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顧客也可以在其他重要項目給予分項分數,例如位置、清潔度、員工、舒適度、設施、性價比與免 WiFi。 請注意,顧客會分別送出分項分數與整分數,因此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係。 最後一部分除了有街坊捐出的各式舊物,以及街坊街裏對美荷樓及舊式屋邨生活的看法。

  • 負責營運美荷樓的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把樓宇最低兩層改造成「美荷樓生活館」。
  • Google 不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保證其翻譯的內容,包含任何對準確性、可靠性、適售性、對特定目的的適用性或非侵權的保證。
  • 新加入的展區有天台小學、家庭手作工業等,並簡介不同年代香港具代表性的公共房屋設計。

為確保顧客能找到實用的評語,我們僅接受在退房後 3 個月內送出的評語,而且當評語在頁面上顯示超過 36 個月,或者住宿有所有權變更的情況時,我們就會停止顯示這些評語。 若您曾入住在本平臺上預訂的住宿,或曾抵達該住宿但未實際入住,都可為住宿留下評語。 美荷樓歷史2025 房間設施很好用而且在其他酒店不多見,例如獨立淋浴區,熱水壺容量大又不盪手,垃圾桶容量大,衣櫃層架位置較多。 由美荷樓的歷史及設計開始講起,細微至走廊廚房、公廁及公共浴室都忠實還原眼前,又將港式經典的客廳格局,如古董電視、雪櫃、碌架牀甚至麻雀枱等統統呈現,曾住過公共屋邨的必有深刻印象。

美荷樓歷史: 香港之最

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不幸發生大火,多達五萬人頓時流離失所。 於是,在其後近十年期間,港英政府在災區原址建起以當時工務局局長包寧命名的兩層高建築——「包寧平房」。 YHA Mei Ho House 提供舒適、具現代化風格的客房。 接待櫃檯為 24 小時開放,全館提供免費 WiFi 。 YHA Mei Ho House 距離地鐵深水埗站步行 5 分鐘;距離香港國際機場 35 分鐘車程。 距離蘭桂坊 6 公里;距離淺水灣 11.3 美荷樓歷史2025 公里。

配合政府降低新冠肺炎(COVID-19)傳播風險的指導方針,在規範期間,此住宿可能會要求住客出示額外的文件以驗證身份、旅遊路線與其他相關資訊。 配合政府降低新冠肺炎(COVID-19)傳播風險的指導方針,在規範期間,此住宿不接待來自特定國家的顧客。 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請務必在符合目的地政府規範的前提下預訂此住宿,其中包含但不限於旅行目的與最多團體人數。 美荷樓歷史 若同時有多則評語時,最新的評語會顯示在最上方,同時還會取決於其他一些因素(評語所用的語言,該評語是僅評分還是含有評論等)。 若有需要,您可以將評語排序和/或篩選(按年份、評語分數等)。

美荷樓歷史: 房間類型

上層則構思改建成為青年旅舍,吸引外地青年旅客居住,以補貼博物館運作。 美荷樓歷史 不過,並無民間團體願意營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等亦都拒絕接手,致使美荷樓自2005年關閉後了無寸進。 而房屋署亦不願意投資翻修,以鐵絲網將大廈包圍,而大廈狀況亦日差,外牆油漆脫落、設施嚴重損壞,走廊出現多條長達數米的裂痕、地下糞渠爆裂,而且空置單位雜物堆積發臭,情況不堪而想[5]。

2000年代,石硤尾邨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且分期重建,興建4,110個單位,於2011年落成,接收鄰近的蘇屋邨拆遷戶。 美荷樓歷史2025 除了重建公共房屋,房屋署亦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小學等公共設施。 今次展覽主要帶出美荷樓居民的昔日生活,展板有詳盡解說,還有很多叫人會心微笑的細節。 美荷樓歷史2025 如「大牌檔」名稱的由來、術語及當年價格等,還有一些舊照片、口述歷史及人情故事,值得細閱。

美荷樓歷史: 評語是如何產生的?

美荷樓屬於石硤尾邨的一部分,昔日是為安置逾50,000名因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大火而流離失所的難民而興建。 為了改善居民生活,邨內其他地方已進行重建,而這座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美荷樓則於2005年關閉,直至2013年才改建成為青年旅舍,並設立了1間生活館。 當前,美荷樓主題展覽「歲月留情」更加入口述歷史及各類型展品,以描繪50至60年代基層市民的生活世態,復刻香港精神的原點。 由第一代「H型」徙置大廈活化而成,提供129個由原公屋單位改建的房間,設有懷舊主題房、寵物友善餐廳,讓你親身體驗本地文化。 旅舍內的特色博物館「美荷樓生活館」,透過模擬單位、3D攝影區,帶你穿越時光隧道,認識香港公屋歷史,及50-70年代石硤尾區的生活故事。

  • 其他展區還有戲院、涼茶舖、遊樂場及理髮店等,有不少充滿復古味道的傢俱陳設,如播放舊電臺節目的收音機、攪盤電話、痰罐及理髮櫈等,如時光倒流般置身舊時代。
  • 該處被冠上國學大師饒宗頤之名,大有文化承傳之意,當閣下步入饒宗頤文化館後,自可感受到其濃烈的文化氣息。
  • 特首李家超出席美荷樓生活館「歲月留情」展覽開幕典禮,他致辭時提到,自己年幼時居於深水埗,亦於同區就讀小學,「每一次來到深水埗,就好似返屋企一樣」,滿載童年回憶和成長足跡。
  • 如「大牌檔」名稱的由來、術語及當年價格等,還有一些舊照片、口述歷史及人情故事,值得細閱。

屋邨是草根階層生活的根據地,但英雄莫問出處,現時揚名荷里活(好萊塢)的香港導演吳宇森,小時候亦曾住在這裡。 災後,政府肩負起安置因大火失去家園之居民以及其他寮屋居住者的重任。 展覽中還可體驗到歷史事件,1963年香港經歷大旱,全區4日只供水4小時,居民不單要一桶水多人用,還要忍受「炒黃牛水」。 還可試試徒手擔起13公斤重的水桶,難以想像他們還要行六、七層樓梯回家! 其他展區還有戲院、涼茶舖、遊樂場及理髮店等,有不少充滿復古味道的傢俱陳設,如播放舊電臺節目的收音機、攪盤電話、痰罐及理髮櫈等,如時光倒流般置身舊時代。 雖然說它是酒店,但實際上它又不完全是酒店,因為管理它的是青年協會,類似青年旅舍的等級,但房間的劃分又不是完全共用的設計,而是有單人房,雙人房等的配置,更有包含歷史特色的房間,算是雙重混合的模式。

美荷樓歷史: 成為會員

地下展廳則由十大主題展區組成,涵蓋上世紀的衣食住行,重現五十、六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及日常生活。 展區由街市及大牌檔講起,亦可走進昔日年輕人的聚腳勝地「打卡」,於涼茶舖流連及聽收音機「天空小說」,感受上世紀的娛樂文化。 入場者亦可感受「飛髮舖」的懷舊風情,以及舊時代遊樂場的自得其樂。 美荷樓曾於1970年代進行改裝,擴大單位面積,並加設獨立廁所及廚房設備,而向外面的公共走廊則改裝成為個別單位的露臺。 建築樓高6層,由一中央部份將相同的兩翼住宅單位連接而構成H型。

美荷樓歷史: 歷史

1953年石硤尾發生大火,數以萬計居民流離失所。 接近70年過去,政府一如既往關注市民的居住環境,確保市民安居樂業是政府的核心任務。 其實,位於深水埗區石硤尾的美荷樓隱藏悲慘過去,其前身是石硤尾木屋區,住滿逃難來港的內地人,1953 年聖誕節一場大火,燒毀木屋區,造成 3 死 51 傷,數萬人無家可歸。 港英政府在原址分期重建石硤尾邨,興建平房及徙置大廈,成為香港第一個徙置式公屋。 石硤尾邨共有 29 座樓高 6 至 7 層的徙置大廈,美荷樓是首 8 座徙置大廈之一。 石硤尾徙置大廈代表香港公共房屋計劃的開始,對香港的社會、民生、經濟和教育發展具深遠影響;石硤尾徙置大廈獨特的空間設計,亦塑造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娛樂習慣,以至緊密的鄰裏關係。

美荷樓歷史: 入住YHA美荷樓青年旅舍需要花多少錢?

一樓的展廳則保留舊有的展覽,聚焦於美荷樓的居住環境,以街坊的口述歷史還原初期的單位,展示昔日擠迫環境,如一屋兩戶、五人單位中的「閣仔」等。 美荷樓歷史2025 美荷樓歷史 新加入的展區有天台小學、家庭手作工業等,並簡介不同年代香港具代表性的公共房屋設計。 馬會副主席李家祥博士則表示,馬會一直致力為香港注入藝術文化活力,豐富生活,亦十分重視傳統文化及歷史古蹟保育和活化工作。 馬會很榮幸能支持「美荷樓生活館」的翻新工程,提升展覽館的參觀體驗和教育價值,透過導賞團和文化遊等多元化活動,讓參加者,特別是年輕一代,瞭解文物文化保育的重要性,增強社區凝聚力,並藉此促進跨代溝通。

美荷樓歷史: 香港十八區景點

住客可於 The Hub 、休閒娛樂區或設有懶骨頭沙發的戶外露臺放鬆身心。 美荷樓生活館早前獲香港賽馬會資助翻新,今日為全新主題展覽「歲月留情」舉行開幕禮,獲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多名政府高官到場主禮。 石先生入住的房間是一張大牀的雙人房間,而房間的大小比想像中大。 雙人房間佔據一整個第一代公屋單位,而且有作明顯改裝,把原來的露臺與廚房(走廊)拆走,成為房間的一部份,所以看過去會特別的長,加上房間內的設施不多,也就讓它看起來更寛闊一些。

美荷樓歷史: 獲選項目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美荷樓旅舍

在維持傳統歷史特色上,設計師的想法比較清晰,例如地面用上傳統的綠色加白色磚地,加上藤椅及小茶几,與上方的一些舊照片,都是讓人看到窩心的做法。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美荷樓歷史: 公共屋邨演變

系統預設評語排序依據為:發出評語日期、相關程度高,並可能包含但不只限於:您使用的語言、包含文字內容的評語、非匿名評語。 用心撰寫獨立的旅客回覆評語的寶貴之處在於其原創性,您可以依據自己的經驗書寫。 Booking.com 的住宿合作夥伴不能代表旅客發表評論,或提供獎勵換取好評。 以不當手法惡意降低競爭同業評分之行為將不被接受。

美荷樓歷史: > 香港好去處搜尋

美荷樓這歷史建築,很多人也許聽過或到訪過,因1953年石硤尾大火而建成的徙置大廈,並於70年代改建過一次,屬於唯一被保留下來的第一代公共房屋,彌足珍貴。 自2013年活化後,設有展覽館及青年旅舍兩部分,美荷樓生活館經過一年翻新,以全新面貌登場。 重新開放的美荷樓生活館設有兩層名為「歲月留情」的主題展覽。 位於地下的展覽廳設有十大主題展區,展現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日常生活。 而一樓的展覽廳則展示美荷樓初期的住宅單位和公共空間,配合互動及多媒體元素,包括聲音效果、體感遊戲等,讓訪客如親臨其境。

美荷樓歷史: 評語標準與準則

美荷樓青年旅舍由AD+RG 建築設計及研究所設計,拆卸重建了中座,加裝了升降機和環境保護裝置[10]。 美荷樓歷史 香港房屋委員會原先建議保留石硤尾邨第15至18座4幢7層大廈,重新規劃和包裝,並且發展成為集歷史、文化、教育及旅遊一身的主題建築組羣,命名為「石硤尾邨生活體驗及旅遊活動中心」,不過計劃卻被腰斬。 之後於2005年由鄰舍輔導會在17及18座[3]空地開辦「石硤尾人文館」作為石硤尾邨50週年紀念[4]。 房屋署最後決定將美荷樓改建,構思將大廈交予非政府團體營運,將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共房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居民的生活。

美荷樓歷史: 住宿特色

Booking.com 不為任何評論或回覆之言論負責。 Booking.com 只是言論傳播者(沒有審核之義務)並非發布者。 最實用的評語是詳細的敘述並能幫助他人作出決定的內容。 請避免針對個人言論攻擊、政治話題、道德或宗教議題。 促銷相關內容將被刪除,關於 Booking.com 的服務問題將轉至客戶服務或住宿服務團隊處理。 這些標準與準則目的是確保 Booking.com 網站上的內容是相關性高、適合全家觀看,沒有過於強烈極端的表達言論,我們也會避免敏感資訊和議題的評論。

兩個單位互相背靠,由單位外的開放式公共走廊連通。 美荷樓喺2005年封閉,不過佢被列為歷史建築冇拆到。 擺咗幾年之後,2009年開始改建為美荷樓青年旅舍同埋旗下嘅美荷樓生活館,2013年啟用[2]。 美荷樓(Mei Ho House)係香港第一批徙置大廈之一,喺石硤尾,亦係現存歷史最耐嘅徙置大廈,而家係香港二級歷史建築[1]。 而您現在所看到的整體分數,是我們將所有收到的評語分數加總﹐再除以我們所收到的評語總數量而計算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