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這兩輛巴士於2014年7月10日出牌,分別為3ATENU1/SV1175及3ATENU2/SV1948,車隊編號以3ATENU為首(當中的3是指九巴較大型或較長的車型),是九巴首度以六個英文字母混合數字作為車型編號。 另外由於這兩輛巴士車身較長,因此駕駛室內貼有「此巴士12.8米長,只限已受訓人員駕駛」的貼紙提示車長。 乘客於75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此路線屬78K線的特別班次,為皇后山居民提供全日短程接駁鐵路及其他對外專營巴士路線服務。

12米巴士可載137人,新巴士因車身長了0.8米,車廂上、下兩層各增加四個座位,下層同時多三個企位,載客量因而增至146人,是九巴當時載客量最高的雙層空調巴士[50],九巴於2013年訂購兩輛試驗行走[51],車身編號為D516。 乘客於180分鐘內,以同一張成人八達通或「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九巴/九巴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此路線開辦時是坑口村唯一巴士路線,伴隨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坑口開設多條對外巴士路線。 地鐵將軍澳綫2002年通車後,服務範圍亦稍有調整,現時以科技大學與清水灣道(坑口道以北)沿途乘客為主要服務對象。 車廂內張貼了介紹沿途各購物熱點的路線圖,亦放置相關宣傳單張,備有中、英、日、韓文四種版本。 報站機歡迎辭更特別加入日語及韓語廣播,沿線各站更裝設「特色購物」標誌的宣傳品,九巴龍運智能手機應用程式亦新增下載QR Code,方便遊客得悉巴士站位置。

九巴31m: 參考資料

九巴將軍澳車廠(KMB Tseung Kwan O Depot),簡稱「將廠」或「閃廠」[14],公司車廠代號KBD-TKO,是九龍灣車廠(K)的衛星車廠,位於西貢區將軍澳第26區,即運隆路15號,將軍澳電訊盈科電話機樓對面。 2016年12月31日,九龍灣廠調出僅有兩部丹尼士巨龍9.9米(ADS)予荔枝角車廠,趕及於2017年前正式全低地臺運作[8]。 九龍巴士31線 (第一代)於1962年1月21日投入服務,來往蝦坑(即今大埔下坑)及石盤河(位於林錦公路),1964年9月25日起停止服務。 本線是新界區典型長期採用「亞比安」VT17AL及「塞頓Seddon Pennine 4型」單層巴士路線,1970年代改派「長牛」(丹拿E型),並於1980年代初以丹拿珍寶為主力行走,直至1994年路線繞經安蔭後始以勝利二型為主力。 本線於1967年11月18日投入服務[3],往來北葵涌(後改稱石籬)至荃灣中約(後改稱荃灣碼頭),並途經和宜合道(上葵涌工業區一帶)及梨木道,以取代16B路線功能[4]。

以乘搭978線從北區往中環計,較原先九巴車費及港鐵分別便宜$463.4及$261,換算接近六折;使用連結至符合簽賬條件之工銀亞洲「ICBC‧KMB銀聯雙幣信用卡」的八達通卡乘車更能享20%回贈,月票折實價$624,較單程巴士車資便宜約45%。 此路線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主要使用丹拿珍寶(D)、利蘭勝利二型(G)及丹尼士喝采(N)行走。 1996年加入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及丹尼士巨龍9.9米(ADS)空調巴士行走。

九巴31m: 九巴59M線

乘客必須透過九巴月票自助販賣機或使用可閱讀八達通之智能電話在八達通應用程式內購票。 與港鐵「全月通加強版」一樣,九巴月票以電子密碼形式儲存於八達通卡內,不設實體車票。 全冷後此路線於2014年全線改派丹尼士巨龍(3AD,已撤離)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3ASV,於2018年12月重新加入,至2019年10月起,因該車型年事已高即將退役而陸續撤離)行走。 2011年9月23日,此路線改為全空調服務,僅餘的一輛非空調巴士(S3N320)被一輛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54/GN4157)取代。 該批訂單的首輛巴士於2021年8月29日抵港,同時又有更多的新巴士陸續由代理商交付九巴,一度長期停泊在屯赤車廠內,未能出牌行走,屯門車廠車長優先進行操作電子手掣訓練。

  • 這輛巴士沿用與量產型Enviro400(ATSE)相近的規格,包括採用Hanover二極管(LED)橙色電子牌、荷蘭Ventura車門及Vogelsitze System 400/4 巴士仔圖案座椅等。
  • 新一代巴士改為將28塊太陽能光伏板安裝在車頂加裝的鋁架上,比第一代多8塊,覆蓋面積多40%,並與車頂之間保留空隙,以作為隔熱層。
  • 本路線一直以來都使用舊款空調巴士,直至2009年9月22日起換入兩部配備歐盟三期引擎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空調巴士行走,使本線首次有超低地臺巴士作字軌車,2010年7月12日引入兩部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 隸屬屯門車廠(U)、沙田車廠(S)及九龍灣車廠(K)的巴士率先獲安裝軨蓋,大部分為仿傳統軨蓋。

因為九巴31線服務班次不穩定,有時兩車同時到站[11],導致未能趕及登車的乘客需要長時間等候下一班車[12]。 九巴31m2025 更甚是,部份班次更須等候40分鐘纔有一班車,而九巴回應指個別日子的服務可能會受區內交通及上落客情況等因素影響[13]。 九巴31m 2017年,此路線之特別車字軌於3P線取消後須柯打3D線,因此改派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行走,同年11月,全線以該款車行走,取代年事已高的丹尼士三叉戟(ATS)。 本路線提供石籬、石蔭及昌榮路工業區往來葵興、葵芳及港鐵葵芳站的接駁港鐵巴士服務,是石籬邨主要的港鐵接駁路線,於1982年5月16日隨地鐵(現稱港鐵)荃灣線通車而投入服務,初時往來石籬至葵芳地鐵站(現稱葵芳站),石籬總站設於大隴街與圍乪街交界。

九巴31m: 學生「九巴月票」買二送一優惠

試驗期間,太陽能裝置可一次過為20部智能手機由0%充電至100%,同時有效令巴士在再次開車時車廂溫度降低攝氏5-10度。 梨木道(Lei Muk Road)巴士站,位於新界葵青區北葵涌和宜合道南行石蔭梨木道公園外,華寶工業大廈對面,梨木道路口前,乃一路邊中途站。 美孚開經:長沙灣道、彌敦道、加士居道、漆鹹道南、康莊道、海底隧道、告士打道、維園道、銅鑼灣行車天橋、告士打道、高士威道、英皇道、筲箕灣道、愛秩序灣道、東喜道、南安裏及南安街。 筲箕灣開經:寶文街、望隆街、東喜道、愛禮街、愛賢街、愛秩序灣道、東喜道、南安裏、筲箕灣道、英皇道、康山道、英皇道、興發街、維園道、告士打道[5]、灣仔交匯處、海底隧道、康莊道、漆鹹道南、加士居道、加士居道天橋、加士居道、彌敦道、長沙灣道及荔枝角道。 AlipayHK用戶使用「易乘碼」繳付車資時,倘若賬戶餘額不足,可以先乘搭後付款一次車程,及後再進行增值,盡享快捷暢順的交通體驗。

新一代巴士改為將28塊太陽能光伏板安裝在車頂加裝的鋁架上,比第一代多8塊,覆蓋面積多40%,並與車頂之間保留空隙,以作為隔熱層。 九巴31m2025 九巴31m2025 每塊太陽能光伏板效率比首代高10%,整體太陽能發電效率比首代多54%。 巴士在日間行駛時,電池板供電予車廂USB插頭及備用電池;當巴士在晚間或陰天行駛時,備用電池將會繼續維持USB插頭運作。

九巴31m: 使用狀況

此路線在1984年11月11日起改派五輛雙層巴士行走[16],主要使用丹拿/利蘭珍寶(D)及利蘭勝利二型(G)至90年代。 九巴31m 由於石籬及北葵涌一帶均遠離港鐵站,該處人口稠密,擁有龐大的通勤需求,深受乘客歡迎,因此客量相當高。 同年6月15日,本線首次使用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1.3米(E6M13,車牌號碼WU4445)行走。 元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後,此路線擴大服務範圍,但和265M、269M線分別於天華路及天耀邨互有重疊。

九巴31m: 九巴38B線

2016年4月9日,九巴為慶祝成立83週年,於九龍灣車廠天台舉行嘉年華暨開放日,供持入場券人士參與。 1977年3月15日,因上葵涌新交通管理措施,和宜合道不能右轉青山公路西行,往荃灣方向恢復改經梨木道。 2021年10月,因應行走此路線的Enviro500 12米年事已高,換入配歐盟四期引擎的同款巴士(ATEU,已撤離)行走,於兩個月後,更全線逐漸改派Enviro500 MMC(ATENU)行走。 現時此路線共獲派5輛Enviro500 MMC 九巴31m 12米(ATENU)作掛牌車,並有來自43X及278X線之柯打。 葵涌邨開經:大窩口道(粵語:大窩口道)、興芳路、葵興站巴士總站、葵興路、禾塘咀街、禾葵裏、葵涌道、昌榮路迴旋處、昌榮路、和宜合道、梨木道、大白田街、石排街、圍乪街、大隴街、和宜合道及大隴街。

九巴31m: 使用車輛

專線小巴的路線編號分為「香港島專線小巴路線編號」、「九龍專線小巴路線編號」及「新界專線小巴路線編號」3種。 它們的編號也是各不相干,香港島、九龍及新界亦分別有小巴1號線、2號線等。 至於過海隧道小巴方面,它們的編號並沒有特別的區分,只是跟普通港島區或新界區的路線編號相近似。 九巴31m2025 第2代九巴將軍澳車廠位於西貢區將軍澳第85區,即百勝角環保大道日出康城領都對面,將軍澳基本污水處理廠及新巴舊將軍澳車廠之間。 當時所處的土地於新市鎮規劃中,一直被列作臨時車廠,因此政府在早在開始規劃將軍澳新市鎮時已將第26區(即運隆路、寶康路、寶順路與將軍澳隧道公路所包圍的地段,電訊盈科電話機樓對面,門牌為運隆路15號)劃為永久巴士廠用地,但一直未有實行。 隨著1998年7月6日啟德機場關閉,所有通天巴士線被取消,該工場亦正式關閉。

九巴31m: 九龍巴士41線

當中大部分車牌為TH字頭的車輛在出牌時已獲安裝西瓜波軨蓋,車牌為TJ、TK及TL字頭的車輛在出牌後一段時間才獲安裝西瓜波軨蓋。 由ATENU578/TM2682開始,隨後的九巴Enviro500 MMC(不論12米或12.8米版本)在出牌時都已安裝了西瓜波軨蓋。 九巴於2014年加訂145輛Enviro500 MMC 12米,車身編號為E511[117],其中54臺底盤由亞歷山大丹尼士的馬來西亞廠房生產。 2020年7月14日,九巴宣佈加訂24輛11.3米Enviro500 MMC[92],車身編號則獲編為L506,屬於第三批巴士,並於2021年第一季付運。

九巴31m: 使用攻略

本線與45線曾經同是葵青區來往土瓜灣的巴士路線,兩者在美孚新邨以東的行車路線完全一致,同樣經何文田一帶前往九龍城碼頭。 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票價優惠及小童/長者半價優惠皆不適用於「九巴月票」。 使用小童/長者八達通或產品、註有「殘疾人士身分」之個人八達通及樂悠咭購買「九巴月票」並不享有任何優惠。

九巴31m: 九龍區巴士總站(九龍塘至彩虹)相片集 八十年代九巴總站系列

而隸屬九龍灣車廠(K),且車牌字頭為TE、TF的巴士則在出牌時已經裝上西瓜波軨蓋,亦有少量為仿傳統軨蓋(包括ATENU447/TF5163、ATENU454/TF6739、ATENU456/TF7808、ATENU458/TF7963及ATENU462/TF9829)。 至於荔枝角車廠(L)及沙田車廠(S)的巴士,全數在出牌後一段時間才獲安裝西瓜波軨蓋,當中以荔枝角車廠(L)的巴士最遲獲安裝軨蓋。 九巴於2012年訂購198輛Enviro500 MMC 12米,後來加訂150輛,車身編號分別為C511、C516、C517、C519、C520及D503[105][106]。 其中19輛巴士被轉讓予龍運巴士,即九巴連同樣辦車共有329輛[107],而九巴的車輛當中有15臺底盤由亞歷山大丹尼士的馬來西亞廠房生產,由珠海廣通客車(中興智能汽車)負責組裝車身。

九巴31m: 八達通轉車優惠

最初計劃兩線只服務天水圍北,於天華路後便取道天慈路直接往返朗天路;後因應區議員爭取,最終此路線開辦時繞經嘉湖北及天慈邨,並改經天秀路而不經天華路以理順走線,而65M線的開辦計劃則不了了之。 此路線與69M及269M線共同提供天水圍接駁荃灣、葵涌的全日巴士服務,於開線後十多年均與269M線大幅重疊,結果在2014年元朗「區域性重組」中被提升為九巴首條、亦是唯一專責服務天水圍北的全日對外特快路線,沿天華路及天慈路駛往快速公路,而不在天水圍南設站。 雖然102線沿線均屬港鐵服務範圍,但由於班次頻密,及途經港九的心臟地帶,而港鐵荃灣綫及港島綫客量又經常供不應求(尤以繁忙時間及彌敦道沿線為甚),2010年起港鐵多次加價,而過海聯營巴士線只在2019年及 及2023年加價,使此路線車費比鐵路便宜,故客量多年來一直維持高水平,經常出現頂閘情況。

九巴31m: 九巴31A線

首輛配有Facelift車身的Enviro500 MMC的巴士於2015年9月29日下午在珠海完成裝嵌[121],並於10月27日經陸路駛至香港。 首三輛巴士在出牌前已貼上屯門車廠(U)廠徽,停泊於九巴屯門南車廠[122][123]。 九巴於2014年11月加訂196輛Enviro500 MMC 12米,其中車身編號E530及E531共74輛巴士採用香港Facelift車身[120],全數底盤均由亞歷山大丹尼士的馬來西亞廠房於2015年生產。 九巴於2014年11月加訂196輛Enviro500 MMC 12米,其中120輛巴士採用舊款車身,車身編號為E528、E529、E530及F515[120],全數底盤均由亞歷山大丹尼士的馬來西亞廠房於2015年生產。

當中隸屬九龍灣車廠(K)的E6M6/WU3555及E6M27/WU6335在投入服務後不久,於6月21日加設不銹鋼H形樹擋,惟已於6月24日拆除。 其後,E6M6/WU3555已於7月14日重新加裝樹擋,其他巴士亦陸續加裝樹擋。 2017年10月18日,其中一輛配置九巴標準金色車身的巴士抵港,根據消息,規格與第五批次的Enviro500 MMC 12米大同小異。 相關巴士已於同日進入屯門總修中心,並於翌日(19日)被貼上九巴標誌,及後同年11月21日進行首次驗車[69][66]。 在2018年1月至3月間,由於3ATENUW1/UE9558(現已改為3ATENU152)借調到屯門車廠(U),因此該廠將3ATENU1/SV1175暫時借予沙田車廠(S)行走87K線。

雖然路線與九龍巴士23M線及九龍巴士26M線重疊,但此路線往觀塘市中心方向的車費稍為便宜,如乘客同時遇上此路線及該兩線,一般都會選擇登上此路線。 四個公營房屋發展(簡稱「四順」)在七、八十年代陸續入夥,為方便居民往返區內外,本線成為四順首條公共交通路線,從1978年起投入服務,來往觀塘碼頭和順利邨。 乘客可以直接到達觀塘市中心、工業區和碼頭,繼而轉乘其他巴士或渡輪航線,以及在翌年通車的香港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往返各區。 九龍巴士23線是香港一條九龍區巴士路線,循環來往觀塘碼頭和順利邨,途經觀塘商貿區、協和街、下秀茂坪、四順,以循環線模式運作,每天清晨至午夜提供服務。

這批巴士中最後5輛巴士(ATENU 、498)的車尾在出牌時已不設該四排紅色LED燈,其他巴士亦於2016年中開始陸續將之拆除。 另外ATENU453/TF7621是這批巴士中首輛獲安裝Wi-Fi設備的巴士。 ATENU2/SA2959的車頂安裝了20塊約1米乘0.6米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板,用作把吸收到的太陽能量轉化為電力,為車廂抽風系統及USB插頭供電,減少上層車廂吸熱的情況,有關詳情請見相關章節。 目前這批車輛為11C、30、31M、45、64K[32]、71K、74K、77K、81K、91M、92、94、103、213M、268B、269M、276線及290系之掛牌車。 2016年3月,疑似相關巴士的相片在網上曝光,有關車輛已於英國完成裝嵌,並停泊在廠房的露天範圍[67]。

九巴31m: 服務初期

過海隧道巴士102線是香港的一條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及城巴聯合經營,來往筲箕灣及美孚,途經愛秩序灣、西灣河、鰂魚湧、北角、炮臺山、天后、銅鑼灣、佐敦、油麻地、旺角、深水埗。 翌年,因路線需要柯打行走低排線(即需要進入低排放區),故同月內加入一輛Enviro500 MMC(ATENU70/SE6593)取代一輛丹尼士三叉戟(ATR301/KU1311),其後於2019年7月改派兩輛配置歐盟五型引擎的富豪B9TL(AVBWU)行走。 由於91線是來往清水灣及九龍市區的唯一巴士路線,一直以來扮演清水灣對外聯絡路線的主要角色,因此平日的客量不低,但往返香港科技大學和彩虹站的路段較九龍巴士91M線及小巴11線價錢較貴,加上受小巴16、103、103M競爭,因此乘客只會碰巧就上車。 在假日,由於有很多市民到西貢清水灣第二灘和清水灣郊野公園遊玩而大排長龍,客量較佳。 九龍巴士91A線是91輔助路線,只限於泳季之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早上由鑽石山站開往清水灣,下午由清水灣開往彩虹邨紅萼樓,清水灣道沿線只停部分車站及不經香港科技大學。

每輛造價逾港幣300萬元的12.8米巴士,採用康明斯ISLe340b歐盟五型引擎、ZF EcoLife 6AP1700B波箱、Hanover二極管(LED)橙色電子牌、荷蘭Ventura車門連橫推式中門及Roshni Low Profile警報器發出的可重編程警報聲[52]關門警報。 車廂配置方面,這兩輛巴士採用桃紅色Vogel Revo巴士仔家族圖案仿皮座椅、全新設計的上層車頭電視預留組件(即「襠布」)、全新方梯設計、黃色無紋扶手及淺灰色車廂色調,車尾設有四排紅色LED燈(唯現時已被拆除),規格與同型號的12米版本完全相同。 在第一代太陽能裝置巴士推出後,九巴在2017年11月開始有改良的念頭;至2017年12月開始在ATENU576/TM2099安裝改良版太陽能裝置[40],以進行各樣測試,最後於2018年10月3日宣佈研發出第二代太陽能發電裝置雙層巴士。 九巴31m2025 九巴31m 經過約4個月研發後,九巴在8月25日透過官方facebook專頁,對外公佈成果[36][37]。

[33]惟「特色購物遊」宣傳僅維持短短一至兩年,其後九巴未有再為「特色購物遊」作宣傳。 座落荔枝角灣海濱的美孚新邨於1967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入夥,此路線地位更形重要,客量迅即達到飽和程度,因此由1974年3月10日起縮短至荔枝角(橋底)(即現今的美孚巴士總站),於荔枝角區內專注服務美孚新邨乘客,並同時開辦6A線,依此路線縮短前走線行走,以兩條走線相若的路線疏導龐大客流。 此路線與269M線共同連接天水圍北與荃灣、葵涌,過去兩線於嘉湖北及天慈邨一段走線大幅重疊,導致營運效率欠佳。 在元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中,此路線獲安排改經人口較為集中的天華路,後取道天慈路直出快速公路,為天水圍北提供特快連接大欖隧道轉車站的服務。 九巴31m2025 在《2000年至2001年度元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九巴建議開辦兩條來往天水圍北及祖堯,途經元朗公路及大欖隧道的新路線,當中由天恩邨開出的路線獲命名為65M,而由天恆邨開出的路線則獲命名為265M[3]。

在亞歷山大丹尼士廠方生產的首三輛Enviro500 MMC試驗性樣辦車中,其中一輛測試完畢後交付九巴,成為現時的ATENU135/SH2747。 由於九巴並非以底盤編號順序編配車隊編號,故最終此車的車隊編號並非ATENU2,而是ATENU135。 此車的規格與ATENU1/RZ5946相同,唯上層車頭不設電視預留組件,油缸入口亦不設掩蓋。 九巴31m2025 2021年4月,九巴宣佈推出第三代太陽能裝置巴士,在ATENU1326/VG6020的車頂安裝已改良的太陽能裝置。 新引入的太陽能薄膜厚度僅2毫米,可直接貼上車頂,底部有隔熱層,助車廂內減溫,以一輛長12米的雙層巴士為例,需安裝14塊太陽能薄膜。 車上系統可將太陽能供電予冷氣及抽風機,例如巴士停車熄匙時,系統識別車內氣溫度高於攝氏35度或以上,便會自動供電予抽風機,將車內熱空氣抽出,令車廂溫度能降低8至10度。

B1線在2003年1月1日停辦,彌敦購物線正式成為歷史;203線亦已於2014年1月18日與2C線合併,成為現今203C線,九巴亦未再為其他同樣駛經彌敦道的路線作特別宣傳。 此路線其中一輛掛牌車(AP119/JZ2946,已於2018年3月19日退役)曾於四年間兩度在行車期間發生火警,兩宗意外均是由車尾首先起火。 踏入2018年,隨著原有Neoplan Centroliner(AP)年事已高並即將退役,故由2018年2月起大量加入原屬265B、268C及269C線的Enviro500 MMC 12米(ATENU)行走,並陸續取代原有的掛牌車,最終於2018年9月全線派車直梯化。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運輸署再於2022年11月7日批准九巴調派12.8米巴士行走由荃灣(眾安街)至天恆邨的特別班次,以配合繁忙時段於荃灣及大欖隧道轉車站候車的乘客需求。 九巴31m2025 經過公開招標程序,運輸署於2019年5月公佈,往返屯門站及香園圍邊境管制站的巴士路線由九巴投得,編號為B9[3]。 九巴31m 同年5月26日,香園圍公路通車,但當時香園圍邊境管制站的工程尚未竣工,啟用日期一直拖延。 管制站於2020年8月落成,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於該年年初爆發影響,初期只辦理貨運通關。 隨著疫情變化,香園圍邊境管制站於2023年2月6日起提供旅客清關服務,此路線亦終於在五天後(2月11日)啟航[4]。

直至2015年11月因九巴的同款量產型12.8米巴士陸續投入服務行走B1線,這6輛巴士的行李架現已全數拆除,並被調往其他路線行走。 此批次的首輛巴士已於2021年3月8日進行驗車[93],聯同第二及第三輛巴士,於2021年5月18日出牌,分別隸屬沙田車廠(S)(E6M101/XH8907、E6M102/XH9215)及九龍灣車廠(K)(E6M103/XH8812)[94]。 2019年4月5日,兩車調回沙田車廠(上水分廠)(S),但改掛W3線。 在2022年8月起,這兩輛巴士現時一同調往九龍灣車廠(K),3ATENU1/SV1175及3ATENU2/SV1948均為26線掛牌車。 到2016年7月,3ATENU2/SV1948左、右邊車身及車尾均貼上商業廣告。 到2018年12月,3ATENU1/SV1175左邊車身貼上290X線的宣傳廣告。

九巴31m: 九巴235M線

九龍巴士33B線是33線的分支,起訖點與33線相同,但改經觀塘道往返龍翔道及鯉魚門道,不停九龍灣商貿區及觀塘碼頭,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 在西貢區將軍澳方面,除91M及通宵路線外的車輛及車長皆由將軍澳車廠負責;此外,將軍澳車廠亦負責觀塘區13X、213X、74S、601(P)的車務運作。 九巴31m 而車廠大部份地方可供現役巴士停泊,但當九龍灣車廠大量巴士退役時,將軍澳車廠接近新巴車廠及行人路部份將會被徵用作為臨時停泊用途,直至巴士成功招標出售為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