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規定雨量值,只屬指導性質。 遇有持續下雨的情況,即使未達到每小時規定雨量,天文臺亦可能發出有關信號。 「黃」色信號提醒市民將有大雨並可能進一步發展至「紅」色或「黑」色暴雨情況。 有關政府部門、主要公共交通機構和公用事業公司應作出戒備。 7月24日上午8時,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臺率先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此紀錄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發出更高信號或改發較低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7月27日13時30分,汕頭市將防颱風Ⅱ級應急響應提升爲Ⅰ級,並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五停”,直至防颱風Ⅰ級應急響應結束[參 52]。 潮州市也在7月27日18時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五停”[參 53]。 7月23日18時,福建啓動防颱風Ⅳ級應急響應[參 38]。 7月26日凌晨3時10分,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表示颱風杜蘇芮於卡加延省阿帕裏富加島登陸。 上午9時30分,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表示颱風杜蘇芮於卡加延省卡拉揚市達盧皮裏島(英語:Dalupiri Island (Cagayan))第二次登陸。
紅雨返工: 暴雨警告系統
颱風杜蘇芮(英語:Typhoon Doksuri,國際編號:23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5202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Egay)是202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5個被命名的風暴。 「杜蘇芮」(韓語:독수리)一名由韓國提供,指猛禽禿鷲[參 1][參 2][參 紅雨返工 3]。 受活躍西南氣流影響,未來一兩日廣東沿岸間中有驟雨及雷暴。
天文臺在晚上8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參 67],當時杜蘇芮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720公里。 天文臺表示一號信號會在當晚到翌日早上維持,期間杜蘇芮會與香港維持500公里的距離,而香港主要吹西至西北風,受地形屏蔽,普遍吹強風的機會較低[參 紅雨返工2025 68]。 天文臺隨後在晚上9時45分補充,會視乎杜蘇芮與珠江口的距離,評估最新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參 69]。 天文臺在7月27日上午11時45分表示一號信號會在下午至晚上維持,並預料香港普遍吹強風的機會不大,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機會較低。
紅雨返工: 有關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附帶說明:
直到7月28日17時,上海中心氣象臺才發佈了全市範圍的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參 61]。 7月29日14時00分,上海中心氣象臺解除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參 62]。 對於那些須按訂明的工作安排上班但缺勤或遲到的僱員,僱主不應不問情 由地扣除他們的工資,而須瞭解原因,並考慮每宗個案的獨特情況。 對於因惡劣天氣而未能及時上班的僱員,僱主不應無故不發放工資、勤工獎、津貼,或扣減僱員在《僱傭條例》下享有的年假、法定假日、或休息日以補償損失的工作時間。 如僱主擔心僱員濫用機制而故意遲到,可以協商以工作時數補回遲到時間。 如住所可能出現嚴重水淹,則應考慮撤離居所,直至大雨減弱和洪水退卻。
- 但如大雨迅速發展,則提前發出警告的時間可能大大縮短。
- 「杜蘇芮」(韓語:독수리)一名由韓國提供,指猛禽禿鷲[參 1][參 2][參 3]。
- 由於新界北部已有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提醒該區(包括北區及元朗區東部)市民大雨可能引發之水浸風險,因此「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只適用於香港其他地區。
- 不過,一旦你是乘坐交通工具上班,途中遇上意外就不能算是工傷,因為只有乘坐僱主操作或提供的交通工具上、下班時受傷,或是受僱主許可下為了工作乘坐任何交通工具的途中出意外,僱主才需要負責。
- 上午9時30分,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表示颱風杜蘇芮於卡加延省卡拉揚市達盧皮裏島(英語:Dalupiri Island (Cagayan))第二次登陸。
另外,《僱員補償條例》亦列明有包括退伍軍人症及熱內障等48種受保障的職業病。 如僱員被判定為因從事的工作特質而引致患上指明的職業病,而且符合申索期,僱員便可獲與意外工傷同樣的補償。 7月26日12時,浙江省防指將海上防颱風應急響應調整爲防颱風Ⅳ級應急響應[參 54]。 溫州和台州大部、麗水東部、寧波南部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62]。 浙江舟山海域23個水工項目已停工,溫州督促作業漁船回港避風。 27日16時,浙江省防指將防颱風應急響應調整至III級[參 55]。
紅雨返工: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年份
農作物受災面積262.3公頃,福建全省463個景區景點全部關閉,11624個施工工地全部停工,89條客渡運航線全部停航,202個港口碼頭全部關閉。 紅雨返工 沿海養殖漁排2.86萬人撤離上岸,183艘海上作業漁船進港避風[參 紅雨返工 45][參 46]。 紅雨返工 同日15時,漳州、廈門、龍巖結束“三停一休”,恢復各類生產經營活動[參 47]。
而必要人員在安全的情況下,需按協定的安排返回工作地點上班。 而僱主則應以僱員安全為先,不應要求必要人員即時前往工作地點。 由於雷雨區的強度變化急劇和難以預計,很多時候雨勢在信號發出後即減弱,令外界普遍感覺天文臺預報暴雨能力不高。 據《僱傭條例》的工傷保障條款指,工傷是排除了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發生的意外,但若是在僱主許可下,為了工作而乘搭,並不幸地發生意外導致短暫喪失工作能力,即受工傷條款保障。 紅雨返工2025 即假如你在某天上班途中,天文臺發出8號颱風訊號,而你又不幸地在巴士上滑倒受傷,那由於是公共交通工具上出意外,按慣例是由該交通工具的司機或車主負責,你的僱主未必需要為此負責。 7月23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率先將其升格強烈熱帶風暴。
紅雨返工: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1997年6月4日早上香港受暴雨影響,天文臺在早上7時0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8]。 由於紅雨警告在學生上學途中發出,而當時的教育署亦並無宣佈停課,情況頗為混亂。 1998年3月,天文臺接納申訴專員公署就暴雨下上課安排的調查報告的建議[9],開始向市民公開發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綠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被刪除,以及將黑色暴雨警告的定義修訂至現行制度。 修改後三個級別的暴雨警告信號均具有預報成份,並一直沿用至今。
紅雨返工: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福州鼓樓、莆田城廂、莆田仙遊等6個站點日雨量均破當地1961年以來歷史紀錄(28日8時至29日8時),莆田日雨量破全省國家觀測站最大日降水量歷史紀錄[參 50]。 7月27日上午5時,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臺將其降格為強颱風。 晚上8時,香港天文臺和澳門氣象局再度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如果黃色或紅色暴雨警告在辦公時間內發出,除非會有危險,否則在戶內工作的僱員應留在工作地點如常當值。 僱主可因應僱員的個人情況、天氣及道路交通等情況,酌情決定應否讓僱員提早下班。
紅雨返工: 颱風杜蘇芮 (2023年)
由1999年起,天文臺盡可能會在廣泛地區下大雨之前,在「每小時溫度濕度報告」指出短期內/未來一兩小時/未來數小時香港廣泛地區可能會受大雨影響。 2011年起透過「特別天氣提示」顯示,而天文臺微博及Twitter則顯示為「大雨預報」。 紅雨返工2025 假如你是步行上班,而在黑色暴雨警告下返工時因意外受傷,因現時的條例沒有列明此項情況責任誰屬,因此實際情況或需交由勞工處判斷。 紅雨或黑雨生效時,未離家上學的學生應留在家中;上學途中的學生則宜觀察雨勢、道路、斜坡或交通情況,以決定是否繼續前往學校。 至於已抵校的學生則應留在學校,校方會保持校舍開放,並安排應急措施照顧已返校的學生,直至情況安全方可回家,故家長毋須急於到校接送子女回家。
紅雨返工: 勞工處僱員補償修訂條例已生效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是香港出現暴雨或預測將有暴雨時,由香港天文臺發出的警告信號。 此警告系統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例如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強烈季候風信號、雷暴警告、山泥傾瀉警告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這些警告可同時生效,但由於暴雨下不會出現結霜,因此此警告不會與霜凍警告同時生效。 與火災危險警告、寒冷天氣警告或酷熱天氣警告同時生效時的機會甚微,因為天氣乾燥、寒冷或酷熱時,甚少出現暴雨。 暴雨警告信號將透過香港各電臺及電視臺廣播,其中電視螢光幕會在節目播出期間出現顏色雨雲標誌。 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目的是及早提醒市民香港將會下大雨,可能造成嚴重混亂,並確保各緊急服務機構及部門都已經準備就緒,隨時處理因暴雨可能造成的緊急事故。
紅雨返工: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日子
另外,由於按現時的《僱員補償條例》所指,在暴風雨警告期間的受保障時段並沒有包括在既定工作時間外自行上、下班或外出午膳,萬一是因外出喫午餐而遭遇意外的話,便未必符合《條例》下因工受傷的條件了。 受東北季候風及位於南海中部的熱帶低氣壓影響,本港近日風勢頗大。 天文臺本月7日預料,熱帶低氣壓逐漸增強,本月8日早上考慮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下午5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其降格為颱風[參 6]。 勞工處又指出,僱主應爲僱員提供足夠的設施及裝備(例如個人防護裝備),以確保僱員在惡劣天氣下工作安全。
紅雨返工: 發出紀錄
2016年4月13日早上香港受暴雨影響,天文臺在早上6時半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惟市民根據當日的降雨情況,認為天文臺應發出更高暴雨信號。 但根據天文臺當日雨量紀錄,大部份地區一小時雨量只有50毫米以下;早上6時45分至7時45分期間,只有元朗、屯門及大埔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而7時45分至8時45分期間,亦只有離島和南區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 天文臺解釋當時的雨量未達到發出更高暴雨警告信號的標準,而期間雷雨帶移動速度快且逐漸減弱,加上影響範圍不廣泛,故天文臺根據準則只維持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3]。 但天文臺事後亦因應不因地區的雨量差異,在同年7月28日起推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服務[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