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判傷當日僱員已經復工,僱主需要讓僱員出席判傷,而判傷當日亦不能視為缺勤(即僱主須向僱員支付同日工資)。 就僱員而言,一般提出反對原因可能包括在判傷後獲發放進一步病假、病情惡化、傷患與僱員工種是無法分割的。 有關《僱員補償條例》的詳情,請瀏覽勞工處之「 僱員補償條例簡介」(PDF);或 《僱員補償條例》全文。 警方開始調查後有半年起訴期,警方必須在這段期間內,發出擬控告通知書,作出起訴。 有了擬控告通知書,便明確責任屬於哪一方,到時候,便可以循民事索償向那一方索償。 如僱主在投購僱員補償保險方面遇到困難,可申請僱員補償聯保計劃,有關計劃的詳情及申請資格,請瀏覽僱員補償聯保計劃管理局的網頁。
- 成立這平臺目的,旨在為香港市民大眾提供多一個途徑,明白在賠償案件中,怎樣保障自身權益及避免風險。
- 大家都知道,工傷是造成僱員與僱主發生勞動糾紛的一大因素,除勞動仲裁之外,亦可以提起訴訟由法院代為解決。
- 社會福利署的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俗稱「不論過失補償」或「車手獎」),旨在為向交通意外受害人迅速提供即時經濟負擔(財物損失﹐則不在援助範圍內)。
-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僱員若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受傷或死亡,僱主在一般情況下須負起法例下的補償責任。
- 其實係勞工處「工傷及病假跟進」的其中一個工作,由「僱員補償 ( 普通評估 ) 委員會」(「評估委員會」)負責。
- 在未獲得法律建議時,與僱主或其他人士,包括理賠師或保險公司等簽署任何文件或工傷和解協議,絕對是不智之舉。
- 報工傷程序最後一步就是僱員須保留所有文件的副本,如有關醫生的收據正本及病假紙、相關的病理報告、可證明僱傭關係的文件、直接僱主及總承判商的名稱和地址、開工及出糧記錄等,以備不時之需。
無論如何,僱員如獲醫生發放病假,理應好好休養以避免令傷病惡化。 若僱員因工受傷引致永久地 (完全 / 部分) 喪失部份工作能力,補償金額會根據僱員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程度,並參照永久地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補償金額。 在接獲僱主呈報工傷後,勞工處便會發出「工傷病假跟進通知書」通知打工仔,安排前往勞工處職業醫學組辦理工傷病假跟進手續。
工傷和解金額: 香港法例第 282章 《僱員補償條例》
如果僱員和僱主雙方同意判傷結果,僱主就會在21日內向受傷僱員支付賠償。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僱員若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受傷或死亡,僱主在一般情況下須負起法例下的補償責任。 (1)除本條例另有規定外,如僱員在本條實施日期當日或之後,不論是受僱於任何工作,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身體受傷,其僱主須負有支付該項損傷的醫療費的法律責任。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第40條,不論合約期或工作時數長短、全職或兼職,所有僱主必須投購僱員補償保險,以承擔僱主在法律(包括普通法)之下的責任,否則不得僱用僱員從事任何工作。
- 裁判官認為總承建商已根據法例向該受傷僱員付清數額,所以認為該和解協議是有效,總承建商在補償$28,000後不用負上該案的任何補償責任。
- 4.接受治療期間引致的交通費用開支;
- 在分辨獨立個案時,大家應該衡量所有有關的因素,並分析有關工作在實際情況中的工作模式。
- 若情況許可,也應通知在場的同事及記錄有關意外的詳細資料,包括拍攝意外地點、記下意外發生原因等。
- 雖然工傷 律師 收費有標準,但是並沒有統一的收費,因為有關於僱員以及僱主雙方的案件情況不相同,最終的收費亦會有差異。
- 當主診醫生認為合適時,醫生會通知勞工處安排判傷,僱員亦會收到勞工處的判傷通知書。
但即使僱員被證實於因工受傷的病假期間,參與其他有酬勞的工作,僱員只要有收入損失,僱主仍需負責僱員工傷補償。 收入包括:底薪、任何津貼(交通津貼除外)、小賬、經常性加班補薪及勤工獎勵。 工傷和解金額 判傷後大約兩星期,受傷僱員便會收到勞工處的「補償評估證明書」,顯示僱員直至判傷日的病假、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的百分比、傷患等資料。
工傷和解金額: 工傷索償要留意
即使僱員所受的損傷並不包括在附表1,該委員會仍須盡量參照附表1作評估。 工傷和解金額2025 工傷和解金額 至於關於工傷後離職的病假及補償安排,當僱員工傷後離職但工傷個案尚未完結,而他在僱傭合約終止後仍獲註冊醫生、註冊中醫或註冊牙醫給予工傷病假的話,仍可要求僱主在工傷病假期間的按期出糧。 病假證明書能證明僱員因工傷而需要缺勤,不論是否仍有僱傭合約,僱主仍須支付病假的付款、醫療費、永久地完全或部分喪失工作能力等補償款項。
香港搵律師網提提你,思考是否要與公司和解時,首先當然要考慮公司給予的工傷和解金額。 你可以點擊此處,直接從我們的工傷判傷賠償金計算機械人獲取協助,初步瞭解補償金額。 工傷和解金額2025 補償金額的計算方式是根據按僱員受傷時的年齡及每月收入來計算,而工傷和解金額如果跟工傷判傷賠償金計算機械人計算出來的金額差額太大,就不應輕易接受公司提出的工傷和解金額,以免遭受損失卻無法追討。
工傷和解金額: 工傷與判傷
僱主及僱員進一步可能需要各自委派一位醫療專家為僱員進行聯合醫療評估並撰寫醫療報告。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第五條,僱員如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身體受傷,其僱主須負有按照本條例支付補償的法律責任。 如打工仔懷疑僱主沒有呈報工傷 或 在工傷意外發生後1個月內,仍未收到勞工處通知已接獲僱主呈報工傷,打工仔應立即與勞工處僱員補償科聯絡,查詢僱主是否仍未呈報工傷。
到時候,若任何一方反對覆檢結果,須要在「覆檢評估證明書」發出後 6 個月內向區域法院提出。 若果僱傭任何一方反對判傷結果,須於「評估證明書」(表格 7) 發出後 14 天內以書面向勞工處處長提出反對,並通知對方。 任何人士如曾支付因工遭遇意外而死亡的僱員的殯殮費和醫護費,有權向死亡僱員的僱主申索發還有關的費用,但可獲付還費用的數額以94,690元 (3)為限。 (2)凡總承判商根據本條負有法律責任支付補償,他即有權由任何在不涉及本條下負有法律責任向該僱員支付補償的人予以彌償。 如僱員在工作期間遇到工傷意外,應盡快向僱主報告,並往註冊西醫或政府公立醫院治理,取回正本醫生收據及病假紙。 理論上符合條件是可以獲賠,但還是要視乎保單保障額是否足以向你作出賠償。
工傷和解金額: 工傷請病假會否被扣薪?醫療費由誰負擔?
例如肉體損傷及心靈創傷;例如交通意外、滑到失足、工傷意外、醫療疏忽等。 最高收入限額補償金額:於2017年4月1日或以後遭遇工傷意外或患上指明職業病的人士最高限額為$28,360。 由2015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間遭遇工傷意外或患上指明職業病的人士最高限額為$26,070。 另外,如果工傷意外是由僱主或第三方的疏忽引致,僱員在病假期間工作將大大影響其追討人身傷亡案件的賠償案件。
工傷和解金額: 勞工處判傷過程要注意的事
3.醫療費用開支(不再受限於工傷的最高金額); 工傷和解金額2025 4.接受治療期間引致的交通費用開支; 5.將來收入的損失……等等。
工傷和解金額: 計算賠償比例金額
在很多過往的案件中,市民都沒有法律經驗的朋友,只能透過在網上搜尋,很難獲得基本的資訊。 僱員因工受傷而獲得病假不超過三天,僱主在僱員病假完畢及付清補償款項前,不能解僱該僱員或向他發出解僱通知。 若因工受傷獲得病假超過三天,則除非勞工處已發出判傷証明書或補償證明書,或勞資雙方已達成解決工傷補償協議,否則僱主不可解僱該僱員或向他發出解僱通知。 工傷和解金額 我們建議你可以在不幸工傷後,先獲取免費法律諮詢,取得法律意見,以保障你的權益。 在未獲得法律建議時,與僱主或其他人士,包括理賠師或保險公司等簽署任何文件或工傷和解協議,絕對是不智之舉。 當僱員收到由僱員補償科寄出的「工傷病假跟進通知書」後,應儘快攜同所有病假紙的影印本、診症咭、出院收條及其他有關文件前往職業醫學組辦理有關手續。
工傷和解金額: 工傷 – 超詳細解釋
若僱員暫時喪失工作能力的期間超過24個月,可向法院申請延長收取按期付款的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可超過12個月。 報工傷程序第一步首先要知道工傷的定義,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僱員因工及在僱用期間遭遇意外而致受傷,或患上《僱員補償條例》所指定的職業病,僱主有責任支付補償;一般適用於根據僱傭合約或學徒合約受僱的僱員。 香港僱主聘請的打工仔,不論是在本港還是外國工作,如在工作時受傷,也受到保障,可以根據報工傷程序追討補償,而補償一般都係由僱主按法例強制購買的勞工保險所承保。 案件背景源於一位園藝工程公司的僱員(月薪為$11,700),他進行鋸樹工程期間被樹枝從高處掃下跌傷手腕。 由於受傷後未能找到次承判商(即細判),於是總承建商(即大判)知悉後曾會見他並提出以港幣$28,000作和解補償金額,該名僱員同意並簽署一份《和解協議書》以放棄日後向僱主追討工傷賠償的權利。
工傷和解金額: 病假多於七天+可能導致永久地 (完全 / 部分) 喪失工作能力
若僱主不依法例投購僱員補償保險,可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十萬元及監禁兩年。 當僱員完成判傷後,委員會將向僱主發出一份「評估證明書」(即表格7或8),列明僱員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百分率、傷患及病假等資料。 僱主及僱員任何一方若反對判傷結果,須於證明書發出後14天內以書面向勞工處處長提出反對。 勞工處在收到反對書後,會安排評估委員會覆檢評估結果(再判傷)。 工傷和解金額 若僱傭任何一方反對覆檢結果,須在證明書發出後6個月內向區域法院提出。
工傷和解金額: 和解協議書有效嗎?
工傷賠償中,無論在收入計算方法、賠償計算方法、判傷結果的高低、抑或是否存在僱傭關係,雙方難免會出現各種爭議。 工傷和解金額2025 每每遇上爭議,其實勞工處均沒有作出裁決的權力,令打工仔出現求助無門的困局。 通常有工傷律師的指引下,僱主以及僱員雙方就工傷賠償的問題進度會進一步提升,得益於律師都擁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加上豐富的經驗可以幫助雙方更好地進行協商,從而讓工傷和解金額達到比較滿意的水準。
工傷和解金額: 工傷賠償項目
(4)在根據第(3)款發出的書面要求的發出日期後7天內,次承判商須 ——(a)向該僱員提供總承判商的名稱及地址;及(b)將書面要求的副本交付總承判商。 有律師表示「Work from home」並非法律名詞,而是僱主僱員間在疫情下市民大眾的普遍共識,定義可以很廣。 (3)受僱於次承判商的僱員,可向該次承判商發出書面要求,以藉此要求該次承判商向其提供總承判商的名稱及地址。
工傷和解金額: 工傷定義
這次意外他共放了4個月病假,其後經勞工處判傷,判定他意外致他永久喪失 2% 的賺取收入能力。 在很多的工傷案件中,僱員除了因工傷意外或職業病而獲發放病假外,亦有可能因工傷引致引致永久地完全或部分喪失工作能力。 如果勞工處認為該損傷有可能會引致上述情況,可將僱員轉介至僱員補償評估委員會接受判傷。 不同損傷導致僱員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百分率詳列於條例附表1。
例如,自備生產工具及材料之員工比較可能是根據獨立承包商之服務合約受聘;而由僱主提供所有生產工具及材料之僱員,他們較可能是根據僱傭合約受聘。 《僱傭條例》適用於僱主以及受僱於僱傭合約之僱員(除個別例外情況),而只有該等僱員才享有《僱傭條例》所賦予的權利和利益。 為避免不必要的爭拗,當雙方訂立服務合約時,需要分清「僱員」及「承包商(或自僱人士)」之不同地位。 若果僱傭任何一方反對判傷結果,須於「評估證明書」( 表格 7) 工傷和解金額 發出後 14 天內以書面向勞工處處長提出反對,並通知對方。
工傷和解金額: 評估喪失工作能力的程度
法院會考慮過往涉及類似受傷及後遺症的案例所判給的賠償金額,同時亦會把通脹因素計算在內。 裁判官認為總承建商已根據法例向該受傷僱員付清數額,所以認為該和解協議是有效,總承建商在補償$28,000後不用負上該案的任何補償責任。 反之,該僱員既已收取多於法訂的補償數額並簽署《放棄追討協議書》的情況下,仍向大判入稟追討。 根據專家醫生的報告,該名僱員的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應被評為 6%,並應得的病假是16個月,並不是之前的2%。
工傷和解金額: 工傷或疏忽導致意外
你須帶齊所有文件(身份證、判傷通知書、醫療文件和所有病假紙副本)到指派的醫院判傷,而負責判傷的是「僱員補償(普通評估)委員會」,由一名勞工處事務主任、兩名註冊醫生組成。 將工傷情況上報僱主或上司後,受傷僱員應立即停止手頭上工作並立即前往公營醫院或註冊醫生的診所接受檢查及治療,求醫時必須向醫生說明是次意外的是由工傷引致,並詳細交代事發經過。 工傷和解金額2025 於僱員補償的層面上,當僱員在工作場所或在執行任何與工作有關的項目時受傷,僱員無需要證明僱主或第三者有過失便可獲得僱員賠償金。 報工傷程序最後一步就是僱員須保留所有文件的副本,如有關醫生的收據正本及病假紙、相關的病理報告、可證明僱傭關係的文件、直接僱主及總承判商的名稱和地址、開工及出糧記錄等,以備不時之需。 如一切順利,工傷病假期間打工仔會於往常的出糧日,收到僱主向你支付的工傷病假錢及醫療費。
值得注意是,即使意外是因僱員犯錯或疏忽引致,僱主在一般情況下仍須負起本條例下的補償責任。 另外,由香港僱主在本港僱用,而在外地工作時因工受傷的僱員,同樣受到保障。 如果你是因為交通意外、工傷而需要尋找香港律師或律師行,香港搵律師網能為工傷人士轉介律師,轉介收費全免。 你亦可以點擊此處,直接從我們的工傷/意外/疏忽賠償金計算機械人獲取協助。 如僱員或僱主任何一方反對判傷結果,就要在收到判傷結果的14天內提出反對。 例如你認為你的傷勢非常嚴重,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百分率應該更多或判傷後發覺仍需接受治療並獲發進一步病假,便須填寫反對申請書,然後寄回勞工處。