但沒有發行10元面額的紙幣。
- 金輝錢幣郵票公司負責人陳榮輝指出,姑勿論鈔票外貌美醜,物以罕為貴。
張頌昇認為是跟10元的較為接近,但假若再仔細對比之下,他認為10元的會再低一點,因為10元若非「順號碼」的,價值不會太高。 另一方面,張更提到如果是一張1927年全新的「飛輪」更有機會達到8萬元至10萬元,但是非常稀有,因達到完全無摺痕的是相當稀有。 那麼綠色十蚊紙價值中,過千蚊一張的「青蟹」又是否有可能?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上海彙豐銀行拾圓連號十枚
至於「手簽」,張頌昇指暫未見過全新質素,但若然真的找到便一定逾萬元,價值亦必然高過「機簽」版本。 港幣舊鈔價值 一般而言,匯豐銀行「藍屋」全新質素、約1980年代的價值300元/張。 張頌昇指出,匯豐銀行「藍屋」的發行年份較長,亦由於發行時間長其價格不及渣打的「「藍精靈」/渣打「藍屋」。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紙幣收藏|「飛輪」價值數千元至一萬元
它們分別在1959年及1961年改變了10元紙幣的設計,兩間發鈔銀行的鈔票除大幅縮小外,尺寸也相同。 中國銀行(香港)於2008年發行的北京2008奧運會紀念鈔票為20元面額鈔票,根據資料當年一共發行400萬張,以迎接和紀念北京奧運會。 整張鈔票的設計主題是宣傳奧林匹克宗旨以發北京08奧運會理念。 政府透過金管局授權三家商業銀行在香港發行銀行紙幣,這三家銀行分別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和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這項授權附帶一套由政府與三家發鈔銀行協定的條款與條件。 發鈔銀行發行銀行紙幣時,必須按照聯繫匯率制度以指定的匯率,即1美元兌7.80港元,向外匯基金交出美元;贖回已發行銀行紙幣時,也必須以相同匯率從外匯基金取回相應美元。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硬幣+紙幣|「中張」5元
而渣打銀行在1979年又再重新設計一系列鈔票,以中國傳統瑞獸為題材,當中100元紙幣用上了「麒麟」。 一百元紙幣,又稱100蚊鈔票,是現時流通的香港紙幣之一,面額為100港元,目前分別由香港3間發鈔銀行發行。 港幣舊鈔價值2025 由於最大發鈔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長期以來的100元紙幣都是以紅色為主調,所以香港民間俗稱「紅衫魚」。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紙幣價值|目前可選中國銀行紀念鈔100元
為此,原本以紫色為主色的50元紙幣需要讓路,重新設計後改以綠色發行。 不過,這種10元紙幣的設計跟以往的鈔票有很大出入,而且像「公仔紙」,起初引起不少民眾批評。 除設計式樣外,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的面額10元鈔票跟由發鈔銀行所發行的其他鈔票在文字上亦有明顯不同。 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的面額10元鈔票上,所印有的是「香港法定貨幣」,而其他由銀行所發出的所有鈔票上,所印有的都是「發鈔銀行憑票即付」。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紙幣收藏|1959年「中張」
1997年,曾推出一批以上述7種幣值組成的紀念幣,背面以特色圖案代替數字幣值(原有的數字放在最頂處)。 渣打銀行推出過多款不同鎖匙系列,而這張「大綠匙」為整個系列中面額最大的,張鎖昇指這紙幣較為特別,因為其他發鈔銀行當年仍推出面積較大的100元紙幣,但渣打則把面積縮細。 港幣舊鈔價值2025 1959年匯豐銀行的「中張」發行於80年代中期,據知擁有2個款式。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上海彙豐銀行伍圓六枚
香港已有多款鈔票停止發行,包括一仙、五仙、十仙、一元、二十五元、二百元、三百元,後三款面額,在歷屆不同拍賣會上都沒有出現過,若藏得二百、三百面額舊港幣,必在行家中引起鬨動。 自1985年起,兩間發鈔銀行重新設計100元紙幣,尺寸再度「縮水」,變成現時的大小。 在1989年,滙豐銀行改以淺紅色及桃色印刷100元紙幣,原因可能是原有設計的顏色過深,同樣現象也出現在20元及1000元紙幣身上。 有趣的是,滙豐銀行也曾在1977年改以淺紅色印刷100元紙幣,取代原有的深紅色。 2014年9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硬幣收集計劃,目的令硬幣流通更有效率,減少鑄幣需要。 兩部「收銀車」輪流停駐香港18區,每人每次回收上限大約10公斤硬幣(車上有電子磅)。
港幣舊鈔價值: 香港硬幣+紙幣|逾5,000萬個鑄幣量
以鈔票編號計算,100元紙幣的發行量僅次於20元紙幣。 正如上述提到,當年不僅匯豐銀行有所製10蚊,渣打銀行亦有。 張頌昇介紹這款10元紙幣有2個版本,當中1985年的,銀紙旁的10蚊字會被「棟穿」,屬前期。 50元方面,匯豐銀行「藍屋」、亦有人稱為匯豐「藍精靈」,大約於1968年至1983年發行。 紙幣整體均用上藍色作為主色,背面則印上舊匯豐大樓,張頌昇於YouTube片段中提到,大樓屬於第3代匯豐大樓,於約1935年建成並於1981年拆卸。
港幣舊鈔價值: 硬幣收集計劃
張頌昇指出這「中張」香港紙幣回收價格要有價值,首先是中間不可以有摺痕並且是全新質素。 張頌昇提到當時的10蚊紙是用作新年封利是的面額之一, 而匯豐銀行的「青蟹」以1985年擁有AA字頭的話可以賣到錢,不過一般10蚊紙幣都不會太貴,至於單張或散張亦不太有價值。 匯豐的「青蟹」一般而言需要100張連號碼才會收購,又指想搏下一升浪估計最快要5-10年。 其次是10元「青蟹」,由於當時香港回歸前數十年,銀行發行10蚊紙是青綠色,所以慣叫作「青蟹」。 張頌昇指「青蟹」於1985年開始印製,而當時的10蚊主要分為2大類,分別是由匯豐銀行發行的,以及渣打銀行發行的。 在1970年,渣打銀行大幅更改鈔票設計,終於改以綠色為主調。
這個版本的5元是由1959年開始發行,1975年的則屬於尾版。 亦因如此,張頌昇解釋當時有很多人會特意收藏1973年及1975年的「中張」,政府其後於1976年以硬幣代替5元紙幣。 第四張香港紙幣是渣打銀行的10蚊紙,又稱「屋仔/綠屋」,張頌昇於片中提醒雖然紙幣(下圖)的右上有1853字樣,但並不代表於這個日期出品,因為以前的鈔票不一定會印發行日期。 不過,張頌昇提到一個情況下,「中張」回收價格可升值百倍,不單是紙幣的狀態質素外,最重要是有特定年份。 這張香港紙幣是於1959年開始印刷,但並非1959年的10蚊紙最值錢,反而是圖中的「1964年10月」,要注意一定是該年份和月份。 2007年7月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首度發行面額10元的塑膠鈔票(俗稱「膠蟹」),成為香港貨幣史上首批塑膠鈔票,其設計與「花蟹」基本相同(不過有一部份透明。)。
「綠鎖匙」香港紙幣大細跟1970年代的鈔票相若,但顏色以綠色為主。 張頌昇指出,鈔票正面有兩個鎖匙圖案故有「鎖匙」系列之名,而不同面值的香港紙幣舊鈔亦有各自的「鎖匙」系列。 自1985年起,兩間發鈔銀行重新設計10元紙幣,尺寸再度「縮水」,變成現時的大小。 滙豐銀行在1992年最後一次發行10元紙幣後,從此便停止發行此面額的鈔票。
整體而言,陳榮輝讚揚新鈔票有突破,有一定收藏價值。 他舉例,新鈔票的簽名集中於左方,在全世界少見;而只有三條的開窗金屬線亦是比較少見。 「唔好理佢靚唔靚,有新突破。」陳榮輝補充,三條開窗金屬線的防偽設計明顯,令商戶信心大增,即使是千元大鈔,亦會樂於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