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葉粉蝨寄主植物甚廣,在高密度區必須慎選前作之肥,油菜與大豆類其較好之寄主植物,太陽麻次之,田菁為粉蝨較不歡棲息之作物。 栽培方式不同,銀葉粉蝨密度亦有差異,設備完善之溫網室可防止本蟲之侵入,果被侵入後又缺適當防治,則可能導致設備愈好密度亦愈高。 依調查結果顯示,施內離門越近密度愈高,距出入口0.3 公尺密度最高,5 公尺以後密度漸低,但粉蝨族羣已在網室中立足,則不易消滅。 故苗木移植前須先徹底由葉背噴藥一,二道門防堵及初期徹底防治非常重要。

想要取得不易取得的有機肥料、原料、農業儀器、原技術書籍,並每月持續與新的廠商洽談產品嗎? 2013年設立「農夫樂」整合平臺,將滿足您的各種農務需求! 「農夫樂」連結臺灣強大又便捷的物流網,農友可選擇在便利商店或在家貨到付款,輕鬆解決農忙時期,白天不便前往買農用資材的問題。

粉蝨: 如何更有效的防治粉蝨 煩請專家指導 – 農業知識入口網

但要注意用藥時間不要在上午或者中午進行,應在傍晚閉棚前。 尤其是去年,西紅柿黃化卷葉病毒病造成西紅柿大面積絕產,很多地方甚至拔了兩三茬,而煙粉蝨就是西紅柿黃化卷葉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 粉蝨 粉蝨2025 農戶用藥時存在問題,因為這種蟲不好滅殺,因此,當農戶發現一個成分對煙粉蝨效果特別好,就會不停使用,往往三遍左右就會產生明顯抗性,效果不佳。

棚內枯枝爛葉和雜草是害蟲寄居場所,所以防治蟎類害蟲的第一步,就是要及時剷除棚內的雜草、清除枯枝爛葉,切斷傳染源。 體黃色,具2對白翅,休息時翅呈屋脊狀,體型較螺旋粉蝨小,與溫 室粉蝨較類似,體長約0.8~1.3公釐。

粉蝨: 銀葉粉蝨之綜合防治

自民國78 年侵襲臺灣本島,危害之作物種類愈來愈多,危害程度也越來越嚴重,經濟重要性遽增,盤踞14 粉蝨 年,已蛻變成超級害蟲。 其食性雜,園藝作物如蔬菜或花卉等均受其害,危害作物超過700 多種,本蟲體型小,世代短,一年可發生十幾代,繁殖快,且抗藥性也強。 依作物之不同,其危害狀及棲息習性各有特色,目前危害之潛力與對象不斷超越記錄,除了取食作物養液外,更為多種病毒病之重要病媒昆蟲。

  • 也正是因為蟎蟲多為害植株生長點,所以其症狀與激素中毒或病毒病為害相似。
  • 噴施殺蟎劑時要上噴下翻,注重噴幼嫩部位,翻過噴頭向上噴葉背。
  • 花朵受害,可造成落花,在萼片附近造成白色或褐色條斑。

茄、科及葫蘆科作物,氮肥不宜施用過量,摘心剪枝之工作宜徹底,植株基部若枝葉茂,常成為本蟲繁衍之溫牀。 日照充足、通風良好, 粉蝨2025 適當之肥培能有效控制其發生。 本蟲為病毒病之媒介,園內若發現罹病植株應立即拔除,根部已交錯之植應以地基部剪除, 置於塑膠袋內曝曬或搬離現場,人與器具均會機械傳播,器應以酒精消毒。 然而,在與菜農交流薊馬防治時,記者發現,薊馬難治,並不是藥不對路,而是用藥時間不適宜。 薊馬具有趨花性,因而花前用藥效果纔好,若等到大量開花期再用藥,薊馬躲在花裡面,防治效果差。

粉蝨: 粉蝨類害蟲之變遷與銀葉粉蝨生態及防治策略 – 農業知識入口網

因而,粉蝨一旦暴發,僅靠噴霧難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由於粉蝨生長髮育、繁殖還與溫度關係很大,所以應採取噴藥結合提溫或噴燻結合的方式。 主要危害棉花、菸草、番茄、番薯、木薯及十字花科、葫蘆科、豆科、茄科等74科420多種作物。 (一) 昆蟲的分類: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胸喙亞目→粉蝨總科→粉蝨科

設施之有機栽培因無噴灑農藥,則可釋放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敵。 捕食性天敵中,瓢蟲、草蛉、大眼椿象、蜘蛛等均可捕食若蟲及成蟲。 寄生性天敵如東方蚜小蜂、淺黃恩蚜小蜂及艷小蜂。 粉蝨2025 也正是因為蟎蟲多為害植株生長點,所以其症狀與激素中毒或病毒病為害相似。 需要提醒菜農的是:一定要學會識別,千萬不要誤診誤治,以免錯過防治時機,造成蟎蟲大發生。

粉蝨: 粉蝨科

設施內之噴灑應由下往上噴,高濕可降低羣,減緩其活動。 記者在壽光市紀臺鎮走訪時看到很多大棚茄子葉片乾巴巴的,毫無生氣,菜農反映是蟎蟲為害太重,噴過好幾遍藥了,近期噴藥過多所致,但防蟲效果不太明顯。 而趙師傅家的茄子卻幾乎沒有蟎蟲為害,據趙師傅介紹,要想較好地防治蟎蟲,要分三步走。 控溫方法:可關閉通風口,保證棚內溫度在30-33℃1-2小時(應注意溫度不可過高,時間也不能過長,否則容易產生藥害),可有效提高農藥藥效,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粉蝨: 銀葉粉蝨之生態與防治

粉蝨的飛翔能力雖然不佳,但能藉助風力做長距離擴散。 國際間農產品的貿易交流,則是造成粉蝨向外地散播的另一項途徑。 1980年之後,多種外來粉蝨如溫室粉蝨、螺旋粉蝨、銀葉粉蝨等相繼登陸,如今都已成為臺灣地區的害蟲,由此可知在檢疫方面對粉蝨類昆蟲的監控,不可不慎。

粉蝨: 粉蝨、薊馬和蟎蟲不是一般的難治!(內含解決方案)

銀葉粉蝨(Bemisia argentifolii 粉蝨 Bellows & Perring)具有明顯的二對白色翅,俗稱白蚊子、白粉蝨、白龜神。 自1989年入侵臺灣,經鑑定確定為新記錄之 害蟲,短短幾年其蔓延速度快而廣,目前臺灣之園藝作物蔬菜或花卉均受其嚴重危害,可謂超級害蟲。 其繁殖能力強,寄主植物廣,除直接刺吸植體養液致生長 衰弱外,並傳播病毒病,如南瓜銀葉病,故稱銀葉粉蝨。

粉蝨: 小不點大食客 超級「粉蝨」團輕輕飄來

若蟲與成蟲分泌蜜露誘發煤病,密度高時在葉片或果實上呈黑色,影響作物光合作用。 成蟲與若蟲都喜羣棲於葉背,具背光性,代重疊,過著羣居的生活,葉表面幾乎不見粉蝨蹤影。 因其媒介番茄捲葉病、洋香瓜之病毒病而導致全園廢耕,屢見不鮮,毛豆因其危害而失去原有風味,蘿蔔部被害至重量減輕1/3,且失去原有之辛辣味。 氣象因子粉蝨類除喜好之食物種類多外,對氣候之變化亦極敏感,25.28℃為最適發育溫度,乾旱又溫暖時密度高, 冷、熱、高濕、多雨、風太等大都不利其族羣之繁衍。 臺灣全年發生,從秋密度漸高至隔年之春夏之交,每年9 月至翌年5 月梅雨來前是高峯期。 尤其初與春末二季食物充足,氣候適宜,管理稍一不慎, 密度常一發不可收拾。

粉蝨: Q. 植物染上「粉蝨」的特徵

同翅目之害蟲均會分泌蜜露誘發黑煤病,其中又以銀葉粉蝨分泌物較濃稠較多,導致植株上如灑了一層黑膠水,妨礙作物行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污染果品,致低商品價。 如葫蘆科之瓜類作物,宜以套袋為上策, 粉蝨 可防病蟲、防污染、防農之殘留。 唯套袋前要以可殺卵之藥劑先全面徹底噴施一次,待藥斑乾後即行套。

粉蝨: 蚜蟲、蚧殼蟲、粉蝨、紅蜘蛛、白粉病~~該如何有效生物防治 – 農業知識入口網

噴施殺蟎劑時要上噴下翻,注重噴幼嫩部位,翻過噴頭向上噴葉背。 若棚內蟎類危害較重,可透過調整棚內溫度(人為製造溫差)來防治蟎類害蟲繁衍。 可把白天溫度提高到32-35℃,保持兩小時以上,夜間溫度保持在11-13℃,以此來抑制蟎蟲的繁衍。

粉蝨: 香草植物常見的蟲害~~ (香草植物無法完全驅蟲) – 農業知識入口網

用油漆將硬紙板塗為黃色,套上透明塑膠袋,再塗上一層粘油(用10號機油加少許黃油調勻),每隔10天需重新塗抹一次粘油。 黃板可誘殺成蟲,但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粉蝨發生情況的監測。 粘蟲板可懸掛於植株上方,黃板底部與植株頂端相平或略高,每畝40-50塊。 噴藥時,可用啶蟲咪、苦參鹼、氟蟲氰、烯啶蟲胺等配合撲蝨靈,輪換用藥,避免粉蝨較快產生抗藥性。 一、誘殺法  因成蟲偏好綠色,可利用綠色粘板或水盤誘殺,以降低族羣,亦可利用為蟲 粉蝨2025 口密度之偵測及防治上之依據。 因成蟲偏好黃色,可利用黃色粘板或水盤誘殺,以降低族羣,亦可利用為蟲口密度之偵測及防治上之依據。

煙粉蝨透過若蟲和成蟲取食植株汁液,分泌蜜露誘發煤汙病,傳播植物病毒以及引起植株生理異常等方式,危害蔬菜、花卉、棉花、菸草等農作物。 銀葉粉蝨最初被發現時,被視作是牠的近緣種菸草粉蝨的新品系。 菸草粉蝨過去在臺灣、印度及中東等地區可見,但並非是危害嚴重的種類。 自從入侵本土後,因繁殖力強、寄主植物廣泛,不久即成為國內多種經濟作物的重要害蟲。

最好在6天內連施兩次藥劑,可用美除1000倍加阿克泰2000倍等藥劑防治效果比較好。 需要提醒的是,薊馬因為是銼吸式口器,為害果實時不會造成果皮“明皮”的情況發生。 薊馬的活動特性:薊馬成蟲善飛、怕光,多在葉脈間或嫩梢或幼果的毛叢或花托或花冠內為害。 薊馬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這也是薊馬難防治的原因之一。 當用常規觸殺性藥劑時,白天噴不到蟲體藥效不佳。 發生高峯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7月份則是第二個高峯期。

尤其春秋二作,臺灣為園藝作物蔬菜、花卉與雜糧之盛產期,食物豐富,氣象條件適合,常因銀葉粉蝨之猖獗而廢耕。 銀葉粉蝨之蟲口數往往一發生立即急速竄升,常見被害嚴重且罹病毒病之植株,任其放置田野,加速病及蟲之蔓延,尤其茄科、豆科或葫蘆科易感染病毒病之作物,必須特別注意本蟲之發生與防治,在苗期即行防治,目前農民可利用設施栽培,清園或粘板誘殺。 且應瞭解害蟲與各防治方法之特性對症下藥,輔以正確之防治技術,遵守安全採收期, 改變耕作管理方法,選擇對天敵低毒之藥劑,以保護或釋放天敵,以期降低農藥殘留及污染,確保生產者及消費者之健康。 田間為害症狀:大棚內危害蔬菜較重的主要是茶黃蟎和二斑葉蟎。 蟎蟲為害症狀與病毒病、激素中毒相近,易被菜農誤診。 蟎蟲,如茶黃蟎主要為害蔬菜的細嫩組織,以口針刺吸蔬菜莖、葉、果,以為害植株生長點和幼果為主,為害後,常造成葉片和果實畸形或裂果,變灰白色或褐色;植株生長受阻,長勢衰弱,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藥劑防治:蟎蟲主要是二斑葉蟎和茶黃蟎,根據阿維菌素對二斑葉蟎特效,噠蟎靈對茶黃蟎防治效果好的特點,可用噠蟎靈1500倍混加阿維菌素2000倍進行噴治。 再次,病毒病、粉蝨適宜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生長。 在噴嘉美金點或醋液後植株表面呈酸性,能抑制或殺滅不喜酸性條件的菌害、蟲害。 定植後,用嘉美金點,每隔5-7天噴1次,連噴3-4次,可有效防治病毒病,並且增產30%以上。 另外要注意補充中微量營養嘉美紅利、贏利來,經研究表明黃化病毒、蕨葉病毒類與鐵、鋅、鈣等元素缺乏有密切關係。 其次,在行間種上一些粉蝨喜歡的“食物”,以便集中防治。

粉蝨: 粉蝨、薊馬和蟎蟲不是一般的難治!(內含解決方案)

因最後齡期與活潑之成蟲在外部形態截然不同,且與完全變態類昆蟲不食不動之「蛹」大相逕庭,因而有第四齡蛹殼之誤稱,然仍沿用至今。 1998 年龐達粉蝨 (Paraleyrodes bondari) 在南部之番石榴園發現,目前除番石榴外,南部熱帶果樹之番荔枝、桑葚、酪梨、柑橘及蓮霧等,雖然密度不高,仍可見蹤跡。 同一時期,粉蝨的各個蟲態都存在,包括卵、若蟲、成蟲等,很多農戶在防治時,只是殺滅成蟲,而忽略了卵,這就造成了打藥以後沒幾天,下一波粉蝨又起來了。 成蟲:體黃色,具2對白翅,休息時翅呈屋脊狀,體形較螺旋粉蝨小,與溫室粉蝨較類似,體長約0.8~1.3公釐。 300 種最新花卉栽培與應用 各位愛花人~~我又出新書啦! 去年下半年度很忙,都在幫出版社審稿翻譯書,案子一本接一本,才剛忙到一段落,緊接著自己的書要弄,一整個火車車廂一節節連上來的概念,搞到連部落格荒廢到長蜘蛛網了,對各位常來的愛花人們…

目前臺灣較常見之粉蝨有銀葉粉蝨、螺旋粉蝨、煙草粉蝨及溫室粉蝨等4 種。 粉蝨屬小型昆蟲,成蟲體黃色,明顯具二對白色翅膀,體型以螺旋粉蝨最大,成蟲體分泌如白色棉絮臘粉於葉背。 銀葉粉蝨與煙草粉蝨體型相似,銀葉粉蝨來自煙草粉蝨之B 品系,因在聖誕紅上發現又名聖誕紅品系,白翅細長,靜止與葉面呈45度角斜立。

粉蝨: 如何更有效的防治粉蝨 煩請專家指導 – 農業知識入口網

薊馬喜歡溫暖、乾旱的天氣,其適溫為23-28℃,適宜空氣溼度為40%-70%;溼度過大不能存活,當溼度達到100%,溫度達31℃時,若蟲全部死亡。 該蟲每年發生10~15代,世代重疊現象嚴重,露地危害從盛夏延續至晚秋,入冬遷移到保護地蔬菜內繼續危害。 幾乎月月出現一次種羣高峯,每代歷期為15~40天。 粉蝨 若蟲3齡,齡期為9~84天,偽蛹為2~8天。

粉蝨: 粉蝨科

成蟲產卵期為2~18天,每隻雌成蟲產卵120粒左右,卵多產在植株中部的嫩葉上。 暴風雨能抑制其大面積發生,非灌溉區或澆水次數少的作物受害重。 放線菌發酵物-其殺蟲範圍最廣,諸如同翅目之粉蝨、葉蟬, 雙翅目葉潛蠅類,鞘翅目之黃條葉蚤及蜘蛛綱之葉 類都有顯著之效果。 早期推廣用於防治鱗翅目之小菜蛾,最近有抗藥性情形。 包葉菜、果菜、根莖菜及瓜類作物,其害蟲種類多,生育期又長,不失為經濟實惠之藥劑,唯膺品充飭市場,為農民自身及消費者安全,切勿貪小便宜而使用膺品,壞了健康又誤觸農藥法受罰,得不償失。 銀葉粉蝨喜棲息於日照不足,密植或繁茂不通風之作物葉背上取食或產卵。

銀葉粉蝨雌成蟲可行兩性或孤雌生殖,交尾後之雌性能產下雌、雄兩性的後代;而未經交尾的雌蟲,則僅產下雄性後代。 成蟲期壽命約1~2個月,雌性一生可產下200粒以上的卵,因此族羣擴散相當的快。 全世界共記錄有3亞科、166屬、1631種[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