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水牛坑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景點,有峽谷、草地和牛羣,假日來這看海、看夕陽、欣賞風景也挺不錯的。 林口水牛坑位置偏遠,比較適合開車前來,沒有開車的人也可以搭乘F236公車到林投厝站下車,再步行前往。 牛牯嶺行山徑2025 看著母牛跟著小牛一起走的溫馨畫面,蘇菲不禁想起小時候,牽著媽嗎的手一起回家的美好回憶。 當牛羣出現的時候,請保持距離,請勿觸摸、逗弄、幹擾牛隻,以免遭受攻擊。 牛牯嶺行山徑 蘇菲當天並沒在大峽谷中看到牛羣,而是在要離開時才剛好看到放牧的黃牛成羣結隊的走在回家路上,而且數目不少,頗為壯觀。
呵呵,這張越野摩托車的照片,蘇菲很難得的拍下來,因為蘇菲平時不太拍機車的。 不過這張照片卻是讓蘇菲感受到,越野騎士其實內心應該都住著一位非常渴望能自由自在在大地上盡情暢意奔馳的靈魂。 林口水牛坑高低起伏落的山丘和一望無際的荒漠地形,已成為吉普車和越野車的練習場地;從高處遠遠的看過去,蘇菲看到遠方已有2位玩越野摩托車的年輕人在那邊準備練習了。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牛牯嶺行山徑: 林口水牛坑的位置在哪裡?
只記得樓梯接樓梯,不停上上落落,我怕了,所以今次只經北大刀屻。 大 刀 屻 最 高 點 達 五 百 六 十 六 公 尺 , 北 大 刀 屻 則 為 四 百 八 十 公 尺 , 元 朗 平 原 一 帶 的 鄉 郊 景 牛牯嶺行山徑 致 盡 收 眼 底 。 免責聲明: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有相當多為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盡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蒐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 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本人概不負責。
- 郊 野 公 園 內 的 山 徑 費 力 難 行 , 只 適 合 有 遠 足 經 驗 者 前 往 , 抵 達 山 脊 則 可 遠 眺 元 朗 平 原 及 林 村 谷 等 壯 麗 景 色 。
- 張振邦又說,自小已聽聞牛牯嶺之名,牛牯即是牛仔,應是指地形相似。
- 我向來怕走斜的軍車路及樓梯,這一條路線,兩者也不算太長。
- 行山當日天氣普通,中午及午後初段有短暫降雨,但根據過往經驗,降雨機率一般會在較後時間逐漸下降,所以按計劃出發,閒遊元朗、大埔及粉嶺之間的「大刀屻」,並經昔日的軍車路「牛牯嶺行山徑」下林村。
東龍二輋位於西貢高流灣以南,此路線是欣賞香港三尖之一——蚺蛇尖的最佳地點,能近距離欣賞嶙峋的蚺蛇尖峯,更能飽覽蚺蛇灣、赤徑口和灣仔半島一帶的景色。 整段路線長7公里,需時3小時30分鐘,屬中級難度路線,適合有行山經驗人士前往。 無 論 由 粉 嶺 或 元 朗 出 發 , 前 往 林 村 郊 野 公 園 的 遠 足 路 徑 都 較 難 行 。 雖 然 要 沿 著 崎 嶇 的 山 徑 , 登 上 陡 峭 的 山 坡 , 但 沿 途 可 欣 賞 到 優 美 的 風 景 及 廣 闊 的 景 觀 。
牛牯嶺行山徑: 香港行山丨香港7大隱世行山路線 避開人潮賞絕色靚景!俯瞰蜿蜒曲折山景/期間限定小野菊花田/文物徑看法定古蹟
牛牯嶺位於大埔林村附近,曾經是英軍兵營,軍車路經過修葺變成牛牯嶺行山徑,山徑連接和合石、北大刀屻及蝴蝶山等地,途中看到香港北區一帶以及九龍坑山的景色,是一條輕鬆簡單的觀光入門行山路線。 全程7.5公里,需要2小時30分鐘便能走畢,十分適合入門登山人士。 遊 人 到 林 村 郊 野 公 園 , 主 要 都 是 慕 大 刀 屻 之 名 而 來 。 行 山 徑 始 於 林 錦 公 路 旁 的 嘉 道 理 農 場 暨 植 物 園 牛牯嶺行山徑2025 對 面 馬 路 的 一 條 小 徑 。
- 無 論 由 粉 嶺 或 元 朗 出 發 , 前 往 林 村 郊 野 公 園 的 遠 足 路 徑 都 較 難 行 。
- 全程7.5公里,需要2小時30分鐘便能走畢,十分適合入門登山人士。
- 事實上,該徑入口附近就是林村許願廣場,可聚集人流及交通便利。
- 大 刀 屻 最 高 點 達 五 百 六 十 六 公 尺 , 北 大 刀 屻 則 為 四 百 八 十 公 尺 , 元 朗 平 原 一 帶 的 鄉 郊 景 致 盡 收 眼 底 。
- 乘64K巴士林錦公路最高處的「嘉道理農場」巴士站下車,從嘉道理農場正門對面的入口上大刀屻,沿途都是無窮無盡的樓梯級,上了三分一會經過觀音徑的無線發射站,再上三分一就要穿過一座「小V」谷,而且梯級的上下級距相當大,要加倍留神。
區 內 種 植 了 楠 樹 、 臺 灣 相 思 及 紅 膠 木 等 等 的 樹 林 。 白 牛 石 村 後 山 上 大 刀 屻 的 樹 林 , 是 特 別 種 植 的 一 排 約 二 十 米 闊 的 相 思 樹 , 稱 之 為 綠 色 火 帶 , 能 有 效 地 阻 止 山 火 蔓 延 。 郊 野 公 園 範 圍 內 的 最 高 點 是 雞 公 嶺 的 桂 角 山 , 達 五 百 八 十 五 公 尺 , 山 麓 以 南 是 錦 田 盤 地 。 錦 田 古 稱 岑 田 , 明 萬 曆 年 間 才 改 稱 錦 田 , 原 屬 寶 安 縣 。 目 前 牛牯嶺行山徑2025 居 住 於 錦 田 的 鄧 氏 宗 族 , 歷 史 悠 久 , 據 鄧 氏 族 譜 記 載 , 早 在 宋 代 , 祖 先 已 移 居 岑 田 , 其 後 並 在 桂 角 山 下 創 辦 「 力 瀛 書 齋 」 。
牛牯嶺行山徑: 牛牯嶺行山徑、北大刀屻
沿蝴蝶山混凝土小徑直上,全程主要為上階梯和下斜坡,要注意個人體力。 在蝴蝶山至箕勒仔一段設有瞭望臺,可飽覽新界北部景緻,至泥路段梯級較大,探尋戰前地堡。 下山方向有往「牛牯嶺行山徑」路牌,沿混凝土車路下山經愛丁堡公爵訓練營,回程可遠眺九龍坑山及吐露港一帶風光,亦可順遊林村許願廣場。 路線一口氣連走多個山坡,包括華山、杉山以及犀牛望月,將這些山峯連接,組成連綿山脈,有「港版萬裏長城」之稱。 途中看見上水、深圳一帶的景色,以及大刀屻、大帽山一帶的山嶺。 整條路線全長約6公里,只需2小時便能走畢多山,適合初學者體驗。
據資料,軍車路旁有昔日軍營遺址,然而未有發現到,或許是一時錯過,又或是草木茂密遮蔽,所以有說行山徑是一訪再訪之地。 牛牯嶺行山徑位處北大刀屻東南山腰,它實質是昔日的軍用石屎公路,10多年前,此徑名稱並未出現,行經旅人只稱它為登大刀屻捷徑。 2008年,大埔區議會將它整理好,清除路邊雜草野樹,建設兩個涼亭及路標指示牌。 指示牌跟一般郊野公園的不同,是木製的,每200米有一個,因此全程2600米的山徑共有14個木製指示牌。 此山徑亦有幾個刻有數目字的石柱,應是昔日英軍作標距之用。
牛牯嶺行山徑: 林村
橫過林村河後,沿著牛牯嶺行山徑一直上攀至軍車路的盡頭。 進入林村郊野公園的範圍後,便接上山徑續走至三岔路口,再朝粉嶺港鐵站(蝴蝶山)方向左轉(右方山徑可通往和合石)。 牛牯嶺行山徑2025 其後遇上兩個路口皆需右走(左方山徑可上攀至大刀屻)。沿徑下山,接水泥碎石徑,在岔路口右轉往華明邨方向下降(左方山徑可通往上水港鐵站)。 出了許願廣場後,進入林村鄉公所路一個分叉位,即見牛牯嶺徑指示路牌,跟住過了林村河便是牛牯嶺行山徑起點。 這條蜿蜒舊軍車路大約走一個多小時便到終點,期間大約走了800米,便可遠眺林村谷、九龍坑山一帶如山下的康樂園、馬鞍山等。
牛牯嶺行山徑: 牛牯嶺 蝴蝶山 北大刀屻
離開北大刀屻測量柱,望着指示牌,首先往「和合石」方向,然後再選「林村」方向,經牛牯嶺行山徑直落林村放馬莆村。 牛牯嶺行山徑全長約二千六百米,以前屬軍用馬路,所以途中還有一些軍用里程碑,可是由於軍用馬路已荒廢已久,所以有些里程碑消失不見,亦難逃路面破爛及野草叢生等等的失修跡象。 穿過「刀屻天險」,景色開始產生變成以大埔區為主了,八仙嶺羣峯也能從側看見,至於山下最近處當然是林村谷羣村,再走約十五分鐘到海拔566米的大刀屻頂。 受西南季風影響,對流發展較多,加上大刀屻呈西南至東北走向,全程剛在晴空區及烏雲區下方交界前行,西面還有少量耶穌光穿雲而下,感覺很奇幻,卻又有點擔心。
牛牯嶺行山徑: 交通方式
由 山 脊 上 可 眺 望 元 朗 平 原 、 南 生 圍 、 米 埔 與 後 海 灣 , 以 至 遙 遠 的 深 圳 。 郊 野 公 園 內 的 山 徑 費 力 難 行 , 只 適 合 有 遠 足 經 驗 者 前 往 , 抵 達 山 脊 則 可 遠 眺 元 朗 平 原 及 林 村 谷 等 壯 麗 景 色 。 林 村 郊 野 公 園 位 於 新 界 北 部 , 佔 地 一 千 五 百 二 十 公 頃 , 成 立 於 一 九 七 九 年 。 郊 野 公 園 橫 跨 大 埔 、 粉 嶺 及 元 朗 三 區 , 劃 分 為 兩 部 分 , 分 別 是 大 刀 屻 及 雞 公 嶺 , 中 間 被 粉 錦 公 路 隔 開 。
牛牯嶺行山徑: 牛牯嶺親子行山徑推介 牛牯嶺行山徑+蝴蝶山徑+林村河
公 園 範 圍 包 括 風 景 怡 人 的 山 嶺 、 叢 牛牯嶺行山徑 林 及 溪 流 。 雞 公 嶺 及 大 刀 屻 這 兩 座 大 山 , 分 別 為 本 港 主 要 山 峯 的 第 九 及 第 十 位 , 皆 為 平 原 上 突 起 的 火 山 巖 山 脊 , 相 當 凸 出 。 約走20分鐘見三岔路口,前路兩方分往粉嶺車站及白牛石經大刀屻。
牛牯嶺行山徑: 林口水牛坑是怎麼形成的?
穿 根 藤 另 一 特 性 , 是 可 在 陰 暗 的 環 境 下 生 存 , 亦 很 容 易 在 密 林 下 尋 找 其 蹤 跡 。 乘64K巴士林錦公路最高處的「嘉道理農場」巴士站下車,從嘉道理農場正門對面的入口上大刀屻,沿途都是無窮無盡的樓梯級,上了三分一會經過觀音徑的無線發射站,再上三分一就要穿過一座「小V」谷,而且梯級的上下級距相當大,要加倍留神。 龍躍頭文物徑位於粉嶺,保存不少典型中式傳統建築,如三級歷史建築祟謙堂、1924年興建的石廬、麻笏圍的法定古蹟門樓等,全長2.6公里,只需2個小時便能領略龍躍頭的傳統面貌及居民生活。 林口大峽谷位於林口發電廠和林口鎮南宮之間,在西部濱海公路旁邊的草地上就會看到一些黃牛,只不過這是私人土地並不對外開放,只能遠遠地拍攝。
牛牯嶺行山徑: 林口水牛坑附近還有哪些景點?
張振邦又說,自小已聽聞牛牯嶺之名,牛牯即是牛仔,應是指地形相似。 上登至半山的涼亭,可回望林村谷,後段則可遙看九龍坑山等地。 公 園 內 設 有 指 示 牌 , 並 在 山 徑 的 危 險 處 設 置 鐵 鏈 , 防 止 遊 人 墮 坡 。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請妥善處理使用過的口罩及垃圾,以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牛牯嶺行山徑: 牛牯嶺行山徑 大刀屻徑
此次連遊兩山徑,一路走來,路況變化多,有石屎路、黃土山路、山泥石級、石屎樓梯,因此吸引不少練習跑步和跑山人士。 蝴蝶山徑更是人流如鯽,不少為一家大細,算來有逾百至二百人,在疫情及限聚令影響下,可見是十分受歡迎的山徑。 位於臺61線西部濱海快速公路旁的林口水牛坑是一個地形景觀很特別的地方,這裡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景觀,而是遭盜採砂石的非法業者濫挖而形成的。 整座山丘被被挖得只剩薄薄一片被稱為林口大峽谷,荒漠峽谷景觀加上放牧牛羣的畫面,已成為熱門的打卡景點。 早 春 時 份 , 可 以 看 見 零 星 的 野 杜 鵑 在 強 風 中 屹 立 , 秋 冬 則 是 一 片 金 黃 , 夏 天 又 是 另 牛牯嶺行山徑2025 一 番 青 翠 的 景 致 。 大 刀 屻 部 分 路 段 豎 立 有 「 前 為 陡 峭 懸 崖 」 的 警 告 牌 , 並 修 築 了 梯 級 和 鐵 欄 , 以 防 遊 人 墮 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