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於今年11月以電話、街站和家訪形式隨機接觸100位居於荃葵青區的劏房一人住戶,當中96份為有效問卷。 調查顯示,過半(56.3%)受訪者正輪候公屋,非長者一人住戶已輪候公屋時間最長為16年。 劏房單位數目較多的地區,分別為油尖旺區(21,500個)、深水埗區(15,400個)、九龍城區(9,000個)、東區(8,400個)及荃灣區(6,600個),而葵青則有約3,700個。 居於劏房的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3,500元,低於全港家庭住戶的中位數25,000元。 撇除免租的住戶,居於劏房的住戶每月租金中位數為4,500元。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余文彥建議,劏房租務管制應設立起始租金,加租幅度亦應設為3至8%,同時聯盟建議政府應設立定期檢討機制。 調查結果又顯示,工廈劏房的租金普遍比私樓房為低,整體數據顯示,私樓劏房的平均每月租金為4,964.07元,工廈劏房的平均每月租金則為4,531.42元,後者比前者的租金平均低432.65元。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2025 當中又以「五人或以上」住戶的租金差距最為明顯,其租金相差2,205.04元,租金差距超過四成。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香港文匯網
長遠來講,該團體也建議政府訂立住屋標準,並增加興建公屋,以「三年上公屋」作為目標。 聯盟於2015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當時的整體住戶平均每月入息及平均每月租金分別為10,576.08元及3,629.56元。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2025 是次2021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整體住戶平均每月入息及平均每月租金分別為12,376.22元及4,932.62元。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今日(5日)發布「民間十大住屋標準(進階版)」,提出30項住屋標準,主要涵蓋穩定租務關係、清晰收費、分隔個人空間、乾淨衞生條件、保障單位安全及清晰維修權責,建議特區政府設立「劏房專案小組」,專責研究香港住屋議題,並協調政府其他部門,以改善劏房戶住屋環境。 大聯盟建議擴闊現行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把受惠對象擴闊至非長者一人住戶,紓緩一人住戶在住屋上的壓力,另建議水務署和政府部門應設立巡查時間表、加強巡查力度、主動檢控濫收水電費的業主並主導安裝水錶先導計劃。 大聯盟建議擴闊現行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把受惠對象擴闊至非長者一人住戶,紓緩一人住戶在住屋上的壓力。 另建議水務署和政府部門應設立巡查時間表、加強巡查力度、主動檢控濫收水電費的業主並主導安裝水錶先導計劃。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調查指七成劏房戶有中度至重度抑鬱
根據數據顯示,一人住戶的居住設施比一般劏房家庭更為嚴峻,無廚廁無窗情況遠高於一般家庭。 其中沒有獨立廁所之受訪者(22.9%)中,共用一個廁所的平均夥數為7.15戶,更有受訪者表示高達30戶共用一個廁所,有22.9%受訪者沒有廚房。 她又稱,由於不少劏戶單位是違規改建,又或是如清芳的居住天台屋僭建,當政府下令清拆,「租約就可隨即終止,業主可收回單位,又毋須賠償,但之前已收一大筆租金」。 她補充,由於工廈劏房屬於違法,通常業主通常不提供正式租約,「甚至曾見有業主手寫所謂的租約,當中只提及租戶要按時每月繳交業主費用,但刻意不填寫租住地址」,令租戶根本無從追討利益。 協助清芳的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丘梓蕙表示,一直關注葵涌和荃灣一帶的68幢劏房大廈,主要分佈於和宜合道、青山公路葵涌段和光輝圍。 記者發現,當中至少近一成大廈,黃騰方名下的公司皆有涉獵,包括誼發大廈、葵涌大廈、利和大廈、葵和大廈和葵龍大廈等。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一項調查發現,葵涌區的劏房住戶均月租在過去6年增加近36%,但住戶入息升幅只有約17%,遠追不上租金升幅。 大聯盟建議政府應儘快訂立基本住屋標準,例如獨立廚廁、清晰收費、最低人均居住面積等,並參考外國住屋標準條例,改善一人住戶的劏房租戶。 特區政府正推動劏房租務管制,大聯盟另一成員余文彥重申,希望政府可採納民間爭取的起始租金建議,及將加租幅度限制於3%至8%的合理水平,並設立定期檢討機制,以修補條例的不足和按租務市場而作出修訂。 大聯盟亦希望政府可完善為輪候公屋超過3年仍未能「上樓」人士提供的租金津貼計劃,將60歲或以下的一人住戶亦包含在內,並將有關計劃與「N無津貼」恆常化,以紓緩基層市民的長期住屋壓力。 此外,大聯盟表示現行的措施主要針對減輕租金壓力為主,可是便宜了租金無助改善住屋環境,例如租戶十分關注廁所「有沖涼位」及廚房有「抽氣扇」等。 大聯盟認為專案小組應該以此作參考,深入研究劏房佳屋環境,為政府提出意見及方案,以改善劏房單位質素,並期望在新一份《施政報告》見到解決方案。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香港一人劏房住戶居住環境惡劣
另外,劏房林立的和宜合道,黃騰方以個人或公司名義在十多幢私樓中,持有逾20個單位。 早年有傳媒報道,其中葵涌大廈一樓連平臺的單位面積約千呎,卻被劏成6間套房。 有過35.4%受訪者的住所有窗戶卻不宜打開,當中61.8%受訪者表示因空氣污濁而不能開窗, 55.9%受訪者則因有異味而不能開窗,41.18%受訪者因嘈音而不打開窗戶,亦有逾兩成因蚊患鼠患而不能開窗。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2025 截至2022年9月底,非長者一人住戶申請者已接近10萬宗(99,100宗),但在配額及計分制下,每年編配單位上限只有2,200個,上年度非長者一人住戶獲編配的比例只有8.5%。 若按目前的編配單位進度,需時近45年才能「清零」,數字還未包括新的申請數目。 有過35.4%受訪者的住所有窗戶卻不宜打開,當中61.8%受訪者表示因空氣污濁而不能開窗,55.9%受訪者則因有異味而不能開窗,41.18%受訪者因嘈音而不打開窗戶,亦有逾兩成因蚊患鼠患而不能開窗。
- 因他將逾3成住宅和工廈單位分間劏房出租,變身「劏房大王」,據悉保守估計現時身家約10億元。
- 廖倩怡指出,不論是私樓抑或工廈,一人及二人劏房戶,與三人私樓劏房戶的住屋開支,均高於歐盟可負擔住屋指數所定金額不能超過可動用收入40%的標準,會為居民帶來沉重生活及經濟壓力,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素。
- 劏房單位數目較多的地區,分別為油尖旺區(21,500個)、深水埗區(15,400個)、九龍城區(9,000個)、東區(8,400個)及荃灣區(6,600個),而葵青則有約3,700個。
- 非長者一人住戶的租金佔入息比例超過四成(40.22%),連每月水電開支,非長者一人住戶住屋開支佔入息比例高達接近五成(46.9%),接近收入的一半。
- 77.2%的受訪者認為,要有清晰的維修責任及維修期限,並需於租約列明,以保障入住後的權利。
- 調查結果顯示,不適切居所租戶的壓力指數比公屋租戶高一倍,公屋租戶的居住壓力指數中位數有3.7分,而不適切居所租戶的居住壓力指數中位數達6.4分。
- 基層租戶扣除住屋開支後,剩除可動用開支大大減少,對生活質素構成極大影響。
比較兩年的數據,雖然住戶入息升幅為17.02%,但租金升幅卻高達35.90%,租金升幅為入息升幅的接近兩倍。 聯盟指,租金升幅大大拋離入息升幅,反映了基層租戶租屋壓力沉重。 聯盟在去年7月至今年5月,訪問了1,445位葵涌區不適切居所(包括工廈)租戶,以瞭解其住屋開支及租屋負擔狀況,同時對比6年前後於葵涌的劏房戶面對的租務情況。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香港一人劏房住戶居住環境惡劣
他又稱今年毋須再戴口罩非常開心,現場氣氛更熾熱更多人,他也可以呼吸暢順,因去年同樣扮演鋼鐵人時,即使戴面罩也要在內戴口罩非常辛苦,今年可盡情和動漫迷合照。 因他將逾3成住宅和工廈單位分間劏房出租,變身「劏房大王」,據悉保守估計現時身家約10億元。 作為疫情後首個動漫節,不少Cosplayer(角色裝扮愛好者)終可除下口罩扮演心愛角色。 有Cosplayer帶隊、呼朋引伴一同cosplay美國知名系列漫畫角色,認為今年氣氛極好,不用戴口罩後更可還原角色,與眾多動漫迷一同「除罩」合照。 全港近21萬人居於劏房 劏房有92,700個統計處在2016年公佈全港劏房最新統計數字,全港近21萬人居於劏房,全港約有27,100個屋宇單位有分間劏房,其劏房估計約有92,700個,即每個屋宇單位平均被分間成3.4個分間樓宇單位。 當年屋宇署為劏房工程批出的「完工證明書」只有91宗,即逾9成單位仍是違規。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香港文匯網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今日(3日)發佈調查結果,顯示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租戶的居住壓力較高,其中七成租戶有中度至重度抑鬱。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調查還顯示,有82.7%受訪者希望有獨立睡覺空間,此外有獨立廚廁、廚廁抽氣亦是居民十分關注之項,兩項分別佔88.6%及82.2%,可見現時通風設施不足,煮食油煙、廁所廢氣都停留在室內,令室內環境衞生更引人垢病。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建議政府將劏房租金加幅上限由最高15%降低至3%至8%,在實行租務管制前實行凍租措施,並為基層租戶提供恆常化的租金津貼,提供情緒支援等。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調查指七成劏房戶有中度至重度抑鬱
是次調查結果顯示,受訪住戶平均每立方米水收費為15.60元,每度電收費為1.52元。 有42.31%表示,不清楚業主向他們收取每度電費及每一立方米水的定額。 反映租戶對於業主徵收的水電費並不清晰,容易造成被業主濫收水電的問題。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香港一人劏房住戶居住環境惡劣
隨著租金越來越貴,劏房面積越來越小,非長者的一人住戶卻因「配額及計分制」使輪候公屋遙遙無期。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進行了「2022居住不適切居所一人住戶現況調查報告」,讓公眾更瞭解一人劏房住戶所面對的居住環境和需要,並提出建議改善一人劏房住戶的生活處境。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2025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2025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指,不適切居所的人均住屋面積中位數只有51呎,與懲教署集體囚倉約49.5呎的人均面積相若。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居住面積狹小之餘還要捱貴租,不適切居所租戶的租金中位數比公屋租戶多一倍,高達5,800元,佔他們家庭收入的45%。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 調查指七成劏房戶有中度至重度抑鬱
有兒童表示,因為屋內沒有獨立的廁所同浴室,試過在如廁時,家人無故出現在廁所中使用洗手盤處理食物,不但令到他們感到極其尷尬,同時亦害怕會影響食物的衛生。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收集區內6-12歲兒童的意見,選出「十大兒童住屋標準」,最多人選出的「沒有昆蟲同老鼠的環境」,其次為有屬於自己可以鎖門的房間。 譚先生說,自己有3年未加人工,不過他指業主已很好,至今已兩至三年未有加租。 譚先生現時每月只會只剩下幾百至一千元,他曾打算租住較大的單位,由於擔心搬家租房會更貴,以及害怕新業主會加租,故一直未有搬走。 譚先生一家六口,包括4個小朋友,居於120呎劏房,單位擺放了雪櫃及牀後,只剩不足50呎空間,每月租金3,800元,另加上約700到800元水電費。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2025 另外,丘梓蕙稱,業主理應負責單位設施和管理,「但就算合約上訂明業主負責的單位設備,事實上往往出現如漏水、電線損壞等問題時,業主為節省費用都是以『拖字訣』」,迫到租戶忍無可忍自行處理和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